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围绕产权这个核心问题,以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为背景,运用产权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借助计量经济学为分析工具,深刻阐释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共有与私用”的产权特征及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影响。缜密的逻辑加翔实的实地调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有了这个特色,读起该书,既感觉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又感觉通俗易懂、内容丰富。
序
第一章
导论: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当前中国的农地制度
第二章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
第一节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路线
第二节农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农地家庭承包制度的经济效果
第四节下一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土地改革:确立“耕者有其田”的农地制度
第二节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地制度
第三节合作化运动进一步发展后的农地制度
第四节人民公社的农地制度
第五节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为主的土地承包制
第四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法律规范及其发展
第一节农民对农地法律的认知情况
第二节农地产权制度在法律中的体现
第三节农民对农地产权法律规范的认同意愿
第四节现行农地法律的局限与完善
第五章
农地制度的产权结构:一个简洁的数量描述
第一节使用权(控制权ControlRights)
第二节剩余索取权(收益权IncomeRights)
第三节让渡权(AIienationRights)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地产权结构的制度特性
第一节“共有私用”下的土地再分配制度
第二节土地再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三节计量模型与估计结果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市场发育
第一节土地的流转和市场发育的现状
第二节土地市场发育的决定因素:分析模型及假设的建立
第三节对农地市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民负担
第一节农民负担成因的研究回顾
第二节农业税费的分布和结构
第三节农民负担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九章
农地产权的稳定性与农户投入行为
第一节农民的投入行为的理论回顾
第二节农户对农家肥投入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三节模型构建与结果估计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不是结论的结论:迈向一种数量化的制度分析
参考文献
附表附图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