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超越不同社会阶层利益、法规和观念的对爱情和纯真感情的颂歌。男女主人公儒安和索莱达的初恋背景中就有社会等级的巨大差异、不同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家庭财富的巨大差异侈,及不同国度的地理差异。但是,纯真的爱情发生了。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全书的结尾出人意料;结构严谨,叙事时间明晰,节奏快,悬念多,语言生动,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倒数第二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哥伦比亚)安赫拉·贝塞拉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超越不同社会阶层利益、法规和观念的对爱情和纯真感情的颂歌。男女主人公儒安和索莱达的初恋背景中就有社会等级的巨大差异、不同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家庭财富的巨大差异侈,及不同国度的地理差异。但是,纯真的爱情发生了。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全书的结尾出人意料;结构严谨,叙事时间明晰,节奏快,悬念多,语言生动,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一个十五岁的西班牙少年和一个哥伦比亚妙龄少女在法国南部的海滨城市相爱了。从那时起直到二人进入耄耋之年,方终成眷属,但新婚之夜却又双双死去,于是警方立案调查。新郎的儿子和新娘的女儿出现了,起初,他和她在处理老人遗体上产生了分歧。女儿执意调查母亲的死因,儿子却只希望尽快埋葬父亲即可。但是,双方在冲突中互相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有了更多的接触。谁也没有料到如此碰撞的结果竟然产生了爱情的火花,进而熊熊烈火般地燃烧起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名警官和另外一名私人侦探陆续发现了许多令人惊讶的事情。而更让读者吃惊的是故事的结尾非常出人意料,怎么会发生如此魔幻般的变化呢? 试读章节 新娘和新郎双双躺在地上,嘴唇上露出确凿无疑的爱情微笑;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庄重而肃穆;他和她身穿初次结婚、洁白无瑕的礼服,从头到脚一袭白色的衣裳。 人们不得不破门而人。此前,由于邻居们惊异地发觉洞房是静悄悄的,没有丝毫活动的迹象,所以报告了警察。几天来,儒安·多尔古没有下楼买面包;邻居们也没有听到他那郁郁不乐的钢琴声,可是家家户户早就习惯他的弹奏了。估计新娘和新郎在黑暗的厨房地面上已经躺了两三天了,但是二人的身体仍然保留着热情消失后的余温。 血样的暮色从百叶窗钻进了小小的洞房,整个房间的气氛笼罩在一层暗红色的面纱之下。 探长乌亚达和他的助手开始了例行的拍照,闪光灯肆无忌惮地扫荡着周围,破坏了死者的安息;这是重案组的临时摄影师在给新娘、新郎拍下第一张婚照。一首婚礼进行曲从一架老掉牙的留声机里没完没了地重复播送。儒安·多尔古的老邻居孔齐达·马莱特多是唯一站在门口说话的人,因为警察早已经用胶带封闭了通道,与此同时,已经给死者的家属发出了通知。 新娘岩石般僵硬的手还紧握着一束已经凋谢的白玫瑰,那是儒安·多尔古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委托蓝波拉步行街的花店老板、他的朋友为新娘订购的。房间里仍然可以闻到煤气的味道:那是从打开的煤气烤箱里大量泄漏出来的。探长乌亚达唯一接触的东西就是窗户,那是混凝土的结构,每扇都有插销锁定。警探一打开窗户,一阵清风立刻扫除了屋内的死人气味,吹乱了新娘的披肩白发,那是在多少个失去的岁月里衰老和忧伤造成的银丝啊。 女邻居孔齐达不容分辩地肯定说,她从来没看见有人拜访过儒安·多尔古;她家门镜磨损的程度可以为证;如果有什么可以让她感到骄傲的话,那就是她无所不知;在这个居民区里,她就像侦探夏洛克那样闻名遐迩。 孔齐达从来没有见过新娘,也不知道屋内还有这么个女人。新娘不是这个居民区的居民,也不是这个教区的人,也不是波恩大街附近的人。 她一结束那重复的故事,警探对她那毫无节制的好奇心就厌烦了,打发她回家去,给了她一张名片:如果她想起了什么事情,请打电话。 正当探长乌亚达准备在房间里进行大范围的检查时,一辆铅灰色的大奔驰轿车,在一名戴制帽、穿制服、戴白手套的司机驾驶下,停放在居民楼对面了。从车里走出一位衣着极为华丽的男子,他脸色阴沉,看看手表;这个突发事件迫使他中断了股东大会。探长乌亚达从窗里刚好看见了那男子,知道几秒钟后他会来到面前。他想:“这肯定是新郎的儿子。嘿呀,好阔气啊……大概是个铁石心肠的家伙。” 新郎儿子的奢华衣着和富有的派头与这个将要被调查的寒酸房间很不相称。 探长接待了安德列·多尔古;带安德列进厨房之前,探长请他对即将看到的情景有个思想准备。 新娘长长的婚纱从厨房一直铺展到客厅里,完全覆盖了地面。柔软、精美的丝网眼纱有好几米之长,上面有技术娴熟的手工绣花图案,好像充满了幻想的瀑布,流淌在地板上。这是索莱达·乌尔达内塔本人决定在那漫长的失眠之夜给自己绣花的婚纱;她一面穿针引线让雏菊开花,一面重新捡起往日的情思。 房间整洁得没有瑕疵;一切井井有条,是准备开个小小家宴的架势。餐桌上,探长看见了一个托盘,里面有准备斟香槟酒的杯子;冰桶里,水面上漂浮着一瓶没有开启的格多尔尼乌牌葡萄酒;还有披着白色奶油的三层蛋糕,这是新娘索莱达要求的:蛋糕的顶层站着糖制的新娘和新郎。 这是安德列·多尔古多年来首次踏进这个房间,第一次屈尊看看年老的父亲孤寂的栖身之所。童年时安德列忍受的贫困让他厌恶之极,因此他刚一开始自力更生,就把往事的回忆完全抛到脑后去了,包括他自己的父亲。他甚至为自己有这个多尔古的姓氏感到羞愧;他甚至幻想自己有个贝尔坦或者蒙多里奥家族的姓氏,但是最后他终于老大不高兴地明白了姓氏与个人尊严无关,于是才没做任何变动,干脆就叫安德列·多尔古罢了。 现在,安德列又与往事见面了。墙壁上仍然挂着那个杜鹃钟,小时候,它为他报告吃饭、娱乐和睡觉的钟点。尽管他和父亲一直生活到他十四岁,却完全不了解父亲的历史、生活和性格。父子在令人尊敬的平和气氛中度日,隔膜让他俩无法推心置腹地交流。母亲死于难产,生下一个小妹妹不久也死了,从此家里失去了活力;原来是母亲经常唱歌,让他开心的;是母亲让他梦想将来当个大企业家,乘坐豪华轿车,举止从容不迫,出入五星级大饭店的。母亲经常背着父亲带安德列去利塞奥大剧院,仅仅为了让儿子看看贵族们身穿的水貂皮大衣和身上戴的珠宝首饰,把儿子送到那些毫无节制的发财梦里。母亲去世后,她那执着的精神把儿子变成了里兹大饭店的门童和一些夜间培训班的学生;他变成了孜孜不倦的读书人和出色的自习生。从此开始,他逐渐了解了高层人士忙碌的背景;他逐渐潜入到那些孤独的大亨们的感情世界,随后又进入了他们的交易场所,起初是学徒,后来成了头面人物。如今他是一家跨国香水大公司的董事长;虽然他应有尽有,眉毛紧皱的表情却暴露了心中的烦躁情绪。 安德列慢慢挪开婚纱,小心不要踩在婚纱上,接着走过长长的过道,来到厨房。他一看见地上的情景,五脏六腑就翻动起来了:父亲躺在地面上,身穿洁白的西装,胸前插花,脚踏白色皮鞋,这已经无关紧要了。让他潸然泪下的是一辈子也没有看见过父亲这样的表情:满心喜悦,完全献身给爱情,像年轻人一样地朝气蓬勃。这是他第一次和唯一一次看见父亲如同他儿时梦想看到的那样:父亲是幸福的。那个躺在地上拥抱着父亲的女人是个面容娇美但被烦恼刻下了皱纹的老太太,她显然吃过苦,但眼下还无法调查是哪种苦难。父亲的微笑已经在嘴角处留下了爱情的痕迹。是的,那位陌生的老太太脸上也露出这样的表情:幸福。安德列·多尔古第一次意识到父亲也是有感情的。面对两具尸体,他哑口无言,但心里是明白的,只是不停地流泪。探长乌亚达尊重这个男子眼下痛苦的心情,走得稍稍远些,做个不要着急的手势,时间是从容的。他想,归根结底,不会每天发生这样的事情:父亲死于如此令人遗憾的状态。 为了打发时光,探长乌亚达对助手说:“这新娘和新郎好像发疯了。” 助手波尼法斯回答说:“就是老年人也会因为爱情而发狂的。” 安德列不是为痛苦而哭泣,而是由于愤怒;他愤怒地看到父亲脸上的幸福表情,这是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就是他年轻时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也没有幸福的感觉。P1-4 序言 《倒数第二梦》的中华之行可谓一帆风顺。二○○五年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审胡真才先生前往哥伦比亚讲学,一次报告会后,女作家安赫拉·贝塞拉把刚刚获得西班牙阿索林小说奖的《倒数第二梦》赠送给了胡先生。后者回国后,把《梦》交给了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的西班牙语优秀小说评选组传阅。二o o六年春天传阅和讨论的初步结果产生了:该作品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随后报送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与总评委会复审。由于西语优秀小说的名额一年只有一个,总评委会认为给秘鲁小说《蓝色时刻》更为合适,但是又觉得《倒数第二梦》的确很适合当下中国读者的欣赏口味,于是决定另行组织翻译出版。 《倒数第二梦》的作者安赫拉·贝塞拉女士的年龄是保密的。虽然她是当前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坛上“走红的美女作家”,但是没有一家报刊杂志能够准确说出她的年龄。现在仅仅知道她出生在哥伦比亚的卡利市,仅仅知道她大学期间攻读的是广告策划专业,仅仅知道二ooo年她定居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仅仅知道二oo一年她才开始长篇小说创作,已经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敞开的心》和《被拒绝的爱》——都是爱情题材的作品,仅此而已。但:是,二o o五年她获得了西班牙阿索林小说奖,得奖的作品就是这部《倒数第二梦》,从此,她脱颖而出,其作品广泛流布于西班牙、拉丁美洲图书市场(到2006年底仍然在畅销书榜上名列前茅)。阿索林(1874—1967)的大名在西语世界可谓妇孺皆知,他是西班牙二十世纪初杰出的文学家。用他的名字设立的文学奖本身就说明了这一奖项的规格。但是,西班牙语评委会的专家们并没有十分在意作品获奖与否,而是看好了《倒数第二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倒数第二梦》的主题是讲述三代人的爱情故事,它的思想是针对物欲横流、不讲真情、不讲诚信的社会丑恶现象而发的,它积极地呼唤真情实意,引导读者向美,向善,坚信无论怎样浮躁动乱的社会,总会有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纯真爱情的力量存在。它在抚慰读者的同时,把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读者引向艺术升华的精神境界。贯穿全书的钢琴之声,尤其是肖邦的《悲伤》乐曲就是这种意境的具体表现;贯穿全书执着地寻找纯洁爱情的主人公的行动就是证明。 男主人公儒安和女主人公索莱达从十六和十四岁初恋开始,经历了六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哥伦比亚的社会动乱,尤其是经历了贫困生活的煎熬和各自家庭的种种阻挠,终于在八十多岁的高龄终成眷属,随后为纯真而永恒的“长相守”殉情而死。这样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和行为,对于生活在纸醉金迷、情色糜烂圈子里的人们,似乎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回想起古今中外那些仁人志士来。他们为什么能在自己所处“主流时尚”的重压下和沉沉的迷雾中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果说那些人总是少数的“精英”,那么我们注意看看广大的工农群众,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本色——勤劳、朴实、坚韧不拔、忠诚厚道,为什么能够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儒安就是这样一个底层社会的小人物——饭店的侍者。但是,他追求纯真的爱情,追求艺术生活,为此,备受折磨,但是孜孜不倦,无怨无悔。索莱达虽然是富翁的独生女,但是她忠于爱情,忠于自己的誓言,忠于自己的信念,因为她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有着高尚的理想寄托。这个人物的出现是有针对性的,她的美丽、高雅、纯真和浪漫抒情气质,等于是一片清澈如镜的湖水,让那些粗俗丑陋的嘴脸和尔虞我诈的人们照一照,通过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比较,让人们的头脑冷静下来,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充实、健康和有建设性的。告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建立在诚心诚意的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人人自私自利,互相欺骗,社会就会充满了冲突和矛盾,甚至会有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用不着什么社会学家来阐述。 安德列和奥罗拉是另外一对相爱的男女主人公。前者是儒安的儿子,后者是索莱达的女儿。安德列少年时期就离开了父亲,因为他忍受不了家中的贫困生活,忍受不了父亲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忍受不了父亲终日借助弹奏钢琴浇愁的生活方式;因为他渴望过上豪华的生活,渴望有钱有势有社会地位。他从做大饭店的门童开始,努力奋斗,积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终于在一个亿万富翁的赏识下,当上了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娶了这个富翁的独生女,从此过上了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居住豪华府邸、出入驾驶豪华轿车、在家驱使奴仆、在公司里发号施令的人上人的生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由于离家出走而失去了父亲的关心爱护;由于那位独生女是浪荡的淫妇而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他,因此他没有爱情;由于他整天忙于赚钱而忽略了对儿子关心和理解,儿子也对他没有很深的感情。至于上层社会的社交圈子,那都是些酒肉朋友,他们逢场作戏,互相利用,互相欺骗,根本没有真正的友情可言。他是个有钱而无情的人。就在他极度苦闷和孤独的时候,认识了奥罗拉。起初,他没有看上这个衣着寒酸的女子。但是,寒酸的外表却掩盖不住她美晌的面容和高雅的艺术气质。随着对父亲死因的深入调查,他逐渐了解了奥罗拉的美好善良的心地,她像一面明镜,照亮了他空虚的精神世界。从此,他开始了认真的反思,发现自己在亲情、爱情和友情方面非常无知,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陷入了物欲横流的泥沼,已经可悲地堕落成了金钱和权势的走狗和奴隶。痛定思痛之后,他幡然悔悟,决心重新做人。安德列这个人物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是,无论经济多么发达的社会生活都应该包含着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无论多么有钱的人,都要讲究理想精神和高尚道德的追求,否则就会沦为“经济动物”,沦为“房奴”、“车奴”和别人的奴隶。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对于那些讲究及时行乐的人们,并不容易接受。古今中外都存在这个物质和精神的问题。无论当官还是经商,务农还是打工,每个人的行为都会表现出某种或好或坏或崇高或卑劣的风貌来。精神是看不见的,但是处处可以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存在。 奥罗拉是个非常美丽纯情的女子。她爱母亲,爱女儿,但是更爱她的音乐。她和丈夫的关系十分平淡,主要原因是夫妻间缺乏心灵沟通。她丰富高雅的艺术追求是需要知音的。丈夫不理解这一点,上班下班之外,一心一意惦记的只是足球比赛。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分道扬镳。安德列觉悟之后,感觉自己十分需要这样一位美丽、文雅、有着丰富精神生活的女子,于是主动去追求她。奥罗拉是个充满爱心的女子,她的爱不仅感动了母亲的好友克莱门西亚,而且让铁石心肠的警官乌亚达萌发了爱慕之情。她是作者刻意塑造的真、善、美的典型,给整个作品增加了许多亮色。 安德列的妻子提塔则是一个反面的典型角色。她终日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与健身教练通奸,疯狂购物,花天酒地,不管家务,不关心儿子的成长变化,厚颜无耻地向父亲要权力,要金钱。最后落得身败名裂。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描绘了提塔与奸夫纵欲的场景。这是有意把糜烂的情色和纯真的爱情进行对照。是作者面对情色泛滥的潮流表明的立场:她认为,有性无爱是下流的,纯真的爱情是高尚的,浊者自浊,清者自清,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倒数第二梦》的艺术特色表现在: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全书的结尾出人意料;结构严谨,叙事时间明晰,节奏快,悬念多,语言生动,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此外,需要提醒中国读者的有两点。一是这部小说不分章节,时间和情节的变化依靠分段分页来标示,现时叙述用正体,回忆过去用楷体。二是作者受加西亚。马尔克斯艺术风格的影响,也运用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有时营造出一种神奇的虚幻氛围,但是安赫拉.贝塞拉更加偏重对理想世界的抒情。因此,西语文学评论界认为她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魔幻理想主义”。 最后,必须补充一句话:日照的大海、蓝天、阳光和君子国般的人文环境对于理解和翻译《倒数第二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德明 2006年12月30于日照教授花园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超越不同社会阶层利益、法规和观念的对爱情和纯真感情的颂歌。男女主人公儒安和索莱达的初恋背景中就有社会等级的巨大差异、不同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家庭财富的巨大差异侈.及不同国度的地理差异。但是,纯真的爱情发生了。这是作者在向病态的社会挑战,向庸俗、媚俗、粗俗的社会风气挑战,因为她枉{信纯真的爱情是存在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西班矛《先锋报》文化副刊,2006年2月18日 在子辈发掘父辈的生活尤其是爱情秘密以及导致最后死亡厉因的过程中,子辈之间的男女意外地发生了情恋,又是在激烈的感情冲突中,性与爱交织在一起。但是双方都有美好的精神追求并且达到了和谐与理想的境界,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魔幻理想主义”的文学。 ——哥伦比亚《民族报》周末副刊,2006年5月20日 这是一部让读者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优秀作品,难怪作者的妹妹总是站在姐姐的电脑旁边窥视故事的进展情况,因为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在她心中掀起了感情的风暴,还因为书中既有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西班牙内战,哥伦比亚的社会动乱,也有抒情、浪漫的感情描写,甚至暴露了大富婆骄奢淫逸的生活……我相信作者妹妹的评语:“这是我姐姐用激情、悲伤和泪水写出来的作品。” ——西班矛《ABC》文化周刊2006年6月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