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三国,只说大理论,言之无物,空对空不能接触具体实事,那起码也得说是评得不深不透。本书作者认为,写史一定要基于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事实就没有了一切,事实都没有还怎么辩?反言之,有了事实又何须用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岂能随意涂抹--评说三国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高恩源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评三国,只说大理论,言之无物,空对空不能接触具体实事,那起码也得说是评得不深不透。本书作者认为,写史一定要基于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事实就没有了一切,事实都没有还怎么辩?反言之,有了事实又何须用辩!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写史一定要基于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事实就没有了一切,事实都没有还怎么辩?反言之,有了事实又何须用辩!评说诸葛亮,不将诸葛亮的剽人之书的事实摆出来,评说诸葛亮的什么?就那么空对空地评他“品质高尚”、“智慧的化身”、“谋略高手”吗?评说刘备,不将刘备给陆逊的信那事实摆出来,怎么能说刘备是“外君子、内小人的伪君子”呢?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评陈寿写三国 第二篇 评“三国‘聊斋’” 第三篇 评《方技传》 第四篇 评《晋书·陈寿传》 第五篇 评陈寿是蜀国的根 第六篇 评刘备给陆逊的信 第七篇 评陈寿让“两木偶演戏” 第八篇 评陈寿的两篇 评 第九篇 评曹操“奸” 第十篇 评曹操不欲称帝 第十一篇 评陈寿二偏曹操 第十二篇 评三国之帝 第十三篇 评三国称帝 第十四篇 评陈寿编诸葛亮屯田 第十五篇 评刘备的妻小几颠沛 第十六篇 评阿斗苛空文太多 第十七篇 评吕布刺董卓三国第一功 第十八篇 评袁绍 第十九篇 评曹操的谋士之谋 第二十篇 评诸葛亮一生空想 第二十一篇 评刘二牧算什么 第二十二篇 评刘备取益州 第二十三篇 评孙策坚除妖孽 第二十四篇 评周瑜所战皆捷 第二十五篇 评陆逊火烧刘备 第二十六篇 评诸葛亮休士劝农于黄沙 第二十七篇 评彭■令人作呕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试读章节 第三篇评《方技传》 1 原文:朱建平,沛国人也。善相术,于闾巷之间,效验非一。太祖为魏公,闻之,召为郎。文帝为五官将,坐上会客三十余人,文帝问己年寿,又令遍相众宾。建平曰:“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愿谨护之。”谓夏侯威曰:“君四十九位为州牧,而当有厄,厄若得过,可年至七十,致位公辅。”谓应璩曰:“君六十二位为常伯,而当有厄,先此一年,当独见一白狗,而旁人不见也。”谓曹彪曰:“君据藩国,至五十七当厄于兵,宜善防之。” 评:这曹操的头脑也够开放的,还专门找一个看相官来给官员们看相,真是“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个人都吃得那么肥头大耳的,还那么不满足,还那么害怕!有的皇帝老官也要看相,他就没想想,他已经是皇帝了,他再看相还能往哪升呢?不知这朱建平相官《周易》可否学得透?不过,对夏侯威之相,独见一只白狗也要相上,这似乎太勉强,太像是胡说八道。 2 原文:初,颍川荀攸、钟繇相与亲善。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苟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吾时啁之曰:‘睢当嫁卿阿骛耳。’何意此子竞早陨没,戏言遂验乎!今欲嫁阿骛,使得善处。追思建平之妙,虽唐举、许负何以复加也!” 评:苟攸可是个大知识分子,他也让朱建平相过,不过信相不能算信鬼神,可以说是信《周易》,此书是周文王写的,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图形,特深奥,难学难通,但有其科学依据。对大知识分子而言,他是不找别人看相的,因为他自己已将《周易》八卦学通,因而也就不用别人看相了。自己就相了,当然也有不学《周易》八卦的;不学,也照样是大知识分子。钟繇也是大知识分子,与荀攸同为曹操的谋士。既然追思朱建平之妙,朱建平也可能还有个特别的妙处。 3 原文:文帝黄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谓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顷之,果崩。夏侯威为兖州刺史,年四十九,十二月上旬得疾,念建平之言,自分必死,豫作遗令及送丧之备,咸使素办。至下旬转差,垂以平复。三十日日昃,请纪纲大吏设酒,曰:“吾所苦渐平,明日鸡鸣,年便五十,建平之戒,真必过矣。”威罢客之后,合瞑疾动,夜半遂卒。璩六十一为侍中,直省内,■见白狗,问之众人,悉无见者。于是数聚会,并急游观田里,饮宴自娱,过期一年,六十三卒。曹彪封楚王,年五十七,坐与王凌通谋,赐死。凡说此辈,无不如言,不能具详,故粗记数事。惟相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有蹉跌云。肃年六十二,疾笃,众医并以为不愈。肃夫人问以遗言,肃云:“建平相我逾七十,位至三公,今皆未也,将何虑乎!”而肃竞卒。 评:什么叫做牵强附会?这将“所言八十”解释为“谓昼夜也”,就是牵强附会。错了就是错了,不然,对别人怎么就不那么解释呢?从后面的一些人看,还多着呢!看来,这朱建平《周易》学得并不佳。 4 原文:建平又善相马。文帝将出,取马外入,建平道遇之,语曰:“此马之相,今日死矣。”帝将乘马,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帝大怒,即便杀之。建平黄初中卒。 评:这陈寿,他怎么将马放进人群里了!他这不是在骂人、糟蹋人吗?相人是从《易经》学来的,相马是从《牛马经》学来的,《易经》里也没有《牛马经》,尽管他找的理是“道遇”,这也是找由头骂人!《牛马经》是给牲口看病的书,只有兽医才学那书,当然,马也有相,要相这马是否妨主、害主,还是强主、荣主,但仍然是牲口相。伯乐、九方皋识千里马,那又是一门学问,他们是专看马的蹄、腿筋骨优劣的,不管是看什么,他们都是看牲口的。把牲口纳入《三国志》与人同相,就是骂人、糟蹋人!马认主,马通人性,马有龙性,马有龙术,马有横冲直撞的性格,这陈寿有什么? 5 原文:周宣字孔和,乐安人也。为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饮以药酒。”使宣占之。是时黄巾贼起,宣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必除灭。”至期,贼果破。 评:《三国志》真好也!相人相马再圆梦,这杨沛的梦还能预知月日,真是奇梦。 原文:后东平刘桢梦蛇生四足,穴居门中,使宣占之,宣曰:“此为国梦,非君家之事也。当杀女子而作贼者。”顷之,女贼郑、姜遂俱夷讨,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评:这梦还有“国梦”,真是“奇文供欣赏”。 原文:文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堕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奏宫人相杀。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帝复问曰:“吾梦摩钱文,欲令灭而更愈明,此何谓邪?”宣怅然不对。帝重问之,宣对曰:“此自陛下家事,虽意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以宣为中郎,属太史。 评:这曹丕也是个有文采的皇帝,何以对梦那么认真?“吾诈卿耳”,这倒是像其父曹操,曹操动辄就是“特以试之耳”!这周宣似乎已将曹丕的家事估计透了,所以梦就圆得那么准。 原文: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后又问宣曰:“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脚,宜戒慎之。”顷之,果如宣言。后又问宣:“昨夜复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家欲失火,当善护之。”俄遂火起。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此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言:“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宣之叙梦,凡此类也。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其余效故不次列。明帝末卒。 评:一个“刍狗”二字做了三次梦,圆了三次梦,三梦“刍狗”皆一样,可是圆梦却圆成三个样,而又皆应验,可见这宣“大师”圆梦之高明。P23-26 序言 没有彻底的唯物史观的人,是不能写历史的,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由史实构成的。没有彻底的唯物史观,首先就是不尊重史实,不尊重史实还能写历史吗?那写出来的历史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歪、偏、邪“史”,甚至是造谣捏造诽谤!这样的“历史”是不是还是不写的好? 写历史的人要有彻底的唯物史观,品评历史的人更要有彻底的唯物史观,没有彻底的唯物史观,那又怎样来品评历史呢?那本身的认识就不对,或歪、邪、偏,那不是越评越不对,越评越歪、邪、偏吗?对品评之人而言,更重要的还是品评得有物,若品评得无物,那岂不是空费口舌笔墨,什么用处都没有,什么作用都不起!就以品评三国而言,那诸葛亮未出茅庐就每自比管仲、乐毅,是不是应该先将大理论暂放一放,先品评品评诸葛亮是否真赶上了管仲、乐毅?赶上了,诸葛亮就是人杰;赶不上,就只能是狂妄!再就是诸葛亮当着君面立下的书面《出师表》没有兑现。君臣无戏言,这算不算欺君戏君?还有,诸葛亮大量剽人之书,成为一大剽书贼!这在与诸葛亮当代的人中就已有人提出了,写在书上了,为什么后来就没有人再提出呢?易中天在电视上讲诸葛亮身材魁梧、出身豪门,又有智慧。讲到这还看看下面听讲的人,他怎么就不讲讲这身材魁梧、出身豪门的人怎么就会大量剽人之书,成为一大剽书贼呢?那天行健将《三国演义》与史实不符之一百处写出来,可真对广大读者功德无量,功不可没。可就是对那“木牛流马”还那么恋恋不舍,还在幻想那“木牛流马”有一天在高科技下成真。书上还画了一匹马,一条腿的膝关节处又画了一个齿轮,还有几个人正在给齿轮装轮带。 就这马能成所谓的“木牛流马”吗?人言七十八十算顽童,可不要让人算顽童。 那《三国志》里,又有《神仙传》,又有《搜神记》,他怎么就没把那“木牛流马”搜出来呢?陈寿就是三国时代的人,诸葛亮在黄沙劝农制造“木牛流马”就是陈寿写的历史,难道那制造“木牛流马”的厂让黄沙给埋了吗?这陈寿在当时的所谓的“木牛流马厂”找不到“木牛流马”,他又凭什么写“以木牛运”“以流马运”的历史呢?他不是在胡诌吗?那诸葛亮在武功“屯田”有那么回事吗?那“屯田”的粮真运到成都与汉中了吗?还什么“《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不纯粹都是陈寿的胡诌、信口开河吗?陈寿写的历史靠得住吗? 评三国,只说大理论,言之无物,空对空不能接触具体实事,那起码也得说是评得不深不透。现在看来,所有品评三国的书(包括本书)都接触实际不够。本书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多批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