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王子莙(王子君)散文集《疑似爱情》是王子莙的第五部散文集。“爱情”在这里当然只是散文的题材之一,是生活的一种指代。事实上,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疑似”的东西,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目光和敏感的心加以识别。全书体现出清新纯静、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关于爱,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又有着敏感而独特的体验与思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疑似爱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子莙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女作家王子莙(王子君)散文集《疑似爱情》是王子莙的第五部散文集。“爱情”在这里当然只是散文的题材之一,是生活的一种指代。事实上,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疑似”的东西,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目光和敏感的心加以识别。全书体现出清新纯静、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关于爱,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又有着敏感而独特的体验与思悟。 内容推荐 本书是王子莙的第五部散文集。题材丰富,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小到描写花开草长,大到关注时政环保,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如歌;或炽烈真挚地爱,或痛痛快快地恨;既有小我的精致,更有大我的情怀…… 目录 序 朋友如兰 我的1988 像一粒种子寻觅土地 我心目中的英雄 极道之花 酒逢知己 深圳,我初来乍到 崮山的魅力传奇 心灵密码 亲爱的父亲 佛境在心 钟情世界杯 纯真可爱的巴西人 伟大的德国队 当蝎儿遭遇双鱼 红凉鞋 途中之花 我爱海口 匿名电话 冬子 去中国美术馆看画展 我与化妝 朋友有车 开满鲜花的旅途 几则非典时期的日记 我的香格里拉神 醉意朦胧的爱情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随想 关于男人 关子女人 幽谷丽影 幸福的丈夫 你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高高的椰子树 朋友杨少林 艺术阎正 失声的艺术 李冬绘画中的民族文化情结 段燕文小传 我是王子莙 乘着天使的翅膀 温暖而真诚的朋友 玫瑰如歌 可疑城市 夏日文人 半开花 红云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天,我在路上行走,听到有人叫我,回头一看,是谢老师。 谢老师是我的一个近邻朋友。因为年长,又在商校为人师表,我一直称他为谢老师。谢老师是那种受人滴水之恩,定以涌泉相报之人,人品如君子,尊之为师才显敬重之情。 谢老师说:“我家的兰花开了,你去看不?” 我欣喜地说:“当然去!” 以前也去看过谢老师家的兰花。什么舞女兰、君子兰、石斛兰,名贵的、普通的,一大片,我叫不上名来,只知道美艳震撼在心,除了惊叹,别无它词。 谢老师是养兰专家,这已是公认,早有各类报道追踪过他家的兰花了。四五十种品种上百盆的兰花,在三个阳台上拥挤地开放着,因为拥挤,更显得热烈。我每次去,总要带上一盆刚开花的盆景回家。临走,谢老师会认真地嘱咐一声:“花谢了再来换!”我也不客气,由了爱花的心性,以后会真的来换一盆新开的花。如是,我那个小而简陋的客厅,因为总是有鲜活的兰花盆景而华丽起来。 果然,谢老师家的兰花又开花了。黄得耀眼的是舞女兰,真的像极了翩翩起舞的少女,双手平展,裙裾圆飘,舞步轻盈;带斑点的是蝴蝶兰,无数只蝴蝶在枝头伫立,翅膀舞动,似乎随时可以一飞而去;那种被哥伦比亚奉为国花而闻名遐迩的卡特莱兰,在谢老师家也备受珍爱。卡特莱兰花开得持久,花朵肥大而芳香……我的心喜悦至极,又扯出一些常识问题来请教,比如说浇水啦,阳光啦,施肥……我是个连仙人掌、芦荟都养不活的人,不是笨,是没有心。这些问题每次都问,可一到家,实践起来却总是把握不了分寸,再易活的盆景也是好景不长在了。谢老师竟也百问不厌,又一次细致地阐述种植盆景的奥秘与技巧所在。 我的心沾染着兰花之气,清清雅雅地快乐着。 谢老师指着一盆兰花说:”这盆花你拿回去吧!它是石斛兰,普通的一种,你不要介意,其它的兰花很难伺候,你打理不好,会很可惜的。不过这盆花有山有水有花的景致,摆在家里很有情调。注意了,每天浇水,花谢后就放到室外去,或拿来换其它的花。” 我连连道谢:“总是拿你的花,真不好意思啊。” “这有什么呀,送你兰花,是因为你能欣赏它。人们不是说吗,,送人玫瑰,手有留香,啊。看到你快乐,我也会很开心。兰花开在我家,只是我自己快乐,而送给朋友,是更多的人快乐啊。所以,送你兰花,是为你,也为我自己哩。”谢老师爽朗地笑着。 我知道这番话是谢老师的心声。他家的兰花,早巳在邻居、朋友们家进行“巡展”了,他送出去的是一盆兰花,而收获的,是无数倍快乐。 我喜滋滋地捧了一盆兰花回家。 这盆石斛兰虽不是名贵的一种,它的造型却如谢老师所说很具艺术特色。盆底有浅浅的清水,兰花种在一块假石上,假石上方有一个洞口,兰花的根部紧贴着洞缘。花茎往旁边斜逸而出,茎上的叶片温柔地青绿着,与假山的褐红土石相映成趣。兰花已开了一朵,桃形叶片,有六辦,花色呈玫瑰红,柔而不媚。另有两个花蕾挺立着,呼之欲放的样子,让我的心跳跳的,期待着它们明天就能开成花朵。我把盆景放置在一个最醒目的位置上,企望目睹花朵开放。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按照谢老师的指示,每天给兰花浇水。那花朵依然鲜艳,可那两个花蕾,却久久含苞不放。我以为是我浇水的方法不对,它不会开了,心里泄气地等着它的蔫落。 却在一天清晨,突然看到了花朵!三朵兰花生机盎然地簇立枝头,美丽,优雅,高贵,浪漫。 我凑近它们,深深地吸了吸鼻子。那么清清淡淡的兰香,不经意是绝对感觉不到的。 一友人来,看到兰花,惊叹它的美。 我讲起为什么我的家总有鲜花盛开,朋友说,你的朋友真好。这样的朋友如兰花一样。 朋友如兰。这个比喻让我豁然。多年来,真真假假的朋友,早已使我对”朋友”二字噤若寒蝉,而真的朋友,原来应是如兰清淡,从来不张扬,却为你的生活时不时地添一缕两缕的芳香。 我一直希望世上有不断地让人心灵感动的东西,并能让我有感受它的能力。现在我明白了,让人感动的东西并不总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它或许只需一缕兰香,心灵就可以得到心灵的回应。 两个月过去了,兰花仍然玫瑰红地娇艳着。棉白的底座,褐红的假石,青绿的叶片,玫瑰红的花朵,它们,构成一个生命力强盛的艺术盆景。 终于有一天,兰花垂落了。它萎谢的花辦竟然湿漉漉可捏出水来。它在哭泣,还是要化作花泥? 兰花谢了。但在我的心中,它是开不败的,一如真正的朋友,他如兰的品质早已撒播在他亲手培植的兰花里,历久弥香。 我想我要去谢老师家换一盆花回来,延续家里有鲜花的华丽和一份朴实如兰的温暖友情。 有朋如兰,真好。 1988年,它已是那样遥远了。 许多路过的人我早巳忘记,许多经历的事已随风而逝,可是,仍有不少回忆,在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清晰地跳了出来。 到南方去 1988年夏天来临的时候,我办妥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开始在祖国大地上自由地游荡。这时的海南,已掀起了建省办大特区的热潮。我所到之处,除了饱览风景名胜外,就是深深感受到这热潮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到处都在叫卖《海南开发报》,到处都在传递海南大开发的信息。热潮席卷了大江南北,骚动了万千人才的心灵,许多人义无反顾地到南方去了。 到南方去!到大特区去! 终于有一天,我萌发了这个想法。我游历的脚步开始往南,往南,再往南。 就那样一路风尘到了海安。包围在耳边的,也是海南的话题。海南的美,海南的乱,海南的暴发户,海南的失意客……海南的形象乱糟糟一片,令我暗自庆幸自己只是旅游,并没有明确要去干什么。虽然我也怀揣着朋友们给海南的好友的推荐信,可我对于是否长留海南的问题仍然茫然。 海安完全是另一幅风景了。枝繁叶茂的榕树下,人头攒动,遍地的甘蔗渣,菠萝香蕉皮。烈日如毒针刺进皮肤,苍蝇在人群中飞鸣,而久已盼望的海洋,就近在咫尺,热潮中的海南,也在海对岸依稀可辨。心正砰砰地乱跳着,就有操海南腔普通话的人来搭讪了。你是大陆人?大学刚毕业吗?你是来玩还是来找工作的?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找我。那人衣着挺阔,言行温文尔雅,边说边掏出一张名片来,名片上写着是驻在一个叫着望海楼酒店的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大约一个月后,我在一家公司打工,去望海楼办事,顺便去看望这位热心的人,不料公司已搬走了)。据他说,每天这海安码头上都是人山人海,这时的人大部分都是去海南淘金的,在这儿等船一等两三个钟头不足为怪。 好不容易坐上了琼州一号。船开动的刹那,我的内心涌起了感动:梦开始飞翔了。但我不知那究竟是什么梦。 从海口港出来,我与在海安码头上相遇的乡友、文友阿建去找我们共同的朋友江兄。我们拦了一辆菲亚达出租车,去往开发报。阿建先前来过几次海口,便一路做着介绍。车一上龙昆北路,外面就是风雨大作,如今国贸这一片当时尚是滩涂与杂草丛生之地,在风雨中更显荒凉。顷刻间,龙昆路就成了一条宽阔的河流。阿建说,这是台风。 车拐到海秀大道,台风中的风景竟与刚才所见迥然不同了。行人四处躲避。有些车辆已在路边熄火抛锚,而椰子树,挺立着,用它宽大的枝叶柔曼地抗击着台风的肆虐,显得刚强而秀美。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椰子树肃然起敬,渐渐地,我认为椰子树就是这热岛的精神,是坚守海南的一代创业人的形象。 很容易地找到了在开发报工作的江兄。江兄是高度近视,凑到我面前盯视了半天,不敢相信在他印象中单纯柔弱的我也来到了海南。随后,他甩出一句家乡话来:你咯鬼妹子,上岛也不选个好天气!天天太阳晒死人不来,偏偏这台风刮得人出不了门就来了[我嘿嘿地笑。后来生活中风雨太大的时候,我就会迷信地想:这与我一上岛就遇到台风有关。 雨住风停之后,江兄将我和阿建带到了滨海新村的一栋两层楼的民房。这是肖哥的公司所在地,肖哥是江兄与阿建的老友,来海南已有半年之久,在内地曾是电台有名的记者。大家都是同行,又是老乡,聊起来便有些无拘无束。肖哥看着我简单得只有一只小皮箱的行李,义气地说:你是小老乡,又是小同行,不嫌我们公司条件差的话,就在这儿住下得了!你若只是旅游,住旅馆花钱不说,一个女孩家也不安全;若想留在海南,找工作也得先有个落脚点么!肖哥公司生意并不很好,但几年之后,他的歌舞厅、湘菜馆火爆了整个海口,真是好人有好报。 我心存感激地在肖哥的公司里住下来了。公司在海口只有三个人:肖哥、刘会计和保姆阿英,而肖哥在海南的时间极少。是去是留,我依然没有定夺。留下来吧,计划中只是来看看,感受海南热潮的冲击;走吧,似乎我又已被十万人才下海南热火朝天的局面所感染,也想一试身手了。先呆着再说,朋友们热情地打气道。 几天过后,我决心留在海口。艰难的奋斗开始了。P9-15 序言 我认识子莙时,她正在为我的一个科学家朋友做采访。朋友热情洋溢地介绍说,子莙是个作家,很有才气,湖南老乡。 这位老乡送给我一本她刚出版的布老虎长篇小说《白太阳》。光小说的名字就令我有些刮目相看了,我一口气读完了《白太阳》。因为一翻开它,就再也放不下。此后上网搜索,发现关于《白太阳》的报道竟铺天盖地。 这是一部反映年轻人投身海南开发热潮、与海南一起在成长中经历高潮与低潮、失落与辉煌的奋斗传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纷繁复杂的社会,以及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丑恶的人性、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与完善、忠贞的爱情、温暖的友谊,在经济大潮中备受考验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在国家利益与金钱诱惑面前的品质与人格,林林总总,全在她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交织成一曲曲折的、乐观的、矢志不渝的人生之歌。很久没有读过这样纯净、有着音乐节奏感的文字了,我倍感欣喜。书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让我隐隐感觉到那其实就是子莙对于自己理想信念的一种顽强守望的写照。 没过多久,子莙又拿出了一部长篇小说《我骗了谁》——她说她更喜欢她原来的书名《理想身份》。小说写一个年轻人为了获得一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理想身份而弄虚作假,终至让自己的人生步入一个众叛亲离的尴尬境地的故事,没有《白太阳》那样复杂,主题也不如《白太阳》引人关注,但掩卷之余,仍让人久久难以释怀。其间不停闪烁的思想火光、善良情怀、清丽文风和精妙细节,是子莙写作智慧的又一次体现。 除了小说,子莙还很擅长散文。 子莙已出版过四部散文集。据说她的散文曾在海南形成过“王子莙散文现象”。很遗憾,那时的散文我没有读过。 但现在这本《疑似爱情》的散文作品,我陆陆续续地读到了。“爱情”在这里当然只是散文的题材之一,是生活的一种指代。事实上,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疑似”的东西,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目光和敏感的心加以识别。在子莙看来,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即使是貌似热烈的爱情,无论对她是伤害还是关爱,都是她前行的动力。 子莙的散文,不论长短,与她的小说一样,能让人在她的文字里体会到一种意境,一种人生,一种美丽。 子莙的散文大都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主体,题材丰富,亲情、友情、爱情,小到描写花开草长,大到关注时政环保,没有时下流行的”身体”元素,没有振臂高呼的狂妄与空洞,清新自然,耐人寻味,关于爱,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她有着敏感而独特的体验与思想。 例如,她写《朋友如兰》:”而真的朋友,原来应是如兰清淡,从来不张扬,却为你的生活时不时地添一缕两缕的芳香”;她写《我心目中的英雄》:“年少时,政治岐视与穷困磨难没有使我的人格扭曲;青春大放光彩时,我没有趁机将青春当成赌注;面对权贵的诱惑,我慧黠地说,不,;无数人奉行堕落的新原则时,我仍恪守着诚信为本……无论路途有多艰险与曲折,我仍让梦想照亮前程……我是我自己的英雄”;她写她挚爱的家乡《良山的美丽传奇》:“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志存何处,我们都不会忘记,是扶夷江的水蓄给我们不息的能量,是良山的石骨支撑我们头颅永远高昂”;她写《佛境在心》:“他们可以赞叹佛像底座的莲花饰风格是多么独特,却感受不到莲花作为佛教象征物的意义——它从稀软污泥中生长,开放出充满灵气的洁白花朵,体现着佛陀关于灵魂战胜世俗尘缘的教导。正因为如此,今天,中国的土地上虽然仍有着数不清的寺院庙宇,梵香袅袅,梵乐幽扬,可是佛教厚重的教义似乎早被香客们忽视了”;她写《高高的椰子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海南人,,因为他们的坚定不移,因为他们的顽强坚守,像椰子树一样在阳光炽烤以后仍枝青叶绿,在台风摧残过后仍昂首挺立,海南,这块曾经荒芜偏僻、孤悬大海的岛屿才成为一座生机盎然的绿岛,成为光耀南海的一颗明珠”;而在《半开花》等几篇篇幅宏大的散文作品里,她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与觉悟更随处可拾,炫目之余,引人沉思不已…… 在子莙的散文中,我又一次读到了“湘女多情”的注解——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如歌;或炽烈真挚地爱,或痛痛快快地恨;既有小我的精致,更有大我的情怀…… 我不是评论家,但我想,任何一个普通读者,都会与我一样被子莙的文字所打动,所吸引。正如我那位朋友所说,无论是一个心灵纯粹还是一个心灵不安静的人,能读到子莙的文字都是一种幸运,纯粹的人,会得到更纯粹的感召;不安静的人,则会在她文字的精神里得到抚慰。那文字里潜藏着一个因有不熄的理想和不竭的才情而永远浪漫的灵魂,那样的灵魂将来会抵达天堂。 后记 去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我的心中涌起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但手中的事情又无法摆脱,这令我兴奋莫名的同时,又烦乱不堪。我知道,我必须皈依写作。 2003年伊始,我和几个朋友几经探讨,决定投身文化产业事业,并为这项事业的辉煌前景激动不已。 本以为可以从物理意义上更好地服务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不料我们的宏图大略却在现实盘根错节的关系中像蝴蝶落入了蜘蛛网,想飞是飞不起来的。一晃两年过去了。我收获到的是疲倦、失望,甚至悔意。虽然初衷与理想都非常美好,所做之事也都具有社会意义,但是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是自己的设想在以往痛恨过的某种主义中一个个流产、落空,在心疼不已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理性地承认,要想实现我们描绘的蓝图,推动一项事业的发展,凭着我们几个文化人的热情与努力,太过艰难了。为了避免将更多的光阴奉献给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我们决定悬崖勒马,抽身而退。 当然,我并不认为两年的时光是毫无意义的。我在看到一种形而上式的大家风范和光怪陆离的思想模式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人性在社会经济潮流中的迅疾而多棱面的变异。我看到了有些人对于金钱利益的无休止的贪婪和欲望,对于权力的不辨方向的膜拜与追逐,对于往日荣华的沉溺与迷恋,以及对于成长中的理想的的羡嫉与仇视……我还体验到与以往散漫生活中完全变调的生活节奏与人文气质。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这些都是财富,我由此获得一种无形而神秘的生活积淀,它可能比我在此期间所做的物质上的准备要丰厚上百倍。 我再一次皈依写作。 为了验证自己能否将那颗被策划÷财政÷管理于会议种种并不新鲜但异常繁杂的事务弄得琐碎疲惫的心收回到写作上,我将自己关在家里两三个月,完成了长篇小说《香飘到岸上》的初稿。 呵,似乎只有沉醉于写作,我的心才能得到宁静与平和。 为了奖赏自己能“迷途知返”,我让自己飞到了曰思夜想的海南。 蔚蓝的天空,碧透的海洋,明灿的阳光,澄绿的椰林。这样的地方才是属于我的。我呼吸着清新而自由的空气,任自己的梦想重新悄悄生长。 在积聚了足够的氧气与芳香后,我回到了北京。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辑钱辉镜先生。钱总编为人谦和,知识分子气质浓郁,对于文字具有相当高的鉴赏能力。我从来不知道这样的出版社还出散文题材的书,闲聊中,不由兴奋地谈到了自己的散文创作,希望自己能出版新的散文集。钱社长很慷慨地答应先看看书稿。于是,我将修改《香飘到岸上》的事情搁置起来,开始整理自己这几年的散文作品,并利用春节的时间赶写了几篇早就应该写却没有时间与心思动笔的作品。当千百万人在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我独自站在高楼,仰望着焰火不停绽放的美丽夜空,心中涌起一种感动,我为自己具有为写作而舍弃庸常幸福的精神而感动。 这些年散文写得少了,但散文创作的影响却在我的中短篇小说里留下了痕迹。所以,像《半开花》这样的作品,它们的叙事风格和语言大都是散文化的,在钱社长那儿,被认为与散文区别的意义不大,也完全可以收入《疑似爱情》这个散文集里,当成篇幅宏大的散文来读。我表示同意,并深深感谢钱社长的英明。 此集取名《疑似爱情》,是因为在那些涉及到爱情的作品里,总感觉爱情亦真亦幻,永远抵达不了我们理想中的意境。其实,我们静下来想想有关爱情的事情,我们都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我们幻想中的爱情,是纯粹的,是神话,是不朽的。但事实上,现实的爱情故事中,总有太多的不纯粹的东西,会有分裂、异化、谎言、背叛……爱情的过程总会结束的,它的死亡与毁灭都呈现非正常状态,无论是绚丽还是痛苦的爱情。 感谢张尧学先生。张尧学在我等朋友眼里是一个大智慧的人,他既有科学家的头脑,又有文人雅士的情怀;有过使人类受益的科技发明,也不停地出版散文,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他精通英语、曰语,演讲的声音传遍许多国家的大学讲坛……他身为科学家、教授、教育部官员,曰理万机,却硬是抽暇为我赶写序文,以示对我这个乡友的器重。如此的支持,对我今后的创作将是一种深刻的动力。 我感谢所有与我的生活有关的人,他们是我的神。我的亲人,我的爱,我的朋友,甚至那些伤害过我的人,那些执意想摧毁我的人,仇人或敌人。是他们,给了我力量与勇气,让我在漂泊中更加独立与勇敢;是他们,坚定了我追逐理想的信念,让我面对未来更加虔诚与坦荡。 2006年3月11日 红房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