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论他是经常处在信用卡透支额度的边缘,还是因为担心明天而过度地节俭,又或者过分地大方。金钱都是使人心焦的源头。但是为什么我们和金钱的关系会如此复杂,如此具有两面性呢?为什么金钱会引起吝啬、依赖、负罪感和嫉妒?难道真的不可能与金钱建立一种平静安详的关系吗?本书作者分析了我们与金钱的各种类型的关系:蝉和蚂蚁、挥霍狂和吝啬鬼、贫穷的信徒和赌徒、负债累累的人、强迫性购物狂,等等。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自己的金钱观念从何而来,还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家庭的金钱关系,更好地帮助孩子面对金钱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钱心理学--为何金钱令人又爱又恨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法)蒂耶利·伽鲁瓦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人,无论他是经常处在信用卡透支额度的边缘,还是因为担心明天而过度地节俭,又或者过分地大方。金钱都是使人心焦的源头。但是为什么我们和金钱的关系会如此复杂,如此具有两面性呢?为什么金钱会引起吝啬、依赖、负罪感和嫉妒?难道真的不可能与金钱建立一种平静安详的关系吗?本书作者分析了我们与金钱的各种类型的关系:蝉和蚂蚁、挥霍狂和吝啬鬼、贫穷的信徒和赌徒、负债累累的人、强迫性购物狂,等等。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自己的金钱观念从何而来,还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家庭的金钱关系,更好地帮助孩子面对金钱问题。 内容推荐 金钱处在我们的欲望与现实的交叉点。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收入多少,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人格。为了揭示影响我们金钱行为的心理机制,本书作者,法国心理学家蒂耶利·伽鲁瓦分析了我们与金钱的各种类型的关系:蝉和蚂蚁、挥霍狂和吝啬鬼、贫穷的信徒和赌徒、负债累累的人、强迫性购物狂,等等。 本书使用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说明方法,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我们不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自己的金钱观念从何而来,还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家庭的金钱关系,更好地帮助孩子面对金钱问题。 钱,不是个大问题,也不是个小问题,全在于您如何看待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金钱与教育/1 教育,一种潜在影响/1 金钱禁忌/3 金钱,家庭的秘密/7 金钱,成功的象征/10 金钱与尊敬/12 金钱,替代了爱/14 金钱,权力和势力/16 从您的教育中您接受了金钱的哪种象征?/19 第二章 儿童与金钱/21 遇到经济问题时/22 怎样谈论钱/24 儿童与偷窃/28 几个小建议/32 第三章 夫妻与金钱/33 钱——夫妻问的一种权力/34 夫妻——关于主导和疆域/35 夫妻与金钱:几种不同的模式/36 那么,怎么办呢/41 合账还是分账/42 第四章 我们为什么花钱/45 在必需和享乐之间/45 为了身份而购买,47 为了别人面前的地位而购买/48 为了表达情感而购买/49 哪种购买者?/50 第五章 对金钱的依赖/51 依赖的定义/51 依赖的精神分析理论/56 认知理论/58 您依赖金钱吗?/61 第六章 压力与金钱/67 压力是什么/67 人格倾向/69 好的和不好的压力/70 压力、金钱、强烈的感官追求/70 赌博和过度挥霍的倾向/71 第七章 抠门,吝啬,节俭/73 一种强迫性的人格组织/73 心理强迫/74 情感保持力/75 精神分析告诉我们的/76 认知理论/77 强迫症与金钱/83 吝啬与成瘾/87 第八章 购物狂,烧钱,挥霍/91 一点历史/92 强迫性购物/93 失去控制/94 难以意识到/96 购物,对强烈刺激的追求/97 抑郁的处方/97 他们都买什么?/101 能纠治吗?/103 一些紧急措施/105 如何治疗?/106 行为分析/107 驱赶错误认知/108 荒谬的信仰/108 重新构建认知/109 重新购物/111 第九章 金钱、游戏和赌博/113 赌博,悠久的历史/113 快感与消遣/115 金钱与赌博/115 赌博赢的钱,肮脏的钱/116 从愉悦到需要/117 追求强烈刺激/119 赌徒的治疗/122 第十章 永远追求更多/123 执迷于成功的人/123 工作狂/127 卡奴/129 第十一章 突然暴富/133 中彩票,继承遗产/133 梦想一下/134 失去坐标,孤立/136 一种社会学现象/138 可疑的金钱/139 作为富人在人群中/140 质疑/140 几个忠告/142 第十二章 骗子/145 好像不该是骗子的骗子,146 自我低估和自责/148 群体效应/149 因怨愤而窃骗/149 “无法无天”的人/150 真正的骗子/151 第十三章 更好地与钱共处的几个建议/153 使金钱和需求一致/154 驱赶错误认知/155 钱不是药/156 协调钱与价值/156 夫妻就是一个企业/157 对待儿童/158 发生问题时/159 结束语/161 试读章节 皮埃尔,沉默法则 皮埃尔是个药剂师。几个月以来,他出现了债务危机。他用银行贷款开业,欠下大笔钱。皮埃尔其实可以求助于他还算富裕的家庭。但是对于这个家庭,金钱是个禁忌。因此,习惯了从不与亲人谈论这个话题的皮埃尔选择保持沉默,几个月过去后陷入了灾难性的财务状况。他的妻子甚至都不知情。因为感到无能和羞耻,他宁可采取逃避的态度,这种真正幼稚的反应渐渐把他带入了无底深渊。皮埃尔的反应就像一个害怕狼的小孩,闭上眼睛希望这样狼就能神奇地消失。 皮埃尔是这种家庭金钱观造就的一个例子。 我经常接诊一些焦虑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正经历财务危机。他们中的大部分能感知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当遇到忌讳金钱的家庭时,我热情地向父母解释和孩子谈及这个话题的必要性。让孩子停留在对金钱的无知中会使他们想象穷困和苦难,这将增加他们的焦虑。所以父母们应当以现实的态度谈到钱。这样他们就会显得有责任、有能力去担当那些本不属于他们子女的问题。以这种方式,子女们会更好地理解为何需要他们节俭,也会更少地担心。 我不知多少次看到就诊的孩子仅仅治疗了一两次之后,就去模仿他们瞬间闪现的治疗好转情况,希望这样让疗程早点结束,免得在诊费上花光了父母的钱。每一次父母总是希望不让孩子知道财务困难的情况,而且深信已经保守了秘密:“我们不对孩子说这些事……在我们家从来不谈钱的……”实际上,向孩子简要地说一说实际情形总是能有助于家庭克服这些困难。父母自己觉得轻松了,并且经常会惊讶于孩子的反应,惊讶于他们的理解能力。 我们必须和孩子谈,让他们知道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只是钱的事。不要给自己蒙上面具——我们的社会在变化,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之间可以谈钱,甚至是最年幼的孩子。 在某些家庭中,金钱甚至被视为罪恶。一些宗教信仰价值观是这种观念的基础。父母对子女严格教育,教他们遵守被视为品德的信条:努力工作、尊敬他人、诚实。被视为恶的金钱则被放到次要位置。贫穷对他们来说是种救赎。在这种思想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就算收入不错也过着拮据的生活,表现得对自己很吝啬,永远自我控制,不给自己任何满足。他们的家庭也会被要求遵守这种生活模式,以免沦入堕落。他们人格中的超我s的心理结构,由父母禁令的内化形成,限制自己去使用金钱这种危险而具威胁的东西。 莫黛的精打细算 从莫黛的外表看不出她富有,其实她生长在一个资产丰厚的大家庭,又嫁给了一个医生,有着富足的收入。但是什么都看不出来。莫黛接受了以宗教原则为基础的严格教育,这种教育从她父亲和母亲两边的家族得到了好几代的牢固传承。莫黛试图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她的两个女儿已长成少女,没有受过任何宗教教育。不过莫黛还是留心让孩子们养成尊重他人、勤奋工作这些价值观。她很严格地管理着家庭支出。她的丈夫是个大手大脚的人,花钱满足自己收集唱片和阅读爱好的时候从不犹豫。因为这个莫黛没少责备他,而且莫黛自己从来不多花钱,总是精打细算。家里的一切都可以节省:剩下的香皂片都收集起来捏到一块儿再用;没用完的蒜头存在冰箱;电暖气总是开最低温度,甚至隆冬也不例外。 初接触时,很容易认为莫黛是个吝啬的人,其实不然。莫黛虽然对宗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但是宗教影响在她对钱的概念上还留有后遗症。所以她在向慈善机构赠物赠款的时候会显得很慷慨。对莫黛来说,金钱因为其易堕落的特质,不能用于愉悦自己,满足自己,因为这样可能使我们忘记他人。放任自己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应该被禁止,这种禁令因来自父母和宗教的双重性而更加强大。 金钱,家庭的秘密 有一种情况是,金钱作为家庭的秘密存在。一小笔财富一代传给一代,没有人知道财富的来源。钱财在保持家庭神话的条件下得到继承。命令是守口如瓶。在这里,金钱仍然带着羞耻的特性,任何人都不应提及。除了上述反应之外,出自这种家庭的人很难有勇气在人群中取得自己的位置,因为他们会对自己的富有感到自责。他们觉得自己有钱,但是对于金钱赋予自己的价值却认为配不上。他们觉得别人靠劳动生存是值得尊敬的。一种对自我的低评价由此产生,并会造成缺乏行动力和执行能力。 雷欧,对自己富有的负罪感 雷欧不缺钱。他在一所名牌大学完成学业后从事工程师职业,上这所学校的多数学生都是些家境很好的孩子。像在中学一样,他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经常暗地里对他的优越条件指指点点。在他生活的小城市,有关家庭财富来源的说法传得很快,雷欧从小就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而在家里,是禁止谈到这个话题的,雷欧关于学校的抱怨总是招来严厉的训斥,让他闭嘴。 结果就是,雷欧发展出一种自卑和负罪的情结。他尽一切努力让自己看上去不像有钱人:让自己穿得朴素,开便宜的小车,精打细算过日子……只要一谈到钱,就算是在朋友间的聚会上,雷欧都会感觉不自在,想要躲开。他忍受着一种羞耻感,害怕别人嘲笑他的富有。 这种态度甚至影响到他的工作。雷欧很难确信自己的选择和意见。开会时他总是采用团体意见,哪怕从内心深处其实认为其他决策更合适。 钱变成一件可耻的事情,在家庭圈子里要少提起,和外人更是无论如何不能谈及。在这种类型的环境中长大的成人,遇到经济困难时有一种强烈的无能感,出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采取一些灾难性的可能导致彻底破产的决定。在家庭王朝史上,破产的可能从来没有被考虑过,似乎财富就像姓氏一样会被永久流传。所以钱的任何一点小问题都会引起焦虑,因为它将个人放到了一种悖反的位置。这个人被看成一个不缺钱的人——没人能想象相反的情景——和他谈钱就算不是禁止的也是微妙的。当事人除了感觉自己没有能力采取任何有效行动之外,也无法希望得到任何帮助。 另外当事人也有可能在面对财务破产时,采取一种不自觉的自我毁灭的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以此清洗财富来源的错误。有时一些强迫性挥霍狂的行为正是出自于这种心理机制。在富有的大家庭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由于财富经常和盗抢、诈取联系在一起,这种财富负罪感的现象被强化。我们不接受一个人仅仅因为工作就得到成功。富人肯定是通过非正当的手段才致富的。P4-P8 序言 金钱,这个被人避讳的东西,让人们既爱且恨。公共资产的侵吞、政治丑闻、利用经济起飞迅速积累的财富、权力的吸引、知名度、奢华生活,这一切都把金钱放到了我们生活的中心。为了便利人们的交换而发明的金钱,现在已经成为人类价值的衡量标尺。没钱的人闪开点。如今,穷人是社会“圈外”的人。 由犹太基督教思想确立的对金钱的厌弃观念存在了二十个世纪之后,我们不得不看到,周围的人们从未如此之多地谈论金钱。当然,这是由我们社会基础的经济原则所决定的,但是似乎在急剧变化着的西方文明中,思想也在发展演化。经济决定着大家的健康和情绪,股市被人格化,被称为强劲或疲软。金钱称王;暴富引来艳羡。 20世纪80年代,“黄金少年”的时代,见证了不可思议的“一夜致富”,也将金钱放置在了“陛下”的地位。并且,公众道德混乱冲撞。许多个世纪里统领着我们行为的善恶分明的观念现在好像降到了次要位置。投机取巧赚的钱不再那么肮脏。现代人在金钱中看到理想,代替了那些古老的精神信仰。物质主义和经济在控制支配了政治之后,又向宗教迈进。 所以,我们需要理解自己与金钱的关系变得多么复杂、错乱和矛盾。面对金钱,出现了一些病理症状,充满我们的每日生活。谁的周围会没有一个亲朋好友用过分的方式对待金钱呢? 钱能使我们变疯吗? 本书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面对金钱的态度和异常行为:吝啬、强迫性地花钱、依赖、总想拥有更多、突然暴富带来的紊乱,等等等等。认知是第一剂良药。 后记 读这本书的时候,您可以明显地看到:金钱是一个既让人垂涎,又让人排斥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它。钱处在我们情感、教育和文化的交叉口,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方式的反映。我们对金钱象征意义的理解,来自于我们的家庭历史和个人历史。这些象征性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我们对金钱的使用表明了我们自己的“心理经济”。钱和礼物代表着我们对某个人情感投资的质量。我们不是把谁都不爱的人叫“吝啬鬼”吗?在莫里哀的戏剧中,阿巴贡是个阴郁孤僻的人。有多少人不是通过自己的慷慨来表达对另一个人的爱? 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将金钱放到了更前面的位置,成为权力和承认的象征。我们更多地谈到钱,更毫不犹豫地去赚钱。一个彻底的消费型的社会使每个人都保持着对钱的依赖关系。 通过这部作品,我希望,即使没有向您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至少也使您认识到了依赖于金钱的种种陷阱。不要将我们的生命迷失在赚钱上,不要让金钱浪费了我们的生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