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功败垂成(1949宁沪高层策反内慕2008最新推出)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伟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通过面访孟士衡烈士的夫人秦秀卿,胡勤业的公子,曾与孟士衡、马骏名一起战斗的王留一先生,当年掌握数千军警的南京北区警察局局长兼卫戍总部北区指挥官的刘海亭,特别是从上海死牢中生还的夏璋瑛老人,历述当年宁沪高层策反内慕惊心动魄的斗争事迹,并阐明这些事迹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那是42年前,当光明与黑暗、新生与垂死正在剧烈搏战之际,南京与上海两地的民革地下组织在中共党的领导下,一起策划了这次暴动。如果暴动实现了,历史就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南京可能提前在1949年2月解放,上海的解放也许不是5月。那在溪口的蒋介石也许因措手不及不能从海上逃走……历史像这样发展当然是人们的心愿。然而世事难以预料,大功败于垂成之际。只因小小疏漏,致使敌人察觉,进程逆转。结果是宁沪两地的参与者落人敌人魔掌,三三位同志壮烈牺牲,血洒黄浦江畔。

目录

怀念王葆真同志(代序)朱学范

引子

一三元老共订誓言

飞机冲出跑道

在李济深公馆里

志同道合订誓约

二设圈套逼走王葆真

救老妪怒斥“荣军”

他反复成性,变化多端

甘心附敌罪有应得

三李宗仁鼎力相救

回首洛阳花似锦

叶剑英快人快语

喜事接踵而来

李宗仁营救王葆真

四三姨太纳贿卖官

祭堂成了哭场

谋出路两警官密议

一本书做了媒介

钱官交易双方得利

五蒋介石的作战厅厅长

侍从室来了紧急电话 

陪蒋介石吃饭

如此星辰如此夜

六白绸上的密信

送走了作战部署

历史关键的决策

何香凝挥毫写密信

群雄会香港

七军事特派员秘密抵沪

呼唤暴风雨

奇怪的病人

神秘的舞会

八蒋介石救命的两手

人分两地心在一起

再任第三厅厅长

蒋介石企图救命的两手

九蒋介石后院起火

清凉山密议

民革南京临工委成立

警察罢岗

十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将军

几经沉浮,几经坎坷

选择了光明大道

一封蹊跷的信

酒后露真情

意外的喜讯

十一最后的晚餐

几家欢乐几家愁

郭公馆的晚宴

庭院静悄悄

十二郭汝瑰设计要兵权

“金陵王气黯然收”

“斗鸡闸”陈情

柳暗花明又一村

十三三暴动计划与逮捕计划

奇怪的牌局

暴动计划 

张开了罪恶的网 

十四南京大逮捕

从零点开始

错把鬼当人

特务空手而回

诱捕萧俭魁与马广运

十五上海滩开始收网

匆匆沪港间

孟士衡中了圈套

夏璋瑛落入魔掌

枕头里的绝密件

十六爱女上书代父入狱

浩然正气慑顽敌

跳梁小丑的新花招

千古美谈今重现

十七铁骨铮铮一巾帼

她从上海押回南京

绝食抗争 

笑傲斥敌人

十八警察局长与特务斗智

慧眼识奸计

假闹剧

单刀赴会

审讯失败获自由

十九三烈士悲壮就义

“为革命而成仁” 

屠杀变本加厉

老英雄喜庆生还

二十策反刘昌义举义旗

将军的苦闷

时机已到

不谋而合

阵地谈判

刘昌义起义成功

二十一解放上海的重要一页  

困兽犹斗

旗开得胜 

前进受阻

粟裕嘉勉

二十二再结胜利果

急电引起的闺房风波

流血冲突即将发生

自投罗网 

刚出牢笼又遇险

走止了光明大道

二十三郭汝瑰在西南率部起义

党派来了联络员

历史悲剧的最后一幕

蒋介石凄惶离大陆

历经艰险起义告成

尾声

后记

又记

试读章节

1947年3月19日上午9时。

巍峨高大的南京中山门,一下涌出了许多全副戎装的军官。他们着黄色将校呢制服,分别戴着从校级到将级的肩章和领章,有的还挂起勋章。

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群,有骑自行车的,也有徒步的……闹哄哄地向中山陵走去。

“这些军官们干什么呀?”

“孙中山的逝世纪念日是3月12日,今天去可不是已经过时了?”

“看样子不像是纪念孙中山,该不是又要闹事了?”

看着这支队伍,路上行人议论纷纷。

四百多人全都齐集在中山陵入口处、孙中山手书的‘博爱”牌坊前。将星闪闪,耀睛夺目,列成黄灿灿的方阵。

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对着话筒大声喊道:‘排成二列纵队,目标:祭堂,前进!”

唰,唰,唰!整齐划一的脚步,走在长长的陵墓甬道上。在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中门前,有人高喊道:“我们要吃饭!我们不愿饿死!”“我们是孙中山的信徒,我们不是弃儿!”口号声此起彼落,持续了十多分钟。

队伍继续前进。

走在陡而高的石阶上,有些年老的军官气喘吁吁,落到后面去了。队伍已不像原来那样整齐。好容易392级的石阶爬完了,全都齐集在祭堂前的大平台上。

那手持话筒的是黄埔一期生、陆军中将黄鹤,他又喊道:“现在大家进人祭堂。进祭堂后,请站成方阵队形,原黄埔一期同学站第一排,其余按期别、年龄依次排列。”

顷刻间,众人鱼贯而人,进祭堂后,在孙中山的坐像前,很快排成方阵队形。

黄鹤喊:“全体肃立、静默三分钟、献花。”仪式按程序依次进行。由黄埔一期同学、34集团军副总司令丁德隆负责主祭。

丁德隆开始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向中山先生痛诉衷肠。我们都是总理的信徒,曾追随总理东征北伐,出生人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今天我们成了编余军官,政府把我们一脚踢开,断绝了我们的生路。我们没有别的奢望,活着只求有碗饭吃,死有一口棺材安葬。我们也是人……”  .

讲到这里他一阵心酸,声音哽咽,随之下泪。

接着他又说:“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既是谒陵,又是哭陵。为了我们的民族,也为了我们全家妻儿老小,我们要大哭,一哭,二哭,乃至三哭……”

这时他已泣不成声,全场的人都哭成一片,个个泪眼模糊。

军官们所以这样悲恸,是因为一年前即1946年4月,陆军总部在南京召开军事复员会议,会后,对部队进行大规模整编。整编时,编余的士兵都编入相应的部队,编余的军官作遣散处理。p35-36

序言

时光过得真快,王葆老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他那刚正不阿、乐观而又倔强的形象,我至今记忆犹新。

王葆老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孙先生的忠实信徒、国民党的元老。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我与王葆老都被选为中央常委,他为民革工作“九死一生”,深受大家的尊重和敬佩。

我与王葆老是在重庆认识的。1946年2月10日,我们“劳协”的工人为了维持“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的秩序,阻止国民党特务殴打大会主席团章乃器、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等人,很多工人也被打,有的被打成重伤。王葆老曾到医院慰问,看到受伤同志的情景竟哭了起来,当时,我对他这种不畏强暴,爱憎分明的精神十分钦佩。

不久,王葆老在南京遇到李济深先生和冯玉祥将军,他们派他到北方进行策反工作。王葆老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1947年夏,他从上海来到香港,参加民革的筹备工作,风雨无阻,每会必到,为民革的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1947年秋,我从美国返港,与王葆老重逢。当时他年近古稀,我才四十出头,竟成了忘年交。王葆老平易近人,非常豪爽,与这样一位爱国老人合作共事,常令我感奋不已。

当时,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国民党当局关于三个月或六个月消灭共产党的妄想已经彻底破产,打败仗的消息在香港报刊上时有报道。王葆老多次在会上强调:值此人民解放军总反攻前夕,是我们民革对国民党将领进行策反工作最有利的时机,而且可以发挥特殊作用,这是我们民革与共产党合作不可推卸的职责。他慷慨陈词,并表示他本人对策反工作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民革成立后,设立军事小组,王葆老是小组成员之一,并被指派为宁、沪一带的民革中央军事特派员。当时李济深先生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写了不少信,委托他们进行民革工作或者策反工作,其中一部分是王葆老回上海时带到宁、沪一带分发出去的。

王葆老一回上海,即奔波于宁、沪道上,积极开展工作。1948年底,国民党当局由于三大战役的败北,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候,不料南京地下民革组织遭到破坏,上海民革有几位同志被捕,王葆老也被捕了。他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保障了有关同志的生命安全。他被判死刑后,幸有一些国民党元老讲情,李济深先生亦多方营救,才免一死,直到上海解放时被人民解放军从狱中解救出来。他在狱中整整被关了九十五天。

我与李济深等民革同志从东北到达北平后,由于民革成立时选我兼任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处理来信来访,除有关民革地下组织的问题外,也有策反工作中的问题,这时我才知道1947年底与王葆老分手后他的一些情况。当时,李济深先生也非常关心他的境况,南京刚解放,就派朱蕴山同志以特派员身份赴宁、沪整建地方民革组织,并营救王葆老出狱。上海解放后,朱蕴老一行三人到达那里,第一件事就是把刚出狱的王葆老送进永川医院治疗,并代表组织向他致以亲切的慰问,王葆老极为感动,很快就出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接着又参加了第二次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建国以后,王葆老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第三届中央常委及第四届中央委员等职。

王葆老一生遵循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和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为革命作出了不少贡献,特别是在极度困难中也信念不变,斗志不衰,他的这种刚强风骨,将长存在我们心中。

本文作于1988年。原为朱学范先生纪念王葆老而作。朱老奖掖后进,以此文作为本书之代序,并亲笔签名。——本书著者注

后记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些年我涉足史丛,每有所得。但就在这些陈编中往往有令人百感丛生的往事,常常使我低徊久之。不免想起刘禹锡诗里的这两句。

当年的京(宁)沪暴动案就是这样的往事。

那是42年前,当光明与黑暗、新生与垂死正在剧烈搏战之际,南京与上海两地的民革地下组织在中共党的领导下,一起策划了这次暴动。如果暴动实现了,历史就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南京可能提前在1949年2月解放,上海的解放也许不是5月。那在溪口的蒋介石也许因措手不及不能从海上逃走……历史像这样发展当然是人们的心愿。然而世事难以预料,大功败于垂成之际。只因小小疏漏,致使敌人察觉,进程逆转。结果是宁沪两地的参与者落人敌人魔掌,三三位同志壮烈牺牲,血洒黄浦江畔。

这,怎不使人惋惜?!

星移斗转,春花秋月,40多年过去了,但时间不会淡化我们的记忆。当年参与暴动的幸存者至今犹存,他们忆旧事,话往昔,谈及顺利处豪兴勃发,蹉跌处则感慨涕零,不能自已。

年轻的一代,也许难以理解这些前辈的情怀,但生当同世的笔者却深受感染,犹记1948、1949这两年,我为职业(记者)所驱,风尘仆仆于宁沪道上。目睹国民党政权末日之种种丑态:“国大代”静坐示威,抬棺请愿;副总统竞选明争暗斗,大打出手;金圆券发行,巧取豪夺,一夜间把人民手中仅有的一点黄金外币抢掠殆尽,以后又形成抢购狂潮,公务员请愿,“军官总”哭陵……种种切切,每使我扼腕叹息:长夜漫漫,何时达旦。然而,就在这浓重黑暗的时刻,宁沪两地,地火运行,许多革命先行者却在敌人的心脏里,默默地进行着惊天动地之举,我却并无所知。

50年代初,我有幸接触许多前辈。如民革的中委许闻天先生,1949年4月lO日曾因“孙文主义同盟”案,被军统逮捕,当夜押解问罪,被关进毛森所控制的军统监狱。后因许先生是立法委员,在立法院的严厉质询下,行政院长何应钦,只好电令汤恩伯释放。①许先生对“京(宁)沪暴动案”知之甚详。我从许先生处了解宁沪暴动事件的经过。当时我深为王葆真先生以七旬高龄,经受酷刑而坚贞不屈,以及孟士衡、吴士文、萧俭魁三烈士死事之壮烈所感动。我曾萌发过访问当事人,钩稽史实,成书而传世的愿望。但以后数十年,运动频仍,世事乖张,自己不遑宁处。而且当时这些史料该说是烫手的,作者与出版者都无从接触。

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驱散人们心中的乌云,党的实事求是的政策深入人心。宁沪暴动事件的题材重新在我的脑际出现。我酝酿着,注意着收集材料,但还缺少一个触发点,我等待着。

1990年,我从浙江回南京,路经上海。巧与当年参与宁沪策反的梁佐华老先生邂逅,他历述当年惊心动魄的斗争事迹,提供材料,并告知王葆真先生的女公子王振琳的通讯处。由此,我开始更大范围地收集、采访、核对史料。这几年中,我通信联系与面访的有孟士衡烈士的夫人秦秀卿,胡勤业的公子,曾与孟士衡、马骏名一起战斗的王留一先生,当年掌握数千军警的南京北区警察局局长兼卫戍总部北区指挥官的刘海亭,特别是从上海死牢中生还的夏璋瑛老人,她为我详细讲述从被捕到生还的全部经过,并阐明这些事迹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

全书的轮廓已经形成,触发点不期而至。这样我终于不揣谫陋,写成本书,以此奉献给死难的烈士以及健在的革命前辈。

在成书过程中,众多前辈和热心人对我的帮助,在此我要致以深深的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