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杨升南、应永深和王贵民编写。该书对春秋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春秋史话/中国历史大讲堂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贵民//应永深//杨升南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杨升南、应永深和王贵民编写。该书对春秋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人读者的需要,我们约请组织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精心编撰了这套《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他们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在各分册中,对该断代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希望这套书能对海内外炎黄子孙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所帮助。 本书为其中的[春秋史话]。 目录 开头语 ——略说春秋 第一章 周室东迁王纲解纽 一、由镐京到洛阳 二、春秋时代的列国疆域 三、东周王室的式微 四、宗法、世官制的衰落 第二章 列国争雄的序幕 一、周郑编葛之战 二、郑庄小霸 三、郑厉公功亏一篑 第三章 齐桓公“尊王攘夷” 一、齐鲁乾时、长勺之战 二、管鲍之交和管仲改革 三、渔盐之利与临淄城 四、“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五、“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六、宋襄公的“仁义之师” 第四章 晋国的兴起和晋文公的霸业 一、武献兴晋 二、骊姬之乱 三、患难中的改革求存 四、重耳的归国和图霸 五、晋楚城濮之战 六、“天王狩于河阳” 第五章 秦穆公称霸西戎 一、在关西的经营 二、“五投大夫”与老臣蹇叔 三、弦高犒师 四、秦晋分手和秦霸西戎 第六章 楚庄王问鼎中原 一、从“筚路蓝缕”中崛起 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三、问鼎中原 四、晋楚郑之战 五、鞭长莫及 第七章 晋国霸业的再起 一、赵盾专政与董狐直笔 二、齐鲁交兵和鲁国的改革 三、晋齐章之战 四、联吴制楚的战略 五、鄢陵之战及其后果 第八章 中原争霸的尾声 一、晋悼公整饬内政 二、晋齐平阴之役 三、晋国的服狄“和戎” 第九章 弭兵大会——春秋政局变化的标志 一、第一次宋之盟 二、列国内争的新情势 三、弭兵大会的召开 第十章 晋国的内争与封建制因素的出现 一、铸刑鼎——成文法的公布 二、旧世族的消灭和县的广泛设立 三、范氏、中行氏被灭和铁地誓师 四、侯马城和侯马盟书 五、晋国霸业的没落 六、新兴贵族的强大和三家分晋 第十一章 子产相郑 一、内忧外患,崭露头角 二、整顿内政 三、反抗强权的外交 四、可贵的无神论思想 第十二章 田氏代齐 一、齐灭莱和奴隶制的回光返照 二、统治半个世纪的齐景公 三、辅佐三君的晏婴 四、旧族凌替,田氏坐大 第十三章 春秋后期中小国家的局面 一、宋国的外交处境和强宗擅权 二、接二连三的乱子 三、卫国的逐君 四、父子争位的闹剧 五、两次工匠起义 第十四章 鲁国的守旧与变化 一、“周礼尽在鲁” 二、三家强大,公室衰微 三、季氏逐君 四、三家自己的麻烦 第十五章 孔子——其人及其思想 一、孔子与鲁国的政治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 三、孔子的认识论和教育思想 第十六章 春秋后期楚国的政局 一、“书土田”、“量人修赋” 二、王权集中和“多宠王弱” 三、从章华之台到乾赂之辱 四、纳女灭子,伍邰蒙难 五、旋起旋灭的一次叛乱 第十七章 吴楚交兵与吴国霸业 一、吴史梗概 二、吴楚的争霸战争 三、伍子胥入吴与阖庐图霸 四、柏举大战,吴破楚都 五、孙武与《孙子兵法》 第十八章 吴越争霸和越灭吴 一、会嵇山下兴起的越国 二、以退为进的战略胜利 三、卧薪尝胆,勾践图霸 四、吴国灭亡,越国称霸 五、浮游五湖,致产巨万 结语 附录一 春秋王侯世系表 附录二 春秋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力量大大衰落了。 西周时期,王室控制的土地,比任何诸侯国都大,按古书所载,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国最大不过方百里。但是,平王东迁后,将关中大片土地拱手让于秦,东周王室只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它东不过荥阳,西不越潼关,南不跨汝水,北限于沁水南岸,纵横只有方600余里的地方。其后又把沁水南岸的温原、阳樊等地给了晋国。虎牢(今河南荥阳境)以东给了郑国,陕西东部的酒泉给了虢国,洛阳南伊河一带被允姓之戎盘踞着,于是王室统治的地盘截长续短,仅有方一二百里,与方千里的齐秦晋楚不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了。 土地缩小了,收入减少了,但周天子的派头却不能没有,要维持王室的各种开销,又要给来朝的诸侯以赏赐,财政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困难,“天子不求私财”的面子也顾不得了。周平王死后,没有随葬品,周桓王只得派人到鲁国去乞讨。周襄王(前651-前619在位)即位后连乘坐的车子也没有,又派人到鲁国去索要。王室的用器,要靠诸侯供给,周景王在公元前527年(鲁昭公十五年)宴请晋国的苟跞,他指着席上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唯独晋国没有呢。”荀跞的随从籍谈回答说:“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给我们器物,所以没有可送的。”周景王历数王室封晋时赐予的土地、器物加以反驳,使籍谈无言以对。籍谈世代掌典籍之职,景王于是讽刺他是“数典忘祖”。周景王所讲的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早期王室对诸侯的封赏情况,而今却变成向诸侯伸手乞讨,两相对照,表明王室经济是如何拮据。 进入春秋以后,王室内部不断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这也大大削弱了周王室的力量。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十八年),王室大臣周公黑肩密谋杀死庄王而立庄王之弟王子克,因辛伯告发,黑肩被杀,王子克逃到燕国。公元前675年(鲁庄公十九年),惠王的异母弟王子颓在五个不满惠王的大夫的拥护下,向惠王发动武装攻击。王子颓在南燕[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姑姓,黄帝之后,相传始封君为周武王所封的伯像(shu)和卫国支持下,赶走惠王而自立为王。这场乱子闹了3年,在虢、郑两国的帮助下,才平定下去。公元前649年(鲁僖公十一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勾结杨、拒、泉、皋、伊、洛等戎人进攻王城,把东城门烧掉,在秦、晋两国援救下,戎人才退,王子带逃到齐国避难。过了10年,王子带被襄王召回,又与襄王的隗后私通。襄王废掉隗后,隗后的母家狄人于是拥戴王子带而攻襄王,襄王逃到郑国的汜地(今河南省襄城县南),在外流落近一年,晋文公即位为“求诸侯”而勤王,派大军攻杀了王子带,才把襄王接回王都。这次乱子前后经历了15年。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死后,王子朝为夺取王位,攻杀了太子王子猛,占领王宫。王子猛弟王子匀(qdti)立为敬王,但不能回宫,只得迁居到“殷顽民”所居的地区,王室于是搬家,此地就是后来的“成周”。 东周王室的每次内乱,都要依靠诸侯的力量方能平息。靠诸侯力量坐上王位的周王,自顾不暇,诸侯当然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地盘的缩小,使周王室经济上不能自立;多次的内乱又使王室在政治上丧失了尊严地位。像楚国国君熊通竟自己要求提升他的爵位,周王不允就干脆自称为王,要与周王平起平坐;楚庄王把军队开到王室的土地上,问九鼎的轻重,大有取而代之之意。就是以“勤王”号召诸侯的晋文公,也公然当面向周襄王“请隧”——天子下葬时使用的墓道,以便他死后用天子的礼仪下葬,虽然被襄王婉言拒绝,但却反映出诸侯眼里已是目无“天子”了。 按西周时的制度,周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一番,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叫做“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朝见周王,这叫做“述职”,天子在此时还要重新宣布一次各诸侯的爵位等级。这是王权的重要标志。诸侯有一次不到的要贬降其爵位,两次不到的要削减封地,若连续三次不到,就要兴兵讨伐。 东迁后,“巡狩”之事就很少进行过了。郑国在泰山脚下有一块土地,是过去天子巡狩时专用来助祭的。进入春秋后天子不“巡狩”了,这块田无用,郑国就同鲁国交换,把它给了鲁国。这件事反映出天子“巡狩礼”的彻底崩溃。 诸侯朝见天子“述职”之事,春秋时也几乎看不见了,即或有,也是为某种暂时的需要而进行的。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例如鲁国在隐公当政的11年中,周王3次派王臣往鲁聘问;鲁桓公当政的头8年里,周王也曾3次派王臣到鲁国聘问。而鲁国却一次也没有派过人到王室朝见周天子。 诸侯死了,儿子继位,治丧完毕后,按西周礼制的规定,必须穿上低等贵族的服装去朝见天子,天子再按他原来的爵位赐给衣冠和圭、璧、璋等礼器,这在天子是“赐命”,在新即位的诸侯是“受命”,经过这一赐一受,诸侯的爵位方算合法。东迁后新即位的诸侯都不去王都“受命”,但受天子之命这块牌子还得要,国君懒得去,就派人去向周王“请”,也就是要。周王还得派人把册命送去。 即位派人到王都来“请”命的,还算多少有些对周王的敬意,有的根本就不来“请”。像鲁桓公即位后,简直不理会这一套,直到他死后其侄子庄公才派人代其叔父去向周王“请命”,周天子也就派人把册命桓公为鲁国合法国君的文书送到鲁国。可是,这时的鲁桓公已是冢中枯骨了。 对大国诸侯,周天子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还主动派人把“王命”送去。公元前651年(鲁僖公九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县东)会盟诸侯,周襄王特地派大臣宰孔赐给齐桓公一块祭肉,以表示周天子对他霸主地位的承认。 这些事件说明,周天子的地位十分衰微,真正的王权已不存在了。 真正的王权虽然不存在了,但是,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却同春秋时代相始终。它作为各霸主号令诸侯,打击异己的一个旗号,直到春秋末年。齐桓公如此,晋文公如此,吴王夫差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已经仅是形式,但是却反映了周王在这以前确实是凌驾于各诸侯国之上的全国统一政权的最高“共主”。 P8-11 序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是半个世纪前我们祭祀轩辕始祖——黄帝时留下的华美篇章。 我国是有着6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不懈的考古挖掘,还在不断延伸着她的历史源头。放眼全球,我泱泱中华,江山多娇;检点历史,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周易》到《诗经》,自《天问》而《警世钟》,六七千年,流淌不息。这里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浩然博大,也有“何必马革裹尸还”的坦荡豪壮;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刚烈,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忠奸判定。曾经长时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无私贡献出了自己无数的珍藏。 曾几何时,延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遭遇了暂时的挫折,“打倒孔家店”的激愤一度让很多人盯上了西方的月亮。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让媚外的思潮重新暗流涌动。但与之同时,过度物质化了的西方国家,却把他们的目光重新投向东方文明的古邦,试图从中找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方。为此,我们曾一度犹豫彷徨,当一片飞叶被远风捎来时,我们因分不清它来自仙草还是毒藤而迟疑;当一堆泥沙被湍流冲去时,我们为说不清它含金蕴宝还是藏垢纳污而烦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曾经徘徊在一些人心头的迷茫逐渐扫去,重视传统,回归本源,从中华文明中寻找持续进步的动力重新成为热门话题。清理我们的文化遗产,描绘她的真实面貌,发扬她的优秀传统,规划她的锦绣前程,是当代中国人既严肃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社约请、组织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精心编撰了这套《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全套丛书共分13分册,分别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作者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在各分册中,对该断代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 历史是一个辉煌的存在,历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启迪之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的读者朋友能从这套丛书中寻到灵感,从6000年历史积淀中汲得智慧,熔铸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智慧王国。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年1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