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7中国随笔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静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然而,时间的波涛不息,倘若不能及时筛选,并通过书籍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些作品是很容易被新的创作所覆盖和湮没的。观诸现今的出版界,除了长篇小说热之外,专题性的、流派性的选本倒也不少,但这种年度性的关于某一文体的庄重的选本,则甚为罕见。本书便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收录了我国2006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随笔。

内容推荐

这本书里的文章,皆选自2006年十月至2007十月的报刊、图书和网络,算是对我们过去一年热闹与不热闹的精神生活,所作的一份不完全记录。本书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6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随笔。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目录

李静◇序/1

第一辑

王小平◇艺术的内丹——小波十年祭/1

杨早◇狂欢传统及王小波与鲁迅及王朔之关系(外一篇)/10

第二辑

龙应台◇我看《色,戒》/22

崔卫平◇坏小子葛优/27

所思◇是金子也不发光/35

缪哲◇与H先生论语文课本书/39

陶东风◇于丹现象解/41

傅谨◇人鬼情未了——老戏新说之十一/53

第三辑

陈丹青◇鲁迅是谁?(外一篇)——写在鲁迅逝世70周年/59

邵建◇《晨报》纵火案/71

范亦豪◇迟到的老舍/78

何怀宏◇折断的翅膀——阅读路翎笔记之一/87

第四辑

薛忆沩◇“大地”的回报/90

林达◇国王、“热情之花”和卡利约的故事/94

聂华苓◇爱情与政治/101

李大卫◇伪花边七则/105

景凯旋◇昆德拉与我们/115

朱正琳◇雷蒙·阿隆的精神气质/123

张闳◇《在路上》的精神史/126

贾晓伟◇春宵肖邦值千金/130

李长声◇日边杂记(六则)/134

第五辑

汪曾祺◇汪曾祺早期佚文一组/142

木心◇困于葛菡/150

杨绛◇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153

第六辑

高尔泰◇王淑真/159

北岛◇在中国这幅画的留白处/163

林 白◇水冲的农事——1975年,在时事之外,片断/167

王小妮◇2006年上课记/171

第七辑

任洪渊◇面对希腊逻各斯的中国智慧——汉语与拉丁诸语世纪对话的一次语言学准备/177

刘再复◇红楼悟语/197

李敬泽◇为小说申辩一一次讲演/216

张新颖◇海子的一首诗和一个决定/222

周泽雄◇两大批评部落间的战争(外一篇)/227

第八辑

李零◇孔子符号学索引——《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234

孙郁◇儒的是与非(外一篇)/242

秦晖◇不治水,照样要专制:我国数十年“魏特夫批判”的结论/251

邓晓芒◇何谓“霸权主义”?/260

秦汉◇历史“共同研究”的虚与实/267

杨曾宪◇第三只眼睛看中西医之争/274

李洁非◇商君的死/280

第九辑

黄一龙◇我们怎样做祖宗/286

陈超◇某“资深编辑”审稿意见八则/290

雷颐◇测谎器的哲学原理/294

马莉◇对身体的遗忘以及对身体的过分记忆/298

试读章节

岁月如流,转眼又是十年。今日之日,有了许多喜爱小波作品的人,他可谓知音满天下了。在岁月之流中,他激起了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人生如此,复有何恨。

细想起来,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作品呢?他的东西不太驯顺,不易得到身居要津人物的提倡,又包含一些率性而为,啸傲自娱的成分,所以也不大好懂,难以成为大众茶余酒后,点评狎玩的余兴节目。我猜,人们之喜欢他,是因为他的那种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他就像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进入世界的另一层面。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日:悲怆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感悟者,宝玉一人而已。这种看法意境高远,能作此语者,鲁老之外,复有几人?贾宝玉可谓一个异类,趣味行径,大异常人。满月时,舍面前诸物不取,专拣花粉之类抓弄。长大后,成了个女性生活的崇拜狂,嗜食胭脂,特别是女儿唇上的那种胭脂。又有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一见女儿,便觉清爽,一见男子,便觉浊臭不堪的惊世骇俗之语。所谓意淫之说,便滥觞于此。他憎恨仕途经济,他人眼中有用的事一概不干,专在脂粉丛中打混。他不痴不傻,也没有神经病,只是在无意之间,进入了一个奇特的心理层面。靠着丰裕的家世背景支持,他得以在这一心理层面遨游,直到现实条件无法维持的一天。于是他从这一心理层面坠落下来。这一摔疼杀人也。随后产生的独特感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贾宝玉外,天下不寻常的人物尚多。他们各怀不同的情愫,栖居在不同的心理层面。正所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如果环境允许的话,就这样存在下去,演化成一种新的生活风格。如果得到众人赏识,甚至会成就一段佳话。正如生物变异一样,如果环境允许,一切顺利,就产生一个新的物种。

表面上看来,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表面,活动在同一空间。而实际上,人们正如深海中的鱼类,各有自己栖息的层次。海鱼在不同的深度游动,觅食,各不相扰,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有时,我站在街上,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想到:这些人看来混杂在一起,其实各自浮在不同的层次。他们在相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场景,产生不同的印象和乐趣,脑子里转着完全不同的念头。

这里所谓的不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同,而是指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野。事实上,一个人的感受可以是很独特的。另一个不同类的人可能永世无法体验,无法分享类似的感受。所谓夏虫不足以语冰,庶几近之。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抹杀差异的倾向。于是我们看到精致的灵觉在流失,看到许多人像用模子叩出来的一样,按一种呆板的模式思维,以一种贫乏,缺乏创意的方式交流,一张嘴就是乏味的剩话,带着一股哈喇味儿。

我猜,人们喜欢小波的东西,是因为他浮在一个独特的很有魅力的心理层面上。这个层次与贾宝玉栖居的层次当然不同,有几个人能享受贾宝玉式的奢侈呢?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远远背离了仕途经济的层次。在仕途经济的层面上,人们像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一样旋转进退,没有率性而为的空间。在这个为我们熟知的世界层面上,人们像动物觅食一样,努力获取生活资源和其他可资利用的资源。这是一个忙乱喧嚣的世界,充满了碰撞和反弹。在这个世界呆久了,我们难免会感到厌烦,难免会渴望一些单纯,优美,异想天开的东西,希望——哪怕一瞬间也好——能进入一个富有情趣的世界层面。

人生几十寒暑,呼吸涵泳,像蜜蜂一样采撷着人生的趣味,而趣味的核心,也随着趣味的结聚而漂移。回想起来,趣味这个东西,实在很像修道者或练气士所谓的内丹。它在一些敏感的心中存在。一开始是不定形的流体,随后是一个默默化育的过程。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经受感觉的淘洗摩挲,观照幻化中的内景和外景,追随着在朦胧中浮动的意向,此时会有一串冥冥中的神秘感悟,而一个内心的支架,在时光的催化下凝聚成形。

在解释小波何以会有他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时,我想说的,就是他在生活中一直在走着一条特别的道路,一直在探索着精神上可能的存在方式,寻找着自己的适当位置,用他的话说,就是精神家园。从小时起,一有功夫,他就在呆呆地想着什么,默默地编织结聚自己的趣味核心。这样的心理素质,带有极大的先天成分,虽是后天造成,却是先天注定。事实上,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扭曲理性,压抑天性,单调贫乏的泛政治化时代,在那个八亿人看八个戏的艺术沙漠里,能产生小波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时和小波一起读诗的时光。那时的趣味稚嫩,读到魏晋以前的东西,只觉单调鲁钝,像简陋的乐器奏出的曲调,乏善可陈。反而喜欢唐宋之后轻巧纤裱的诗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打上了时间的烙印。再看当年喜欢过的秦观之辈,但觉雕饰过甚,厚重不足,恰似微云衰草。而李清照绿肥红瘦之类,直如丫角戏语,比之曹孟德的沧桑之笔,高下立判。

记得小波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杜拉斯的“情人”。“情人”一开始就是这样一句话:“我已经老了。”沉重而不经意。然后有个人走过来说:“比起你年轻时的样子,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小波对此感触很深,他写道:(大意)“情人”文章好,译笔也好,岁月沧桑,尽在其中。看过之后,才知道文学中有如此精美的东西。小波这样的感触,使我看到了时间的烙印。能写下,能领悟这样的场景,都需要一种成熟的趣味。残缺之美,可以美得令人心痛,但这是需要几十年的时光才能把握的东西。当然,为赋新词强说愁者不算。

我不禁想起曹孟德的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缀,忧从中来,不可断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好东西何须文字华美,这儿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一种雍容大度,醇厚而深邃的伤感。这个世界,古老残缺,不如人意,但它仍然美好,甚至比一个完满的世界更为美好。正如一把青铜古剑,剑锷已断,断处是粗糙的裂口,露出斑驳的金属颗粒。但它有一种古锈斑斓的残缺之美,使一切别的东西黯然失色。

经过这样的感悟,再看看今天那些着意堆砌,信笔涂鸦,花里胡哨的艺术,好像看老莱子彩衣娱亲,只觉得滑稽。

谈到小波的精神特质,我把它归因于家族传承,这种家族传承似乎更多地表现在遗传素质的传递上。我们知道,在某些家族里,一些遗传素质会在一代代人身上不断表现出来。这种遗传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

小波的母系在山东,但这一族人多是些甘于寂寞,勤劳本分的劳动者,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艺术天赋。他的父系来自四川。这个家族不太平凡,在可以追溯的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禀赋过人,不甘寂寞的人物。他的祖父出身寒微,当年是渠县的一个放牛娃。有一天和他父亲在田中吵架,一怒之下离家出走,跑到邻村,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学堂。就像许多戏文中说的一样,在窗外偷听老师讲课。随后也像戏文中一样,经过一番巧妙遇合,被老师发现他天赋异禀。几天后,他父亲在学堂找到了他。老师说这孩子聪明过人,不读书太可惜了。于是我们这位曾祖父倾其微薄财力,开始供他上学。没想到过了几年,他竟说读书太容易了,没有意思,又挑起竹篮奔走市墟,开始了他的淘金梦。几年以后,他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当时军阀混战,火药成了奇缺之物。但山里的一种果实的外壳,恰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于是他游说山民,把果壳收集起来,烧成灰,由他出银收买。这种果壳原是废弃之物,于是山民大喜过望,担灰之人,往来络绎于途。这笔买卖似乎做得很成功。据说他每天银元人息,要用箩筐来装,夜夜秉烛,点钱点到三更。于是,这个贫穷的放牛娃,在命运遇合下,竞一变为当地首富。嗣后,他涉足江湖,成了帮会人物,门招天下客,颇有一些草莽英雄的豪情。

这段故事,有点传奇小说的味道,但好景不长。后来共产党入川,他接下来的命运就不难想象了。据说他跳了城墙,摔断了双腿,当时没死,在床上痛苦辗转,又捱了两个星期,终于驾鹤西归。

他老人家有8个儿子。我们父亲排行第三。他和八叔后来都忝为大学教授,按说智力不低,但为族人传颂的却是七叔。据说此人聪明绝顶,双手打得算盘,自学成医,活人无数。一点灵思,竟然能知未来之事。他在27岁那年,料定家族将有大厄,遂有弃世之想,竞绝食而死。这对于一个正当韶华之年的人是极不寻常的。后来他的预感果然应验,王家家产抄没,人丁凋零,八兄弟不剩几个。无怪族人传说,王氏男子多聪颖者,唯天不假年,寿算有亏。这个说法到此为止,但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祖坟风水的原因,还是另一种魔力钳制?假如事情没有临到自己头上,对这种传说我一定一笑置之。但在两年之间,我仅有的两个弟弟正值英年,相继过世,这使我对命运的传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畏之情。

下面说说我们的父亲。他是一个没有城府,不修边幅的率性之人。似乎有些艺术天赋,少时诗文篆刻,均有造诣。正像许多早年投身革命的读书人一样,有一种性格躁动,不安于室的倾向。当时正当天下危乱之秋,他觉得男儿立身于世,应该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岂能营营役役,老死牖下。于是他闹学潮,遭通缉,终于在四川呆不下去,徒步到延安投靠了共产党。他属于那种爱恨分明,不肯妥协的人物,想来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后来终于受到祖父的株连,中箭下马,淡出官场,党籍也没了。这成了他的终身之恨。P1-3

序言

这本书里的文章,皆选自去年十月至今年十月的报刊、图书和网络,算是对我们过去一年热闹与不热闹的精神生活,所作的一份不完全记录。

这一年,自由作家王小波逝世十载,青年所蒙影响日见其深,祭悼之声遍及南北;同时,另一位王姓作家,当年以“痞”为旗,而今拒不认账,隆隆复出后旋即沉寂。于丹老师虽让“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仍拦不住红透神州;同时,一本名叫《丧家狗——我读(论语>》的书因平视了孔圣人,而惹起国粹派的众怒。“公祭”泛滥,中西医之争激荡,中西节假日之辩纷起……国学狂热和文化自省之间的冲突,时空倒转般地似要回到“五四”之前。

还可看到:电影界,“黄金”、“太阳”、“色,戒”诸词红极一时;文坛外,一位名叫顾彬的德国汉学家因“垃圾”之讥,招致中国作家、批评家的集体声讨;与此同时,一个名叫“中国文艺复兴”的梦,正被学者和艺术家们焦灼地做着……中国文艺对时代与个人的精神欠账,在看似盲目的争吵中日渐凸显,愈来愈无法赖掉。

本书所收部分文字,与以上诸事多有对话。除此之外,便是沉潜独思之文——或真实关切个人、社会与历史,或走回内心,独对形上而诗意的世界。把它们集拢来,正可为稍纵即逝的一年立此存照。这是我一厢情愿的骏想。但选家的视野毕竟狭促,不知有多少睿思妙文被遗落在选本之外,对这注定的遗憾,还望读者诸君宽谅。

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时代。的确,这是一个并不伟大的大时代,也是一个膨胀而贫乏的大时代。一切都可能流沙和泡沫般逝去。挽救这贫乏和予人以信念的,唯有精神创造者勇猛精进的劳作而已。

李静

2007年11月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