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于七岁小儿,三百年后,恰好也是七岁的宋恭帝逊位于元世祖忽必烈,是命运之必然,还是机缘之巧合?有“乱世中的美神”之誉的李清照,晚年改嫁,究竟为何,其中内情又是如何?且看王充闾、金性尧等诸多大家为你一一解读明朝这段历史深处的秘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桥崖海须臾事(宋元文人谈史)/中国历史大讲堂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金性尧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于七岁小儿,三百年后,恰好也是七岁的宋恭帝逊位于元世祖忽必烈,是命运之必然,还是机缘之巧合?有“乱世中的美神”之誉的李清照,晚年改嫁,究竟为何,其中内情又是如何?且看王充闾、金性尧等诸多大家为你一一解读明朝这段历史深处的秘密。 内容推荐 本书写的是北宋的历史:从宋太祖的雄心大略、陈桥起兵的“有为”说起,叙说他怎样处心积虑地为大宋江山社稷的长远而殚精竭虑,采取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政策,甚至演出了一幕“杯酒释兵权”的苦心戏。作者通过对历史名都开封的关注,打捞出超越生命长度的一系列感慨:永恒与有限、存在与虚无、幻灭与成功…… 目录 陈桥崖海须臾事 烛影斧声案辩正 刘后主智过李后主 花蕊飘零 宋朝官员不受杖 颁布论语治天下 清官册 欧阳修别诬二事 多学少评 素描王安石 王介甫和金陵 苏东坡饮酒 诗案一例 苏东坡与瑜伽 苏东坡吃野菜 同文馆狱 临安行 韩侂胄被杀内幕 臣妾签名谢道清 沧桑宋王台 陆放翁家训 访沈园 李清照改嫁新说 乱世中的美神 岳母刺字 文天祥论学 [崇国夫人]寻猫的风波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东京梦华录 金明池上的龙舟和水戏 字号·牌匾·门面 阿什河畔帝梦渺 儒术 披着神秘面纱的西夏王朝 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 试读章节 陈桥崖海须臾事 一 我喜欢旅游,更喜欢在足迹所至的山川灵境中寻觅文学的根、诗性的美,体味活泼泼的宇宙生机中的至深的理,追慕一种光明鲜洁、超然玄远的意象。 而脑子里由于积淀着丰富的“内存”,每接触到一处名城胜迹,都会有相应的诗古文辞、清词丽句闪现出来。任我去联想、品味。我也习惯于从那些诗文中发掘着沉甸甸的记忆,演绎其间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追寻那种“事外有远致”的神韵。于是,历史的神经与血脉,生命的欢愉与悲戚,在这里就赋有了诗性,赋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 也可以说,这些诗古文辞使我背上了一笔相当沉重的情思的宿债,每时每刻都急切地渴望着对于诗文中的实境的探访。那种情怀的热切,大概不亚于思念故乡、怀想亲友、眷恋情人,有时竟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这次我踏上中州大地,同样是被一些古代诗文典籍牵引着。记忆中,前人何希齐有这样两句诗: 陈桥崖海须臾事, 天淡云闲今古同。 正是它,把我引到了开封东北四十五华里的陈桥驿。 这是一个普通至极的北方小镇。低平的房舍,窄狭的街道,到处都有人群往来,却也谈不上熙熙攘攘。只是由于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兵变”,导致了王朝递嬗,便被载入了千秋史册,而成为中华名镇之一。 唐朝末年,群雄混战,藩镇割据,形成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后来成为宋朝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当时不过是一个中层将领。由于跟随后周世宗柴荣作战有功,被提升为殿前都点检,统领精锐的禁军,担负着防守京师汴梁的重任。这样,他就开始确立了在禁军中的统帅权威,有意识地培植了自己的势力,暗地里同其他禁军将领石守信等结拜为“十兄弟”。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死去,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由他的母亲符太后掌握政权。翌年元旦,河北镇州、定州谎报辽朝和北汉联兵南下,向后周进攻。慌急中,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等未辨真假,便派遣赵匡胤率领禁军出城迎战。赵匡胤的军队刚刚出动,汴京城内便传播起“点检做天子”的舆论。 正月初三晚上,大军行至陈桥驿宿营,军帐设在东岳庙。深夜,军中部将在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的策动下,集结于军帐之外,声言要拥立赵匡胤为皇帝。赵匡胤装作酒醉未醒,慢腾腾地起床坐帐,将士立即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然后一齐跪拜,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现在,陈桥驿还保留着关于这次事件的许多文物,主要有当年设过军帐的东岳庙,赵匡胤拴过战马的系马槐,众将领饮过水的古井和几处大小碑刻等。东岳庙创建于五代时期,为中州大地上的著名古迹。干余年来,几经修缮,现在,大殿已辟作展览室,介绍陈桥兵变的经过。几块石碑上分別刻着清人顾贞观、张德纯和金梦麟等人即兴咏怀的诗词。 漫步古镇街头,玩味何希齐诗中的意蕴,不禁浮想联翩,感慨系之。的确,从赵匡胤在这里兵变举事,黄袍加身,创建赵宋王朝,到末帝赵禺在蒙元铁骑的追逼下崖州沉海自尽,宣告赵宋王朝灭亡,三百多年宛如转瞬间事。可是,仰首苍穹,放眼大干世界,依旧是淡月游天,闲云似水,仿佛古今都未曾发生什么变化。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让人们生发出许多感慨。不仅接触到古人“通天尽人”的怆然感怀,体味到哲人智者的神思遐想,而且,为研究史事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有人评说,何希齐诗中的寥寥十四个字抵得上一部《南华经》,自是夸张之言。但诗人“纳须弥于芥子”,以少胜多、举重若轻的涵盖力,实在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古往今来,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一个交叉点上,无论人们怎样冀求长久,渴望永恒,但相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却只能是电光石火一般的瞬息、须臾。生命的暂住性,事物的有限性,往往使人堕入一种莫名的失望和悲凉。但这又是难免的,因为只要生活在具体的时空里,每一个个体的人与事,就难免显现出它真正的渺小和空幻。为了摆脱这一根本的局限性,超出生命长度,得到更多更多,无数英雄豪杰费煞移山气力,耗尽无涯岁月,到头来总不能如愿以偿,最后只好望望然而去。大约只有在宗教和艺术的幻想中,才可能侈谈所谓“绝对的超越”。一切历史只能复活在回忆之中,一切“绝对的超越”,一切永恒,只能存在于想望之中。 人生的历程是不可逆转的。任何人生命的时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次性的。正是这生命的一次性,使我们从出生的一刻起,就面临着死亡,面临着结束。因此,作为个体的生命,暂居性便成了我们无可改变的状态。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所能亲历的只是时间中的瞬间。盖世英杰也好,村野凡夫也好,无论是谁,分享的都只是这个永恒世界中的短暂的现在。还是李太白说得透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晚年写过一首《临江仙》,上阕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诗人纵观历史,思量世事,发现了一个令人嗒然无奈的事实:“是非成败转头空”。万千成败是非,转瞬间烟消云散,与历史长河相比,实在显得非常的渺小与短暂。杨升庵对历代盛衰兴亡、千古英雄成败的彻悟,与诗人何希齐的充满哲理性的感慨,可谓异曲同工。当然,他并不是无谓而发的,里面渗透着他从自身的颠折遭际中所获得的真切、实际的教训。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