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
分类
作者 梁子谦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近年来中国粮食需求与供给也存在缺口。如何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得出对我国保护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内容推荐

20世纪后半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了3.5倍,从1949年的1.1亿吨提高到2004年的约4.7亿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1998年后,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都有了明显的负向调整:增产的时间缩短、增产幅度减小,减产的时间拉长、减产幅度变大。同时,近年来中国粮食需求与供给也存在缺口。如何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得出对我国保护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书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与评析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方面的相关文献;阐述了本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理论以及本书的实际意义;界定了粮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等几个基本概念;明确了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状况、预测和影响因素。本书首先从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入手,系统地描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变化的阶段性特征:1996年后,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所下降。然后,本书深入研究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与比较优势,指出中国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及其所具有的明显的地区比较优势。其次,对中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从长期趋势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提高单产成为提高粮食总产量的主要途径。从总体上看,粮食总产量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內将逐渐上升,但其增长幅度将逐渐变小。最后,本书研究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并着重论迷了其中影响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主要因素:耕地、水资源、科技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土地政策和价格等。本书还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因素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对中国粮食单产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科技进步水平、物质投入、环境与气候因素和政策因素;对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资源及科技因素,其次是比较效益及政策因素。资源及科技方面的制约成为影响播种面积的硬约束。

第三部分:对粮食安全进行总体评价。本书通过计算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安全系数等指标,对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作出了判断。同时,本书通过构建居民消费需求、饲料用粮、种子用粮和国內粮食总需求预测等模型,对未来十年中国粮食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供求存在缺口,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最后,本书的这一部分还研究了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粮食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着中国的未来粮食安全。

第四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本书的结论,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严格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提升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支持和鼓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粮食主产区的补贴政策、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大力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等。

目录

第1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本书的结构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分析方法

 四、研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

第3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粮食概念

 二、粮食生产的基本特征

 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界定

 四、粮食安全的界定

第4章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一、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要性

 二、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阶段性变化

 三、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

 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与比较优势

 五、我国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分析

 六、小结

第5章 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耕地

 二、水资源

 三、基础设施与投入

 四、科技水平

 五、农民收入水平

 六、土地政策

 七、价格

 八、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分析

 九、小结

第6章 中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预测

 一、中国粮食增长的潜力

 二、粮食生产能力预测模型与相关变量解释

 三、粮食生产能力预测模型估计结果

 四、预测结果分析

 五、实现2010年、2020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的要素投入需求

 六、小结

第7章 国内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与效果分析

 一、建设商品粮基地

 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三、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

 四、农业补贴政策

 五、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六、小结

第8章 国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经验及启示

 一、日本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二、美国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三、欧盟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四、韩国的经验及农业政策

 五、国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启示

第9章 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评价

 一、粮食安全体系

 二、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情况

 三、我国粮食安全的指标体系

 四、未来十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

 五、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六、小结

第10章 农户调查资料与分析

 一、样本选择

 二、调查户所在村的基本情况

 三、调查户基本情况

第11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图表目录

图1.1 本研究分析框架图

图4.1 1978—2003年全国粮食生产成本(元/亩)

图4.2 粮食主产区生产成本构成

图5.1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年变化率

图5.2 1996—2003年全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年变化率

图5.3 技术进步与粮食生产函数

图5.4 粮食缺乏弹性导致增产不增收

图5.5 1979—2003年全国、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图5.6 1979—2003年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图5.7 粮食价格的蛛网波动模型

图7.1 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图7.2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图7.3 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图7.4 棉花大豆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图7.5 粮食产业缺陷一

图7.6 粮食产业缺陷二

图7.7 现金补贴优于实物补贴

图7.8 种粮农民盈利

图7.9 种粮农民收支相抵

图7.10 种粮农民亏损

图7.11 种粮农民严重亏损

图8.1 美国粮食补贴机理图

图9.1 粮食安全体系

图9.2 粮食总产量与波动系数

图9.3 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与增长率(单位:公斤/人、%)

图10.1 调查样本省、县分布

表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內有关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预测的部分结果

表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有关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预测的部分结果

表1.3 国际著名粮食供需模拟模型

表4.1 粮食总产量连上4个台阶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动的基本情况

表4.2 1996—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趋势

表4.3 1996—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分品种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表4.4 1996—1999年和2000一-2003年中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表4.5 1980—2003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减情况(单位:万吨)

表4.6 1980—2003年全国、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单产和劳均粮食产量-(单位:公斤/亩)

表4.7 粮食主产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规模优势指数

表4.8 粮食主产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效率优势指数

表4.9 粮食主产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

表4.10 1978—2003年全国粮食生产物质费用与税金(单位:元/亩)

表4.11 1978—2003年全国粮食含税成本与税后收益(元/亩)

表4.12 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每50千克成本与纯收益情况(单位:元)

表5.1 改革以来中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表5.2 1996—2003年全国人均耕地变化情况

表5.3 1996—2003年全国耕地占用及其结构和耕地减少情况(单位:万亩)

表5.4 全国及各农业生态区水资源总量与农田灌溉情况

表5.5 1978—2003年全国物质投入增长情况

表5.6 中国粮食生产要素增长率和贡献率

表5.7 1979—1984年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变化

表5.8 1985—1988年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变化

表5.9 1989—1991年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变化

表5.10 1992—1996年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变化

表5.11 1997—2003年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变化

表5.12 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

表5.13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5.1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6.1 预测模型宏观变量值设定

表6.2 预测模型未来价格变动率

表6.3 面积供给弹性

表6.4 单产弹性

表6.5 农业科技储备和水利存量的单产弹性

表6.6 科技储备量的滞后期和权数

表6.7 2006—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预测(单位:万吨)

表6.8 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规模为5.1065亿吨所需要素投入量

表6.9 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规模为5.4181亿吨所需要素投入量

表7.1 2004—2005年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资金分配(单位:亿元)

表7.2 2004年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标准、品种和范围

表7.3 內蒙古自治区粮食直补执行成本调查表

表8.1 2002—2007年美国粮食作物年直接支付率及最高反周期性支付率

表8.2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草案每年计划削减的幅度

表8.3 提前退休直接支付实绩

表9.1 1996—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

表9.2 1996—2003年中国谷物生产与消费

表9.3 1996—2003年中国蔬菜生产与消费

表9.4 1996—2003年中国水果生产与消费

表9.5 1996—2003年中国畜产品、水产品生产与消费(万吨)

表9.6 1996—2003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交易情况

表9.7 1996—2003年中国食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上年=100)

表9.8 1996—2003年中国国內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和恩格尔系数

表9.9 居民需求弹性

表9.10 居民因收入变动的需求弹性

表9.11 2006—2015年中国粮食供需预测(单位:万吨)

表10.1 调查样本分布

表10.2 调查村地势分布

表10.3 调查村生产用水情况

表10.4 调查户户别分布

表10.5 调查户家庭结构

表10.6 调查户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

表10.7 调查户参加保险情况

表10.8 调查户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分布(按面积)

表10.9 调查户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分布(按省)(亩)

表10.10 调查户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

表10.11 调查户亩均粮食产量(公斤/亩)

表10.12 种植优质水稻、小麦或玉米的调查户分布

表10.13 调查户家庭经营收入分布(元/人)

表10.14 调查户出售粮食数量(公斤/人)

表10.15 调查户出售粮食价格(A/公斤)

表10.16 调查户粮食库存(公斤/人)

表10.17 调查户种子用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