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军人的荣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风·无衣》
(一)
麦克阿瑟将军曾说:“身为军人,当为国家之干城,人民之保姆。”这便是军人荣誉根本之所在。源于责任的荣誉,是军队战斗力不竭的源泉。
军人应当具有以下四种品格:正直,忠诚,刚毅,果敢;同时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精武,听命,机敏,可败。唯有这四种品格才能共同支撑起军人的荣誉,唯有这四种素质才能体现军人的荣誉。
曼彻斯特说,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条彩色绶带将生命奉献给你。这侧重的是外在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军人自身的荣誉感。以作为军人为荣,以忠诚为荣,以果敢为荣,以习练为荣,以得胜为荣,以舍身为荣,以责任为荣,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
男儿何不带吴钩?我自小崇拜金戈铁马、令出如山的将军,崇拜纵横驰骋、冲锋陷阵的战士,对“旗角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的生活心驰神往。常戏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旦来到军营,就要有军人的荣誉感,就要有职业精神。非为将来积蓄储备,这便是事业。
(二)
我们远离家乡来到军营,满怀的是驰骋的憧憬与梦想,希望挥洒的是男儿的汗水与激情,因此,整日的专业学习,翻书的工作,让很多战友意外;于我,也是始料未及。缺乏硝烟弥漫的激情,感觉不到征战的豪迈,出生入死的期许难以实现,不免有些失望。
爷爷是建国初期的老兵,曾进山剿匪。有一次打电话,他交代说平日要注意枪支安全,我说我们不扛枪;爷爷惊讶地问:“当兵不扛枪?那你们干什么?”我于是想,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实装操作,也就相当于野战部队的瞄靶和打靶吧。所不同的是,我们导弹部队数十年磨一剑而鸣于匣中,剑出鞘则惊天动地。这时方显我们火箭兵的荣耀。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说,“军人必须摆脱个人的勇敢所固有的那种不受控制和随心所欲地显示力量的倾向,它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这于我们导弹部队更为重要。导弹部队千人一杆枪,需要集体的磨合协作;号位不论主次,都对发射成功至关重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我们手中的武器就是那没有出鞘的利剑,要保证出剑则必显神威,就需要每个号手不断学习和提高,时刻保持临战姿态。
子弹的出膛只是一刹那的事情,功夫却在平日里成百上千次的习练。我想,在野战部队,打靶成绩不理想的战士,肯定是会感到惭愧甚至无地自容的;而不愿意练习瞄靶的战士,大概也会被战友耻笑吧。因为作为军人,这便是失职!但是我们对于专业学习却远没有这样的舆论氛围,这是认识上的问题。
(三)
邓小平同志说,军人是要有些拼命精神的。这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便是尽力,尽全力。没有伤痕的军人,便如同《狼图腾》中所说有着一双完好耳朵的草原狼,不是真正的战士。
军队没有“稍等”,这是新兵连班长教我的第一课。他具有各方面良好的素质,雷厉风行,给了我一个自我提升的较高的心理起点;同时也是为了摆脱学生兵的印象,平日尽力训练,尽力学习。虽然各方面与刚入伍时相比都有显著提高,5公里也跑到了17分多,但战友们提到我首先仍然是说学历,而非军事素质,感觉自己很失败。
分兵时我要求到了现在的连队。我们连是荣誉的连队,所在排也曾获集体二等功,这就促使我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且,我们连涌现出了二炮“科技练兵模范战士”、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徐海波等爱军习武的先进典型,他们就是英雄!新时期的英雄!特别是班长王忠心,20年献身导弹事业,默默持守,是部队技术尖子,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训练、工作、学习的榜样。
3月份实装操作,我学2号操作号位,虽然很快记住了数百的口令和状态,也熟悉了动作,但对原理却一窍不通。
5月初刚从兄弟单位学习回来,便接到要比武的通知,营里为了摸底,义务兵考了概述。我只得了47分,羞愧难当。但羞愧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列宁说:不要怕承认失败,要从失败的经验中进行学习;要把做得不好的工作,更仔细、更谨慎、更有步骤地重新做起。反思之后,觉得是长久未看书,功夫下得不够;另外手上也仅有一份题库,内容非常有限。知耻而后勇,于是我借来了相关书籍,逐页逐章节的读;由于专业书籍要安时上交,我几科是在专业本上抄了一遍。后来为了查遗补缺和提高,还看了一部分专业题为。P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