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的论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章新胜先生的致辞》、《走向真正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普遍性》、《日常生活中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以中国近代公园为中心的考察》、《全球视域中当代儒学的重构》等文章。
重新发现工作中的愉快(代序)
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章新胜先生的致辞
韩国哈佛一燕京校友会会长崔松和先生的致辞
总论
新轴心时代的对话文明
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引进及其传统
东西文明的汇聚、冲突与融合
以东方智慧化解文化冲突
走向真正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普遍性
“现代性”问题的历史透视
文明的冲突、汇聚与“世界历史”的形成
穆斯林社会与全球文明对话
东方古典与西方经典——魏理英译汉诗在欧美的传播及其经典化
日常生活中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以中国近代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中西医学文化中的疾病观——以18世纪的医学为例
全球化中的东方文明
都江堰:东亚本土知识及其普世意义的一个案例
孝和老:观念的历史演进
全球视域中当代儒学的重构
乡土儒学资源的再生
道家与人文精神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道家与生态研究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科建设
印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契合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南亚华人商业文化
宽恕的困难
全球化中的经济与社会
经济起飞、经济转型与人力资本积累
作为社会文化因素的政府权威与韩国的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中国先秦时期“自利人”描述和西方“经济人”假设的比较分析
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探析
全球化中的传播与文化
全球化现象对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影响
衍生于传统的文化:以蜡染为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从本土走向全球本土的侠女形象——三部武侠片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考古、历史与文学
中国的盐业考古及其潜力
全球化时代的历史研究:还存在“中国”史吗?
由明末清初佛教与天主教之论辩看宗教宽容之尺度
西方文明映照下的中国传统政治与制度——以陈寅恪和钱穆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特征的分析为中心
口头文学研究的十个误区
从早期汉译英诗《论失明》而联想到的二三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