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清晋商老字号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郑孝时//孔阳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一个侧面,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出过去几个世纪的晋商商业文化生活,犹如一曲古老的乐章,令人从中感受到山西一代巨贾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商业和金融业做出的惊人贡献。细细品味,令人惊叹。

本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可读性、真实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抒情叙事的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晋大财东百年老店的旧貌新颜,反映出晋商几百年来波渊壮阔的兴衰史。

内容推荐

昔日,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从无到有,从贫到富,经商的足迹遍天下。他们不畏艰辛,不惧风险,从省内发展到省外,从国内发展到海外。他们在莫斯科开设商号,到朝鲜、日本开设银行,其事业是何等的波澜壮阔。继大唐之后第二次开辟『丝绸之路』。

他们守法、俭朴、勤奋、守信、进取、敬业的精神值得称道。

本书图文并茂,文是图的史话,图是文的写照,浏览徜徉在其中,就好像步入一条长长的画廊,开始了一次难忘的晋商文化之旅。

目录

雷履泰首创票号 日升昌包打天下

骆驼队重征丝绸路 长裕川茶销莫斯科

晋商镖局威震华夏 道光皇帝御赐匾旗

赎年赎月赎日赎时 金银珠宝过期难赎

酒逢知己千杯少 玉楼人醉杏花村

协同庆同庆发财 大财东日进斗金

百川通财通四海 渠半城富压三江

侯百万运来黄金铺地 五联号财尽房无片瓦

夫德通喜迎御驾 大德恒招财进宝

鱼虾虽然味美可口 陈醋叫你夜梦能惊

嘉靖帝御赐“龟龄” 老佛爷病服“定坤”

西太后赐一个字 老酒店进八方财

傅山题匾“清和元” “头脑”入膳最佳肴

饮酒但求三分醉 呷茗还是一品香

熙攘闹市无人顾 明清古街有远亲

梦断空云无处觅 世无富贵长久家(代后记)

试读章节

清乾隆年间,山西平遥两达蒲村李大全财东在平遥城里开设了一家西裕成颜料庄。铺子里雇有一个小伙计叫雷履泰,因他在站柜小伙计中排行第三,所以人都叫他“小三泰”。

这个小三泰是平遥细窑村人,说一口乡土话,年少早熟,不露声色,英目锐气,比他同龄人都机灵聪明。他到店里不久就精通了业务,深受财东和掌柜们的赏识。有一次,一位姓宋的掌柜为店里到南方去采贩一批颜料,叫小三泰一路跟随照应,一来是叫他学学“跑外”,二来是让他见见世面。

小三泰不仅为人正派,而且还是一个有心人,满脑子生意经。那几年,他发现平遥市面上,有些当地商贩从潞安(即今山西长治)贩来一种叫潞安参(即党参)的中药材。此物是圆柱形,茎细柔软,折断见白色乳汁,像人体形,据说还有雄雌之分,是一种山曲特产的中药材,能补中益气,主治中气虚弱、脾虚泄泻、血虚萎黄等症。不少南方商客在平遥购货,后贩运到汀南,批零销售,获利小薄。小三泰心想,此次跟随掌柜到南方去采购颜料,如能顺手贩些党参卖,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他用自己私攒下的劳金,买了50斤党参上路。到了南方,趁掌柜采购颜料之时,他抽空带着新鲜党参,来到市场上探探行情,很快就出手了,一举净赚18两银子,相当于他两年的劳金。

回到平遥铺号里,他将这次采货远行意外赚得银子,说明原委,如数交给了柜上。宋掌柜哪肯收下,直说:“小三泰,这是你用自己的劳金贩货赚下的银子,即使交柜,也该存入你名下的账股上才是。”

小三泰执意不肯,把自己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公差获利,理应存柜归公,作为咱西裕成今后的底本。我吃在西裕成,住在西裕成,咱铺号生意的兴隆与我息息相关,我不能借机沾铺号的光。这笔银子入在铺号的账上,虽然不多,但能增加一点资金,来日水涨船高,东伙相得益彰,对我对东家岂不都是好事一桩?”

宋掌欣赏他的精明,被小三泰说服了。

小伙计此举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行动的本身,致使宋掌柜对他由衷地欣赏。18两银了存入东家的账号,对于西达蒲村李大财东来说,连九牛一毛之梢儿也不如,然而小三泰以店为家,与西裕成鱼水交融之情,令人感动,令人佩服。消息很快就传到财东李大全的耳朵里。

李氏祖籍为陕西汉中,元朝有先祖李实住三晋任官,其子孙后代落户于半遥西达蒲村,后代孙辈于清雍正年间开始经商。这家西裕成颜料庄乃是李府发迹的源头。经后来的乾隆、嘉庆两朝,商号经营红火,赢利倍增,总庄设在山西平遥,北京崇文门外和灭津码头均设有分庄。嘉道年间,小三泰已经在商海的搏击中日渐成熟,且仪表堂堂,洒脱英俊。此时,再也无人叫他“小三泰”,他已经晋升为精明能干、独当一面的雷掌柜了。在他的出色策划下,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几千年商业史上首创的第一家“银行”,这是后话。

当财东李大全听说一个小不点儿店伙有此惊人义举时,高兴得一夜未寐。有一天傍晚,他由西达蒲村赶到西裕成,叫来了小三泰,劈头就问:“雷履泰,你怎么知道那潞安参赚钱?”

小三泰回答道:“我从前常见那些南力贩子来此地采购二手潞安参。财东你想想,他们不直接去潞安,宁可在平遥贩版二手货,还不是南方行情看好?”

“嗯,”李财东了然地点点头,“你赚得那18两银子,柜上收了。我看今后宋掌柜去南方采购,都由你跟着吧。每次由柜上出银,顺脚带上500斤潞安参,到南方看好行情出手,回头脚采购颜料。至于贩参所赚得银子,按一成红利归你的名下。”

“财东,我没股本,怎么能从中取利呢?”  “唉,那18两银了就是你的股本嘛。”李财东的嘴角漾出笑容,“雷履泰,今后每日你就跟着店掌柜们一起用小灶吧,不必与小伙计们吃粗粮喝菜汤了。”

“财东,我……我不是掌柜呀!”雷履泰一时间窘得面红耳赤。

李财东嘿嘿一笑:“你现在还不是,可谁敢说来日你不是西裕成的大掌柜?”

时来运转。一个小伙计倏忽间身价百倍。他今日之所虑,当是来日之所得。雷履泰此后不遗余力,事无巨细,把自己全部的聪明一股脑儿融入西裕成的经营之中。虽然他还是一个小伙计,可是由于他独具特色的本事和心细如发的思维,俨然一个小掌柜了。此后,李财东在经营上遇到难题,时常派一顶花呢小轿,把他请到西达蒲村的住宅,与他侃侃交淡并请教。李大财东慧眼识才,雷履泰确实是商海中的能人。他不仅满脑子是生意经,而且给人以信任感,使他最终寻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权力。

李大财东的祖上曾经训诫子孙:“商贾用人,不必拘泥于资履,有才就行,以才获利就行。”后辈的子孙一直以祖训为铭。几年后,因雷履泰火借风势,经营有术,一跃晋升为西裕成的大掌柜了。 P2-P6

序言

从前有人说,山西商人“财比王侯,富超宰相”。

还有人说,号称“三晋大财东的晋帮,资可抵国”。当年他们不仅支持清朝政府的大规模军事活动,而且还朝廷户部筹措抵还外债。甚至慈禧太后还伸手向他们借银子。他们无不慷慨解囊,一出手就是几十万两,甚至几百万两白银。晋帮简直成了清政府的“财政部”。

早年,难怪慈禧太后撇嘴唠叨:“咱们大清国的银子都被那些老西儿弄去了!”山西商人集团俗称“晋帮”,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十大商帮即山西帮、徽州帮、陕西帮、山东帮、广东帮、福建帮、洞庭帮、浙江帮、江右帮和龙游帮。晋商活跃在海内外商界长达500年之久。他们的店铺和票号足迹遍天下,不仅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广州、沈阳、太原、长沙、包头、济南、呼和浩特等大城市,而且横波万里浪,驼队走沙漠,把商幌挂到莫斯科、恰克图、伦敦、东京、大阪、横滨、神户以及东南亚等地。

在当时来说,晋帮的财富是何等的雄厚,其敬业和开拓进取精神是何等的令人钦佩!晋帮的经营之道是:奉公守法、精打细算、品行端止、守信不欺、货真价实。正如他们薪火相传的商谚:“买卖赔与赚,仁义占一半。”

当年在晋帮理财致富的幕后,不知付出了多少人的勤劳血汗、辛酸苦楚和悲欢离合。甚至有的晋帮商人,在长途贩运奔波中不幸客死他乡,身后留下了多少孤儿寡母和荒芜的田园……

黄河东去大江不息,浪淘尽商海风流人物。

他们那背剪双手、憨厚高大的身影,早已在漫长的历史古道上消失了,而在三晋大地、京城老巷,以至大江南北至今还留下他们那深深的“足迹”,即他们当年经营的绸缎庄、食品店、票号、客栈、钱铺、典当庄。有的已经是百年老店,甚至是几百年老店了,至今买卖兴隆;有的则因天灾人祸,生意早已停歇,但建筑尚保存完好,古意盎然;有的已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得斑驳古旧,然而同样能够让人想起他们当年生意兴隆、顾客盈门的盛景。

本书从一个侧面,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出过去几个世纪的晋商商业文化生活,犹如一曲古老的乐章,令人从中感受到山西一代巨贾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商业和金融业做出的惊人贡献。细细品味,令人惊叹。

领略三晋大财东百年老店,好像在三晋商业世界里踏迹探幽,不禁引出几许遐想和慨叹。当年他们从一贫如洗到创建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业绩,称雄业欧,声势煊赫。这不能不使我们惊服那些身穿蓝布长衫的山西商人的创业魄力和称绝的经营智慧。不能不认为这是一种百折不挠、发愤图强、富国强民的民族精神。

本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可读性、真实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抒情叙事的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晋大财东百年老店的旧貌新颜,反映出晋商几百年来波渊壮阔的兴衰史。

后记

老店,老字号,失去了金字牌匾,失去了昔日在商海中拼搏的传奇。它们几乎完全丧失了自我,只留下一座座奄奄一息的遗址,一堆堆陈砖破瓦。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是这些陈旧的遗址,却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你看,每一座失去金字招牌的铺楼,每一块砖瓦,每一根烂梁木,不仅表明了它门与主人联系在一起的命运,而且都能讲述一段段晋商精彩的传奇。

几年前,笔者慕名行程百里去专访晋中的一家小酒馆。这家小酒馆始营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单凭这一点,就不能不令人产生一种寻幽访古的兴致。一个秋高气爽的正午,笔者来到了那个偏远的小山村,一问方知,那家古老的小洒肆已经被人拆毁了。因为不久前,山里修筑一条简易的车马路,需要青砖板石。于是,修路者就将那座小酒馆的根基挖了,翻个底朝天。

当笔者循路来到村头时,只见荒草间有一堆碎砖烂石。一见之下,令人心酸,痛惜一个古老酒文化佐证的消失,茫然地注视着那一堆散乱不堪的砖石。在今夕何夕的幻觉中,似乎感到一股醇香的古酒味冲进鼻孔……世上的一切事物,如此生生息息地、默默地衰落和消亡,不禁令人叹息。

更令人深深叹息的是,至今与那些生机勃勃的老字号相比,还有更多失去牌匾的老字号已经或正在三晋黄土高原上消失。听说山西雁北某县城里,有一家皇城相府似的大商户,于是笔者到当地专访询问。几经寻觅,几经周折,一位老人遥指着一片城郊丘陵荒地说:“那几十串大楼院,早就拆平了……”

我惊骇,痛惜,失望。历史就是这样,它以其排山倒海的巨轮,冲击和碾平每一个角落。经过某些重大历史转折后,才会令人区别出与旧时代的分界。诚然,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时空,一切都逃不过历史的过渡。站在这一观点上分析,就少一些痛惜怪罪,而心安理得了。

那么,“晚霞夕照尽落花”,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就拿三晋古地太谷来说,那里不仅是清代钱庄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金融业的“祖籍”。太谷城里有两条古街,至今还保留着一家家清朝钱庄铺面,青砖灰瓦,朱门高柱。一望之间就可以想见,当年身穿绸缎长衫的倒钱生意人,来来往往,市场喧嚣,车来轿往。那繁忙的金融业盛景,依稀就在眼前。然而此刻拭目仰望,不仅户户闭门冷清,连一块可以参看的牌匾都没有了。既然牌匾、招牌这些蕴涵和代表史料价值的遗物荡然无存,那就意味着完全丧失了考察的依据。

如果这些百年老店炫目闪烁的牌匾今日尚存,那该有多妤!不幸,它们已经丧失了“祖籍”,丧失了身份。虽然它们已经丧失了最主要的,只留下一幢幢陈旧潦倒的遗址,但归根到底也算是保存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世上哪有历几代而不灭,逾百年而弥坚的精彩?宽容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