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中国企业文化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郝趁义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如何用文化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本书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

内容推荐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原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追溯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化以及中外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说明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是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然后阐明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各个要素,诸如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家文化、学习型企业,以及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要求和方法,由此实现了认识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内在统一。这本书论点鲜明,内涵丰富,结构新颖,是一项时代性、应用性和可读性很强的研究成果,既可供从事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们和企业文化的研究者学习和借鉴,也强化了现代中国企业文化理论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企业文化及其内涵

 二、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化

 三、西方企业文化理论评价

 四、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价值意义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

 二、企业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

 三、企业文化的宏观层次特征

 四、企业文化的中观层次特征

 五、企业文化的微观层次特征

第三章 企业文化结构

 一、企业文化的内在结构

 二、企业文化的外在结构

 三、企业文化内涵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企业文化功能

 一、凝聚群体意识

 二、促进情感沟通

 三、激励进取精神

 四、规范员工行为

 五、增强辐射传递

 六、提高经济绩效

第五章 企业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价值观的内容和作用

 三、企业价值观的特征

 四、企业价值观的选择

第六章 企业精神

 一、企业精神的地位与作用

 二、企业精神的特征

 三、企业精神的设计与表达

 四、企业精神的培育与考核

第七章 企业道德

 一、企业道德的含义与结构

 二、企业道德的作用

 三、企业道德重在建设

第八章 企业形象

 一、企业形象的含义与特征

 二、企业形象的内涵与外延

 三、企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第九章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一、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基石

 二、经营管理理念体系

第十章 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

 二、企业制度建设

第十一章 企业家文化

 一、企业与企业家

 二、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三、企业家素质与企业家精神

 四、企业家队伍建设

第十二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生产模式

第十三章 学习型企业

 一、学习型企业理论

 二、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

 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与革命根据地的企业文化并存期。

在鸦片战争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民族工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和斗争。这种斗争表现在思想方面就构成了中国近代企业文化的主线。它突出的特点是强调服务社会的精神,自强、自立、爱国的民族精神,同呼吸、共命运的人和精神。当时的企业家大都具有“富国”、“强国”、“实业救国”的思想。由范旭东等创立的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之所以能在逆境中顽强生存下来,并能够发展壮大,就在于他们坚持了四条信念:

(1)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

(2)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

(3)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

(4)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莫大光荣。

这四条体现出民族企业家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是中国企业文化思想中极为宝贵的精华。范旭东本人一生志在“为国家创事业”、“为国家苦干”,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象征”。毛泽东称他是“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对他实业报国精神给予了的充分肯定①。

旧中国的企业文化具有极为浓厚的儒家传统色彩,即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许多取得成就的企业家,在他们创办的企业内无不特别强调“仁者爱人”的仁学思想,无不重视培养和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同心同德的环境氛围。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工业,虽几经帝国主义的排斥与压,制,险些惨遭厄运,但是终于死里逃生,“一花独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企业内部实际贯彻了人和精神。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它的实际意义。

1931年,第一个工农政权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并逐渐创办了苏区公管工业企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厂的数量与规模都发展很快。延安时期开展的整风运动与大生产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兵工厂、纺织厂等陆续建成投产。纵观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其突出特点表现为特别强调生产要服务于革命战争和根据地人民群众生活的直接需要。在企业内部贯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计报酬的战时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负责同志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了大生产运动。

第二阶段:建国后的企业文化。

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企业的私有性质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过渡,一大批新兴企业拔地而起,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职工生活显著提高,群众当家作主意识强化。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通过爱党、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教育,焕发职工的革命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具有代表性的是50年代鞍钢的“孟泰精神”,60年代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把爱国、爱社会主义同“爱厂如家”联系为一体,突出强调“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多奉献少索取”的精神。这种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革命战争年代军事共产主义思想的继续,在建国初期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曾经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也反映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弱点,即不重视个人利益,国家的直接管理与统一分配制度,又削弱和淡化了企业应有的市场观念与竞争观念。在60年代就已暴露出它的弊端。因此,企业体制改革与企业文化重塑乃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企业文化。

发韧于1979年的改革,首先从旧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方面打开缺口,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向传统的落后管理方式提出挑战。现代企业必须采用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的方法去管理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家、管理者、经济学界的共识。

企业家走进课堂,管理学成为20余年绎久不衰的热门学科,这在中国大地上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与此同时,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的代表性论著相继出版,被称为“西方企业成功管理的真正奥秘”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少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国家需要以及对国内外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制定了近期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确立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规定了经营方法、手段和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在我国正在由点及面、由浅人深地发展,初步显示出它的威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企业有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企业的品牌逐渐叫响世界,“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中国的企业能够扬名世界,源于中国产品的质量优势、成本优势、服务优势,更源于这些企业的文化优势。虽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在中国形成的较晚,但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并不是近20余年的事情,企业文化从企业产生之初就存在,并伴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而不断丰富其内涵。P28-30

序言

由郝趁义同志主编的《现代中国企业文化》即将出版,我以先读为快,并应邀写上读后的一点体会,是以为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先进文化产生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不仅强调了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对现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愚蠢的、没有文化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面临灭顶之灾。”又如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所说:“企业的兴旺在于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文化。”这充分表明,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的竞争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今年7月初,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上,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构建具有中央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将出台《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强烈反响。这不仅表明党和国家已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日程,而且也表明党和国家既重视从经济上搞活并增强企业的硬实力,又重视从文化上激活和提升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可见,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要成为一流的企业,就要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深刻的思想体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的核心价值观和凝聚力、创新力。它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等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经营往往是随波逐流的,其员工也会没有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难以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由此可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的当务之急,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完善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本,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进步的当务之道。

企业文化建设是催生、提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文化冲突融合的世纪,文化竞争是继咨源、管理、科转和人才帝争之后的第五轮竞争,也是全球经济竞争中的顶级竞争。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如何用文化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回答。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刻思考,郝趁义同志主持研究、编著了《现代中国企业文化》这本书。从全书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原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追溯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化以及中外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说明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是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然后阐明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各个要素,诸如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家文化、学习型企业,以及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要求和方法,由此实现了认识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内在统一。这本书论点鲜明,内涵丰富,结构新颖,是一项时代性、应用性和可读性很强的研究成果,既可供从事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们和企业文化的研究者学习和借鉴,也强化了现代中国企业文化理论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任何理论研究都不可能一次或几次就达到完美的程度,关于现代中国企业文化问题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认识、探索和提高的过程。这本书作为一个应用性理论研究的课题,还只能说是初步成果,它在一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企业家文化素质与企业家精神建设方面,由于积累和运用的中外历史资料有限,因而难免一些遗漏;关于当代中国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选择的理论阐释上,在某些方面还显得生硬,个别论证并未充分展开,等等。希望作者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争取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同时,希望这本书能够发挥抛砖引玉之效,引起企业界更多的有识之士和学术界更多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关注,促进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为现代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支持和服务。

陈寿朋

2007年9月于北京

后记

《现代中国企业文化》是郝趁义同志在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从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管理经验,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是在郝趁义同志主持和指导下,由郭俊华、张新宇等集体进行研究和写作,最终由郝趁义同志统稿审定。

该书的执行撰稿人分别是:第一章,郝趁义、郭俊华;第二章,郭俊华、严晓芳;第三、四、八、十三章,邱颖;第五、六章,孙富和;第七章,孙富和、刘建;第九、十、十一、十二章,郭俊华。

该书的研究与写作,得到了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各位学者的参与、支持和帮助。我国著名学者陈寿朋教授给予热情关心和指导,并欣然作序鼓励;天津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杨立新教授自始至终给予支持和帮助;王春明、屠凤娜、郭珉媛等同志为该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相关论著。值此一并致谢!

由于现有文献资料和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经验所限,该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甚至失误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课题组

2007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