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走进民营企业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王连娟//龙成凤//孙琦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同类图书中较有深度和广度的专著,作者以八年的研究成果和大量案例详细地分析论述了上市是民营企业进行治理结构调整和融资战略变革、实现发展突破的一个艰难而重要的瓶颈,通过对国内上市民企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剖析、对民企外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和内部条件(自身素质、治理结构等)的分析,对民企是否应该选择上市、上市之前需要做些什么、以何种方式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如何上市、上市之后该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详实解答,并针对当前民企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改进建议。

本书不仅适用于全国各行业、各层次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各高校管理专业教师、EMBA和MBA、企业发展史研究者;也可为非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还是对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感兴趣的广大社会读者必读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民营企业是否选择上市、上市之前需要做什么、以何种方式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如何上市、上市之后怎么办等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为已上市和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提供事务操作指南和丰富的案例资料。

目录

引言:民企上市——“龙门”还是“陷阱”

上市民企众生相

民企上市发展趋势

民企上市的利弊分析

叩问民营企业

第1章 民企上市路

当民企“遭遇”股市

民企眼中的股市

民企的光荣与梦想

第2章 上市:成功与失败的助推器

上市的诱惑

上市的风险与代价

民营企业上市抉择

民营企业不上市的选择——私募股权融资

第3章 上市准备

决策者的知识准备——了解证券市场的运作规则

志在蓝筹——夯实基础,突出主营业务

“阳光化”运动——从公司治理结构到企业文化

公司的财务准备——使民营企业上市走得光明正大

“招兵买马”——推选中介机构,组织上市团队

第4章 民营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

国内证券市场

中小企业板

境外证券市场

民企境内外上市地点之比较

何去何从?——民企上市地点的选择

第5章 民营企业上市的途径

直接上市

买“壳”上市

造“壳”上市

民企上市途径的选择

第6章 上市流程指南

内地上市条件和流程介绍

海外直接上市条件及流程

第7章 民营企业上市后暴露的问题及防范

民企上市后的问题

透视民企上市后暴露问题的原因

对民营企业上市后暴露问题的防范对策

第8章 上市民企的未来展望

公司治理——永恒的主题

资产重组——上市民企的优化方案

再融资——持续发展

附录1:国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一览表

附录2:国内保荐机构及保荐人名单

附录3: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法律法规

附录4:香港上市相关法规目录

附录5:香港交易所创业板保荐人名单

附录6: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主要法规

附录7: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法规

附录8: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理商名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纵观沪深股市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条“沪强深弱”的主线。虽然深市也曾演绎过在逆境中奋起直追压倒沪市的精彩情节,但就总体而言,沪市处于强势地位的时间要远远超过深市。曾有人不无感慨地说,是深圳人教会了上海人炒股票,但上海人却是学生超过了老师。这倒不是说上海人比深圳人聪明,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得归因于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在宏观上的设计与调控。

历史:纵向比较

在证券市场正式启动之初,两大交易所基本处于同样地位,深市稍稍占据上风。这一时期,两地证券交易所仍只是地方性的服务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主要来自当地。中央政府尚未介入沪深两市的具体运作,因此,两地在一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1年和1992年,深市的成交金额分别为35.3亿元和434.08元,超过同期沪市的16.47元和247.18元。这一局面的形成得益于深市的一系列举措:(1)深市在市场运作制度方面逐步形成了“分散登记、集中结算”的结算模式,探索采用无形席位的交易方式;(2)在对上市公司的选择上,重视选择具有独特行业背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型企业上市;(3)在资金人市制度上表现了更高的开放性,深市率先允许机构人市。而沪市则一直不允许券商以外的机构人市,企事业单位只允许持有法人股,直到1993年9月沪市才开放机构投资者进入股票二级市场。

1993—1995年,沪市的各项指标都超过了深市而成为中国股市的“领头羊”。这段时期沪市的强劲发展除了得益于上海作为长三角地理上的“龙头”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外,还取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对交易席位的分配、交易员培训以及卫星通讯设施等资源优先满足外地证券机构的需要;设立专门为会员服务的“证券服务发展公司”,重点加强为外地会员公司提供的服务;大量吸引各地的证券登记机构加入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扩大登记结算的辐射面,并建立资金三级结算制度,方便异地证券经营柜台的交易工作;同时较大幅度地降低佣金和交易所费用收取标准。这些市场建设措施较好地适应了全国性市场的要求。而同时期的深市则在1992年“8·10”事件阴影下,缺乏走向全国市场的行动措施,迅速丧失了其在中国股市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沪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哥大”,其规模、辐射力和地位也远远超过了深市。面对这一紧张局势,深市励精图治,1995年和1996两年在“硬件”和“软件”上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迅速提高了交易所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市在1996年加大了拓展市场的力度,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到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四川、东北、湖南等地上门服务进行市场推介。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深市全国性市场的地位终于形成,全国股民都认同了深市。而1997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利好消息更是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相比之下,这一时期的沪市则明显显得拓展力度不足,发展势头更是无法与深市相比。

1998年开始,上海市政府重新推出了一系列搞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举措,同时上海独特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再次凸现,沪市表现再次超过深市,这一次超越基本上奠定了“沪强深弱”的格局。2000年9月,因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创业板市场,管理部门停止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的新股发行和上市工作,局面一直延续到2004年。

一份由深交所综合研究部肖立见先生撰写的个人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创业板市场至今(2003年一作者注)仍未在深交所设立,近3年来,深交所只有已上市的公司增发和配股筹资。没有新股发行,上市筹资功能丧失殆尽,严重地制约了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2000~2002年,深圳证券市场A股发行筹资额分别为629亿元、235亿元和142亿元,2001年、2002年深圳证券市场A股发行筹资额分别比2000年减少了394-亿元和487亿元,下降了62.3%和77.4 9/6;深圳证券市场A股发行筹资额占沪深证券市场A股发行总筹资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41.2%,下降到2001年的19.9%,2002年的18.2%。

停发新股对于深市的负面影响逐年显现,深圳人为了避免深市的不断边缘化费尽心思,其中一个主要的动作就是争取创业板块的尽早建立。在多方的努力下,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启动仪式终于在深圳举行。5月28日,中小企业板块第一股——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亮相,这标志着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正式启动。中小企业板建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扭转了深交所因停发新股而停滞不前的局面,深圳资本市场也因此绝处逢生。

深市与沪市并立的格局决定了双方竞争的必然性。虽然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一致,但仍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市场,工作上的创造性、开拓性、服务水平以及最终形成的市场交易成本也会有所不同,对客户而言就具有不同的价值。而且从发展的角度看,深市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预示着创业板的到来已为期不远,作为占中小企业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上市团体,奔赴创业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大量民营企业投向深市怀抱的可能性也将更大。

P143-145

序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明晰的产权,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民营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其自身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

适合的接班人难寻:2001年,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的长子徐永安被正式任命为总裁;在方太2002年新年酒会上,茅忠群第一次代表方太公司向公众致辞,标志着方太公司新时代的到来;海鑫集团李海仓的猝然离世把儿子李兆会推上了公司总裁的位置好像是不约而同的,很多知名的家族企业就像事先预约了一样,纷纷上演传承大戏。企业传承对家族企业而言是一次痛苦的蜕变,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Brookings 1nst,itutions)的研究,约有70%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诚信遭质疑,甚至成为引发股灾的导火索:上市带给民企的不仅是一夜暴富的神话,还有深刻的反思。2003年5月,在香港上市仅两年的欧亚农业被摘牌,成为中国民企中首家在香港被摘牌的公司,而这还只是事件的开始,接下来排在造假、舞弊名单上的还有华粜燃气、正中药业、上海地产、新万泰、中国特种纤维、远东制药等,引发了香港股市内地民企的股灾;2004年8月,继苏泊尔打响了中小企业板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的第一枪,宜华木业、美欣达在该月继续这一篇章;中国自2001年长达4年的漫漫熊市,上市公司的日子想必并不好过,这其中自然包括那些在股市中摸爬滚打的民企了。

民营企业并购热潮使其自身深受其累:中国民企并购历史上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事实上,更多的民营企业非但没有通过兼并、收购而实现多元化扩张的目的;相反在这条道路上它们越走越远,还有许多最终不得不面对全面崩盘的收场。马胜利的承包失败、步鑫生的落败、商界“泰坦尼克号”亚细亚的沉寂、“红高粱”的隐没,还有后来德隆系的轰然倒塌莫不如此。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索,“走进民营企业丛书”希望能够对家族企业传承、民营企业上市和民营企业并购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家族企业传承潜规则》从有近20多年历史的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传承困惑展开,探讨影响传承的因素、传承模式,研究继位者选择、培养等问题,探寻继位者继位后如何对家族王国进行打造以及可能面临的种种危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书通过借鉴古(中国历史上的帝位传承)今(已传承或正在传承的企业)中(中国历史上的晋、浙、徽商)外(国外家族企业)的经验教训,探寻家族企业传承的潜规则。

《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通过对民营企业是否选择上市、上市之前需要做什么、以何种方式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如何上市、上市之后怎么办等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为已上市和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提供事务操作指南和丰富的案例资料。

《民营企业并购实务与案例》一书通过对民营企业并购的过程,即并购背景、并购动因、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操作流程、并购后的整合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案例和实务操作流程的解剖,期望对民营企业并购有所帮助。

本丛书系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家族企业继承者选择经验借鉴及模式探索》(批准号为:05JC790088)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统与家族企业制度安排》(基金编号为03BJY(3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家族企业继承者选择经验借鉴及模式探索》是本丛书主编王连娟作为主持人于2005年12月获批的基金项目;《文化传统与家族企业制度安排》是王连娟作为主研人于2003—2006年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信有数个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经历,将使该套丛书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启示性。  本丛书的撰写本着在对民营企业有一定深刻见解的基础上分析民营企业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和想法,比如在《家族企业传承潜规则》中,通过对帝位传承、晋商掌柜制度、西方家族企业和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探索对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有价值的借鉴。本丛书既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又有丰富的实践价值,因而对关心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民营企业家、政府机构管理者和民营企业研究者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与丛书撰写工作的有龙成凤、田旭、王海蛟、周旦、孙琦、蔡庆悦、谢静、杨杨、谢君、张慧、常会营、刘海、朱秋艳、王涛、李佳玺、许萍丽、葛建华、易法敏、张丽清、陈元荧、陈亮、王玉敏、刘慧、李岩、黄瓒、李慧、张辛、李淑清、于亚南、孙志文、于雅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博闻一方公司高翔、黄姗姗、王华、龙沂霖和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王玉敏为丛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本书得以顺利地完成,首先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博闻一方公司总经理闻洁老师、赵晓军老师的最初创意与构思;书中部分案例得益于作者与一直致力于家族企业事业的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先生、《中国工商》副主编王惠普先生、北京韩日通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连霞女士、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吴家伟先生、无锡神冲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先生等实业界人士的交流和从中获得的启示;丛书的完成还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李宝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屈文燕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院长孙启明教授、王欢教授,管理教研中心郭玉锦教授、许叶萍教授、任建东教授、杨瑞萍教授、班志刚老师的支持。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由于能力和资料的限制,书中如有疏漏和值得商榷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丛书主编:王连娟、田旭

               2006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一书通过对民营企业是否选择上市、上市之前需要做些什么等上市各个方面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为已经上市和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实务性操作指南和丰富的案例资料。

——丛书主编 田旭

叩问民营企业,对于为什么要上市和上市后下一步发展的选择可能都不尽相同。上市涉及到的许多方面都需要大胆的设想和小心地行事。究竟怎样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上市方式呢?作者在书中将为读者一一解答。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王连娟

自从商品经济社会产生以来,给予人们发财致富的机遇先后有三次:第一次是贸易与商业;第二次是高科技开发:第三次是股票金融投资。

——美国社会学家沙普林

上市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飞身成龙的“龙门”还是深陷其中的“陷阱”?究竟怎样做才最有利于民企的发展?上市是不是所有民企必须经历的阶段?成功与失败对比的案例集合,配上相应理论的详细解说,对于民营企业的上市发展历程感兴趣的读者不可不读。

——本书责任编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