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历经十余年的运作,已经成为海内外华文儿童文学界公认的文学大奖,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而且也培养了一个在逐步扩大的读者群体,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关于冰心奖的系列丛书已经成为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双赢的品牌图书。
本书以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为平台,集合一批新锐作家,分别推出其单本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有《如歌如诗》《女孩的暖冬》《稻田童话》《蓝飘带》《坐在红滩上的小瓦》《天空之城》等。
该书是文学生力军的一次集体亮相,展现了新的创作群体的崛起,将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注入活力,进一步扩大冰心奖的影响。
冰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爱心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一生追求光明、崇尚自由、奉献爱心、启迪后人。她的优秀作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本书是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者薛涛的作品精选,其中有描写细腻生动的小说,优美灵动的散文,意境悠远的诗歌,活泼稚趣的幼儿文学,其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想象丰富,给读者以亲切的感受、心灵的启迪。
如歌如诗
一个经常并且正在发生的故事。
——题记
如歌是一个女孩的名字。
如歌从前不叫如歌,是另外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那名字很常见,即使告诉你,你也会马上忘掉,所以在这里就不告诉你了。那名字是她的工程师爸爸取的,爸爸居然认为这是他的“得意之作”。可如歌嫌这个名字太俗了,就暗下决心要改掉。如歌想改掉就改掉了,不在乎爸爸愿意不愿意。
有一天,如歌家的电话响了,爸爸赶紧去接。爸爸说一定是工程指挥部打来的。
可对方说找如歌听电话。爸爸问,如歌是谁?没有如歌这个人,你打错了。如歌就跑过去。如歌说,是找我的,我改名叫如歌了,还没通知家里。
爸爸问,你把我取的名字改了?
如歌点点头。爸爸用拳头擂了桌子。
如歌说,这件事没那么严重……
妈妈过来劝。妈妈说,一个名字,叫什么不行,我看叫如歌也蛮好的。然后朝如歌说,对吧,如歌?
爸爸说,好什么好,过日子要实际,不是什么唱歌!
如歌说,本来就好听嘛,其实人生就像一首歌,我听得到。
如歌下决心改掉原来那个不好听的名字是有原因的,否则如歌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如歌喜欢上诗歌了。可如歌不知道有什么在前面等着她……
如歌以前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诗这种东西,以前偶尔翻过几木杂志,也没在意那排成行的文字。
那年学校分配来一个大学生,学中文的。他刚上班不久,如歌和其他同学就注意上他了。新分配来的教师总能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他很瘦。也许是瘦的缘故,脸上的棱角分明,好像准备用他突出的棱角作为某种武器,总之让人觉察到一种锐气,他并不教如歌班的语文课。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来的大学生一概教一年级,教一个班。校长信不过新来的“毛孩子”。他们讲课总是掌握不好“规则”,有时放不开,有时又放得过分,总之是没火候。如歌只是有几次远远地见他喜欢在人少的地方走过来走过去。有一次,一个排球打在他脸上,如歌见他笑过,但那笑很冷峻,令人无法与他同乐。
他很怪,不喜欢跟同事们说笑。
校园很大,在东北角有幢废弃的教学楼,十几年前被地震毁坏了。那旧楼不高,岁月久了,楼窗里竟长出草来,后来楼顶还长出几棵小树。如歌喜欢这几棵小树,还喜欢这里无名的小花小草,尤其喜欢这里花草的清香。这清香如歌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再昂贵的空气清新剂都比不上。
如歌喜欢这里就常来这里走一走、站一站。以前这里没有路的,如歌走得多了,便有了一条弯曲细小的路。如歌很愉快,她的做法应验了鲁迅先牛的话。如歌索性就把这个清净的所在叫做“百草园”了。
其实如歌来这里也不做什么,她只不过想看看那些昨天含苞的小草开花了没有。那些小草不美丽但如歌非常喜欢,如歌觉得它们比家里的杜鹃还美。另外,不知是哪一天,这里飞来一只白鹭,在旧楼的窗口飞进飞出。如歌高兴地想,它真幸福,发现了这么好的地方,它该不是在这里生蛋了吧?从此如歌再来时就走得很轻,她怕惊动白鹭。再说如歌也想听听小白鹭吱吱的叫声。如歌常来这里,白鹭不怕如歌了。有一回,白鹭就停在离如歌几步远的草丛中找食物吃。 如歌没想到会在“百草园”遇见他。
如歌还没有走上小路,就见旧楼下她常坐的地方有一个清瘦的影子,那瘦影简直是剪出来的。如歌想,一定是他,除了他还会是谁。何况只有他平时课少,才会有这份闲情逸致。
如歌发现他在读一本书。
如歌想,既然是来读书的就算不上“百草园”的侵略者了,至少对这种“本分”的“侵略者”也该客气点儿。如歌轻轻走上小路,走了一段停住了,她想欣赏一下这个怪僻的家伙,他读得很认真,头上嗡嗡嘤嘤有几只野蜜蜂上下飞舞,不肯离去。他居然毫无察觉。如歌想,这蜜蜂真是好眼力,在那头乱发上采什么蜜啊?
如歌这样一想就笑出声来了,把她自己吓了一跳。刚才这地方多静啊。再说如歌平时很少笑出声来的,她都不知道自己笑出声来究竟是什么样。
他显然是听到了一个女孩的笑声,手一抖,书落在了地上。那几只野蜜蜂不甘心地逃走了。
如歌马上不笑了,心想,原来是个神经质。
如歌一本正经地说,对不起,吓着你了。
他站起来,脸红了,说,没关系,你笑什么?
如歌说,有几只野蜜蜂在你头上采蜜。
他认真地摇摇头说,不可能的,我又不是鲜花。
如歌只好又笑。
他想了想,认真地说,难道我头脑中真有它们认为可取的东西?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
如歌说,那一定是,再不就是它们忘戴近视眼镜了,看错了。
他笑了,笑时看上去也有一丝忧郁。
如歌发现自己爱说话了——喂,你知道这地方的主人是谁吗?
他一愣,说,知道,学校的……校长的。
如歌说,不对,是我的。这条小路都是我走出来的。它叫“百草园”。
他摇摇头,看看脚下的小路,说,那该是鲁迅的才对。
他们都轻轻地笑着。
他告诉如歌他在读一本诗集,泰戈尔的。
如歌探出头看那本书名——《飞鸟集》。
如歌问,读诗有趣吗?如歌也很想读读。
他说,当然有趣儿,读诗是天底下最美妙的体验,在这花草丛里读诗就更美了。
如歌说,怪不得你什么运动也不爱好,连说笑都很少,原来你找到了你喜欢做的事。
他说,正是,我建议你也读读诗,读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如歌说,我的功课太多啊……如歌很无奈。
他马上说,教育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变成奴隶,而是变成土人……
他一口气说了很多,如歌没怎么听懂,但约略晓得他的意思是说读诗并没有害处。
如歌接过他的《飞鸟集》。那书很薄、很轻,有股油墨的香味扑面而来。这香味马上融进花草的清香里,如歌喜欢。难怪他说在这里读诗是更美的享受,他一定是喜欢上了这里的空气,或者一切。
如歌马上问,那你看什么啊?
他说,这本我刚刚读完了,再说我读得不少了,我开始写自己的诗了,将来我会送一本自己写的诗集给你。
他说这话时望着旧楼顶上的白鹭。那白鹭似乎觉察到他在看它,就飞了,飞得很高、很远。
如歌说,你一定能写出来,我等着。
如歌说的是心里话。现在她就觉得他是位诗人了。
他说,书名叫《如歌岁月》,我早想好了。
如歌说,这名字好听。
如歌把那本书中的诗一行行读了,兴奋得不得了。她第一次发现,世界上除了电视剧和流行歌曲外,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如歌觉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啊!
如歌把诗给几个要好的女孩看。那几个女孩轮换翻翻,都说不好看。还说,原来他整天看的就是这个啊!别人的态度一点也没有动摇如歌对诗的喜欢。她不但读了,还把一些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里。这些事她差不多都是课余在“百草园”做的。奇怪的是,如歌没再遇见他。
有一天,如歌在走廊里遇见他,把书还给了他。
如歌说,真好看,还有吗?
他说有的。
如歌问,你怎么不去“百草园”了?在那里读书多好啊!
他说,“百草园”是属于你的,再说要一个人读才宁静……
如歌马上闪出一个有创意的想法,说,咱们瓜分了它吧,像瓜分殖民地一样!
他眼睛亮了一下,瓜分?怎么分?“百草园”又割不开。
如歌说,把一星期分成两份,一三五归你,二四六归我。
他说,好!好!不过得修改一下方案,二四六归我。星期六你在家休息,不能来,白白损失掉了。
如歌还真没想到这个,于是就要了“一三五”。P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