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扬天下之理,叙万物之情,究世事之变,《墨子》一书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墨子所思考的许多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墨子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也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本书为你解读墨子及墨子的哲学思想等其它思想精华,让你更好地了解墨子思想及墨子学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墨子思想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胡子宗//李权兴//李今山//齐一//吴炯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墨子扬天下之理,叙万物之情,究世事之变,《墨子》一书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墨子所思考的许多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墨子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也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本书为你解读墨子及墨子的哲学思想等其它思想精华,让你更好地了解墨子思想及墨子学派。 内容推荐 本书跨哲学、社会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军事科学、逻辑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宽广视野里,展现了墨子思想的精华要旨,呈示出墨学智慧的灿烂火花,为解读墨子思想提供了充裕的史料。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编 墨子、《墨子》和墨子学派 第一章 解读墨子 一、墨子的姓氏 二、墨子的生卒 三、墨子的里籍 四、墨子的出身 五、墨子的行事 六、墨子的人格 第二章 解读《墨子》 一、《墨子》成书的年代 二、《墨子》的思想渊源 三、《墨子》的建构 四、《墨子》与儒家 五、《墨子》与道家 六、《墨子》与法家 七、《墨子》与名家 八、《墨子》与兵家 九、《墨子》与阴阳家 第三章 解读墨子学派 一、墨子学派的生成 二、墨子学派的分化 三、墨子学派的衰微 四、墨学的中断 五、墨学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定位 第二编 墨子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墨子创立的哲学范畴体系 一、墨子的哲学范畴和分类 二、墨子的自然观哲学范畴 三、墨子的认识论哲学范畴 四、墨子的价值论哲学范畴 第二章 墨子创立的“经”、“经说”、“取” 一、墨子何以篇名“经” 二、“经上”与“经下”立论有所不同 三、“经说”的由来和立意 四、关于“大取”、“小取”的“取” 第三章 墨子“实先名后”的世界可知论 一、物与概念、语词 二、名的种类:达、类、私 三、事物的运动、变化与时空 第四章 墨子“取名予实”的认识来源论 一、“所以谓”和“所谓” 二、“以名举实”和“名实合一” 三、“名实不耦”和“言行合一” 第五章 墨子“知”与“智”的认识阶段论 一、知,惟以五路而得 二、虑,心之察与心之辩 三、智,知之也著,若明 第六章 墨子“三表”的认识检验论 一、三表:本、原、用 二、“察类明故”与“言必立仪” 第七章 墨子理想主义的唯心历史观 一、对抗性阶级社会中的“爱无差等” 二、关于“强力、非命与天志、明鬼的背反” 第三编 墨子思想精华各论 第一章 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一、墨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原则和方法 二、尚贤、尚同:国家昏乱治理之法 三、兼爱、非攻:治理国家务夺侵凌 四、节用、节葬:治理国家贫困之法 五、天志、明鬼:治理国家淫僻无礼 六、非乐、非命:治理国家憙音湛湎 第二章 墨子的经济思想 一、重视物质财富生产的生产颓 二、强本节用的社会消费观 三、志功合观的社会交换观 四、倡导非命的经济伦理观 第三章 墨子的伦理思想 一、人的本质:赖其力者生 二、兴利除害是道德的根本原贝 三、志功合观:道德评价原则 第四章 墨子的逻辑思维 一、明辩的目的和意义 二、名:概念论 三、辞:判断论 四、说:推理论 五、应防止出现的逻辑错误 六、古代三种论辩之学的比较 第五章 墨子的科学思想 一、墨子的运动学思想 二、墨子的力学思想 三、墨子的光学思想 四、墨子的数学思想 五、墨子科学思想的形成条件 第六章 墨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方向 二、教育作用 三、教育方法 四、教育纪律 第七章 墨子的军事思想 一、非攻不非守,救守则有道 二、兵为国之爪,以义征不义 三、守城的军事工程设施 四、墨子的国际关系理论 第八章 墨子的管理思想 一、“为人”是“人为”之目的 二、“爱人”是“自爱”之满足 三、见我从事,不见我亦从事 第九章 墨子的人口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概况 二、墨子人口思想的要点 三、墨子人口思想的评价 第十章 墨子的审美思想 一、墨子为什么要说:“为乐非也” 二、艺术活动应有社会约束限度 三、对立的墨、儒的礼乐观 第十一章 墨子的人才思想 一、墨子人才思想三原则 二、人才应具备哪些品德 三、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 第十二章 墨子的法律思想 一、壹同天下之义:法律的起源 二、劝善、止暴:法与道德相动 三、刑法正:按照法律办事 四、利民、经济立法的根本 后记 试读章节 ——春秋时下层人有没有姓 中国的姓氏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母系时代,人,因生得“姓”,以明亲缘、别婚姻。后来进入父系时代,人,因居而得“氏”,以明血缘、别贵贱。接连不断的战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群活动的变动性增强,造成人员迁徙、流动,“氏”,开始衰亡,多是只留下了姓。“姓”,成了只能继承和延续父姓的父系世袭,由此形成了门阀制度,社会政治生活中有了大姓、国姓和小姓的分别,用以区别门第的高低。 先秦时期统治阶级中,才有姓和氏称号,平民以下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但若认为在春秋和战国时代,平民没有姓氏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正是新与旧的过渡时期,是士、农、工、商“四民”的形成时期。这是由“民迁、农移、工贾变、士滥、官慆”所造成的,此语是从反面使用了晏婴对齐景公论“以礼治国”的一段话:“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慆、大夫不收公利。”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在春秋末年全部被打乱了。士、农、工、商“四民”都有了姓氏。 秦时的《世本》,收有18姓、875氏。汉时的《急就篇》,收有130姓,其中单姓127、复姓3。魏晋时《魏书·官氏志》中所收姓鹰数目大增,仅鲜卑族人改汉姓就有144个,复姓数目大增。唐初的《大唐姓氏志》收有293姓。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就收有1233姓了。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收有姓2255个。明代陈士元的《姓觹》,收有姓3625个。王圻的《续文献通考》,收有姓4657个。今日中国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袁义达、杜若甫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收有姓11969个之多。举出这些数据的目的旨在说明,因为墨在当时是一个小姓、平民的姓,就怀疑它的不存在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对“墨”姓的认真溯源,或许有助于进一步澄清对有墨姓的疑惑,出于这样的用心,顾颉刚著有《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一文。在其中就指出:“近人以墨姓不多见,对于墨子的姓氏祖籍等起了很多的猜测。我们认为,墨确是他的真姓氏,而且从这姓上可以知道他是公子目夷之后,原是宋国的宗族。”(《古史辨》第七册[下]1941年6月)其实,是不是要给墨子的姓氏和先祖以贵族的身份,这并不重要。因为到了墨子这一代已经沦为平民——“在农与工肆之人”确是事实。顾颉刚的考辨,只是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并没有确凿的证物。 其实有关“墨”姓的论说,还有许多。如《潜夫论·赞学》中说:“舜师纪后,禹师墨如。”可是,墨如其人至今没有资料可寻。《逸周书·殷祝解》上还有:“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有的学者据此认定:墨子是墨如的后代,是夏之民,与其后来主张弘扬夏文化息息相关,这些也只是推测而已。 以上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墨,是确有的姓。墨翟,姓墨,不足为奇,更不应怀疑。 ——墨翟做过役夫吗 墨翟确实也是一个技艺高明的工匠。他能“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毛”(《鲁问》篇)车辖,就是现在所说的车轴。一个直径为三寸的车轴,是足以承受几百斤的重荷的,而墨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好它。但是不能由此认定墨翟是役夫。 荀子所说的“役夫之道,墨子说也。”只是说墨子提出了关于人人都应从事劳作的观点。后来墨学被人视为“役夫之道”,则是从墨子出身于下层而附会的,并非是说墨子做过役夫。不错,墨子自己也说自己是“贱人”,但是,墨子又说自己是:“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以读书为主并不以劳作为主。出游时,往往“载书甚多。”(《贵义》篇)他还可以会见一些国家的公卿大夫和国君。 墨子“学儒者之业,习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训》)拜著名学者为师,《吕氏春秋·当染》篇中就说,墨翟曾就学于鲁国著名学者史角的后学。这正是当时各国的行政官僚制度在向着世卿掌权制度转化,“士”,这个阶层出现、形成并发展起来。这时的“士”,有来自上层原来世袭封建领主之家的,也有来自下层“在农与工肆之人”的。墨翟就是这种来自下层的“士”。 ——墨翟受过墨刑吗 遍查史书、春秋时诸子著述,都没能得到墨翟受过墨刑的记录。在墨翟的生活史上,只有一次受到了人身的威胁,就是“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到底有无其事,子罕何许人,现在都还无定论。那么,除此之外,是在什么时候、是由于什么事件,使得墨翟受墨刑之苦的呢?墨翟当时已是与儒学并显于当世的学派领头人,被诸子称之为墨子,弟子们尊称之为子墨子。这样的人受过墨刑,会一点都不留下有关的记录吗? 当然,钱穆也没有说墨翟受过墨刑,只是说,墨,是古代五刑之一。墨,也可表示社会地位的低下和贫苦,以墨为道术之称也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有过“各以学术名其家”的作法,刘向就以“儒家”名孔子之学,以“道家”名老子之学,因此,以“墨家”名之亦为常例,才得出了“墨家”并非局限于姓氏,与墨子是否姓“墨”并无直接关系的论断。这一观点也有人认为是“这可作为对‘墨子’称谓的一种颇为合理的解释。”(施炎平:《(墨子)一日一语》第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这里还要附带说说有一个从根本上否定墨翟姓“墨”韵说法。这就是王越的《走出孔门独树一帜的墨翟》一文(《暨南学报》1984年第2期),认为墨翟实是孔子的门徒澹台子羽(灭明)。其理由是:一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提到:“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而退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公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于诸侯。”墨翟也是鲁国人,曾学儒,后“非儒”而自立,游于楚、宋等国,其名得知于诸侯,弟子三百。这些都十分相近。二是“子羽”二字的古音可合读为“翟”,且“羽”与“翟”在古籍中可通用。墨翟其人,“子羽”,是其真名,墨,只是学派的名称。此文发表之后,未见学界的反应。只有谭家健在其《墨子研究》一书中提及。P7-10 序言 墨子(墨翟,公元前468-前384年?)是我国古代一位“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思想家,是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2300多年以来,历代都有政治家、思想家高度赞扬墨子的人品和他的学说。例如,庄子说:“墨子备世之急,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司马谈说:“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墨学横遭封建社会统治者封禁,《墨子》一书幸存于《道藏》。尽管如此,曹操认为墨子“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弥为珍贵。刘勰认为:“墨子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韩愈主张:“孔墨互用,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诚如墨家弟子所确信:“天下无人,墨子之言犹在。” 到了近代,伴随着民主意识的觉醒,梁启超疾呼:“墨学精神深入人心,至今不坠,固以形成吾民族特性之一者,盖有之矣!假使中国今日有墨子,则中国可救!”章太炎认为:“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窥视。”孙中山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毛泽东赞誉墨子为“平民圣人”。鲁迅说:“墨子是中国的脊梁”。 在现代,人们更是高度评价墨子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因为,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墨子与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74年)、欧几里德(公元前330-前275年)是同时代,而墨子在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伦理学、法学、管理学、美学、逻辑学、科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原创性成果,足以与古希腊文明成果相映生辉。 墨子的人格魅力更是感人,为实现人类“兼相爱”、“交相利”的仁义信念,“非攻”、“非命”的社会理想,“节用”、“节葬”的生活节律,“尚贤”、“尚同”的政治体制,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墨子是言行一致,不务虚名的人;墨子是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人;墨子是勇于探索,热爱科技的人;墨子是倡扬节俭,自强不息的人;墨子是坚持原则,百折不挠的人;墨子是兼爱众生,利他行事的人;墨子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人。 墨子扬天下之理,叙万物之情,究世事之变,《墨子》一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墨子所思考的许多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首倡者是墨子。墨子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依靠广大劳动者生产物质财富来推动,统治者必须关注劳动者的需求,为他们创造安宁的生活环境。“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篇) 二、解除民众之“三患”是国家第一要务。墨子倡导生产,反对奢侈,厉行节约,提倡“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公孟》篇)“各从事所能。”(《节用》篇) 三、一定要建立起正确的义利观。墨子认为国家要强盛,百姓要安居乐业,应该是利义相兼:“义,利也。”(《经上》篇)“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大取》篇)“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非攻》篇) 四、国家必须倡扬法治,令行禁止。墨子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利他精神的思想家,他主张兼爱:要“兼爱”,即“视人如己”;不应“别”,即“不相爱”。“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篇)“以德就列,以劳殿赏,量功分禄。”“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之利。”(《非命》篇) 五、社会的治理需要贤能之才。墨子认为没有使贤者上、庸者泽的尊贤、用贤的制度,就可能使奸侫之徒占据要职,以权谋私,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尚贤》篇) 六、高扬人的自觉能动性。墨子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但并非命由天定。墨子反对有命论:“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事,故执有命者不仁。”(《非命》篇)墨子确实主张“尊天事鬼”,不可不察,其用意在于警告统治者:“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志》篇) 七、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积极防御,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墨子批判“强凌弱、富侮贫、诈欺愚”的强权政治,主张天下各国应相爱互利,“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尚同》篇)应保证庶民“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非命篇》) 八、最早提出执政者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三条标准。墨子的“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借鉴历史经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考察民间实情;“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符合国家、人民之利。(《非命》篇) 九、《墨子》所留下的逻辑体系,与印度因明学、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相映生辉。墨子提出了许多接近现代认识论的范畴和演绎、归纳推理的论说,极具深入研究和阐发的价值。 十、《墨子》包含丰富的力学、光学、几何学和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知识的基本要素。《墨子》中关于物质结构、形态、运动形式的分类;关于杠杆、滑轮、斜面的力学阐述;关于点、线、面、方、圆、垂直、相切的定义和推理体系;关于有穷、无穷的数学概念;关于力、反力、合力、运动、时间、空间等物理学概念和定义;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影子的生成,凸凹透镜的正、虚像生成原理等等。同样有待深入研究和阐发。 墨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价值也表现在诸多方面。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胡子宗、李权兴、李今山、齐一、吴炯,在研究撰写《墨子思想研究》一书的过程中,深深地被墨子精神所感染和感动,确实也遇到了研究墨子知识准备不足和名家众说纷纭的难点,我们从重读《墨子》和搜集资料入手,细心解读原著与博览博采众家之说相结合。虽历经六个寒暑,得以完成课题要求,自知只是入门之作,旨在抛砖引玉,促进墨学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山东大学和山东省滕州市发起成立中国墨子学会后,已经召开了六次墨学研讨会,出版多部墨子研究论著。表明当代墨学研究正处于新高潮兴起之时,我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就是想加入到墨学研究之中,为弘扬墨子精神和墨学共同努力。 本课题立项时,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立项资助;结题时,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辛冠洁、刘长林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宋正海研究员审读原稿后给予肯定,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宝贵建议,并积极推荐出版;现在,又承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使本书得以面世。这些热情鼓励和支持,我们将永志不忘。 我们还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王铁军主任和全室同志致以谢忱,因为完成本课题是离不开资料工作支持的。更感谢多位老战友给予的热情关注和鼓励。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局《墨子思想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达成的共识,谨呈于上。学识水平所限,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当由作为本课题召集人的我负责,诚恳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商榷意见。 胡子宗 2007年3月25日 于北京团结湖寓所 后记 历经六番寒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工作局和哲学研究所的持久关心和支持下,《墨子思想研究》书稿得以付梓面世。 几位老师责成我写个简短的后记,我由衷感激前辈多年来的指导和鼓励,后生写后记。子宗师、齐一师年过八旬,今山师七十有九,吴炯师年轻,七十有六。说来惭愧,我这后生也在向古稀之年前进了。尽管对墨子研究历时长远,但有机会将所学所识,系统地与广大读者交流,聆听批评、指正,真为快事。 “墨子思想研究”课题,原想包括对《墨子》一书的汇校及研究资料的汇集,限于精力和能力所及,容当日后努力完成,再向广大同好报告。 我们真诚地感谢社科院哲学所和老干部局的领导及全体同志给予的无私帮助;感谢为我们评审书稿,写下面勉之辞又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辛冠洁、宋正海、刘长林三位研究员;感谢人民出版的黄书元社长、张秀平编审、邵永忠编辑,他们细致地审读书稿,逐段逐节的推敲,提出修改建议和纠正字、词讹误,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同时,还要感谢几位老师的家人给予生活、工作上的全力支持和体谅。 凝聚成一句话:感谢我们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和党对老年人的关怀! 李权兴 2007年2月2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