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大的小事(眯起眼睛看西方)/民族细节开篇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王力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著有《恩波智业》等书的作者王力,历时6年,聚焦西方生活细节,写出本书。

这部书从城市文明细节出发,精选百余组照片,逐一配发杂文,将西方国家在文化教育、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医疗服务等诸多社会领域的细节,以文字和摄影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小见大,反映出文明细节不容忽视的主题。

内容推荐

尽管“细节决定一切”喊得山响,但人们对细节的认知却仍旧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由此而来因人而易的细节聚在一起叫个啥,因事而易的细节摞在一起像个啥,大处着眼者似乎有理由忽略不计。

人世间除了“穷乍富”一步到位剩下的全得按部就班,身处发展阶段,穷很现实,糙很自然,可一旦上升到“科学发展观”高度衡量,穷不可怕,但“穷凑合”可怕,糙无所谓,但“活儿糙理不能糙”。

面对于此由不得从单体细节想到群体细节,从具象细节想到抽象细节,甚至想到说起来有些拗口听起来有些失声的“民族细节”。

本书历时六年,行万里路拍万张图,浓缩于方寸,浸透于心田,虽说玄机无限商机无限,但作者只求“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作为当今为数不多“敢对自己说我”的原创作品,本书作者不该是一般的作者,本书读者也不会是一般的读者,所谓不一般,是指思维方式不一般。

本书杀青之前,曾力邀敬一丹、牛根生、方宏进、金越、何鲁敏、阿忆、司马南等百余位各界“明白人”给予一读,他们由衷的感言既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对读者和社会负责。

本书不仅引起多个国家级出版社高度重视,同时《狼图腾》出品人金丽红、黎波,《谁动了我的奶酪》出品人汤小明等出版家也打破行业壁垒给予本书意想不到的支持帮助。

本书有两种读法,相信有点儿阅历、经历、权力的人都将任选其——

一、对号入座,就事论事,身在其中,困在其中,软肋在软肋之中。

二、对酒当歌,触类旁通,戏在戏外,诗在诗外,功夫在功夫之外。

本书不仅有两种读法,同时还有两种想法,谁让《天大的小事》不是一般的书,谁让“天大的小事”不是一般的事。

第一种想法为常情所至,即作者从此将其据为已有,并以“小处着眼”专业户自居,自命不凡,自鸣得意,长此以往且乐此不疲。

第二种想法系忘情所至,即本书作者只为本册书作者,前期投入皆为抛砖引玉,以期全球华人共出手,风从云起,众人拾柴火焰高。

换言之,本书“形式服从形势”如果大势所趋,作者甘愿为有心聚焦民族细节之同道中人让贤,退居幕后为“集体创作”做嫁衣。

或许正是出于后一种考量,傅洋、大进、家力等国内顶尖大律师才肯于义务担纲本书的法律顾问,为加速提升民族细节保驾护航。

基于此,出于此,大事小事孰轻孰重,大我小我何去何从,作者这厢洗耳恭听。

目录

一读感言/小处着眼·见微知著

王力其人/风从云起

一男其人/相随心生

前言/巨与细·彼与此

图文/眯起眼睛看西方

后记/父与子·国与家

王力正传/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试读章节

就像学者热衷探讨“何为第一桶金”而很少有人探究“何为第一桶”一样,专家深度关注红绿灯的光谱分析却很少有人关心“红绿灯底盘的颜色”。我注意到光天化日之下被人遗忘的角落,发现西方不少城市正逐渐改变之,让黑色黯然退去,让明黄闪亮登场!

细想起来洋人这点鬼把戏的确算不了什么,无论是基于色彩学还是心理学,黄颜色的穿透力和凝聚力均属一等一的上上品。因此中国的老皇上对其情有独钟,因此外国伺候上帝的出租车对其情有独钟,至于延伸到商业领域,不少和钱永不言够的企业无不凭此色相吸引世人眼球。

倒退若干年,挺光鲜的颜色咋就没打败那黑锅底?挺张扬的色彩咋就输给了一般般。包括不少洋人在内,大多是被自己“不太明白的明白劲儿”请进了瓮中。一般来说人们只知色彩使用千万别靠色,而不一般来说,其实“要想俏,一身皂”的翻版也包括“想张扬,一身黄”……

曾几何时“电脑从娃娃抓起”这句世纪强音不仅让人心动而且更让人行动,于是买电脑的有了底气,于是卖电脑的有了灵气,于是在一买一卖之间衍生出的也不再是单纯的商气。

说起来娃娃很可爱,可论起来娃娃也怪可怜,若不是邓老爷子高瞻远瞩观棋五步外,恐怕算盘也休想从娃娃抓起.由此想开去,浅尝辄止想到除去电脑还该给娃娃买点啥,深思熟虑想到除去电脑还该让娃娃学点啥。

国外偶遇令我眼界大开,说句不恭的话,“交规从娃娃学起”与“电脑从娃娃抓起”好有一比,好有一拼,如果硬要关公战秦琼分个孰高孰低,“电脑说”绝对一言九鼎,而“交规论”则大音希声。

欣闻《学生骑车也要考交规》,喜悦之余又不禁有些忧虑,图为北美幼儿夏令营一瞥,无论是恰到好处的看图行事,还是恰如其分的头盔高罩,无一不比我们更彰显出生命乐章的排他性……

由于罗马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所以城市市政建设多会周而复始永无宁日,对此有人好意思脸红,有人不好意思脸红,而北美不少建筑工地的防护措施则看了让人脸热、心热。

工地围挡护栏是常规常理,但为了减少护拦支脚对行人的磕碰,当地不少施工现场都将护栏的支脚涂成极为醒目的荧光漆,不仅白天有效果,同时晚间也有效果,每每行走于此,心中总会产生别样的感觉。

如果没有记错,广东方言的“醒目”专指“眼力劲儿”;如果没有搞错,无论南北方,无论古今事,举凡醒目者多会受人待见,举凡醒目者多会受事追捧。因此,今古奇观多为“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因此,天下奇缘多为“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

如此说来,醒目也有世界观,醒目也有方法论,往深了研究,活到老学到老,往浅了琢磨,明白一会儿是一会儿,明白一事儿是一事儿……

国内常把难以根除的街边小广告称之为“牛皮癣”,虽然厌之深恨之切,但由于下药不对症,久而久之,“办证”直接写在了墙上,“收药”直接贴在了地上,牛皮癣最终变成了花岗岩。

地方有地方特色,但特色不同于各色,以“牛皮癣”命名者的资质去推测,百分之大几十的“城管”没学过“城管”就无证上了岗,“牛皮癣”不遍地生根开花鬼才相信。

小广告禁而不止原因众多,其中既有眉毛胡子一把抓惹的祸,也有“两手都很软”惹的骚,对那些存心和政府对着干的另类反动标语从轻发落实属养虎为患,对那些无心和法规过不去的“实在有话要说”一把掐死太过野蛮。

一分为二,柳暗花明,咋治反动标语不妨问警局,咋顺水推舟可以看他山,譬如北美不少城市随处设有简易“广告柱”,专供小广告随意张贴,专供牛皮癣肆意泛滥……

           P1-P6

序言

    巨与细·彼与此

国学自古大道朝天,国人自古大义凛然,赴汤蹈火也好,在所不辞也罢,表现的多为大处着眼,倡导的多为大而化之。相对而言,小处着眼或细节着力竟是那样地苍白与孱弱。

曾几何时,有关细节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甚至“细节决定一切”,甚至“细节决定成败”。客观而言,细节固然重要,固然微妙,可说破大天,细节决定不了一切只能决定“一半”,决定不了成败只能决定“成色”。

尽管“细节决定一切”喊得山响,但人们对细节的认知似乎仍旧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由此而来,因人而易的细节聚在一起叫个啥,因事而易的细节摞在一起像个啥,大处着眼者似乎有理由忽略不计。

人世间除了“穷乍富”一步到位剩下的全得要按部就班,身处发展阶段,穷很现实,糙很自然,可一旦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衡量,穷不可怕但“穷凑合”可怕,糙无所谓但活儿糙理不能糙。所谓土老财,所谓大怯勺,一般说来都挺阔,可不知到底为了啥,一旦钱出兜,一旦活儿出手,马上就透着莫名其妙的俗不可耐,马上就透着俗不可耐的莫名其妙。

或许是同样的玩意儿德国造耐用,或许是同样的物件儿英国货耐看,总之面对多面体的细腻想起了多元化的粗放,面对多层次的内秀感到了多边形的尴尬,最终由不得从单体细节想到群体细节,从具象细节想到抽象细节,甚至想到了说起来有些拗口听起来有些失声的“民族细节”……

相对形形色色的细节而言,民族细节既有形也无形,散在一边无足挂齿,可凑在一起却无所不能,犹如双刃剑,往好了舞,一好百好,四两拨千斤,往坏了抡,凡事稀松二五眼,凡事无可无不可。

道理如此,事理如是,因此无论从怎样一种角度看待,把对细节的关注转化为对民族细节的关注似不为过,无论从怎样一种尺度衡量,把对民族细节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对民族气节的重视高度似不为过。

作为一名还算不卑不亢不俗不躁的个体学人,我始终尊崇的是“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因此,2000年,当咨询业的春天到来之际,声名显赫的我选择了“大话民族细节”这样一个不见其形难辨其踪的偏科选题。

非常庆幸的是,面对于此我没有拾人牙慧,我还算明白,白古代夫子的“之乎者也”似乎涵盖不了现代俗子常说的“N”与“巨”,而大话细节如果不用乘法相加或加法相乘,民族细节将永远寄居于小处之中……

许多大道理举在高处无处不飞花,用在大处无巧不成书,可惜的是不少大学问上得九天揽月却未必下得五洋捉鳖,不少大道理上得厅堂却未必下得厨房。一切亦如喜忧参半毁誉参半的“哲学”,将其供入象牙塔易,请其回融实践中难,将其印成教科书易,请其变为现世报难。

换言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而“透过本质看现象”是另一路。民族细节该纳入何种学科无从考证,但现行学问中,研究“西方思想方向”的比较多而研究“西人思维方式”的比较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缘客居北美五六载,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看到了水中月,看到了雾中花,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另一半,看到了芸芸众生的虚拟层,透过形形色色和林林总总,有说景是他乡好,有说月是故乡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何以攻玉?长于写作的我蓦然发现,单纯的文字叙述似显孤立无援,单纯的平铺直叙似显苍白寡淡。于是想到了儿时的《看图识字》,于是想到了常说的“图文并茂”,于是想到了“一叶知秋”的视觉效果,于是想到了借助相机“眯起眼睛看西方”……

           2006年10月30日·北京国际饭店

后记

    父与子·国与家

从第一张“工地护网”到此前补拍的“邻里守望”,奉献读者面前的书断断续续经历了6个年头,林林总总拍摄了数千幅照片,其中既有从盲目到自觉的渐变,也有从胶片到数码的衍变,尽管到头来绝大多数来之不易的原始素材都变成无用功,但清醒源于昏热,成熟始自难堪。

身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事理不明,端着照相机到处转,难免闹出笑话,难免常出状况,所幸的是,在当地就读大学的孩子还能相助一臂之力,于是打虎亲兄弟,于是上阵父子兵,于是互展所长,于是互补所短,于是就上演了“瞎子背瘸子”的北美二人转。

繁杂的拍摄任务占去儿子许多课余时间,这年头“行万里路看一卷书”或许还是个乐子,而《天大的小事》行万里路写一卷书则着实枯燥得很郁闷得很……面对变幻莫测的关注点,面对摇摆不定的主题词,面对反复无常的约稿人,面对遥遥无期的结稿日,儿子常发出与年纪不符的叹息。

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番事由最终竟然衍变成儿子与摄影艺术的不解之缘——忽然有一天儿子告诉我他当上了报社摄影记者,忽然有一天儿子告诉我他升任为摄影部主编,忽然有一天儿子告诉我他的作品获了奖,忽然有一天儿子告诉我他的作品书店有售……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进步,不少费尽心机拍摄的素材成了废品马后炮,诸如“公厕立便器分高低长幼”,诸如“公路电子眼须提前公示”,每当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将个人成果甩到一边,心中感受不可言状,既心疼自己,同时又为祖国的变化感到高兴。

不久前出台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令人振奋不已,从表象看该计划似乎只局限于出国旅游,只适用于公共场所,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还是感觉到民族在心动,国家在行动。

无知者无畏但天地有知,不知者不怪但天理有度,故而才折射出教育的无与伦比。自古“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请问我们的儿,请问我们的爹,请问我们的城管队,请问我们的村委会,哪位、哪会儿曾经当回事地告诉过我们《文明细化》的一二三或《体统量化》的四五六呢?

没有。没有的原因很多很多,诸如穷没顾上,诸如忙没顾上,凡此种种不一而论,总之“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总之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结合部我们发现了不可或缺的缺失……

作为一部特殊题材的百科读物,《天大的小事》期盼在提升民族细节重塑民族细节的过程中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四海翻腾云水怒也好,五洲震荡风雷激也罢,其实自然界真正的势能往往于无声处。

作为一部特殊体例的“读图”作品,《天大的小事》期盼在创新阅读模式与整合阅读习惯的探索中独树一帜,把困难留给自己也好,把方便让给别人也罢,抛开图书码洋不讲,今古奇观多为“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天下奇缘多为“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

从“眯起眼睛看西方”到“闭上眼睛想自己”,民族细节的曰臻完善需要相应时日。全面审视才能适时跟进,适时跟进才能全面创新。曾几何时一曲《山不转水转》把世间万物转了个遍,原来山不转水转,原来水不转云转,原来云不转风转,原来风不转心转,至于在“提升民族细节”过程中有没有“憋死的牛”,有没有“愚死的汉”,天知地知惟有本书不知……

            2006年12月7日·北京国际俱乐部

书评(媒体评论)

小处着眼,大处放胆,成功的秘诀首先是把小事做好。正因如此,老庄才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圣人云。

《天大的小事》眯起眼睛看的是西方,放眼说的却是中国,西方的视角,东方的哲思,与《大国崛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在文明的天平上,小事即大事,小事不成,大事必败,举国慎小,文明乃大。中华民族要想后来居上,必须发动“软件革命”,第一步,奉行“拿来主义”,效仿文明先驱,实现相对创新;第二步,弘扬“创造主义”,自做文明先驱,实现绝对创新。只有完成了“从自学到自主”的惊险一跳,文明嬗变才算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根深叶茂来日方长。

没有第一步哪儿来第二步?本书“西方微镜头+中国大思考”式的民族解剖图,是迈好第一步可资借鉴的范本……

  ——牛根生

我曾在一个世界知名银行的柜台前看到职员诚恳由衷的笑容,她后面的墙上并没有“顾客是上帝”的大标语;我曾在某个滑雪场看到工人细心擦去缆车椅子上的雪花并铲平雪地,他旁边也没有人督着“安全第一”。这似乎都是小事,可我总忘不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温暖舒服。而在我们身边,小事、小处、小节,往往被忽略。尤其在目标大、口号大、阵势大的场景中,那些看起来微小的东西就更容易被忽略。

令人感动的是,《天大的小事》却没有忽略,作者睁大眼睛捕捉它们,用照片用文字记录它们,放大它们,使它们离我们更近了。噢,文明,原来并不是一个需要远视仰望的大词汇,它不就在我们身边吗?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个念头,都能让我们感悟……

  ——敬一丹

现在有很多书不值得读,有些人把自己那点破事扯出来就以为别人想看。反之,有些书值得读但很难读下去,形同枯枝,味同嚼蜡。

《天大的小事》碎看西洋,整观东土,见微知著,雄握大势。说句肉麻吹捧的话,既有益又有趣,不仅值得读甚至还值得收藏。为什么?因为这类难能可贵的原创作品,既有针对性也有建设性,同时更有启迪性。

沉寂多年的王力又回来了,而且是爷儿俩合作,真可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早些年王先生在国内就非常有影响,认识这么多年,每次沟通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力先生过去给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我觉得他一直处在思想前沿里,用心于国家建设。比起某些只会骂娘、只会发牢骚、只会假装有思想体系的所谓大文化人更可亲、更可敬……

  ——司马南

实际上,一个民族的塑造更多的时候并非一定仰仗宏大而深远的文化,它需要的只是点点滴滴,只是从细琐小事做起。我们中华民族啊并不缺文化,缺的只是琐事上的道德和意识,而这一切似乎都不用上升到文化高度,它只是一种习惯。

是否有人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我想告诉我的朋友,我们可以从《天大的小事》看起做起,同时经由这本书察看域外传奇,而这些传奇,其实又全是一些小事情,但它们会改变我们的民族,朝着更好的方向。

我们只需做两件事情就可以完成它,一是从合上这本书开始,注重小事中的道德和文化;二是绝不气馁,在未来的岁月中,一边做着合理的小事一边耐心地等待……

  ——阿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0: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