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摄人心魄的精神领袖不怒而威以无形胜有形的传奇全球最畅销的自传作品之一。他是印度独立之父甘地,他有宗教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甘地是个属于全世界的人物,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后世之人大概不会相信,像这样一个有血有泪的人,曾在这个地球上走过。莫·卡·甘地是全人类良知的发言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甘地自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甘地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摄人心魄的精神领袖不怒而威以无形胜有形的传奇全球最畅销的自传作品之一。他是印度独立之父甘地,他有宗教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甘地是个属于全世界的人物,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后世之人大概不会相信,像这样一个有血有泪的人,曾在这个地球上走过。莫·卡·甘地是全人类良知的发言人。 内容推荐 《甘地自传》的传主甘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一个精神、理智、心灵上的王者,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精神,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 目录 第一章 出生与家世/1 第二章 童年/4 第三章 童婚/6 第四章 做个丈夫/9 第五章 中学生活/12 第六章 一个悲剧(上)/15 第七章 一个悲剧(下)/18 第八章 偷盗和赎罪/21 第九章 父亲去世与我的双重耻辱/24 第十章 涉猎宗教/27 第十一章 准备去英国/30 第十二章 从本种姓中被开除/33 第十三章 终于到了伦敦/35 第十四章 我的选择/37 第十五章 做起英国绅士/40 第十六章 改变/私 第十七章 饮食试验/46 第十八章 羞涩给我庇护/49 第十九章 谎言之害/52 第二十章 接触各类宗教/55 第二十一章 罗摩赐予力量/58 第二十二章 纳拉扬·亨昌德罗/60 第二十三章 大博览会/63 第二十四章 当了律师又怎样/65 第二十五章 我的无助(1)/67 第二十六章 我的无助(2)/69 第二十七章 开始新生活/72 第二十八章 第一宗案子/75 第二十九章 头一次打击/77 第三十章 准备去南非/80 第三十一章 抵达纳塔耳/82 第三十二章 一些经历/85 第三十三章 去比勒陀利亚途中/88 第三十四章 更多磨难/卯 第三十五章 在比勒陀利亚的第一天/95 第三十六章 与基督教徒的交往/98 第三十七章 设法与印度人接触/101 第三十八章 何谓“苦力”/103 第三十九章 为打官司做准备/105 第四十章 宗教体验的升华/107 第四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110 第四十二章 定居纳塔耳/112 第四十三章 纳塔耳印度人大会/115 第四十四章 对有色人种的歧视/118 第四十五章 巴拉宋达朗/120 第四十六章 三英镑人头税/122 第四十七章 关于宗教的比较研究/124 第四十八章 居家过日子/127 第四十九章 回国/130 第五十章 在印度/132 第五十一章 两种热情/135 第五十二章 在孟买参加集会/138 第五十三章 浦那和马德拉斯/140 第五十四章 速归/142 第五十五章 暴风雨在呼啸/144 第五十六章 一场风暴/146 第五十七章 考验/148 第五十八章 暴风雨过后的平静/151 第五十九章 儿童教育/154 第六十章 服务精神/156 第六十一章 禁欲(1)/158 第六十二章 禁欲(2)/160 第六十三章 简单生活/163 第六十四章 波耳战争/165 第六十五章 卫生改革和救济饥荒/167 第六十六章 返回印度/169 第六十七章 又回到国内/172 第六十八章 当起文秘和听差/174 第六十九章 在国民大会上/176 第七十章 寇松勋爵的朝觐会/178 第七十一章 与戈克利相处的一个月(1)/180 第七十二章 与戈克利相处的一个月(2)/182 第七十三章 与戈克利相处的一个月(3)/184 第七十四章 在贝拿勒斯/186 第七十五章 到孟买定居/189 第七十六章 信仰经受考验/191 第七十七章 再赴南非/194 第七十八章 “失去了爱的劳动?”/196 第七十九章 来自亚洲的专制者/198 第八十章 忍受屈辱/200 第八十一章 鼓舞人心的牺牲精神/202 第八十二章 自我反省的结果/204 第八十三章 为素食主义所做的牺牲/206 第八十四章 土疗与水疗试验/208 第八十五章 警告/210 第八十六章 同当权的人斗争/212 第八十七章 喜忧参半的回忆/214 第八十八章 与欧洲朋友的亲密交往/216 第八十九章 与欧洲朋友的接触/218 第九十章 《印度舆论》/220 第九十一章 印度侨民的生活/222 第九十二章 黑瘟疫(1)/224 第九十三章 黑瘟疫(2)/226 第九十四章 火烧印度居民区/228 第九十五章 一本书的魔咒/230 第九十六章 凤凰村/232 第九十七章 第一夜/234 第九十八章 伯拉克毅然前来/236 第九十九章 神灵保佑谁/238 第一百章 家庭生活一瞥/240 第一百零一章 祖鲁“叛乱”/242 第一百零二章 心灵的探索/244 第一百零三章 非暴力抵抗和不合作主义的诞生/246 第一百零四章 更多的营养学实验/247 第一百零五章 加斯杜白的勇气/249 第一百零六章 家里的非暴力抵抗/251 第一百零七章 向着自我克制的方向/253 第一百零八章 绝食/255 第一百零九章 当校长/257 第一百一十章 文化课学/259 第一百一十一章 精神训练/261 第一百一十二章 良莠不齐/263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把绝食当作苦修/26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前往伦敦/266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战时的我/268 第一百一十六章 精神的难关/27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型的非暴力抵抗/272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戈克利的仁慈/274 第一百一十九章 治疗胸膜炎/276 第一百二十章 回家/278 第一百二十一章 当律师的一些回忆/279 第一百二十二章 法庭上的狡诈?/281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当事人变同事/283 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救当事人/28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初次体验/28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和戈克利在浦那/288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这是不是威胁/290 第一百二十八章 圣提尼克~_/292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等车乘客的悲哀/294 第一百三十章 追求/296 第r-一百三十一章 坎巴庙会/297 第一百三十二章 拉克希曼·朱拉/300 第一百三十三章 建学院/302 第一百三十四章 左右为难/303 第一百三十五章 废除契约移民/305 第一百三十六章 靛青的污渍/308 第一百三十七章 温和的比哈尔/310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明的不服从/312 第一百三十九章 撤销案件诉讼/314 第一百四十章 工作方法/316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伴们/318 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乡村/320 第一百四十三章 碰到一个好官/322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与劳动者打成一片/324 第一百四十五章 学院搬迁/326 第一百四十六章 绝食/328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凯达的非暴力运动/33J 第一百四十八章 洋葱贼/333 第一百四十九章 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结束/335 第一百五十章 走向联合/337 第一百五十一章 征兵运动/339 第一百五十二章 命悬一线/343 第一百五十三章 被迫违背誓言/346 第一百五十四章 奇观/349 第一百五十五章 难忘的一周(J)/351 第一百五十六章 难忘的一周(2)/354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大的错误/356 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生活》和《青年印度》/357 第一百五十九章 在旁遮普/359 第一百六十章 印穆联合会议/361 第一百六十一章 阿姆利则国大党大会/364 第一百六十二章 国大党的入党礼/366 第一百六十三章 土布的诞生/368 第一百六十四章 终于找到了/370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次有益的对话/372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势所趋/374 第一百六十七章 在那格浦尔/376 第一百六十八章 告别/377 试读章节 我们家族是印度教的第三种姓——吠舍的一支,属班尼亚种姓①,祖上大约是经营杂货的。但从我祖父那辈开始,连续三代家族里都有成员在卡提亚华的几个邦中担任首相。而我祖父昙昌德·甘地,别名奥塔·甘地,是个相当信守原则的人。他原是波尔班达的帝万②,后因政治纷争而被迫离开,避难于朱纳卡德。在那里,他仅以左手向当地的纳华伯③致敬,这种明显的不恭当即受到注意并被质询。而祖父则解释说:“我已经用右手向波尔班达发誓效忠了。” 祖父在妻子去世后又再娶,他与前妻育有四子,续弦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但我在年幼时,从不觉得奥塔·甘地的儿子们并非一母所生。六兄弟中,排行第五的是卡朗昌德·甘地,又叫卡巴·甘地,第六个就是杜尔希达斯·甘地。这两兄弟曾先后担任波尔班达的首相,而卡巴·甘地便是我的父亲。 父亲以前是王廷法庭的成员,这种法庭现今已不复存在,但在当时却是调处宗族首领与其成员之间纠纷的极有权势的机构。此外,他还先后在拉奇科特和樊康纳担任过一段时期的首相,并在去世时领到拉奇科特的年金。 卡巴-甘地一生先后结过四次婚,每次都是因前妻过世而再娶。第一二次婚姻带给他两个女儿,最后一任妻子则为他生育了一女三子,我便是其中最小的孩子。 父亲十分热爱自己的宗族,他为人勇敢诚信,慷慨大方,但性格有些急躁。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还有点纵情肉欲之嫌,因为第四次结婚时,他已经年逾四十了。不过父亲一贯清廉自守,无论在家族内外,都以处事公正严明,不偏不倚而闻名。而且,众所周知,他对本邦怀着一片赤胆忠心。一次,一名助理行政监督官①语出无状,言语中侮辱了拉奇科特的王公——父亲的长官,父亲当即挺身而出进行抵制。助理监督官因此动怒,责令他道歉,父亲当然不肯,断然拒绝,就这样被拘留了好几个钟头。后来,监督官发现我父亲态度坚决,恐难就范,只好释放他作罢。 父亲向来没有敛聚钱财、发家致富之心,自然也就没给我们留下多少产业。 他没读过什么书,但实际经验却颇丰富。父亲至多读到古遮拉文五级水平,至于历史、地理则根本一窍不通。不过,对于实际事务的丰富经验使得他无论处理各类错综复杂的问题还是管理众多人员都能得心应手。他虽然从未受过专门的宗教训练,但始终葆有本宗教的文化习惯,经常参拜神庙和聆听面向印度教徒所做的宗教宣讲。 在父亲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由于我们家所结识的一位博学广识的婆罗门朋友的缘故,他开始念纪达经②,而且在每天祷告的时候总要反复高声诵读其中的几个篇章。 母亲是名笃诚的宗教信徒,她在我记忆中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她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圣洁。 她坚持每餐必祷告,不祷告则不进食,每日必参拜哈维立——毗湿奴神③庙,从不间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错过一次“查土摩”禁食期④。她甚至会许下最不易奉行的誓言而信守不渝,即便身患疾病时,也不肯放弃誓约。 记得有一次,她在“昌德罗衍那”⑤禁食期间进行绝食时突然病倒,但仍不因此而放弃禁食。对她来说,连续禁食两到三次都是安之若素,算不得什么。在长达四月的“昌德罗衍那”禁食期内,每日只吃一顿,她也早已习以为常。母亲甚至不满足于此,在某次“昌德罗衍那”禁食期,隔日便绝食一天。在另一次“昌德罗衍那”禁食期,她立誓不见太阳不进食。那些日子里,我们几个孩子默立一旁,注视天空,等着太阳一出现便告诉母亲。但人所共知,在雨季的顶峰期,太阳是很难露面的。记得那个时候,只要太阳乍一露面,我们就立马冲过去告诉母亲,而她总要跑出去亲眼证实。但就在这会儿功夫,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的太阳又转瞬隐没了,这样母亲又不得而食。然而,她毫不在乎,依旧高高兴兴地说:“没关系,这是神的旨意要我今天不进食。”然后,便回屋忙活家务去了。 母亲具有丰富的常识,对于本邦的各种事务见多识广,连宫廷里的贵妇也对她的才识颇为赞赏。我孩提时,有幸常伴随她左右,她与本邦王公的寡母所作的那些生动活跃的交谈,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这就是生养我的父母。1869年10月2日,我在波尔班达亦名苏达马普里出生了,并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我记得我也是在那里人的学,但费了不少劲才掌握乘法口诀。 当父亲离开波尔班达到拉奇科特就任王廷法官一职时,我大概七岁左右。我被送入当地的小学就读,到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情形都十分清晰,包括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的姓名和他们的某些特点。 我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跟在波尔班达时一样,无足称道,表现平平。此后我又转入位于郊区的另一所小学,并一直读到中学,那时我已经年满十二了。 我清楚地记得在这段不长的求学期中,无论对老师还是同学,我都没撒过一句谎,而且相当内向害羞,回避一切人际交往,只是埋首功课,与书为伴。每天的生活就是按时到校,放学后立刻回家,更为确切地说是一路跑回家,因为我实在是害怕与人交谈,惟恐别人拿我开玩笑。 在读中学第一年的考试期间,发生了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当时,一位名叫齐尔斯的学监到我们学校来做巡视,他给我出了五个词,让我做拼写练习,其中一个词是“kettle”(罐子),可我拼错了。在场的一位老师用鞋尖轻轻碰我,向我示意,我却压根儿不明白他的意思。我一直以为老师在现场就是为了监督我们防止作弊的,所以怎么也想不到他是授意我抄袭旁边同学写字板上的拼写内容。最后的结果是,那天所有在场的男孩子都正确地拼写出了每个单词,只有我是个例外,也只有我是个傻瓜。事后,老师责难我一番,想让我彻底明白自己干的这件蠢事,可惜徒劳无功,我是永远也没法学会“抄袭”的艺术的。 不过这件事丝毫无损我对老师的尊敬,我总是本能地盲视师长的缺失,即使后来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师的其他错误,但我对他的尊敬仍一如既往。因为我自小所学的就是遵奉长者之命行事,而不是审视他们的行为。 这个时期发生的另外两件事情也让我记忆深刻。平日里我不喜欢任何课外阅读,但日常的功课还是不得不完成,那是因为我既不愿被老师罚也不愿欺骗他。就这样,我功课照做,却心不在焉。既然连功课都没法好好完成,当然就更别提什么课外阅读了。但有一次,我对父亲买的一本书大感兴趣,并且读得津津有味,那是关于斯罗梵那孝顺双亲的一出戏剧。刚好这个时候,家里来了几个表演皮影戏的巡演艺人,他们表演的其中一个场景正是斯罗梵那背起双目失明的父母去朝圣。这本书和这个场景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暗自思忖:“这正是我所要效仿的榜样!”斯罗梵那死去时他父母悲痛欲绝的情状令我久久难忘,至今记忆犹新。那哀婉的曲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还用父亲买给我的大风琴演奏过这段曲子。 另一件事情则与另外一部戏剧有关。 就在那个时候,我求得父亲的准许去看由某家剧团表演的一出戏,这部叫做“哈立斯昌德罗”的戏剧深攫我心,百看不厌。但我又能有多少机会时常去看这部戏呢?我为此大为困扰,于是不得不自己独个儿扮演起哈立斯昌德罗,就这样演了好多次,难计其数。为什么世人不能像哈立斯昌德罗那样诚实呢?我日夜自问,在心中反复追索这个问题。矢志追寻真理,如哈立斯昌德罗那样,为了真理而经受一切考验、力排万难成为了在心灵深处激励着我的念头。我对哈立斯昌德罗的故事深信不疑,以至于为这份笃信而不禁流泪动容。时至今日,据我的常识来推断,哈立斯昌德罗大概不过是个历史人物。然而,无论如何,对我来说,不管是斯罗梵那还是哈立斯昌德罗,依旧是活生生的真实,我确信哪怕是今时今日我再读到这两部戏剧,仍会如同既往那样被深深打动。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