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基础教育问题。从当代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变、知识经济、社会文化转变、人的主体凸现等方面,论述当代教育的基本取向与基本问题;着眼于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主要动向,选取现代课程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若干专题,全面介绍、分析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在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一些基本问题的评介基础上,选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备课一听课一说课的创新、提出学习诊断与学法指导、学校德育、校本行动研究等微观的、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理论评析,并着力进行相关策略建构。本书的视角、视点及由此形成的专题系列与具体内容,旨在为在校师范学生、在职教师及教育管理者认识、思考、研究当代教育问题提供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及行动引导;为教育研究者以及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人士提供相关的视点与资料。
前言
专题一 当代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讲 当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一、体制转变、社会转型
二、知识经济、创新意识
三、文化转型、主体凸现
第二讲 当代社会对人的期待
一、主动发展的人
二、和谐发展的人
三、可持续发展的人
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五、具有现代人格的人
第三讲 当代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生命教育
二、闲暇教育
三、和谐教育
四、农村教育
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六、教育民主化
七、终身教育
八、教育的开放性
专题二 课程研究
第一讲 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的概念
二、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讲 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国外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二、我国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三、国内外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第三讲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类型与理论
三、课程设计的表现形式
专题三 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讲 教学及其理论的发展
一、现代教学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第二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系统、学习需要、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
第三讲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对教学的期待
二、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三、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专题四 教学模式研究
第一讲 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三、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教学模式的分类
五、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二讲 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模式
二、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四、兰本达“探究一研讨”教学模式
五、“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六、“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第三讲 国内主要的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二、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三、引导—发现模式
四、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五、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六、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第四讲 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用
一、建构教学模式的观念
二、建构教学模式的原则
三、建构教学模式的方式
四、教学模式的选择
五、教学模式的运用
专题五 教学艺术研究
第一讲 教学艺术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教学艺术的本质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第二讲 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有声语言的特点和要求
二、无声语言的特点和要求(无声语言的艺术)
第三讲 备课说课的艺术
一、备课的艺术
二、说课的艺术
专题六 学习指导研究
第一讲 学习指导的基本理念
一、学习指导的内涵
二、学习指导的发展
三、学习指导的意义
第二讲 学习指导的实践思路
一、学习指导的原则
二、学习指导的内容
三、学习指导的方式
四、学习指导的模式
五、学习指导的条件
第三讲 学习指导的操作策略
一、开展学习诊断
二、加强学法研究
三、激发学习动力
四、培养学习能力
五、学困生的关注
六、提高指导能力
专题七 学校德育研究
第一讲 中学德育的基本问题
一、中学德育的意义
二、中学德育的任务
三、中学德育的内容
第二讲 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背景
一、中学德育工作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二、中学德育工作对象的新特点
三、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讲切实改进中学德育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二、构建合理的学校德育内容
三、探求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
第四讲 网络德育的新探索
一、网络德育的概述
二、网络德育的探索与实践——建立网络德育基地
三、网络德育研究发展的思考
专题八 校本研究
第一讲 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
一、校本研究的兴起
二、校本研究的内涵
三、校本研究的要素
四、校本研究的价值
五、校本研究的特征
六、校本研究的功能
第二讲 校本研究的实践思路
一、校本研究的目标
二、校本研究的内容
三、校本研究的原则
四、校本研究的过程
五、校本研究的策略
第三讲 校本研究的实施指导
一、研究选题指导
二、研究设计指导
三、行动研究指导
四、课堂观察指导
五、教育实验指导
六、成果表述指导
专题九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第一讲 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教师职业走向初步专业化(18世纪~二战结束)
二、教师专业发展步人规范化(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后期)
三、教师专业发展取向自我完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第二讲 “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特征
一、“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意义
第三讲 “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应取的对策
一、“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二、“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应取的对策
第四讲 “自我完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实现途径
一、树立新的理念,增强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检测专业发展的起点,进行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与设计
三、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自我专业发展的水平
四、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