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里的事,都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无论是事,还是不是的事的事,却都是历史的故事;故事,就是历史的事。本书收录精选津海关14000余卷档案密文函件,时间自津海关1861年设立至“关税自主”前的1928年。书中配有部分插图、档案原件,插图来源于天津海关办公室的收藏和天津市档案馆馆藏史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津海关秘档解译--天津近代历史记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天津市档案馆//天津海关 |
出版社 | 中国海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里的事,都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无论是事,还是不是的事的事,却都是历史的故事;故事,就是历史的事。本书收录精选津海关14000余卷档案密文函件,时间自津海关1861年设立至“关税自主”前的1928年。书中配有部分插图、档案原件,插图来源于天津海关办公室的收藏和天津市档案馆馆藏史料。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天津市档案馆与天津海关“联合开发津海关档案工程”的第一期成果。书中收录的是精选的津海关14000余卷档案密文函件,时间自津海关1861年设立至“关税自主”前的1928年。鉴于书中的史料系津海关的秘档。同时为提高可读性、观赏性和考证性,书中配有部分插图、档案原件,故书名为《津海关秘档解译——天津近代历史记录》。本书配置的部分插图来源于天津海关办公室的收藏和天津市档案馆馆藏史料,其中大部分插图是首次面市,书中所收录的插图为本书版权所有。 目录 第一章 津海关与近代邮政 信差邮政 电报电话 第二章 津海在与交通运输 海河整治 修路建桥 港务航务 内河航运 第三章 津海关与北洋水师 军需军务 北洋军务 船坞炮台 甲午海战 第四章 津海关与教育卫生 书院学堂 官报代销 检疫防疫 马大夫医院 第五章 津海关与地方社情 政局世情 租界扩充 地方教案 万国赛会 华工输出 灾情赈济 缉私缉毒 第六章 津海关与旧闻轶事 中堂题匾 税款窃逃 金融市场 衡器标准 附录1 天津历任直录总督、海关道、天津道任职表(1860一1928年) 附录2 津海关外籍税务司任职表(1861—1928年) 试读章节 15.胡秉枢为办理邮政条陈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四日 邮政条陈开列于左: 一、邮政之利 二、邮局先宜于通商口岸创始以收速效 三、凡各通商口岸及设有邮局之区宜禁各信局私递也 四、收授函件务期善速宜定妥章以昭大信也 五、严查失误宜立妥章 六、邮递宜定例限规章也 七、文报官件宜设专司以重要务也 八、收授汇票以设殷妥专司以防[延]误而杜弊端也 九、代汇银洋宜定妥章以收大利也 十、邮局宜分五等以定限规而便酌度用人也 十一、所邮之信函既有远近大小之别宜一定章也 十二、应择繁富之区推广设局以通便利也 一、邮政之利 邮政之设也,原以利国家便四民而为之也。然而,中外之制政各有殊,中国邮政之权操之于官,所邮文件妥且速然,必须公文官件方可付邮,其若四民函札则概不能递传。故民人之书札往来.则必托友朋、或信局、或专足方能投达,每每一函屡月方达者有之.失误遗延者有之,或一函而费至数十金之专足者有之,间有急要之事而书函为信局所延误者亦有之,均以无邮便之利,莫可如何也。若夫欧美之邦邮政之便利,国与民均沾其益权,须官主、惠实民、沾万姓均得其便.而国币亦岁人丰多。日本近步泰西之政,而邮递之法亦仿之,故其邮局之利岁人亦逾百万两之多。至于香港一隅之地,华人多而泰西之人少,华人之信函均乃另托友朋携带,及由华人信馆转投者,除此不计外,其官设之邮政局岁收亦二、三十万元之多,况其所收递费均极从廉,官民欣乐其便,而无怨嗟之言。今中国通商沿口之商民,咸知西国邮政之益,均极愿仿而行之也。所惜者,官多畏难乐易,而不知邮政之利岁入之多也。若以中国地与(域)之广,四民之众,以泰西各国较之。此款实逾千万,比之抽厘,民之怨乐,相去实天渊之别也。若既设邮递之局,国家岁省百余万之驿费,而收千余万之邮利,况设邮局无所梗难,所虑者独信局之人耳。然而,既设邮局各处亦须用人,即以曾为信局之人,择其勤慎能靠者录而用之,此外一无所难也。况今币项需款之秋,此事亟须仿行,以收便利,惜无明达任难之人而创之耳。 宪台身长泰西,惠敷中土,而于邮政之规模又了如指掌.一时之劳,永世之利,正宜代陈于上,施之于下,以垂万世之德。伏乞勿却勿延,谨代万民之叩祷也。今将创设邮局各事,宜谨抒鄙见,条请采录裁示。其款目谨列于后。 二、邮局先宜于通商口岸创始以收速效 欲倡之先,宜就京都及各通商口岸。各海关所设之邮政局力求整顿,俾官商四民咸知便利,以为标准,以便扩充于将来也。 海关内之邮局,宜移设各关头门之内,或移设于通衢繁众之区,大张晓谕,开列条款,俾众咸知其便利,严禁听差人等假威呵延难滞,及多设投信之木柜,分布各路,俾便于众,并设法劝谕招徕。盖因创设之初,四民尚未尽知情节,虽明白晓谕,而招徕尚且设法推广,凡应粘于信上之厘印币,视各该行号生意之大小,每月应用信费几何,先将厘印之币交存,听其临时应用,其款九折按月收清。如有店户愿代邮局发售厘印之币以便商民者,其价亦可暂让。乃因初创之始,既广招徕亦省繁剧,而资利便也。若如此则众必踊跃乐从.而邮局之兴旺可速也。 三、凡各通商口岸及设有邮局之区宜禁各信局私递也 邮政之事既于国家商民有此大益。而各信局及私递之法宜明定限制以遏之也。夫邮政之权既归国家主持,各处地方亦将续渐推广。分设邮局则宜定明限期,着各信局及各商民一律周知.凡有邮局处所不得私相投递,如故违者明定罚章,有犯必究,倘各信局东伙恐或失业致起猜嫌,其果妥慎勤能有愿就邮局之雇者,准着开具年籍、姓名,并觅妥实保人列单,投请听候查明,酌量择用,不许逞刁梗难。凡轮船舟车抵埠及所过关津,倘查出私带信函,除开口之信及该人凭该信作据而至别地作事者,及曾已妥帖厘印而为友所托带者不计外,余必照规科罚,倘敢逞强不服等,事酌情重送官究治。 P20-22 序言 明朝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朝廷在河西务设立了“钞关”。那时天津水运发达,五河交汇,河、海衔接,又处京都门户,南方漕粮、贡品经运河至天津,改用驳船转运达通州进京。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清朝廷将河西务钞关移至北大关,定名天津关,是清政府在全国设立的26个户关之一,关税统归户部“贵州清吏司”管辖,故称“户关”;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将关税交由地方管理,天津关关务由天津道掌管;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宣布开放“海禁”,商船可不经运河便直达天津,形成了商贾云集的汇合地。“市集诸番舶”、“百货倍往时”是当时天津商品集贸繁荣景象的写照。 雍正、乾隆年间,南方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商船把大批茶叶、烟草、绸缎、香料等货物运往天津,并运走北方的大豆、药材、人参等土特产品。天津便形成了南北商品的集散地。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改天津卫为地方行政建制(解除军事建制),改称天津州,到雍正九年(1731年)升为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天津关税务归长芦盐政管理,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长芦盐政由钦差巡盐御使担任。 叙述这段历史意在温故天津古代之鼎盛情景。然而,接下来的历史便充满着血与泪。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陷了天津大沽口,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于1861年3月23日(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在天津东浮桥附近设立“津海关”,1869年津海关由东浮桥迁至英、法租界交界处的紫竹林海关楼办公,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号。 津海关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税务司制的津海关.由外国人把持了88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海关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在那屈辱的88年里,它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史料,现收藏在天津市档案馆。据我所知,这些史料是中国近代海关档案资料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海关史料之一。然而,海关历史档案相当繁杂,又是以英文为主,这给我们今天挖掘与研究包括津海关在内的中’国近代海关史带来一定难度。正由于海关史料具有“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性,我们必须加大对它的发掘与研究,充分利用翻译和研究的成果为现代事业提供借鉴与营养。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津海关秘档解译——天津近代历史记录》是天津海关与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开发的有效尝试和大胆实践。 挖掘历史、研究历史,可以洞察今天,也可以展望未来,当历史警示勿忘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当史料启迪我们从中获取智慧的时候,我们才能,也更加容易地体会到今日中国的繁荣、强盛与发展来之不易。 我殷切希望有关方面和友人更加关心和支持海关的工作.包括进一步开发海关的史料,这也是现代中国海关走向辉煌不可忽视的领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