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描述了作为台湾文坛泰斗的连横本人一生的重要经历,同时对其家族历史渊源也作了较为详尽的交代:连氏先祖为黄帝后裔,春秋时齐国大夫连称,唐代连谋自婺州迁闽县,其后代连南夫,应山人,于北宋迁福建漳州龙溪连山,为迁连山始祖,南夫公十九世孙连兴位于康熙年间迁台南马兵营,为迁台始祖,连横为兴位公七世孙,连横子连震东为兴位公八世孙,连战则为兴位公九世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连战家族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马骐//马晓梅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重点描述了作为台湾文坛泰斗的连横本人一生的重要经历,同时对其家族历史渊源也作了较为详尽的交代:连氏先祖为黄帝后裔,春秋时齐国大夫连称,唐代连谋自婺州迁闽县,其后代连南夫,应山人,于北宋迁福建漳州龙溪连山,为迁连山始祖,南夫公十九世孙连兴位于康熙年间迁台南马兵营,为迁台始祖,连横为兴位公七世孙,连横子连震东为兴位公八世孙,连战则为兴位公九世孙。 内容推荐 此书以连横、连战两位名人为主线,记述连氏家族上至“龙溪始祖”、宋代抗金将领连南夫,下至连战先生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陆行”,展现上下千年众多人物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作者搞过文学创作,他把史学和文学结合起来,使此书既有史学的严谨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文笔优美生动,值得一读。 目录 连战来信(代序) 序言 前言 一、铜像巍巍 二、悠悠古龙溪 三、源远流长 四、锦绣马崎村 五、溯源古应山 六、“大善人”连舜宾 七、“连底冻”与“连底清” 八、“气正言直”连南夫 九、治理濠州 十、三战叛军 十一、泉州战海盗 十二、广东经略使 十三、息影龙溪 十四、忠义烈士连万夫 十五、迁台始祖连兴位 十六、话说“鲲海” 十七、“马兵营外萧萧柳” 十八、“谜坛奇才”连长瑞 十九、爱国儒商连永昌 二十、“壮志何容祖逖先” 二十一、青年连横革命志士 二十二、“宁南春色梦中横” 二十三、“天下兴亡任仔肩” 二十四、新婚燕尔 二十五、初为“报人” 二十六、“劫灰零落感如何?” 二十七、“两岛难将一苇航” 二十八、“共磨热力事维新” 二十九、“英雄末路且龙蟠” 三十、“诗界当初唱革新” 三十一、移居台中 三十二、接待梁启超 三十三、“共和主义敷民德” 三十四、连横大陆行 三十五、又见上海 三十六、煮酒论拳经 三十七、红颜知音 三十八、拍案而起 三十九、巧遇香禅 四十、京华烟云 四十一、塞北江南 四十二、“征人今日渡辽东” 四十三、吉林边声 四十四、赴京复籍 四十五、参修国史 四十六、“名山风雨不飘摇” 四十七、作育英才 四十八、“北望风云暗” 四十九、青山青史 五十、“使笔如剑气如虹” 五十一、“寸土犹能发异香” 五十二、迁居台北 五十三、“独携诗卷对秋风” 五十四、“绝业名山幸已成” 五十五、“诗书小劫火犹红” 五十六、东游日本 五十七、“祖龙政策更何如?” 五十八、“南溟到处是天池” 五十九、“唤起民众” 六十、创办《台湾诗荟》 六十一、“新旧文学”大论战(上) 六十二、“新旧文学”大论战(下) 六十三、“诗心雄比岳家军” 六十四、精彩演讲论“文明” 六十五、整理乡邦文献 六十六、“移家湖上住” 六十七、创办“雅堂书局” 六十八、主编《中华新报》 六十九、思想战线大论战(上) 七十、思想战线大论战(下) 七十一、潜心研究“台语” 七十二、“鸦片问题”风波 七十三、重返台南 七十四、“年华虽老气犹豪” 七十五、连震东大陆行 七十六、定居上海 七十七、民族英魂梦断浦江 七十八、抗战将领连震东 七十九、“骅骝作驹已驰骋” 八十、“看儿扬鞭九万里” 八十一、“痛饮高歌七岛间” 八十二、驰骋政坛四十年 八十三、“理财高手”赵兰坤 八十四、“舍我其谁”话连战 八十五、同学少年 八十六、青年学者 八十七、政坛之星 八十八、风云变幻 八十九、“和平之旅”:连战大陆行 九十、“和平之旅”:北大演讲 九十一、“和平之旅”:“历史一握” 九十二、“和平之旅”:西安寻根 九十三、“和平之旅”:“开创未来” 九十四、“和平之旅”:“成功之旅” 九十五、和平的“义工” 九十六、“我心永平”:二次大陆行 九十七、“经贸论坛”:三次大陆行 九十八、“经贸论坛”:成果丰硕 九十九、“和平发展”:二次“胡、连会” 一○○、寻根祭祖:福建之行 一○一、“休闲之旅”:心系经贸 一○二、“中国小姐冠军”方瑀 一○三、“感子故意长” 附录 连横家族源流及祖居地考察纪实 湖北应山连氏源流考察纪实 寻访“公园坊” 复连战先生信 试读章节 二十九、“英雄末路且龙蟠” 连横在厦门轰轰烈烈的革命宣传工作被迫于一年后结束,返台后仍回《台南新报》任汉文部主笔。经过一个螺旋式的圆圈,生活似乎又回到原路。 但家乡变故太大了。岳父沈德墨先生已于上年五月间去世,沈筱云和连横曾先后回台奔丧。一年后的沈府,已是人去物非。昔日热热闹闹、五进深的一座洋楼,主人去后显得空旷寂寥、凄凄惨惨。浪吟诗社偃旗息鼓,诗友零落星散。有个狂放不羁、忧国忧时的诗友陈凤昌竞以“狂疾”猝死。虽然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但在日人压迫下的台南古城却是破败零落、死气沉沉。有不少名胜古迹也被日本占领者有意地毁坏,再也见不到了。 遭受在厦门失败打击后的连横,又面对家乡此情此景,难免有“英雄末路”之感。但他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信心始终不减。这从他与诗友的唱和中明显表现出来。 此时,台中诗友林朝崧有赠连横诗七律二首,对他的革命壮志未酬、仓皇回台表示安慰,同时也带有调侃和消极的劝告,其一云: 伊川被发久为戎,绝望英雄草莽中; 革命空谈华盛顿,招魂难起郑成功。 霸才无主谁青眼,诗卷哀时有变风; 击碎唾壶歌当哭,知君应不为途穷。 连横在年底写了一首《丙午除夕书感》七律诗,似乎是对诗友善意而消沉的忠告作出坚定的答复: 六载鲲溟握笔权,又从鹭岛筑文坛; 漫谈天演论成败,一例人生孰苦欢? 君子乘时能豹变,英雄末路且龙蟠; 年华如水心如火,弹指风光岁已阑。 诗句明白地表达出诗人雄心犹在:“君子乘时”而起,就能雄风“豹变”,改变世界;“英雄末路”也只是像巨龙暂时“蟠”伏,其心仍充满“如火”热力,待机腾飞。 这年11月,同盟会在江西、湖南等地举行革命起义,不幸失败。消息传来台南,连横非常激动,夜读史书,展望革命形势,一口气写下了《冬夜读史有感》七律诗20首及一小序,赞扬古今中外英雄人物,表达自己的革命信念和向往。其小序云: “满人宅夏二百六十年矣,国政纷纭,民愤磅礴,内讧外侮,昔昔交并。革命之铙,已喧湘、赣,物极则反,天道何常?纵观时事,追念前尘,心跃血涌,茹之欲出。” 连横把家小重新安顿在沈家那空洞寥落的洋楼里,沈府似乎又恢复了生气。他又徘徊在那枝繁叶茂、小巧玲珑但风光无限的花园里,思索着如何恢复台湾文坛的生气。 他想:只要中国传统文化能延续下去,发扬光大;只要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就永不会变。台湾光复、回归祖国就一定能实现!“英雄末路且龙蟠”,就从文化做起!巨龙在渊,也能翻江倒海!自己和友人无数支犀利的笔,就是巨龙的利爪呀! 44年之后,在台北文化界纪念连横逝世15周年集会上,主讲人张其钧先生说:“一部《台湾通史》,其势力超过日本全部陆海空军。”对连横那支犀利的笔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作出了极高而确当的评价。 冬天又来到台南,阴暗的天空飘洒起难得一见的雪花。连横邀诗友陈渭川、赵钟麒、谢石秋、郑小奇、杨宜禄及仲兄连德裕等人赏雪吟诗,他们赞美雪花短暂而高洁的情操。经连横提议,大家一致赞成在台南重新成立一个诗社,名叫“南社”。社友共有十多人。 连横利用职务之便,在《台南新报》开辟诗词专栏,刊登台岛内外诗词佳作,极力弘扬这一“国粹”。还经常围绕台湾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等发表大量文章,名之日“台湾赘谈”。 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台湾通史》的撰写工作。首先拟了一个纲目,不断地修改充实。有计划地开始史料的采辑、考察、考证,成熟的资料就写成初稿,分类收藏。他为诗友陈凤昌及时写了传记,并收集到陈凤昌的遗作文章10卷、诗1卷,后都载入《台湾通史》等书中。 台中的诗人林朝崧来信赠诗鼓励他:“愿君好继龙门史,藏向名山后代看。”“龙门”是汉代司马迁的家乡,诗友用此诗希望连横写出像《史记》那样的“名山”之作来。 同时,林朝崧还热情地邀请连横去台中一游。连横高兴地答应了。 P67-P69 序言 连横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台湾爱国史学家和诗人、报人。青年时亲历国破家亡之痛,曾来大陆游历、办报,宣传反清、反封建、反袁(世凯)革命。在故乡台湾被日本占据时期,他以“爱国保种为己帜”,发愤著述,呕心沥血“保存民族文化”。其所著《台湾通史》,为台湾第一部地方全史,仿照司马迁《史记》之纪传体,记述祖国大陆先民筚路蓝缕开发台湾的近两千年历史和不屈不挠反抗外国入侵的斗争精神,以翔实的史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爱国爱乡“爱我华族”之情,溢于言表。读之令人感奋,令人钦敬!章太炎先生曾谓“民族精神之所附,为必传之作。” 《台湾通史》而外,连横先生尚有《大陆游记》、《大陆诗草》、《剑花室诗集》、《雅堂文集》、《台湾语典》、《台湾赘谈》诸作,无不渗透爱国思想。例如,他阐明 “台语”源流说:“台湾之语传自漳(州)、泉(州),漳、泉之语传自中国(中原),其源既远,其流又长,且有出于周、秦之际。余深自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连横先生还于民国初年受聘“清史馆”,参加过《清史稿》有关“台湾史稿”的编撰,并提出编纂“华侨史”等建议,他对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则给予肯定。很多真知灼见,无愧史家“德、识、才”三长之精髓。这些对于我们现今正在进行的新《清史》编纂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连横先生晚年来上海定居,“以遂其终老祖国之志”。1936年逝世。临终前对回大陆参加抗战的儿子连震东说:“今日寇气焰嚣张,中、日终必一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他还为即将出世的孙子起名“连战”,意为“坚持抗战”。殷殷爱国之心,感人至深。连震东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参加了台湾光复、接收工作,实现父亲遗愿,令人欣慰!也是一个历史佳话。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继承父祖爱国精神和家学渊源,治学为政,成就斐然,为台湾同胞的福祉贡献颇巨。近年来,他和他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独”,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及两岸同胞发展经济“双赢”,奔走呼号,不遗余力。2005年4月底,连战先生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毅然跨过海峡,来到祖国大陆进行“和平之旅”,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受到两岸同胞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广泛赞扬。 连横先生祖籍福建漳州龙溪(今龙海市),清康熙年间迁台,至连横已传7世,连战先生则为9世。连氏家族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 安徽史志学者马骐,多年来潜心研究淮军及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颇有成绩。1995年在安徽合肥召开的“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一百周年研讨会”上,他的发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因研究刘铭传等台湾历史人物,经常拜读连横先生《台湾通史》等著作,对连横先生学识人品和爱国精神十分敬仰,遂亦同时进行连横先生及其家族史的研究,曾到福建龙海、上海等地实地考察。在龙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连氏宗亲会的帮助下,搞清了连氏家族史,纠正了一些误说。在此基础上,写出大陆第一本连战家族传记。 此书以连横、连战两位名人为主线,记述连氏家族上至“龙溪始祖”、宋代抗金将领连南夫,下至连战先生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陆行”,展现上下千年众多人物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作者搞过文学创作,他把史学和文学结合起来,使此书既有史学的严谨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文笔优美生动,值得一读。此书于连横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出版,也是对这位爱国主义史学家最好的纪念。故为之序。 2006年5月15日于北京 后记 笔者从事史志工作,兼事文学创作。自1983年起,因研究合肥乡贤、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之故,经常拜读台湾文化巨匠连横先生大著《台湾通史》等书,对先生之学识人品及爱国精神十分钦敬,遂亦同时收集研究连横先生的有关资料。 1998年连横先生诞辰120周年及《台湾通史》成书80周年之际,我曾经发表几篇文章以为纪念。如上海《新民晚报》9月10日“夜光杯”副刊《连横与上海》,《安徽日报》8月21日《连横轶事》,《江淮时报》5月19日《青山青史各千年》等,颇受师友关注。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张韧、施宣圆、严建平等几位师友鼓励我多写刘铭传、连横这两位台湾历史名人,使我产生写作连横先生的文学传记的念头。因为我想起: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海峡两岸都颇负盛名的文化巨匠,大陆至今未有一本关于他的传记,现今的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作为文史后学之我辈,实有责任来弥补这一缺憾。女儿马晓梅时为高中历史教师,很赞成我的想法。遂也参加进来,共同研究,搜集、整理资料。 为此,我们花了几年时间进一步查阅研究资料。此时,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关于连横家族的祖居地和祖先,几十年来在海峡两岸都存在一些误说。2002年4月,我下决心前往福建考察。在厦门大学台研所陈在正、邓孔昭教授、厦门方志办葛向勇主任、龙海方志办黄剑岚主任、龙海连氏宗亲会连俊三会长、漳州方志办林主任等师友的指导帮助下,终于搞清了这个重要问题。并且发现连氏家族不仅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而且具有悠久的爱国传统。此行除了收集到大量文字资料外,我还在连横家族的祖居地龙海市马崎村拍摄了不少珍贵照片,心中甚感欣慰,大大增强了写作此书的信心。在此谨向热情接待和指导帮助我的诸位师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回来后,我写出万余字的《连横家族源流及祖居地考察纪实》一文。文中记述了考察经过及发现,对各种误说进行了考辨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厘清了连氏家族世系:连横家族上至黄帝及齐大夫连称、中至入闽始祖连山氏南夫公及马崎始祖佛保公、下至迁台始祖兴位公及连横、连震东、连战、连惠心连胜文等后裔,世系分明。此文寄呈连俊三和邓孔昭、黄剑岚等先生审正,得到认可和好评。后又寄呈著名史志谱牒学家、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兼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老师审正,并委托他将此文带往在福建召开的海峡两岸家谱研讨会交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后来,我还将此文寄往台湾,呈请连战先生、连惠心博士及台湾省各姓氏渊源研究学会林瑶琪前理事长审正。此文于2005年发表于台湾省各姓氏渊源研究会主办的《台湾源流》杂志秋季刊(总32期),并被收入厦门市政协主编的《中华之根——海峡两岸家谱研讨会论文集》。在此次考察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写作此书。框架结构上,决定写成以连横、连战为主,上下千年整个连氏家族的传记。体裁文史结合,以史为骨,以文为肉,力求“亦文亦史,亦庄亦谐”的风格。也就是说,尝试一种史实严谨、情节生动、文笔优美的风格。历经一年半时间,至2003年9月完成初稿。 初稿完成后,送上海《新民晚报》副刊部严建平主任、刘伟馨编辑,征求师友意见进行修改,并分送安徽省台办刘成典副主任、苏青处长,请他们审稿。期间还两次去上海寻访连横先生晚年故居“公园坊”。几经周折,终于发现了完好无缺旧貌仍存的公园坊。我访问了多家老住户,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研究了此地内外环境的变迁,确认了连横先生故居和终老之所。我拍了一组珍贵照片,把有关情况写了一段文字补入书中(见2005年4月30日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我的《寻访公园坊》一文,此文发表恰是连战大陆行抵达上海的当天)。 2004年5月8日—17日,本书部分章节以《台湾文化巨匠连横》为题在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连载,以进一步征求意见,反响颇好。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交付出版。 2005年5月连战先生大陆行后,我又根据出版社意见,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事件补写进书中。完成此次补充修改后,我遵照著名台湾研究专家李家泉先生的意见,于6月下旬把我们研究连氏家族的情况和此书的内容写信报告连战父亲、抗战将领连震东亲历台湾光复、参加台湾接收的两章:《痛饮高歌七岛间——(连横—连战家族)一书中的“台湾光复”》,以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这天也恰是连战先生二次大陆行抵达上海的日子。我在文章开头短语中写道:“感谢对拙著热情支持的连战先生!祝连战先生二次大陆行一路顺风!”略表心意! 2006年2月15日,我应福建省台办的邀请,再次来到漳州、龙海,帮助有关方面为连战先生4月访闽寻根祭祖作资料准备。讨论会上,对龙海连氏祖先连南夫、连佛保公出现很大争议。关于连佛保的争议,是老问题,我在文章和书中已有明确的辨析(见附录)。关于连南夫,竟有一位来自厦门大学的先生武断地说“是假的!”使我十分惊讶?!我除了根据我的文章和书稿中资料加以辩驳外,还决定去连南夫的原籍湖北应山作进一步考察。 2006年4月1日,我到北京参加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会后于7日从北京直奔湖北应山(今广水市)。在市地方志办公室胡启华主任、朱幼林副主任、何祖志副主编等同志帮助下,查到有关连南夫和连氏家族的很多资料,还发现两座连氏祖墓。广水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先后作了报道。回来后,我撰写了《湖北应山连氏源流考察纪实》一文(见附录),并据此在书稿中补写三章。与此同时,连战第三次大陆行及成功举行“两岸经贸论坛”、二次“胡连会”等刚刚结束的重要事件,我也及时补写数章。形成此书第四稿。屈指算来,前后已历时四年,四易其稿。若从收集资料和研究算起,已有20多个春秋了。 在本书写作中,我们除了参考连横先生的多种著作外,还拜读了台湾著名学者黄纯青、林熊祥先生主编《台湾省通志稿》、《台湾文献史料丛刊》,林衡道先生《台湾史》、《台湾一百位名人传》,郑喜夫先生《民国连雅堂先生横年谱》,林文月女士《青山青史——连雅堂传》及台湾《历史月刊》、《近代中国》、《台湾源流》,香港《争鸣》等刊物,拜读大陆学者专著主要有王建民先生《台湾政商家族》,邓孔昭先生《台湾通史辩误》,漳州市政协等编《连横学术思想暨学术成就研讨会论文选》,漳州市志办编《漳州简史》,厦门市志办编《厦门市志稿》,黄剑岚主编《龙海县志》等,以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新华社《参考消息》等几十种报刊资料。特别是龙海连氏宗亲会会长连俊三先生提供的连氏家族历史资料,尤为重要。谨在此向以上著作者和各位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书是文学传记,并且在利用中多有改写,不宜像纯学术著作那样一一注明出处,还请诸位师友谅宥! 当代史学大师戴逸先生在担纲大《清史》工程主编的百忙中为本书赐作《序言》,并对笔者勉励有加;著名史志谱牒学家、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兼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我的老领导和学术导师王鹤鸣研究员在百忙中审阅了本书初稿,并为本书赐作了数千字的《前言》,他还曾亲自为我查阅复印了不少资料;安徽省台办张和敬主任、朱德祥主任、刘成典副主任、王玲副主任、苏青处长、王天宝处长对本书写作给予热情鼓励支持,在百忙中审阅书稿,对本书的修改、出版、宣传贡献良多。以上师友、领导的关怀实使我们感铭殊深! 同时还有:国务院侨办任启亮司长,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程必定研究员,历史文化中心主任兼《学术界》副总编翁飞博士;人民出版社黄书元社长、乔还田主任,九州出版社徐尚定社长、孙红梅主任;安徽《新安晚报》马丽春硕士;《安徽商报》记者吴水桂先生;安徽电视台记者杨苏军先生;香港《大公报》驻安徽记者周晔先生,香港《文汇报》驻安徽记者赵晨先生;福建省台办徐小菲女士、漳州市台办张育闽副主任、福建龙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许明枝主任等先后对本书的写作、修改、发表、出版、宣传等,都给予了热情指导和诸多帮助;青年摄影师周宇为本书照片提供电脑制作。谨在此对以上诸位领导和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夫人王月英多年来支持我自费考察、写作,并主动拿出退休金支持我买手提电脑;女儿马晓梅、马晓蕾对本书都付出很多心血,自不待言。 限于水平和资料,本书肯定存在着很多欠缺讹误之处,尚祈海峡两岸的师友、大家,尤其是连氏高贤不吝赐正! 马骐 2007年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