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优游》是一本游记散文。本书分“觅我游踪”,“走近湘西“,“水边散墨“等四部。水乡人以游记寻找心之故乡,搜集人间的清凉与温暖。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乡照片,一直沁入人们的眼里。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和作者一起环游水乡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间优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顾村言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间优游》是一本游记散文。本书分“觅我游踪”,“走近湘西“,“水边散墨“等四部。水乡人以游记寻找心之故乡,搜集人间的清凉与温暖。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乡照片,一直沁入人们的眼里。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和作者一起环游水乡吧! 内容推荐 作者在水边长大,对水,便有一种无限的深情。《人间优游》的文字是随手而得,或是夜深涉江而过,或是偶遇明月,自富阳至桐庐等等旅程,最终都可溯源到作者对水的眷念,对乡土的眷念。故乡的食物与味道让作者可以在汉字的排列间重回故乡。全书收录了【觅我游踪】,【走近湘西】,【支教日记】以及【水边散墨】四部分内容。 目录 序 自序 【觅我游踪】 清冷与小温——汪曾祺故里行 宜于入梦的城市 偶遇西山 明月湾断章 富春漫记 珠湖·老人 十里荷香 “我是春江旧钓徒”——郁达夫故里行 走进“曲线” 【走近湘西】 走近湘西 怀化 凤凰 茶峒五记 沅江桥下 泸溪 箱子岩 乡愁弥漫沅江行 陈家滩 【走近湘西】 香格里拉的日子 题记 山路尽头是茨中 第一课 操场午餐 家访 玫瑰蜜·日米小学 祝福 篝火 离别 【水边散墨】 砖拱桥 七夕忆旧(一) 凤仙花 七夕忆旧(二) 豆棚瓜架 舍曹旧事 试读章节 宜于入梦的城市 再次走进这座城市,竟感到不太真实——即使自己此前已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近十年之久,如果要用一个比喻,那就只得说,像梦。 “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杜牧的诗;“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这是那个辞官回到扬州卖画为生、且自刻“二十年前旧板桥”的郑板桥的词。无意中发现,那些让自己感悟颇多、与扬州有关的诗词有一个共同点,都说到了梦,而这个城市,也确实如梦一般。“烟花三月下扬州”,透露的是一个迷迷离离的梦,如雾里看花,总不真切;“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说的其实是繁华之梦。不管梦境如何,向往却是真的,以至于流传在中国北部地区的民歌至今仍有这样一句话:“要下——扬州,你带我一起走。” 关于扬州的梦,最有名的其实是“南柯一梦”。一日,淳于棼与友人在槐树下喝酒,醉而入梦,被大槐安国的国王招为驸马,后又出任南柯郡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现,大槐安国是槐树下的一个大蚁穴,从此,他出家为道,捐屋为道院——槐古道院。不管“南柯一梦”是否存在,可以确证的是,槐古道院是确实存在的,解放后,道院拆了,唯一的遗物便是那古槐树,树后有扬州市文物部门竖立的石碑,称之为“唐槐”,主干极粗,约有两人合抱才可,中间空有一个极大的窟窿——槐树所有的树枝都是沿树壁生长的,古树的生命力之强可见一斑。 因为这一唐槐的存在,关于“南柯一梦”,其实正处于信与不信之间,然而,无论如何不会错的是,“南柯一梦’这一故事所在地——扬州,无疑是一个最适宜寻梦的地方。因为有梦,隋炀帝可以在扬州建造他的迷楼,甚至于因此开辟了从洛阳到扬州的大运河,在民间传说里,隋炀帝开运河是因为梦见了扬州的琼花——是否真的且不管它,一个事实是,隋炀帝最后葬在了扬州北郊的雷塘,以至于后来的诗人为之伤感:“君王忍把平陈业,换得雷塘半亩田。” 而被称为“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扬州到现在还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琼花观里至今仍有,瘦西湖也有,一些园林里也散布着琼花,据说现在的琼花只是一个变异的品种,或可名之为“聚八仙”,真正的琼花也许只能到梦中寻觅了。而隋炀帝的运河,贬也好,褒也罢,不可否认的是,运河因为通江达海,对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意义重大,并因此开启了扬州继汉代以后在唐代的再度繁盛,以至于被称为“扬一益二”——有唐一代,诗人骚客们纷纷来到扬州,争先恐后地为扬州献上一篇篇诗歌。 这个城市在两千多年来,时而轻灵,时而沉重,鲍照在南朝时即写下《芜城赋》,然而,隋唐时期这里依旧繁华,南宋姜白石过扬州,感到黍离之悲,因之写下“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然而有明一代,这里依然繁华,依然是中国最适于生活与入梦的城市之一。 清兵入关后,史可法固守扬州,城破后悲剧终于发生,“扬州十日”成为中华民族史上永久的伤痛。然而,伤口愈合的速度却让人惊奇,不到百年,这里又成为中国当时最繁华的商业与消费城市,并在康雍乾三代达到顶峰。扬州的兴衰,说到底其实是与水运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水运兴,则扬州兴,唐代也好,清代的康雍乾三代也好,无不背负水运。 “其实不妨将威尼斯与扬州做一个比较。扬州的令人留恋,唐朝有个叫张佑的诗人甚至用‘人生只合扬州死’来形容。到了公元十七世纪的清初,扬州因为成为全国盐运中心的关系,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曾经写过小说的阿城住在水城威尼斯,要写一本《威尼斯日记》,原本对照的是威尼斯的友好城市苏州,可笔锋一转,却弯到扬州去了。 这似乎也由不得他,关于扬州的历史文化,扬州的梦,关于扬州的船,仅仅从清代的《扬州画舫录》记载,就实在让人不知道该到底如何神往才好了,遑论那些流传至今关于扬州的唐诗宋词。然而,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海运与铁路的兴起,扬州的地位终于一落千丈,并终被上海代替,变作中国内地的一座二流城市。 郁达夫在《扬州旧梦寄语堂》一文中,这样写道:“我梦想中的扬州,实在太有诗意,太富于六朝的金粉气了……但我在去扬州的路上,所见的风景,都平坦萧杀,没什么可以令人留恋的地方。”《红楼梦》与扬州的关系是异常密切的,正如荣宁二府终于败落一般,扬州也终于败落了,然而,那些繁华时代的生活方式依然保留着,那些关于这个城市的繁华旧梦依然在这个城市人民的内心深处游荡,不肯离去。那些旧梦,用作家艾煊的话说就是“留下了超越时空的懒洋洋的隋性的文化艺术”。惰性是贬义词,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闲适,扬州人至今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仍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也就是早上泡茶馆,晚上泡澡堂。 ——关于扬州的吃、住、玩,其实怎么样也是说不完的,扬州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扬州的园林……与闲适的生活也密不可分。一方面,这是一个让人留恋白勺地方,然而这个城市说到底却又不是一个适于创业与工作的城市,因为生活中太多“懒洋洋”和“惰性”。 一个人再奋发有为,到了扬州,呆上几年,也可能会变得闲适些,一个人在扬州步履匆匆是不行的,在这里,你得慢上一个节拍才行,因为这样才可以让晚上的梦安然些。 在扬州,总想离开这里,而真正离开扬州后,最想去的城市依然是扬州,这真是一个矛盾,如果有人问我,你最想生活的城市是哪里,我还是会告诉他——扬州,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城市有我的初恋与青春的梦想,更是因为,这是个适于让梦想沉淀的地方,就像自己那个水边故乡一般——而扬州,如今也终于成了自己梦中的故乡。 甲申初春于上海P13-P16 序言 这套书最初想起的名字其实是三个字——“在水边”。 原因无他,我的文字与水大多是密不可分的,水给我的总是感动,与少时的那些寂寞,水给我文字上的影响与爱好也是深远的。汪曾祺说写作大多是回忆,想想是这样,一个人独处时,我爱在城市的角落回忆那些水边的往事,让想象自由地飞,然后打开电脑,随意地敲些字儿——这于我是快乐的。 很喜欢东坡先生在《答谢民师书》中就行文所说的那句话:“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迷恋东坡似乎是从中学时开始的,说不清为什么,读东坡的文章有时竞感觉仿佛为我写的一般,那种率意为文的感觉真是爱极了,甚至于根本不以为东坡是个几百年前的古人,而是我的一个亲切的朋友,一个可爱的老师。 行云流水,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 我是一个水边的人,家乡触目所及无非是水,故而这句话,从其本义来说,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小时候,上小学,学校三面环水,与一些小伙伴玩累了,歇下来时,有时忽然有了寂寞感,于是便有意无意地看着身边的缓缓流着的水和天边变幻的云彩;中学时,学校在水边不说,每周来回,总要走上几里的水路,那是一条长长的运河,那水流得相对快一些,但给我的感觉却又是平静的,悠然的。我背着行李和几本书,在水边悠然地走着,悠然地看水面随时间不同而变幻的银色、蓝色的光,看倒映在水面被揉碎的云丝……小小的心总是被莫名的快乐包围着——现在想来,那样的一种体会是可以解释后来一读就喜欢上庄骚、陶潜、东坡、陶庵、曹霑、沈复、李斗等的理由的,包括对倪瓒、八大山人、石涛、板桥、白石翁等发自内心的喜爱。 有时想想,一个人之所以写东西也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自己儿时最大的爱好一直是书画,包括现在也是(虽然几乎未正经学过),然而鬼使神差,后来从事的工作竞多与影像或文字相关,有几年时间,除了与工作相关的文字,几乎未着一字,然而有一天忽然就想写了,居然断断续续就涂出了这些,大多的文字是回忆,更是生命的印迹。 承重庆出版社的好意,催促自己搜罗这些文字并呈现出来,对我来说,这些文字其实是想献给故乡与亲人的,无论是《人间有味》中的故里食物系列,还是《人间优游》中的游记散文——是故乡的食物与味道让我可以在汉字的排列间重回故乡,而长大后的行走寻找的其实也是故乡,只不过那故乡不再具化罢了。 就文字与人生而言,想再感谢的依然是汪曾祺与沈从文,是他们让自己觉得文字原来可以这样走近生命、走近家园。 汪曾祺——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是他让自己觉得写作是一件很真诚、很平常、很快活也可能很悲哀的事。 而沈从文先生——这个喜欢自称“乡下人”的湘西人,则让自己在文字间触摸到一种人生的本心、一种平凡生命的庄严与阔大,真正体会到源自生命中的一片水意,一如他所言:“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迅翁的骨力与悲愤、周作人的自然恬淡、废名的清新与独行、耕堂的朴素与简洁、萧红的寂寞与悲凉,以及《社戏》、《竹林的故事》、《菱荡》、《故乡的野菜》、《芦花荡》、《呼兰河传》……包括所有与沈从文、汪曾祺相知相契的文字,都值得自己永远报以敬意,自己的一些文字无疑也是流着他们的余韵的——读这些师长兼朋友的文字二十多年,惭愧的是现在读得不算多了,然而每每想起那些曾让自己沉迷的文字,便感到一种人生的清凉与温暖。 感谢李陀老师在未见过一面、尤其是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写序,他的诚恳与警辟,他的微笑与随和,同样让我感到一种人生的清凉与温暖。 写下这些文字的小小希望是:这套书也能给您带来些许人间的清凉或温暖。 丙戊冬(2006年12月)于上海春申河畔 书评(媒体评论) 读顾村言的散文,常常让我想起汪曾祺。我喜欢小东西。人在艺术上往往有偏见,有癖好,我的癖好说直白了,就是小东西比大东西好。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