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
分类
作者 苏颂兴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优良传统——有“养不教,父之过”之古训——也有自己教育子女的独特方式和习惯,因此本书选择华人为对象,并以近代以来的华人为限的。这样做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也使传统的教育方式能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结合,使这本书更富有时代气息。

内容推荐

50位海内外著名华人舐犊情深的亲情故事,50位为人父母者的教子经验,50种各具特色的家教方法。内容图文并茂、具体实在、情理交融,涉及了青少年及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如何教孩子做人、做事,如何认识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

目录

1 因材施教出文章

林宾日对林则徐的启蒙教育

6 薪尽火传的民族气节

梁启超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12 人生一世要笃实

黄兴教子的故事

19 立身为贵

祖父章太炎的“家训”

24 “希望你们自己多多努力!”

冯玉祥将军教育子女的故事

30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

宋嘉树的教子经

36 “骄杨”成材柱长天

杨昌济教导杨开慧的故事

42 让家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李大钊的家教故事

49 春雨润物细无声

林伯渠教子故事

56 《示儿女》:诗化的家训

陈毅元帅教子二三事

63 正廉家风两市长

曹获秋教导女儿的故事

68 “老母鸡”家是如何闯过三大考验关的

张黎群家教经验谈

74 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

鲁迅的教子艺术

81 “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

戈公振指给侄子戈宝权的治学之路

85 帽子与民族的尊严

吕思勉教女趣闻

90 “虎门原无犬子来”

柳亚子教育子女的故事

96 逆境教儿儿成材

胡适母亲教子故事

103 七子皆成“千里马”

陈鹤琴教授的家教观

110 “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做事”

叶圣陶教育子女的故事

116 为儿子当“舵工”的父亲

傅雷家教记事

122 不教儿曹作陋儒

茅盾母亲是如何教育茅盾兄弟的

127 父亲,冰心心目中的太阳

谢葆璋施教女儿冰心记事

133 三世英才好家风

钱玄同、钱三强教子记

138 尊重理解加言传身教

李国豪教子故事

144 有意与无意的教育境界

吴金堤教育女儿吴启迪成材的故事

150 艺术之树为何常青?

傅抱石教导儿子的故事

157 父亲给我一颗仁爱心

回忆父亲丰子恺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165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李苦禅教子的故事

171 化作春泥更护花

曹聚仁教育女儿曹雷的故事

177 “要当一个艺术家”

侯宝林教子轶事

185 “炼”:从家训到遗嘱

赵丹教女“一字经”

190 抢戏丢戏德,抢活得夫德

陈强教给陈佩斯的“辩证法”

197 独立:挫折教育的第一要义

邓伟志对女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经验

203 母亲给我们一个快乐童年

茹志娟是如何对女儿进行家教的

209 以自信立于人生

俞天白是如何造就儿子俞可的

217 “以中国人为骄傲再创天地”

船王董浩云教育儿子董建华的故事

225 “博士之家”的背后

香港大律师胡鸿烈夫妇是如何

把儿子们培养成博士的

230 “南洋”风雨叔侄情

简铭石扶佐侄儿们创业记事

235 贵在一个“韧”字

胡文虎家教成功的秘诀

240 父子两代爱国情

霍英东教子故事

247 “小超人”的人世历程

李嘉诚扶子建业记事

254 对金钱的态度比拥有金钱更重要

蒋震的教子经

257 置之死地而后生

王永庆教子真谛

263 玉不琢,不成器

丁观海夫妇是如何培养丁肇中成材的

266 “治家如治国”

李光耀家教如是说

273 他们培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武之、罗孟华夫妇培育儿子杨振宁记事

283 后记

试读章节

先祖父虽无暇教子,但他数次将他父亲的教诲,共15条恭录于纸,称之《家训》,笔示后人,令后代遵行。晚年,他又撰《遗嘱》,文字不繁,但表达了他的教子观。

《家训》中前二条称:“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中最庸下者。”“人心炻媚,常不能绝,上者忌功害能,其次以贫贱富贵相较,常生忮心,甚乃闻人丧败喜溢眉宇,幸灾乐祸,祸亦随之至。”因此《遗嘱》第一条即是:“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其或出洋游学,俱有资本者皆可为之,何足矜异,若因此养成敖诞,非吾子也。入官尤须清慎。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

从《家训》到《遗嘱》,可见他本人是恪守这样的准则的。他一生最最讲求的是为人、人品、人格,他把立身看成是人生第一要义,立业、立学、立德、立言……都看成是等而下之的,即把做人看成是第一位的。倘若一个人不懂得怎么做人,不懂要做什么样的人,就不会懂得做事,做事也一定做不好!而要立身做人,就必须讲求人品、人格。

纵观先祖父一生,他致力推翻旧中国,结束封建帝制,是从争取人性解放和提倡个性自由为出发点的。他认为,民族要独立,国家要强大,首先要提高国民素质,要讲求自强、自信、自尊,要塑造和培养自由自觉的新型人格。而传统的人格往往重自觉轻自愿,重理智轻情意,其结果则常常是以自觉吞并了自愿,以天理消没了个体的情感、意愿,这实际上是剥夺了人的个性自由,从而走向天命论和宿命论。(参见张家成《试析章太炎的自由人格观念》)从孔子的“天命”到朱熹的“天理”,即是“以理杀人”,压抑人的个性与自由,也有碍社会进步。而西方的公理主义,却“把理性绝对化,把宇宙目的看成理性预定了的,于是个人的意志被降到从属的地位,而自由成了合乎理性和法则的代名词”,用必然吞并自由,用普遍吞并特殊,名为使人自由,其实一切不得自由。他甚至认为,对于一个自由人格而言,公理天理较之专制更为有害。他倡导革命,即认为人类精神的进化也需要在革命实践中进行。

先祖父认为,要革命,就要抛弃功利心,如果夹杂功名利禄富贵之心去革命,功利心就会像微虫霉菌残害人体那样损害革命。革命者必须“轻去就,齐生死”,有头目脑髓都可随时施舍于人的精神,要讲究革命道德。“无道德者不能革命!”他不仅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成为他提倡的道德模范的执行者。他流亡日本数年中,每日以麦饼充饥,3年衣被不换。他在法庭上,视死如归,豪言死后有铜像立于云表者即为他章太炎也。他一生被清政府慈禧、民初袁世凯、南京政府蒋介石追捕通缉,数入牢狱,长年流亡,但革命之志终不动摇;他淡泊名利,终生不官,决不趋炎附势,不愿人身依附,耿介守正,倨倔不折,一身正气;他一辈子讲真话,不怕得罪皇帝,不惜得罪师友;他不尚奢华,一生俭朴,生活严肃,不近酒色,不求穿戴,不讲吃喝;做人朴素,做学问朴实,他崇尚朴学,也忠于朴学,他的一生朴实无华。

先祖父之所以做到了他父亲的教诲——决不“妄自卑贱、足恭谄笑”,决不“妬媚忌功”,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华英杰”,首先是他保持了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和完美人品的结果。他去世后,时已97岁的爱国老人马相伯致挽联:“代人民说公道话替党国讲正经语,卓哉,君乎安可死;文学似黄黎洲论品行如顾宁人,髦矣,我也得毋伤。”新闻出版界元老张元济致挽称:“无意求官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这两人的评价,在6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对先祖父人品人格人生的最妥切评价,也是先祖父精神不死的原因所在。

余生已晚,虽无幸亲耳聆听先祖父教诲,但他那正直高大倔强不阿的形象却时刻活在我心里,他的教诲时时萦回在我的耳畔,无论在我逆境或顺途,我觉得他一直在鞭策着我。人生苦短,世事是做不完的。但人活着不是仅仅为做事,去为功名利禄折腰,而首先应该正身,把人做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不要沽名钓誉随波逐流。不以物悲,不以物喜,不唯上,不唯下,要讲人品,要争人格,不可妄自卑贱,不可媚上屈节。当今之世,我们首先要把做人的原则搞清楚,我以为这就是先祖父对我的最大教诲。

P21-23

后记

在当代中国社会里,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十分关心的大事,所以,当山东省出版总社虞静同志找到上海社会科学院苏颂兴先生组稿时,苏颂兴提出了“名人教子”这一选题,虞静同志把这一选题带回山东后,山东画报出版社当即决定出版这本《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优良传统——有“养不教,父之过”之古训——也有自己教育子女的独特方式和习惯,所以本书在选择写作素材时,是以华人为对象,并以近代以来的华人为限的。这样做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也使传统的教育方式能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结合,使这本书更富有时代气息。

此书虽不是一部宏篇巨著,但在素材选定和写作上却花费了许多时日。起初,我们认为,我国名人甚多,组稿不会有多大问题。然而主观愿望与事实相去甚远,我们在接触实际后,才感到此书写作之难,近乎于作蜀道之行——是一部棘手之作。

由于《中国名人教予的故事》立意于两代人都必须有相当的成就或知名度,而我们在查阅了大量图书文献后才发现,这样的家庭并不多,即便有,也几乎都是连篇累牍地描绘名人们的业绩,涉及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则是凤毛麟角,十分鲜见。起先,我们列出了200余对父子两代人都有相当成就的社会贤达,后来又在这份名单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因素进行调整,筛选出约100对有代表性的名单,然后再交山东画报出版社审定。在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后,主编者又在这100对名单中遴选出50余对可谓两代人俱为时代精英的名单。我们认为,在这份名单中,父辈对子女的教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组织作者写成文章后,交出版社审稿。出版社方面又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从稿件中优选出46篇,汇编成书。经过这样的反复斟酌,从策划选题到付梓出版,共历时两年有余,其间遇到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成功的喜悦也是可以想见的。

在此应该提及的是,每当我们写作上遇到困难时,出版社总是给予我们鼓励、支持和指导,使我们能顺利地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对此,我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另外,书中许多人物的照片已很难寻觅,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傅光中先生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查补了不少相关的照片,丰富了本书内容,在此谨表谢意!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戴逸如、赵玉珉、李伟民、许家林、祝春源、陆林森、沈飞德、吴国庆、王晓君、何振华等先生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借此向诸位友人致以谢意。

苏颂兴 林国正 朱亚夫

1998年8月10日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