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心理咨询吗?”小东低下头轻轻地问。金子不知道他是在自言自语呢,还是在认真地问她。于是她也轻声说道:“我相信一句话——永远不要替别人做他自己能做的事儿。”
“其实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心理咨询到底能做什么!”小东不服气道。
“咳!”金子终于舒出了这口气, “我在等你问我呀。”
“好,那我问你:心理咨询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有些人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走进心理咨询室就是精神有问题。其实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方式,一方面帮助你解决心理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帮助你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寻求生命的更高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倾听你的心声,理解你的感受,缓解你的痛苦,挖掘你的潜能,帮助你学会自我调适!同时,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保守秘密!
心理咨询过程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劝慰人或开导人,它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你实现“心灵的再度成长”。具体地讲,心理咨询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为你提供帮助:
1.帮助你了解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积极稳定的心态,避免罹患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2.帮助你拥有更健全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3.帮助你摆脱因失业、失恋、离异造成的痛苦,教会你应付生活中种种挫折的方法。
4.帮助你度过人生各阶段的种种挑战,帮助你在人生重大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
总之,心理咨询能帮助你提高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能力,帮助你更好地承担责任和作出选择,帮助你更加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金子停下来,微笑地看了眼小东,发现他并没有在看她。
“你这么说,很像我们做广告的口气,心理咨询就好像“万灵丹”到底实际情况是怎样呢?”小东挑剔地说,“还有,你没有回答我,心理咨询不能做什么!”
“别急,你关心的这些问题,我就快要说到了……”
“实际情况是你是海,咨询师是船。”
一旦形成了治疗关系,你必须投入,主动地坦承你的困惑与问题,而不是干等着咨询师来做什么,因为如果你不投入,咨询师就只能等待。这就像海潮与航船的关系,再快的船,也得等待涨潮时才能出发。再高明的咨询师,也得等待你在心理上准备好了才能帮得上你。
心理咨询成功的一大关键正是你内在成长的动力和咨询中真正投入的程度,只有具备了这一关键,咨询师这只航、船,才能出发驶向你的心海,咨询才会逐渐开始有进展。
要是你想去心理咨询,在踏人咨询室前,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以下心理准备:
1.有没有准备好积极主动地参与?你不能像到医院去看病那样,把病情向医生一说,就被动地等待医生开药方。在咨询过程中,你必须主动投入进去,积极地思考、感受,充分挖掘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有没有具备强烈的求询动机?要想在心理咨询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要有改善或改变自己某一方面现状的强烈愿望。问问你自己: “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我确实不满意吗?”“我确实愿意在某个方面、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就很难从咨询中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帮助。
3.对心理咨询要有现实的期待。解除心理困惑需要一个过程,要有耐心,切不可因一时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放弃。通常一个中短程的治疗,需要8—10次,每次50分钟或1小时。除了时间,还需要经济上的准备。目前的收费,在医院,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1块钱;大城市的咨询机构要高一些,按小时收费,通常最低100元1小时,高的要千元以上,有七八年以上咨询经验的咨询师通常收四五百元。
小东抬头看了眼金子,心中暗暗吃惊,他的这位好朋友似乎看出了他此刻的心事,知道他真想找一位像她那样的心理咨询师帮助。
“还有,就是你问的,心理咨询不能做什么……”
“打住打住,我知道你又要说你的那句名言了——心理咨询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你的视角。”
这下轮到金子暗暗吃惊了……
窗外又下起了小雨,传来“沙沙”的细雨声,以及悦耳的“哆滴、哆滴”自窗沿滑落的水滴声。
就在这样一个宁谧的初夏之夜,我完成了《菊花心语》的最后修改,望着杯中菊花悠悠降下,我不禁有些出神……终于……完成了。经过长年的实践、海量的阅读、艰涩的酝酿,以及行外、行内好友们的倾心讨论……终于,灵感渐次降临,心中的话语逐渐显现,终至流畅成文。
是的,我真的有话要说,对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咨询师队伍中的新人们、对所有渴望幸福生活的现代中国人——我想要传达:在我眼中心理咨询的美好与真实形象——心理咨询是什么,它如何起到效果;我想要呈现:心理咨询深入运用于各行各业,切实服务于中国人全面健康和心灵成长的美妙前景!我想要表达:一位心理咨询师心中——对生活、对心理咨询和对人们的爱!
心理咨询师们对人的益处,就像朵朵菊花开遍人间,又化为菊花茶中的药菊疗人心伤。以清澈的心灵、完满的自我,医治现代生活给现代人带来的浮躁、盲目、自我失落与自我伤害。
心理咨询师们,就像多姿多彩而又生命力顽强的菊花一般,快乐地生活着;当她们遭遇挫折打击,在痛苦煎熬中变成了菊花干,又能及时将自己重新浸润在水中,化身为菊花茶,在心灵的净化与提升中,重获新生,更添药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之初,又何尝不是一个单纯、快乐的生命呢,曾经拥有的美丽心灵就如同自然界中绽开的朵朵鲜花。岁月沧桑,人间冷暖,心灵之花常凶得不到真情滋润,而致渐渐枯萎。
心理咨询犹如阳光,又如爱的清泉,浇灌着心灵之花,使它们重新变得鲜活、快乐,使我们的生命力、幸福感再度焕发。往往,经过心理咨询,人们的心理症状消退,情绪明显改善,自我理解力和控制力得以增强;抑或是终于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常常,经过心理咨询,人格中健康的部分得以复苏,人们更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和崭新的人生体验,更勇于投入生活,走向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
咨询心理学的深入应用,走进生活,有赖于整个社会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更多地将目光投注于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内在生命力的养护,所谓“上医治病,治未病之病”。在致命的挫折打击不期而至之前,及时发现和弥补当事人心理素质的欠缺,将大大增加个人和社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减少痛苦和损失。
肌骨可见,经脉不可见;脑电可见,心理活动不可见。然而,经脉和心理活动恰恰是生命力的关键,而培养心理素质,更是从小至大贯穿一生的过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人的心理素质是国家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必备素质!
仅用金钱财富来衡量人生成败,不仅片面而且不智;在今天的中国,内心的快乐祥和才是人生成就的真实量度!何不通过心理咨询,让我们的心儿像盛开的鲜花一样,重获热情、快乐和纯真!让我们对境所起的心念中,常葆快乐与关爱、安详与信心、真诚与尊重、知足与感恩!
最后,感谢丛书主编崔丽娟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魏冬峰博士的出色工作,感谢好友李林泽的宝贵建议,感谢我的来访者们,感谢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十多年学习和工作期间遇到的所有老师们,感谢我的朋友们,感谢我的父母亲!深深感谢你们:对我的教导与启发、关爱与支持!
《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出版后,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读者来信,他们对心理学的热情和想继续学习研究的执著,常常感动着我。2005年我国心理咨询师从业证书考核工作启动,更是推动了全社会对心理学的关注与投入:“心理访谈”、“心灵花园”、“情感热线”等栏目,成为多家电视台的主打节目;心理培训、抗压讲座、团体训练等等,成为各类企业管理中的新型福利之一:商品的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的色彩与图案、产品的价格设置等等与消费心理学的联姻。使商家在销售活动中“卖得好更卖得精”……
社会对心理学的热情最终推动了学子们对心理学专业学习和选择心理学作为终身职业的热情。读者中有许多都是在校读书的学生,有高中生来信说,正是因为阅读了《心理学是什么》,他最终在高考时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有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来信说,因为《心理学是什么》一书,使他们在毕业之际放弃了四年的专业学习,跨专业报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学生们在来信中不约而同地指出,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使今日的心理学有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在面对异彩纷呈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时,该选择心理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学科,作为自己一生的研究与追求呢?他们希望能有更进一步阐释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书籍,帮助他们在选择前,能了解、把握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所以,当从北尿大学出版社杨书澜女士处得到组织写作这套心理学丛书的邀请时,我倍感高兴。可以说,正是读者的热情与执著,最终促成了这套心理学丛书的诞生。
我们知道,心理学,尤其现代心理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我们都可以见到心理学家们活跃的身影。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医院的神经科,我们可以看到咨询心理学家或健康心理学家的身影,他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建议,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来访者健康成长,对那些有比较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如强迫症、厌食症、抑郁症、焦虑症、广场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则实施行为矫治或者药物治疗。除了给来访者提供以上帮助之外,他们也做一些研究性工作。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儿童的感知觉、智力、语言、认知及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从而指导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并给孩子提供学习上、情感上的帮助和支持;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把知识充分地传授给学生,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等等。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很多很多,如军事、工业、经济等等,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心理学的研究,涵盖了人的各个活动层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门学科有这么大的研究和应用范围。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就有50多个,每个机构都代表着心理学一个特定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在本套丛书中,我们首先选取了几门目前在我国心理学高等教育中被认为是心理学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比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次,选取了几门目前社会特别需求或特别热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比如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我们希望,能在以后的更新和修订中,不断地把新的心理学分支研究领域补充介绍给大家。
本套丛书仍然努力沿袭《心理学是什么》一书的写作风格,即试图从人人熟悉的生活现象人手,用通俗的语言引出相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与应用,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并将该研究领域的心理学原理与自己的内心经验互相印证,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把握心理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基本框架与精髓。
岁月匆匆,当各个作者终于完成书稿,可以围坐在一起悠然喝杯茶时,大家仍然不能释然,写作期间所感受到的惶然与忐忑.仍然困扰着我们:怎样理解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叙述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流派和各种心理现象.以使读者对该分支学科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该用什么样的写作体例,并对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体系进行怎样的合理取舍,对读者了解和理解该分支心理学才是最科学、最方便的?尽管我们在各方面作了努力,但我们仍然不敢说,本套丛书的取舍和阐释是很准确的。正如我在《心理学是什么》一书的前言中写到的:“既然是书,自有体系,人就是一个宇宙。有关人的发现不是用一个体系能够描述的,我们只希望这是读者所见的有关心理学现象和理论介绍的独特体系。”
交流与指正,可以使我们学识长进,人生获益。我们热切地盼望着学界同仁和读者的批评与指教。同时我也要感谢北京大学杨书澜女士和魏冬峰女士的支持与智慧,正是她们敦促了该套丛书的出版,并认真审阅和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写作这套丛书的所有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们,正是他们辛勤的工作和智慧,才使这些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了一个向大众阐释的机会。
崔丽娟
2007金秋于丽娃河畔
本书是“生活中的心理咨询”系列丛书之一的“菊花心语”分册,书中以两个虚拟主人公金子和小东为线索,以轻松随意类似讲故事的方式将现代人不时要面临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常识、方法娓娓道来,生动、亲切、惹人向往。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什么是心理咨询关系?什么是心理评估?你有职业倦怠表现吗?谁患有“成人多动症”?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如何才能做自己心境的主人?什么是心理咨询师伦理道德守则?……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书中以两个虚拟主人公金子和小东为线索,以轻松随意类似讲故事的方式将现代人不时要面临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常识、方法娓娓道来,生动、亲切、惹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