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股神有道(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高先民//舒云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发,以他的创业历程、事业发展为线索,以其对外书信、媒体采访、公开演讲为素材,全面考察了他的家庭生活和投资实践,提炼出了这位大师的为人处世哲学、股票投资理念。并且深度解析了《道德经》与巴菲特投资理论的融契贯通之。

本书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芧于轼作序推荐,值得我们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从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发,以巴菲特的创业历程、事业发展为线索,以巴菲特的对外书信、媒体采访、公开演讲为素材,全面考察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投资实践,提炼出这位大师的为人处世哲学、股票投资理念。本书旗帜鲜明地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但又没有简单说教,而是详尽地收集了巴菲特投资实践的资料,向读者渗透理性投资的观念。本书更引用牛顿、丘吉尔的逸事,向那些过于自负的投资者提示风险:引用温切尔的故事讽刺股市黑嘴、并揭示市场预测的不可靠性;引用货币学派大师费雪的故事来证明,经济学家对市场的判断常常不可靠……

目录

第一章 32岁之前的财富轨迹

 一、苦难——财富始发站

 二、小学时的财富誓言

 三、百万富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章 股神的财富主张

 一、不要为钱工作

 二、不羁小钱求大富

 三、绝不奢望暴富

 四、最寒酸的大富翁

 五、钱必须回到社会

 六、男人真正的财富

第三章 股神的财富杠杆

 一、价值投资派的“智力核心”

 二、价值投资派的“智力族长”

 三、股神的追风三式

 四、股神如何选择股票

第四章 当股神遭遇熊市

 一、黑熊为什么出没?

 二、谁真正害怕熊市?

 三、熊市考验投资信任

 四、股神与熊市的三次亲密接触

 五、华尔街思维PK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理念

 六、在熊市的悲观氛围中做生意

 七、熊市猎手的必杀绝技

第五章 股神不爱牛市

 一、红牛狂奔而来

 二、谁能托得起大牛市?

 三、多如牛毛的融资欺诈

 四、股神不信股评家

 五、股神经历的四次牛市

 六、牛市“懦夫”的逃生本能

 七、世间已无大股神

第六章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

 一、无为而治

 二、上善若水

 三、虚极静笃

 四、祸福相依

 五、天道酬勤

附录一:巴菲特投资年谱

附录二:寻找中国的巴菲特

附录三:《道德经》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苦难——财富始发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白话文:苍天和大地是没有任何仁慈可言的,把万物都当作是刍草所扎成的狗一样,微贱无用,并一视同仁待之,任凭其自生自灭。

股神巴菲特和其他的刍狗一样,的确也未能从苍天和大地那里多得到一丝眷顾。一代股神非但没有含着金钥匙来到人间,反而是在一个困顿的时代,赤条条降临在一个贫困地区的清贫家庭。

1930年8月30日,奥马哈联合街道银行一名普通的证券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在一场暴雨中迎来了他那五斤半的早产儿。在娘肚子里待不住的沃伦·巴菲特提前五周来到了这个世界。沃伦的母亲没有固定的工作,有时做临时秘书或打字工作赚点小钱。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引发了全世界长达10余年的经济衰退。当时的金融寡头摩根银行试图托市,政界、工业界、银行界的头面人物也纷纷出面表示出对经济的信心,但均未能稳定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从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连续出现了14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累计负增长率为68.56%。

在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富裕阶层损失了财产——那些给他们带来光环、用来炫耀自己身份的符号和数字。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他们失去的是工作,是妻儿老小的饭碗和依靠。股市崩溃前的1929年,失业率为2.5%,之后失业率迅速上升,到1933年达到创记录的25%,这意味着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失业。整个30年代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39年,失业率仍然处于17%的高位。

失去工作不仅对个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而且失业者的家庭也因此变得不稳定。大萧条中结婚率比正常年份下降了15%,离婚率降低了25%。历史学家发现,离婚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夫妻双方不愿意承担分居后的住房费用。大萧条期间,无数新生儿长期缺乏营养和医疗护理;约有200万~40。万名中学生辍学;大量的无家可归者栖身于铁道边简易的纸棚下;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恶化。1932年的“向华盛顿进军”事件,两万多老兵由于没有拿到抚恤金,在华盛顿搭建起他们的“临时城市”,发誓除非政府拿出钱来,否则他们不会离开。胡佛总统下令麦克阿瑟和艾森豪维尔率领军队驱散老兵。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次非常不光彩的用武力对付和平请愿的事件。

为了方便起见,在沃伦·巴菲特小时候,权且称他为小巴菲特,简称“小巴”,父亲霍华德和爷爷欧内斯特自然就是“中巴”和“老巴”。1931年8月13目,离“小巴”周岁生日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父亲霍华德提前带回了生曰“礼物”——联合街道银行破产倒闭的噩耗。“中巴”的工作泡汤了,全家的储蓄存折成了一堆废纸。如果说家里还剩下点什么东西,那就是欠下“小巴”的爷爷欧内斯特杂货店的债款。不过,“老巴”还算比较仁慈,宽限了一些时间来让他们偿还债务。

1932年,小麦价格暴跌,奥马哈的农民只有靠救济度日。在这种情况下,“小巴”家的生计更为艰难了。“小巴”的母亲尽管还能费尽干辛万苦在餐桌上凑出一顿饭菜来,但却无法让全家吃饱。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股灾是华尔街的赌徒们乐极生悲闯下的人祸,那么高度依赖农业经济的奥马哈受到恶劣气候的侵扰便属于天灾了。尘暴从俄克拉荷马滚滚涌来,奥马哈人紧闭房门躲避蝗虫的侵袭。在“小巴”4周岁生日那天,一阵“灼热的风”把纸碟和餐巾纸吹落在地,整个前廊都被埋在了红色的尘土之下。“小巴”和姐姐多丽丝顶着屋外令人窒息的热气,苦苦等待卖冰人从马拉的货车上跳下来,递给他们一些冰片含在嘴里。到了严寒的冬季,情况甚至比炎热的夏季还要糟糕。“小巴”和姐姐总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商人们打电话付款时都不敢让摩托车熄火,以免引擎发动不起来。

童年经历的这些苦难对“小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对财富充满了渴望。苦难也是一笔财富,这笔财富往往是在当事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注定了的,但苦难并不会天然地产生财富。丘吉尔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对于这样一段苦难史,巴菲特却有着一种亲切感:“我非常喜欢1929年,因为那是我生命开始的时候。我的父亲当时是一位股票经纪人,1929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之后,他不敢给所有那些遭受损失的人打电话。所以,每天下午他不得不待在家里,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视机……情况非常不妙。我是在1929年11月30日左右受孕的,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于1929年的股票市场崩溃始终都有一种亲切感。”

这种对于苦难的亲切感,在“小巴”5岁的时候转化为了一个执著的愿望:成为一个非常非常富有的人。而这也成为了巴菲特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那年,“小巴”在自家门口的过道上支起了摊位,当起了小老板,这时他的商品是祖父卖给他的口香糖。因为年代久远,没有人记得小老板从第一笔生意中到底赚了多少钱。不过,所有的人都看到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在繁华的市区开张了第二个摊位,这次是卖柠檬水。现存所有史料对“小巴”幼年修习炼金术最早的记录是关于他倒买倒卖可口可乐的故事。那年他6岁,利用自己的25美分零花钱买到了半打可口可乐,之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出。他赚了5美分,这里面未扣除他自己的劳务费和他的老板代为扣缴的税金。尽管他的老板兼爷爷从他那可观的5美分中扣除了一部分税金,剩下的利润仍然给他带来了足够多的成就感。

7岁那年,他患了一场重病,高烧不退,被送进了医院,并被切除了盲肠。住院期间,他用铅笔在纸上写满了数字,告诉护士说,这些数字代表着他未来的财产。这是他的原话:“现在我虽然没有太多钱,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很富有。我的照片也会出现在报纸上的。”

9岁的时候,“小巴”和他的伙伴拉塞尔在加油站的门口数着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数,并把它们运走,储存在“小巴”家的地下室里。这可不是9岁少年的无聊举动,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

当时,9岁的“小巴”正和朋友在倒卖饮料。由于本钱很少,就无法多品种、大规模进货,他们只知道自己手中的饮料哪一种卖得最好,而不知道市面上所有的饮料中人们最喜欢哪一种,他们必须为此做一次市场调查。

要调查的地方应该满足两个最基本的条件:饮料的品种要多;喝饮料的入要多。首选场所应该是零售店或者百货店,但是这些地方却不愿意让两个小孩来捣乱,而且要了解人们买什么饮料就需要一个人盯着,并记录下来人们喝的饮料。这个选择被否定掉了。那么还有什么好的地方呢?看到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年幼的“小巴”嘴角露出了微笑。他们来到了加油站。这里摆放着自动售货机,过往的人在加油时经常顺便购买饮料。自动售货机里摆放的饮料品种也十分丰富,消费者的数量也有保证。

“小巴”他们并不观察人们喝了什么,而是观察人们留下了什么,只要统计大家留下来的瓶盖,就可以推断销量最好、大家最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收集瓶盖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小巴”只要在傍晚的时候来一趟加油站,将散落的瓶盖收集起来,再统计一下就可以了,不用花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收集起来的瓶盖也可以换点小瓶,这对“小巴”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P3-6

序言

几乎每一个中国的经济理论精英都看过市场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那部历万世而不朽《国富论》,也把“个人出于自私的目的追求自身财富最大化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根源”奉为至理名言。而他的另一部不那么出名的《道德情操论》进一步指出:争强好胜之心是人们追求财富的终极动力。由此可见,所谓财富,就其本质而言,无非是一个“争”字。

那么,怎样才能“争”来巨大财富呢?

1956年,一个年仅26岁的青年,他花了100美元的一小部分购买基本办公用具,开始了他股海沉浮。他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向世人展示了“价值投资理念”的巨大威力。

当年因他一朝不慎、失手收购的一家破败纺织小厂伯克希尔,经过41年的不断改造、注入新的资产,如今已成为横跨保险、银行、传媒、信用评级、日用消费品、零售行业的大型控股财团。这家财团旗下的各个子公司所从事的都是进入门坎非常高的生意,这些子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百年老店。其中,保险公司就有?家。在偿付能力方面,通用再保险集团是标准普尔公司认定拥有3A偿债能力信用级别的五家非政府金融机构之一;在净保费收入方面,国家保险公司已经成为全美十大保险商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资本最为雄厚的保险商之一。而在伯克希尔内部,他们仅仅是一笔不大的生意。

2003年4月,当全世界把陷入萨斯瘟疫困境中的中国视为“自成吉思汗西征以来的第二次黄祸”而拒之门外时,他斥资38亿港元收购中国最大能源公司中石油H股13.39%,成为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二大股东。而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笔小生意:他仅动用了伯克希尔总资产的0.2%。至于伯克希尔透过旗下各家保险公司、银行到底控制着多少财富,那就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所公布的2006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全年利润增长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他当初收购时,每股的价格才4美元。

如果按照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汪康懋教授对2007年5月11日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两市A股1426只股票115倍的市盈率计算,伯克希尔股票的价格可以卖到82.15万美元,也就是616万元人民币。几乎每一股都可以用来换1039盎司黄金或者是3.5辆奔驰S600。

当然,华尔街的贩子们和美国投资者不大可能认同这么高的市盈率,即便如此,2007年3月30日,伯克希尔每股收盘价也要10.83万美元。然而,伯克希尔股票的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卖掉它。过去的40多年中,所有曾经卖出过伯克希尔股票的投资者,无一不痛恨自己失去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并因此感到后悔。鉴于过去40年中,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上涨了2.5万倍,人们已经普遍相信,这是一个能够炼石为金的炼金炉,而巴菲特就是那个拥有传说中的炼金术的神仙。世人由此尊他为股神。

所谓神仙,纯属子虚乌有。他本人也多次以最尖酸刻薄的语言讽刺自己所犯的无数错误。但走下神坛的巴菲特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大的发现:尽管巴菲特沉浮股海的财富人生并不圆满,但他与世无争的道德修炼却是几无瑕疵。与其说是《进化论》式的市场规则成就了他的富可敌国,不如说是《道德经》中的微言大义让这位老者一生自臻完善。

当此中国经济腾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际,这一发现让我们既欣幸异常、也惶恐无比。欣幸的是:东方智慧是如此博大精深。如果能够善用传统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足以与精通市场丛林规则的西方金融精英、尤其是华尔街的贩子们同台献艺、会猎于股市江湖;惶恐的是:作为秉承东方智慧精神气质的华夏子孙,不精通全球化视野下的各种市场技术也就罢了,对《道德经》精妙论述一知半解也情有可原。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居然不知道原来许多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词语其实就是《道德经》原文。而最让我们惶恐的是:尽管你我天性中已经被打上了很深的老庄道家学派思想烙印,但大多数人都不以“不争、无为、致虚、守静、抱朴、守拙”这样的精神气质为荣、反以为是消极、是劣根性。

面对巴菲特,我们似乎应该深刻反省,重新思考。

后记

巴菲特,这个曾经的邻家小男孩,有着质朴的品格,在领悟到了价值投资理念之后,兢兢业业数十年勤奋劳作,成为站在人类财富金字塔最顶尖的人。他有着最开阔的视野、有着最透彻的洞察力,但却对这个财富世界充满了敬畏,不敢轻易做出判断。尽管他多次声称,他并不了解中国,但他还是选择了在78岁高龄之际,来到了这片充满神秘的土地。我们试图从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出发,对中国的财富世界图景尤其是证券市场做一个俯瞰,而不是一次巫师般的预言,以试图引导焦虑的投资者做一次正本清源的思考。把巴菲特的所言所行、所思所虑和东方传统智慧与道德伦理做一比较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巴菲特不过是我们中国人邻家的一个老者:如果能做到勤奋、节俭、谦卑、勇敢、奋进、自律,人人皆可成为巴菲特。

如此,中国大众可以满怀亲切感,充满自信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巴菲特,把巴菲特的中国之行视为他老人家的一次故里乡行。尽管在外面出息了,但骨子里,他和我们有着一模一样的想法。而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和他老人家一样有出息,甚至更有出息。

历史的车轮进入到21世纪,一群曾经满世界飘荡的中国武侠爱好者把巴菲特念的《道德经》编辑成为一个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故事,展示给那些正在股市江湖中混,即将冲进世界股海去搏杀的中国人。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崛起,随着一批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第一市值的上市公司,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越来越多的钱,要买越来越多的股票,我们也希望这一代中国股民,尤其是下一代股民,甚至包括出生于2007年,这个中国传统上的“金猪年”的小猪们,读了这部《股神有道》后能有所裨益,学习领悟格雷厄姆一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你在股市里面可能已经发了大财,并且对自己的一身本领颇为自负,我们也相信你的确已经名震股市江湖,甚至已经具有了“南慕容、北乔峰”那样令群雄闻之色变的身手和名头。但别忘了,少林寺毕竟还有那么一个不记得自己扫了多少年地的老和尚,他就像巴菲特经常骂自己愚蠢、承认自己过早抛售中石油那样,认为自己的武功实在太差。但他略知藏经阁里那些旧书的价值。我们也希望中国的股民们珍惜像《道德经》这样的伟大经典。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20年后,30年后的有朝一日,当我们的后代把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往事趣闻拿来当作闲谈之资时,会惊奇地发现:噢,曾经有那么一个叫沃伦·巴菲特的美国人,他在股市里面所取得的成就,简直可以和当今的“陈强、张宝林”相提并论。

书评(媒体评论)

成功的理念可以跨越时空,诚如本书所言。

——量子基金创始人,环球旅行家 吉姆·罗杰斯 

价值投资者如何思考中国文化?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本书通过《道德经》的世界观、宇宙观和历史视角,用我们的国学精粹阐释以巴菲特“进化论式”的成长之路。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但斌

股神和股民的最大不同是股神具有超凡的判断力。投资和作战一样,谁有精准的判断,谁就会成为赢家。读了《股神有道》,我能更深地体会这一点。

——麦克劳·希尔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张莎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