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范中汇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镇,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他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一路驰骋疆场,文武双全,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是军中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领导者。黄镇,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外交家,他在外交战线上奋斗了28个春秋,叱咤风云,折冲樽俎,为开创新型外交和发展对外关系作出了享誉中外的卓越贡献。黄镇,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不仅书画作品流芳史册,而且在文化部长和文委主任岗位上了政绩斐然。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黄镇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同时也再现了他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风云变幻,许多内容鲜为人知,是资政育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黄镇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同时也再现了他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风云变幻,许多内容鲜为人知,是资政育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目录

引子 噩耗突降(1)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8)

(一)“破絮客”的后代(8)

(二)家庭的熏陶(10)

(三)少年立志 发愤读书(13)

(四)接受新思想的影响(19)

(五)上海求学 专攻美术(20)

(六)积极投身进步学生运动(24)

第二章 从个人奋斗到走上革命(27)

(一)主观幻想 四处碰壁(27)

(二)投笔从戎 对旧军队更失望(30)

(三)参加宁都起义 走上革命之路(35)

(四)革命的启蒙师刘伯坚(38)

第三章 在红军中锻炼成长(44)

(一)在中央苏区(44)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4)

  运用所学 发挥才智(45)

  既是宣传员 也是战斗员(47)

(二)在长征路上(48)

  边行军打仗 边做宣传鼓动(48)

  编导话剧《破草鞋》(51)

  一路走一路画 留下艺术珍品(54)

  同志深情 刻骨铭心(67)

(三)在红十五军团(70)

  年轻有为的宣传部长(70)

  为红二十五军编写长征斗争歌(76)

  统一战线工作的能手(78)

第四章 烽火太行(上)(84)

  (一)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84)

  中华民族危急的关头(84)

  石永工作团的尝试(87)

  去冀西执行统战任务(89)

  率八路军工作团驻长治(91)

  再去冀西开展统战和民运工作(100)

(二)奉调晋冀豫军区(102)

  晋冀豫军区的建立(102)

  开展整军工作(103)

  军区第一次党代会(106)

  反“摩擦”斗争(108)

  领导经济工作(113)

  团结宗氏父子投身革命(115)

  围歼日军士官队(119)

  晋冀豫军区改编为太行军区(123)

(三)从恋爱到结婚(125)

  初识朱霖(125)

  承诺终生(127)

  简单的婚礼(129)

第五章 烽火太行(中)(130)

(四)百团大战中的政治工作(130)

  百团大战的起因(130)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131)

  组织和动员参战民工(133)

  战场政治鼓动与宣传(136)

  与士兵同甘共苦(140)

(五)东出太行赴冀南(141)

(六)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144)

  春季反“扫荡”的胜利(145)

  粉碎空前残酷的夏季大“扫荡”(149)

  强弩之末的日寇秋季“扫荡”以失败告终(155)

(七)积极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157)

  反“蚕食”与打“维持”(157)

  对敌政治攻势(161)

  武装工作队(163)

  瓦解敌伪军(165)

(八)为刘伯承师长祝寿(169)

(九)痛失胞弟(173)

(十)开辟豫北根据地(174)

  豫北工作委员会的任务(175)

  林南战役的胜利(178)

(十一)领导人民武装工作(179)

(十二)朝鲜义勇军和日本兵反战同盟(182)

第六章 烽火太行(下)(186)

(十三)大生产运动抗灾自救(186)

  政治部是大生产运动的领导机关(186)

  开荒种地(188)

  厉行节约(189)

  关心群众疾苦(190)

  劳动英雄大会和成果展览(192)

  兴修漳南大渠(193)

  挖窑上中下八洞(194)

  建设王堡大礼堂(195)

(十四)部队政治工作的开拓(197)

  勤于学习 善于总结(197)

  勇于承担责任 敢于坚持原则(201)

  注重实际 严以律己(203)

  模范宣传队竞赛大会和全师体育运动会(206)

  “先锋”剧团的发展(208)

  《战场画报》的创办(212)

(十五)从局部反攻到抗战胜利(214)

  道清战役(215)

  安阳战役(216)

  限期敌伪投降令(217)

  庆祝日本投降(219)

第七章 在解放战争的洪流中(221)

(一)保卫胜利果实的战斗(222)

  上党和邯郸战役的胜利(222)

  国民党被迫回到谈判桌上(224)

(二)新乡谈判 不辱使命(226)

  谈判前的充分准备(226)

  焦作首轮交锋(227)

  “鸿门宴”上 义正辞严(230)

  孟县问题的真相(231)

  刘伯承和周恩来先后到新乡(232)

  针锋相对 寸步不让(236)

  积极开展交友统战工作(240)

  “郭子祺事件”的风波(243)

  临危不惧 威武不屈(244)

(三)组建新野战部队 投入解放战争(249)

  接受新任务 准备“翻山顶”(249)

  成立野战独立旅 抓好政治建军(251)

  从汤西反击到豫北反攻(253)

(四)渡河南征 挺进中原(256)

  成立九纵 誓师南征(257)

  夜渡黄河到新安(260)

  南渡洛河 不能让支前民工当俘虏(263)

  伊北脱险渡伊河(264)

  胸有成竹 智牵“蛮牛”(267)

  开展新式整军运动(273)

(五)由战场调总政(275)

  离九纵返大军区途中(276)

  调任总政第一研究室主任(277)

  人民解放军军旗的诞生(278)

第八章 奉调到外交战线(283)

(一)意外调令 服从组织(283)

(二)外交入门 从头学起(285)

  进入外交培训班(285)

  学习新中国的外交大政方针(286)

  听中国专家讲课、苏欧大使传经(288)

  参观外交文书展览和苏联驻华使馆(290)

  练习着装、跳舞和吃西餐(290)

  观摩呈递国书的礼仪(293)

(三)聆听毛主席、周总理教诲(294)

(四)学习班圆满结束(297)

  女同志的烦恼烟消云散(297)

  将军大使陆续赴任(299)

(五)节俭治装(300)

第九章 将军大使试步匈牙利(302)

(一)行前充分准备 途中继续学习(302)

  一支精干的外交连队(302)

  初次感受出国(304)

(二)亮相布达佩斯 初识匈领导人(305)

  鲜花迎接新中国的使者(305)

  亲切的到任拜会(307)

(三)坚持优良传统 勤俭办好外交(310)

  因陋就简 殷勤待客(310)

  为打字员念稿(312)

  朴素大方的新馆舍(313)

  能自己动手的就自己动手(314)

(四)学习工作并重 迅速打开局面(315)

  建馆初期 学习为主(315)

  全馆学外语大见成效(317)

  各项工作全面开花(318)

(五)参加使节会议 总结新鲜经验(319)

  实事求是的发言和可贵的探索(320)

  周总理阐述外交政策和策略(322)

  毛主席称赞:“我就说你们这些人跑不了!”(324)

(六)从高层人士入手 全面发展两国关系(325)

  与拉科西等领导人的密切交往(325)

  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328)

  同各界人士广交朋友(333)

  接待宋庆龄和康克清的顺访(334)

  忠实执行团结友好方针(335)

(七)立足布达佩斯 播撒友谊种子(336)

(八)政治工作显成效 带出一支好队伍(337)

  大机器、小钟表和螺丝钉(338)

  原则性、纪律性和灵活性(339)

  烫头发、镀金表和一盆牛奶(341)

  表扬好人好事 抓不良倾向苗头(342)

  和大家同娱乐(343)

(九)任满载誉而归 完成三个转变(344)

第十章 千岛之国播友谊(上)(348)

(一)新使命 新挑战(348)

  关键时期受命(348)

  临行总理嘱咐(350)

  肩负历史重任(352)

  入境问俗(354)

(二)亚非会议前前后后(355)

  把握时机 积极推动(355)

  周总理安全是头等大事(358)

  全力做好配合工作(363)

  周总理的光辉榜样(366)

(三)推动中国、印尼关系全面发展(368)

  政治关系深入发展(368)

  经贸往来逐年扩大(378)

  文化交流空前活跃(380)

第十一章 千岛之国播友谊(下)(385)

(四)朝野各界广交朋友(385)

  与苏加诺的深厚友谊(385)

  交友不分台上台下(391)

  在外交界的广泛交往(395)

(五)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侨务政策(398)

  双重国籍问题合理解决(398)

  维护华侨权益和两国友好大局(404)

  对广大侨胞关怀爱护备至(407)

(六)重视内部建设 保证对外工作(411)

  加强学习 深入调研(411)

  坚持原则 维护团结(414)

  关心爱护干部成长(416)

  保卫保密 警钟长鸣(420)

(七)“好大使”的声誉(422)

第十二章 在外交部副部长的岗位上(427)

(一)六国特使 不辱使命(428)

  周总理亲自饯行(428)

  各国首脑积极回应(430)

  不负重托 成功复命(436)

(二)陪同刘主席东南亚四国之行(437)

(三)陪同周总理出访亚非欧十四国(442)

  代表团的大管家(443)

  参与讨论制定重大决策(443)

  奉命先行 赴险加纳(446)

  灵活变通的外交作风(449)

  顺访阿尔巴尼亚(450)

  在成都总结、开会度春节(451)

  赋诗抒怀记此行(452)

(四)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454)

(五)陪同驻华使节旅游参观(457)

(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459)

  认真民主的副部长(459)

  群众疾苦放心上(460)

  严于责己听意见(462)

第十三章 出使法兰西(上)(466)

(一)来之不易的外交突破(466)

(二)周恩来点将(470)

(三)雷厉风行 打开局面(473)

(四)戴高乐将军说:我们很谈得来(477)

  戴高乐将军送来了野鸡(477)

  “朱霖,你是世界有名哦!”(481)

(五)朋友越多越好(483)

  富尔说,“戴高乐将军喜欢迈大步”(484)

  在贝当古家做客(484)

  上了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486)

  帮助法—中友好协会(487)

  听萨特介绍存在主义(488)

  巴黎“最活跃的使馆”(489)

(六)当好中央耳目(491)

(七)春华秋实(496)

  掀起了一股持续的“中国热”(496)

  力促高层互访(497)

  对法贸易要采取积极态度(499)

  坚持原则 “有理、有利、有节”(500)

(八)拳拳赤子心 殷殷同胞情(501)

  华侨、华人的贴心人(501)

  关爱留学生像慈父一样(504)

  对使馆的同志立足于帮(505)

第十四章 出使法兰西(下)(511)

(九)身在巴黎 面向世界(511)

  斯诺、韩素音和伊文思在“文革”中访华(511)

  成功主持与多国建交谈判(514)

  面向世界的其他工作(517)

(十)特殊使命——中美巴黎渠道(519)

(十一)疾风识劲草(525)

  “中央给我的权力任何人不能夺!”(525)

  背诵《为人民服务》 惊呆了造反派(527)

  26人大字报和“耿、黄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531)

  “耿飚、黄镇,你们要赶快解放出来,派出去”(534)

(十二)历尽曲折 终结友谊硕果(535)

  重返巴黎岗位(535)

  看望病重的陈老总(539)

  “法中友谊无与伦比的倡导者”(540)

(十三)将军的遗憾(542)

第十五章 驻节华盛顿(上)(547)

(一)出任联络处主任(547)

  毛主席说:“联络处比大使馆还大使馆”(547)

  尼克松说:“黄大使也是开辟新天地”(552)

(二)重大而复杂的外交使命(556)

  忠实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556)

  谨慎应对 一波三折(560)

(三)从五月花旅馆到康涅狄格大街2300号(569)

  难忘“五月花”(569)

  建处全靠自己干(575)

(四)谊结朝野上下(578)

  常为总统座上宾(578)

  同基辛格、罗杰斯关系密切(582)

  参、众两院议员朋友多(585)

  高官朋满座(588)

(五)诚为交友之道(592)

  三教九流皆能成朋友(593)

  血浓于水的亲情(599)

第十六章 驻节华盛顿(下)(604)

(六)积极开展夫人和妇女外交(604)

  与三位总统夫人的友谊(604)

  与女议员和高官夫人的交往(608)

  与妇女组织的联系(610)

(七)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612)

  密切追踪政经形势(613)

  东、中部八州之行(614)

  两度走访西部加利福尼亚(618)

  二下南方考察(620)

(八)积极稳妥地促进中美文化、经贸往来(622)

  文化交流影响巨大(622)

  经贸往来有喜有忧(629)

(九)岁寒而知松柏之弥坚(632)

  把优良传统又带到联络处(632)

  都是“四人帮”搞的鬼(635)

  毛主席要他再干一两年(640)

  批发文电坚决删去“批邓”字样(645)

(十)乐观的预见(648)

第十七章 执掌文化部(上)(654)

(一)关键时刻受命(654)

  又一次服从意外调动(654)

  走马上任 旗帜鲜明(657)

(二)倾听群众呼声(658)

  于蓝和赵子岳如是说(659)

  星期六是他的接待群众来访日(660)

  群众来信件件必须有着落(662)

(三)揭、批、查“四人帮”(663)

  层层发动群众(663)

  取得重大进展(665)

  胜利完成清查任务(667)

(四)平反冤、假、错案(670)

  亲自动手抓典型(670)

  推翻“旧文化部”错案 解放被禁锢的文艺作品(676)

  为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遗余力(679)

(五)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68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681)

  关键是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683)

  创办党校 轮训、培养干部(685)

第十八章 执掌文化部(中)(688)

(六)迎接文化繁荣的春天(688)

(七)真理标准的讨论(690)

  在实际工作中反对“两个凡是”(690)

  在中央会议上批判“两个凡是”(693)

  认真抓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695)

(八)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697)

  邓小平的批评和警告(697)

  文艺界少数人在推波助澜(698)

  面对攻讦 坚持原则毫不妥协(701)

(九)文艺工作总口号的调整(704)

  文化部不划框框、暂不作结论的讨论(704)

  不提“为政治服务”(706)

  集体智慧归纳出“二为方针”(708)

第十九章 执掌文化部(下)(712)

(十)到各地考察调研(712)

  深入基层 就地解决问题(712)

  积极向党中央建言献策(719)

(十一)文化艺术事业的重新繁荣(721)

  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异彩纷呈(722)

  电影创作大干快上成绩喜人(725)

  群众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欣欣向荣(728)

(十二)对外文化交流的恢复和发展(731)

  重建管理体制和干部队伍(732)

  狠抓外事纪律 健全规章制度(734)

  出访朝鲜(736)

  出访菲律宾(741)

(十三)心系群众做实事(743)

  心里总是装着群众(743)

  但知耕耘 不求人闻(746)

  流言经不起时间检验(748)

(十四)坦诚的自我总结(749)

第二十章 重建对外文委(752)

(一)回顾历史 顺应新形势(752)

  邓小平指示(753)

  国务院规定对外文委职责(755)

(二)组建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756)

  加强归口管理工作(757)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759)

(三)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761)

  香港会友 畅谈文化发展(761)

  访澳纵论诗文达共识(763)

  访新情深 “尊酒慰离颜”(767)

(四)开创对外文化交流新局面(770)

  分析新形势 提出新任务(770)

  开创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773)

  出现全面开花的新局面(775)

第二十一章 退居二线未稍闲(778)

(一)从二线重上火线(779)

  “只要思想新,永远老不了”(780)

  参与整党指导工作(784)

  深入基层考察整党情况(786)

(二)开展人民外交再立新功(789)

  创建国际友谊促进会(790)

  大力推动打开友促会活动空间(792)

(三)故乡老区不了情(796)

  故乡总关情(796)

  “情系太行父老心”(800)

(四)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就做(807)

  与“马利”牌颜料的不解情缘(807)

  为建铜陵长江大桥助一臂之力(809)

  倾心帮助建起黄山中学(810)

(五)笔耕不辍绘丹青(811)

  绘画创作旺盛期(812)

  书法篆刻气象新(814)

  赋诗作文有个性(816)

(六)无限深情见本色(818)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830)

附录二:黄镇生平活动大事记(836)

后记 朱霖(884)

试读章节

1989年12月10日黎明时分,北京夜色尚存,寒气袭人。一辆接一辆轿车飞驰过长安街头,进入市中心的一家大医院。

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和宋平,还有秦基伟、刘华清、温家宝、王芳等领导同志,一个个神色悲戚,面带疑惑,行色匆匆走进了高干病房。耿飚、姬鹏飞和李雪峰携夫人这时也来了。卫生部老部长钱信忠更是从半夜起就一直守候在病人床前。

这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一大早竟惊动了这么多领导同志匆匆赶来?原来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黄镇,于当日早上6点40分突然逝世。

江泽民总书记走进病房,紧紧握着黄镇夫人朱霖的手难过地说:“我一直到坐上汽车,都不能相信黄镇同志会去世。前不久他还陪小平同志会见尼克松,陪尚昆同志宴请基辛格,身体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这样呢?”面对黄镇的意外逝去,他感到万分的惋惜和悲痛。

黄镇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走到陕北的老红军,是长征中仅存的形象史料和珍贵艺术作品《长征画集》的作者。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是解放军军旗、军徽设计的主持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外派的10位将军大使之一,由此开始了28年的漫长外交生涯,先后出使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法国和美国。建国初期,他出任驻印尼大使,殚精竭虑,不避危险,保证了周恩来总理顺利、圆满地出席万隆会议。1964年,在新中国对西方大国的外交取得首次重大突破,同法国建交时,他被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点将,受命首任大使。他在打破中美23年外交关系的坚冰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又在1973年被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再一次点将第一个出使美国。他同活跃在上世纪下半叶的世界风云人物伏罗希洛夫、拉科西、苏加诺、戴高乐、蓬皮杜、希拉克、尼克松、基辛格、福特、卡特、布什等都有过密切的交往。他还是领导“文革”重灾区——文化部拨乱反正的部长。

黄镇逝世的噩耗,当天晚上一经媒体传出,黄镇的家里就再也不能平静了,电话响得不停,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打电话询问: “这是真的吗?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过介绍黄老的电视片,我们看到他又在作画,又在打太极拳,气色不是很好吗?”黄镇居住的那条僻静的小胡同也无法平静了,人来车往,一连二十多天,前来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

太行山老根据地连夜发来长电慰问,第二天他们的代表就来了,坚决要求把黄镇骨灰安葬在他们那里。黄镇家乡派代表来了。外交部和文化部的领导同志来了。解放军的领导同志来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和其他单位曾与他并肩战斗或工作过的老战友、老同事来了。曾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的干部、群众,曾在困难时刻受过他的帮助或接济的人,他的孩子们的同学、同事,居委会和街坊邻居,还有同他并不稔熟只是仰慕他的功绩和为人的崇拜者等,都来了。一个人或一家人,甚至几家人相约着来。许多人都已年高体弱,加上已到数九寒天,但他们全然不顾,相扶相携着来了。他们走进灵堂向黄镇遗像深深鞠躬致哀,向家属表示慰问,不时有人哭泣,有人叹息。他们送来的鲜花和花圈摆满了家中临时布置的灵堂和走廊、院子。

邓小平同志坐在沙发上正准备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陪同的国务院外办负责人附耳悄悄告诉他,黄镇同志刚刚去世。他听后略感惊讶,接着回过神来连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然后就沉默不语了。

邓小平夫人卓琳同志带着3个女儿来了。邓朴方坐着轮椅也来了。卓琳忘不了他们一起在太行山的艰险战斗岁月。她一边流泪,一边对朱霖说:“你只告诉我黄镇要做前列腺手术。我说越早做越好,就是没有注意问到哪儿去做!”

P1-2

序言

《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一书出版,是许多老同志和青年朋友期盼已久的好事。我作为黄镇同志的老战友、老同事,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第一次见到黄镇,是在1936年8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前。当时,我陪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医生马海德两位友人到红十五军团访问,黄镇以军团宣传部长的身份负责接待,他标准的军人形象、干练的办事作风和豁达大度的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我们各奔东西,我留在革命圣地延安,他上了抗日前线太行山。那里也是我的家乡。抗战胜利后,我们都参加了国共和谈工作,我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总部,他在新乡第十中心执行小组,又有了见面机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都奉命走上外交战线,共同参与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一直到他去世,在50多年的交往中,我对黄镇同志始终怀有亲切和敬佩之情。

黄镇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外交、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受人敬仰的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和艺术家。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驰骋疆场,出生入死,不仅是军中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领导者,而且在带兵打仗、指挥战斗中也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曾得到毛泽东的称赞。享誉中外的《长征画集》就是他在长征途中的作品。新中国建立之后,他在外交战线上奋斗了28个春秋,先后出使匈牙利、印尼、法国和美国;以无畏的气概和高度的智慧,肩负重任,不避风险,执行过许多重大外交任务,为开创新型外交,发展对外关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外交家,曾得到中央领导的多次表扬,周恩来夸他是一位好大使。黄镇同志不仅有很高的政治水平,也有很深的艺术造诣,陈毅曾赞扬他说“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在担任文化部长和对外文委主任期间,他高屋建瓴,掌握政策,彻底清查了依附于“四人帮”的帮派体系,解放了大批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注重调研,深入实际,勇于开拓,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绩,群众称赞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文化工作领导者。他的人格魅力和高风亮节,有口皆碑。他刚直坦率,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原则性强,热爱人民,关心群众,立场坚定,无私无畏,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总是深思熟虑,在各个历史关头都能把握正确方向。他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品质令人钦佩,他的精神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想我们纪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继承他的遗志和理想并发扬光大。《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一书的出版发行,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它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无华的语言,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黄镇同志传奇般的、多姿多彩的人生和艰险卓绝、跌宕起伏的革命历程,同时再现了他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所亲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风云变幻,许多内容鲜为人知,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资政育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要向本书作者和出版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后记

在黄镇同志离开我们17年后,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再现他革命一生的著作——《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问世了。我对此感到欣慰。

黄镇生前不愿意写回忆录,也反对别人写他。他常说他参加革命后做的一切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做的分内事,而且都是和其他同志一起完成的,不要突出个人。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解放军和文化系统的一些单位都曾要求他或要为他写些东西,他都一一谢绝了。直到1989年秋,老同志们再三劝说他应写回忆录,他才答应考虑这个问题。不幸的是,一次手术意外,使此事失去了可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黄镇虽然未给我们留下有关他革命生涯的系统材料,但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近30年的外交工作中,他写了几十万字的笔记,也留下了不少文章和讲话稿,还有一些诗词。但他更多的经历和事迹是留在与他一起战斗和共事过的老战友、老同志、老部下和与他有过接触、交往的众多朋友的记忆中的。许多同志认为,黄镇丰富多彩的革命一生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应该整理出来留给后人。

我从沉重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以后,便着手搜集他的资料。许多同志和朋友闻讯主动热情地写了回忆文章等,中央军委还批准我们查阅了解放军的档案。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纪念文集》一书。该书汇集了218位作者和几个单位写的126篇回忆文章,还收录了12位同志写的挽联、挽诗,20份来自国外的唁电。尔后又有《黄镇文集》和作家尹家民写的文学传记《将军不辱使命》相继出版。这几本书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许多老同志看了这些书后向我表示,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有资政育人的价值,但系统性、完整性和概括性尚有不足,最好能在此基础上搞一部更为系统、全面地反映黄镇光辉一生的传记。此外,近几年来,每年都有新闻媒体和青年作家来访问我,希望更多了解黄镇亲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我已是年过8旬的老人,在对同志们的建议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本着对黄镇、对革命事业和后人负责的精神,最终下定了启动这项工作的决心。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与范中汇、刘海风等同志谈后,他们都很高兴,表示全力支持。范中汇同志曾长期担任黄镇的秘书,后又曾在我驻加拿大和英国使馆担任过文化参赞,他主动承担了主笔任务。经过范中汇、刘海风和刘备耕、霍明、夏道生、蔡方柏、韦东、谢启美诸位编委4年的努力,这部传记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我还清晰地记得,1989年我请黄镇对我写的《大使夫人回忆录》书稿提意见时,他看完写下这几句话,“家庭那部分,写得粗一些,不要太细,可能更好。有些事也比较一般,别人可能说我们太吹自己,也要注意。”我领会他的精神就是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撰写这部传记的过程中,我们牢记他的教诲,本着这种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采访了许多同志,查阅了他在战争年代写的笔记和外交部、文化部的有关档案,力求做到事事有依据,件件有出处,不事夸张,不加水分,也不掩过。当然,写作中仍难免有疏漏和考虑不周之处,我们诚恳地欢迎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许多部门和同志的热心支持和帮助:

外交部和文化部提供了允许范围内的珍贵档案资料。

杨白冰、黄华、郭林祥、向守志、陈鹤桥、朱穆之、刘复之、贺敬之诸同志担任了本书的顾问。

郭林祥、陈鹤桥、刘复之、贺敬之、过家鼎、宋之光、冀朝铸、周觉、王仲方、凌青、王晋、刘国霖、许剑、黄凤麟、郭瑾、迟松坡、唱鸿声、陈丽水、康岱沙、张联、沈定一、彭迪、钱行、易非、朱传贤、胡乃贵、黄志荣、杨许强、徐尚伟、王红宝、王明修、丁原洪、王实、黄舍骄、靳皂群、李恢强、邢秉顺、王华彦、华克等同志或提供材料,参加研究写作思路,或审阅有关稿件,指出问题,提出修改的宝贵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同志在百忙中审阅了全部书稿,为最后定稿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尤其要指出的是陈丽水和宋之光同志。他们二位年纪都比我还大,身患重病。陈丽水同志视力不好,还为印尼部分亲手写了一个写作提纲,两次审阅草稿,一字一句地推敲。宋之光同志主持研究法国部分写作思路,又亲自审阅稿件。他们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遗憾的是,未等成书,他们就已离开了我们。

在此,我谨向所有为完成本书做出努力或提供帮助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要顺便声明,安徽一位大学教师,对黄镇同志的生平事迹并不了解,却一再抄袭已出版的黄镇同志纪念文集《黄镇文集》和我的回忆录中的资料,编写所谓“传记”,歪曲事实,错误百出。我发现他出的第一本书后,立即郑重告诉他谬误甚多,请他不要再随便编写这样东拼西凑的书。但他公然又出了第二本关于黄镇同志的书,还在该书后记中谎称得到了我的鼓励。他的两本书中,擅自使用了黄镇同志的不少生平照片和书画作品图片。这都是非常不严肃而且不合法的行为。

朱霖

2006年9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0: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