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旅”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本书全面反映了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
本书从临汾旅的前身——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在抗日烽火中诞生时起笔,描写了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在解放战争中获得“临汾旅”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中浴血奋战等曲折经历,突出了“攻运城”、“攻临汾”、“歼灭阎军亲训师”、“三千人大潜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光荣的临汾旅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陈忠龙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临汾旅”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本书全面反映了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 本书从临汾旅的前身——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在抗日烽火中诞生时起笔,描写了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在解放战争中获得“临汾旅”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中浴血奋战等曲折经历,突出了“攻运城”、“攻临汾”、“歼灭阎军亲训师”、“三千人大潜伏”……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临汾旅的前身——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在抗日烽火中诞生时起笔,描写了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在解放战争中获得“临汾旅”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中浴血奋战等曲折经历,突出了“攻运城”、“攻临汾”、“歼灭阎军亲训师”、“三千人大潜伏”等重头戏,是一本全面、系统描绘临汾旅历史的专著,填补了临汾旅研究的空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抗击日寇 决死队员血染沙场 侵略的炮声震荡中华大地 国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军 烽火中组建决死队 戎伍胜书生当司令 大浪淘沙 民族大学铸精英 晋南抗日 决三纵初试刀锋 顽固派亲日反共磨刀霍霍 反顽敌说多做少埋下祸根 烈士鲜血染岳南 书生意气教训深 百团大战决死队凯歌高奏控制要点护集总不惜代价 战斗中成长兼太行第三军分区 破“囚笼”砸“锁链”反击“扫荡” 大生产 整“三风” 大反攻 大胜利 第二章 反内战23旅光荣组建 抗日作战还未结束反顽战争已经开始 三克磨盘垴 歼敌六千多 万国兵器攻沁阳 决七团突破坚城 台上握手台下踢脚我军被迫战邯郸 “小锅炖牛肉”师一口一口歼敌人 苏店镇二十三旅光荣诞生 野战军暨善于运动战又善攻坚战 攻曲沃锋芒所指讲信誉停止进攻 反“蚕食” 白晋战役歼山丸练精兵我军准备反内战 第三章 渡河南征 跨河北讨 策应刘邓大军南下 保卫太行出师豫北 回师晋南连续破坚城 南渡黄河接应新四军 攻曲沃战乡宁爆破克坚城 出奇兵小船窝炸断铁索桥 奇袭襄陵中秉钧连再立功 强攻夏县出了战斗英雄徐柏林 贺功会挖“三根”斗志昂扬 大反攻大胜利编入八纵队 第四章 一点突破走活全局 “土飞机’’攻克运城 平陆打援黄旅长弹穿衣袖危急关头 廿三旅再当尖刀 张国斌成竹在胸 十勇士丰功永存 登城英雄血战突破口 一点突破走活满局棋 第五章 老病号博弈洋学生 毛泽东批准“临汾旅" 翼城整训斗志更高涨 解放全中国责任高于天 八纵队奉命攻临汾 老病号博弈“高”材生 李来龙虎穴捉“舌头” 英雄旅东关建头功 胜利经验诚可贵 失误教训价也高 地面炸碉堡打反扑 地下制造土飞机 八纵报告:今夜进展顺利 徐向前说:可以睡个好觉 “土行孙”攻克坚城 毛泽东批准“临汾旅” 第六章 出奇兵痛歼“亲训师” 战晋中五战五报捷 突然袭击攻克原家庄 协同友军歼灭“亲训师” 连续作战克祁县 “三兵”协同灭敌师 飞兵再战“三李青” 铁拳砸烂硬核桃 马不停蹄人不歇 飞兵朱村设“口袋” 第七章 多手准备攻克太原城 全局在胸准备远征 攻坚城思想教育第一位 讲战法敌人阵前练精兵 夺取要塞主攻团受嘉奖 策应平津长围久困太原 破城演习二十三旅示范 统一番号一七九师命名 黄定基:最宝贵的是时间 庆功会立壮志准备西征 第八章 急渡黄河大进军 战扶郦 破秦岭 飞兵下川西 “新大禹”胸怀全局 向前进昼夜兼程 马上打马马下打人战扶郡 渭河岸边漫山遍野捉骑兵 深山捉“舌头”胡鹏“升”营长 策应战兰州奇兵破秦岭 盘马弯弓箭在弦 日行百里追逃敌 第九章 再爬雪山过草地 解放川西北 剿抚兼施穷追猛打歼顽匪 歼顽敌建政权挺进松理茂 安下心扎下根奋斗建川西 惩邪恶一石击破水中天菩萨兵建起长驻工作队 任静安化装探匪情 出奇兵活捉女匪首 痛打落水狗粪坑擒“师长” 红口山连续作战捣匪巢 发动群众织罗网散匪难逃 宽严相济善攻心匪徒自首 决斗胜负岂止在战场 水到渠成大合编 整顿作风把自己搞正确 表彰英模弘扬革命正气 进军靖懋再爬雪山 剿抚兼施歼灭顽匪 第十章 负重任跨过鸭绿江 英雄战士荣立国际功 劲旅编为国防师 欢歌师出剑门关 黑石洞“联合国军”初较量七步兵俘虏美军坦克仨 “常胜军”仓皇溃逃 九陵山英雄血战 突过昭阳江雄师指到哪里打到哪 扼住杨通岭勇士爬上坦克打坦克 服从全局节节阻击 一比二百痛击美军 第十一章 控要点 冷枪冷炮歼故人 休整蓄锐气 准备新战役 担前卫坚守屏障鱼隐山 控要点冷枪冷炮歼敌人 利用地形建立“猎户庄” 扬长补短高炮拉上山 政治攻势动摇敌军心 韩国士兵争抬蒋连长 同壕战友情深谊重 异国兄弟亲如手足 触角前伸斗争焦点推向敌前 小型反击歼敌目标越打越大 陈开茂、蔡朝兴前赴后继堵枪眼 搞偷袭转强攻志愿军越打越巧 第十二章 夏季战役创奇迹战旗添光彩 连续苦战获大 胜敌人签字认输 修阵地 屯粮弹 准备打恶仗 挤阵地 积经验 争取有利态势 欺软怕硬侵略军想谈判 稳扎狠打率先开始反击 出奇兵敌前大潜伏 张志民志总陈方案 军事政治作风大检验 步炮协同一举克敌阵 姚晓程出任战场外交官 以发展求巩固占地9.3 出奇兵正面突破 董克荣坚定指挥 打到停战协定签字 抗关援朝战争胜利 第十三章 高举光荣旗帜 迈向正规化 军事练真功 担任战略值班师 随时准备打头阵 抓落实苦练硬功夫 一声令全师即出动 敌前练硬功 比武再夺冠 农场建设再立新功 十年动乱坚如磐石 稳定南京局势 兼南京警备区 适应新形势发展 在改革中前进 后记 附图: 曲沃攻坚战斗经过图 23旅运城攻坚战斗经过图 临汾主城攻坚战斗经过图 曹村遭遇战斗经过图 红口山区剿匪战斗经过图 夏季战役第二阶段主要战斗过程略图 179师938.2高地、广石洞以西进攻战斗 23旅组建前各团发展沿革表 试读章节 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以下简称“民大”)招生范围扩大到武汉、西安及其他城市,从而使各地大批学生涌到临汾。临汾城容纳不了那么多学生,遂将1000余名学生送到曲沃第3纵队随营学校。为了扩大影响,决3纵遂决定趁此机会将随营学校改称为山西抗日民族大学第4分校,杨献珍任校长。 杨献珍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由,对原随营学校中任教的阎锡山部旧军官一个都不要,请纵队另行分配。军事课则请八路军、军政大学派来的赖林芝、张一泉等担任,还临时聘请一些干部任教,从而使这个学校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中共组织手中。 大量学生的到来,使吃、住发生极大困难。他们积极想办法,找住地,办伙食,几乎把曲沃城中所有蒸馒头的饭店都包下来以解决吃住问题。 不久,日军进攻临汾,敌机到曲沃上空盘旋,有时还投弹轰炸。学生们没有见过战争场面,许多人面对这种情况十分惊慌,跑了几百人。剩下的一部分人和民大总校派来的人员主张西渡黄河,避开敌人锋芒。 杨献珍等根据中共中央抗日的总方针和上级党的指示,明确提出:誓死不过黄河,坚持敌后抗战。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不少人跑了。人数少了,留下的却是坚定抗日、坚持进步的英才。学校由曲沃移至翼城鲁公村,当时迫切需要加强军事训练,在赖林芝、雷震等老红军及抗大教员训练下,使学员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知识。杨献珍、梁明等老共产党员讲授政治课,使学员觉悟迅速提高。 几个月后雷震组织起游击支队,老红军胡正平把游击支队与民大4分校学员编在一起,组成游击第10团,编入决死3纵队,开赴抗日前线。在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中,由于这个团领导坚强,成员可靠,没有受到损失。 从民大4分校退学的两名学生回到武汉,他们给报纸写文章介绍在4分校的学习情况,介绍教官给他们讲解的唯物辩证法及革命的理论。报纸刊登以后,山西驻武汉办事处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阎锡山。阎锡山听后大为光火,岂能容忍民大4分校的教学内容违背他的办学宗旨,于是,下令停办民大4分校。 在国共合作尤其是山西的特殊情况下,在公开场合不执行阎锡山的命令是不行的,民大4分校只好停办。停学了,杨献珍干什么?他打听到朱德总司令在沁水端氏镇,于是他向朱总司令汇报了情况,请求回到党的系统工作。朱总司令答复说:这样不行,你一回到我党系统,就把同你一起隐蔽在阎锡山军工作的同志暴露了,特别是把薄一波暴露了,这不利于党的工作,你还应当回到山西工作。于是杨献珍又回到第五专署。民大不能办了,但培训干部的任务不能停,他们商定,把原来办学的摊子改名为军政干部训练学校,以吸收青年学生为对象,以培养连、排干部为目标,进行一至三个月的短期训练,以后还训练了一部分村干部、文艺骨干。这所学校先后培训军事、政工和地方基层骨干1500余人,这些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经受了考验,在以后建军、建政的岗位上都发挥了骨干作用。由于战事频繁,顽固派的阻挠,军政干校于1939年8月停办。 1938年2月,日军进逼晋南。阎锡山为维护其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尽可能保住自己的势力,在不损失主力的情况下,决心死守临汾。他自己逃到晋西,令彭毓斌为临汾警备司令,戎伍胜任政治委员,令决死3纵队参加临汾保卫战。 阎锡山的旧军被日军击溃,新军刚成立,中共主张不能死守临汾,而应深入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戎伍胜一面接受阎锡山指派的任务,一面建议阎锡山改变死守临汾的决心。阎锡山顾虑丢失临汾将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对山西群众也无法交代,仍然做出坚决保卫临汾的样子。 戎伍胜和总队长陈光斗分别指挥各总队于2月22日起向临汾集中。 日军108师团攻克东阳关、长治,以一个旅团沿公路向临汾快速推进,旧军纷纷向西溃退。阎锡山做样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不使武装力量受损,阎锡山改变死守临汾的决心。令第二战区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撤到临汾的机构向西转移,令陈光斗、戎伍胜指挥第3纵队、旧军404团、一个炮兵营前往阻击日军,掩护撤离行动。戎伍胜等即率部北上,进至洪洞古逻,发现日军已越过安泽县马良、府城一线,于是命令所部展开、构筑工事,准备战斗。 25日中午,日军向决3纵9总队的阵地发动进攻,戎伍胜和陈光斗指挥9总队、404团及炮兵营与敌人战斗,激战一日,毙伤日军300余人,完成了掩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撤离临汾的任务,第3纵队奉命撤至浮山县境。 28日临汾被日军占领。 阎锡山撤离时,将部队划分为西路军与东路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被任命为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东路军总司令,指挥同蒲铁路以东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阻击日军。并将决死第3纵队划归朱德总司令指挥。 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周桓向戎伍胜传达了朱德总司令的指示,要求决3纵不要从正面死顶住敌人打硬仗,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两翼侧攻击敌人,阻滞敌人前进。 全纵队指战员对在朱德总司令直接指挥下作战,异常高兴。 28日,第7总队在浮山石子口村遭敌机轰炸,伤亡20余人,指战员们非常悲痛。朱德总司令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到第3纵队视察、慰问,他向指战员们发表了讲话,对安定部队情绪、鼓舞士气起了很大作用。 1938年3月初,日军侵占沁水、翼城、浮山。第3纵队将以学生为主要成分的第7、8总队进行整训、扩军,同战斗力略强的第9总队相机袭击敌人。 日军对晋东南发动九路围攻,占领沁水县城后,以100余名日军驻守,掩护曲沃至高平公路的畅通。 这是从翼侧开展游击战争的好时机,第3纵队决心袭击沁水敌人。以第9总队每个大队抽出一个战斗力较强的中队组成奋勇队,执行此项任务。由3大队大队长万向荣任队长,杨立本任副队长。他们根据敌情和地形,以第2中队攻击登城,第1中队担任警戒,第3中队由东门攻城。3月19日,全部进入待命位置。20日,2时,2中队长牛志愿带领一个小队突击登城,指导员王肯先指挥两个小队占领通往城门的洞口,防敌逃跑。突击队以隐蔽行动登上城墙,少数兵力向城内冲击。日军发觉后,很快从城门两翼出动封锁突破口,登城部队即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登城部队伤亡太大,没有后续部队加入战斗,战至天明撤出战斗。突击队七名战士负重伤被俘。日军对其劝降不成将七名勇士杀害。他们就义前,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等口号。这种临死不屈的精神,不仅振奋中华儿女,也让日本人十分敬畏。P15-17 序言 “临汾旅”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第23旅在解放临汾的战役中对破城和登城起了“决定性作用”。6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和中央军委批准,由晋冀鲁豫军区(后与晋察冀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亲手将绣有“光荣的临汾旅”锦旗授予第23旅,这是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首次获得师(旅)级荣誉称号的部队。 这支部队是由地方部队升编为野战军的,它的前身是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这是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部队,由老红军为核心骨干,爱国知识青年为基础,改造旧军,以广大农民群众参加组成的军队,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成长,后兼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属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第129师暨晋冀鲁豫军区建制。1945年12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3旅,在解放战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能攻善守的劲旅,番号几经更迭,1949年2月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60军步兵第179师。 这支部队富有红军各方面军的特色。第一任旅(师)长黄定基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成长起来的,第二任政委萧新春是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的干部,第二任师长吴仕宏和副旅长邓仕俊、副政委郑其贵、团长康烈功、程九章是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指挥员,副旅长崔建功、后任后勤部长黄维纪和其他一些领导骨干来自陕北红军。这支部队组建后就投入烽火连天的战场,连续作战。是一支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坚决听从党指挥的部队。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革命战争开始。1945年的上党战役中,决9团三克磨盘垴,对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受到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嘉赞。运城战役中,两个纵队七个旅围攻国民党军固守的运城,久攻未克,敌援兵迫近,情况十分危急,23旅组织10勇士一夜完成破城,坑道,爆破成功,突击队首先登城并巩固了突破口,为攻城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对取得战役胜利起了关键性作用,徐向前说,“23旅打运城有功,应授予‘运城旅’称号。”临汾战役中,23旅用“土飞机”破东关、攻本城,首先登城,战后获“临汾旅”的光荣称号。晋中战役中,全旅及时转变作战形式,在运动战中与友邻部队协同歼灭阎军“亲训师”、歼灭残留日军编成的第10总队、攻克坚城祁县,五战五捷。破太原从东门突破,一直打到阎锡山的山西省政府。进军西北参加西安解放阅兵式,在关中打骑兵、破秦岭、挺进大西南,关山飞渡,直逼成都,参加解放成都入城式。进军川西北高原,兼茂县军分区,解放了九寨沟、黄龙寺、米亚罗、四姑娘山、卧龙关等当今著名风景区,剿匪建政,完成任务出色。1951年3月18日跨过鸭绿江南下,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与“联合国军”中的美军、土耳其军、韩国军队等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创造步兵打坦克、l:200歼美军、一个高射机枪连击落敌机24架和参加敌前大潜伏等战例,一直战斗到1953年7月27日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这支部队参加战役战斗600多次,参加攻克县以上城市19座,其中14座是攻坚战,在近16年的作战中消灭敌人79593人,缴获各种枪3.3万余支、火炮750余门,缴获汽车103辆,骡马1300余匹,战绩辉煌。消灭敌人数量相当于组建该旅兵员的17倍。 这支部队在战争中牺牲干部战士4757人,负伤13922人,勇士们的鲜血和全体指战员的英勇奋斗铸就了“临汾旅”的光荣。这支部队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杀敌英雄——旅长黄定基,战斗英雄申秉钧、荆来发、车元路、李来龙、张贵云、张德兴、徐柏林、苏长云、田忠其、董克荣、陈开茂、蔡朝兴、王景强、王贵文;互助模范焦五保,运输模范曾义宽等。他们的光辉业绩点缀在战旗上,永垂青史。 战争结束以后,国家转入相对和平时期,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这支部队担当起保卫祖国的重任,执行战备训练,战备值班,参加大比武和建设城西湖农场;在动乱的年代担当稳定南京局势和做群众工作的重任;担负“迎外”任务和训练改革等。在这支部队服役和经受锻炼的前前后后有30余万人,雷锋式的战士张红兵、爱民模范曹爱勤、爱兵精武的严发奎,更是这个部队的光荣,为战旗添了光彩。涌现出一批党建、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部队成员换了一代又一代,都牢记党的教导,走到哪里就把“临汾旅”的光荣旗帜插到哪里,使光荣的战旗高高飘扬。 这支部队上下团结,积极进取,勇挑重担,以埋头苦干,英勇作战而著称。为了全面反映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在撰写本书时企求查阅到原始档案,但翻来覆去只找到油印的2页纸的《临汾战役总结》。可喜的是在档案馆保存着与他们有关的大量材料,有不少当事人写的回忆录,还有不少的“活档案”,也有一批研究成果问世。在研究这些材料的基础上,以档案为基础,吸收回忆录中的精华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完成了本书的撰写。 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铸就了“临汾旅”,这支部队的指战员也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当他们在创造那些战争史上奇迹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们的业绩青史留名。历史证明,他们来自人民,为人民而战。这支部队在克运城、破临汾、解放太原,以及解放其他城市的战斗一结束,就立即撤出城外,没有去“发洋财”、恋城市,做到秋毫无犯。在强敌和艰难困苦面前,该旅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团结协作的风格,大胆革新和创造新战法的科学态度,这是我们军队、国家和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用科学发展观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对社会集团和人们有不同的要求。打仗,人的能动性和勇敢精神是第一位的。建设国家,吃苦耐劳和创造性相结合是第一位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就是第一位的。尽管不同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不同,但勇于奉献、大胆革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是一脉相通的。今天研究了解《临汾旅》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要学习其精神和科学态度,把当前和以后的事情办得更好,把我们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让烈士们含笑九泉,对每一位为这支部队成长壮大做出贡献的人们将是极大的安慰。 后记 研究总结“临汾旅”发展和战斗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许多老同志提议编写一套丛书,把这个师(旅)的历史发掘出来,使我军的战史、军史更加丰富,以历史事实启迪后人。基于此目的,在集团军党委、首长和旅党委、首长的关心与支持、指导下,由旅部分领导和原179师一些老同志参加组成编委会、编写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此书和《179师战例》。尚有《中国军队的窗口》等正在编撰中。 为了提高书稿质量,4月中旬在白水桥召开了评审鉴定会。旅政治部和编委会邀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一室主任王淇、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原部长王普丰、南京大学教授马洪武、中共党史出版社贾京玉、江苏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杨杰、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主任王建丰、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印志均组成鉴定评审委员会,由王淇任主任委员。他们认真阅读书稿,仔细推敲,一致认为该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临汾旅的历史,填补了临汾旅历史研究的空白;资料翔实、史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重点突出,方法科学,对军战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是进行军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评审鉴定会对书稿的不足也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书稿经过修改后,更加完善。在成书过程中,得到许多老同志和专家、学者、档案馆、图书馆、研究室的帮助、支持,旅各单位给予了有效的保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不足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2007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