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差别竞争力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建设,对珠钢差别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提炼和总结,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观点和启示,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企业差别竞争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王中丙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对差别竞争力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建设,对珠钢差别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提炼和总结,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观点和启示,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内容推荐 企业的差别竞争力,是指企业独有的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竞争优势的能力。其核心在于创造竞争的特异性,实质在于实现差额利润。本书对差别竞争力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建设,对珠钢差别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提炼和总结,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观点和启示,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企业差别竞争力 第一节 企业竞争力 一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二 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三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企业差别竞争力 一 企业差别竞争力的提出 二 企业差别竞争力的含义 三 差别竞争力的特征 四 企业差别竞争力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企业差别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 一 员工素质 二 技术水平 三 生产资料利用能力 四 管理能力 第二节 企业知识竞争力 一 员工知识水平 二 产品知识含量 三 员工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四 企业经营者的知识管理水平 五 企业的知识自组织能力 第三节 创新力水平 一 制度创新力 二 技术创新力 三 管理创新力 四 产品创新力 第四节 环保力水平 一 建设绿色企业、提高企业环保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建设绿色企业、提高企业环保力的途径和措施 第五节 形象竞争力水平 一 企业形象的基本内涵 二 企业形象与企业竞争力 三 提升企业形象竞争力的途径 第六节 国际竞争力水平 一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 二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第三章 企业差别竞争力评价和提升 ——差别竞争力的战略模式与途径 第一节 企业差别竞争力评价 一 企业差别竞争力评价的原则 二 企业差别竞争力评价体系 三 企业差别竞争力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提升企业差别竞争力的战略模式与途径 一 企业差别竞争力形成的一般过程 二 提升差别竞争力的战略模式 三 企业差别竞争力战略的实施步骤 四 提升企业差别竞争力的战略途径 第四章 差别竞争力与企业战略 第一节 差别竞争力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 差别竞争力的特性 二 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三 企业的战略选择 四 差别竞争力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产生的影响 五 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差别竞争力 六 差异化发展战略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的实现途径与陷阱 一 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四种途径 二 实现差异化战略的陷阱 第三节 珠钢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 一 钢铁行业的特征及其行业企业一般采取的战略 二 珠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 第四节 珠钢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状况。 一 生产设备 二 产品战略 三 运作模式 四 组织架构 五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六 产品开发模式 七 技术开发模式 八 品牌建设 第五章 差别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差别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一 企业资源、差别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二 企业生命各周期的差别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三 持续差别竞争优势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方法、趋势与创造差别竞争力的选择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与基本原则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工具的应用选择 三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创造差别竞争力的选择 第三节 保持差别竞争优势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企业差别竞争力 二 持续差别竞争力的源泉——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储备 三 员工流动与企业差别竞争力的保有 四 关注保持竞争优势的内隐动力——心理契约 第四节 持续差别竞争优势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一 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招聘 二 建立适应差别竞争力的培训体系 三 建立使员工满意的激励机制 四 建立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薪酬体系 五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差异化与企业文化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 第一节企业文化概述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外延及特点 二 创新型企业文化 三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四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 第二节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差异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一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 差异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第三节 珠钢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体系 一 物质文化层 二 制度文化层 三 精神文化层 四 综合文化层 第四节 珠钢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 筹建时期创新文化的雏形 二 项目建设时期的成长 三 投产初期进一步成形 四 现今的创新文化又有了新的内涵 第五节 珠钢企业文化的差异化与创新点 一 精简高效的社会化协作系统 二 全过程控制的项目法人责任制 三 责任与效益统一的目标分解 四 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例会制度 五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六 企业与社会双赢的“绿色管理” 第七章 制度创新与差别竞争力 第一节 制度创新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一 制度创新的含义 二 制度创新在珠钢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三 制度创新形成制度竞争力 第二节 珠钢制度创新的创新激励指向性 一 珠钢制度的内容 二 珠钢制度的创新激励性 三 珠钢制度的创新性来源 第三节 制度创新创造激励创新的环境 一 制度创新创造出创新型人才 二 制度创新吸引创新型人才 三 制度创新激励人才创新 第八章 技术创新与差别竞争力 第一节 技术创新是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来源 一 技术创新体系 二 技术创新是差别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二节 珠钢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性 一 珠钢技术创新成果 二 珠钢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性 第三节 创新技术直接创造出差别竞争力 一 技术创新与产品竞争力 二 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竞争力 三 技术创新与环境竞争力 四 技术创新与形象竞争力 第九章 差别竞争力与“珠钢基本法则” 第一节 “珠钢基本法则”的内容体系和创新之处 一 “珠钢基本法则”的基本框架体系 二 “珠钢基本法则”的刨新 第二节 差别竞争力与“珠钢基本法则” 一 差别竞争力是“珠钢基本法则”的精髓所在 二 基本法在企业培育差别竞争力中的作用 三 如何发挥制度规则的应有作用 附录 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基本法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企业差别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竞争”一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媒体等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对竞争的理解和认识日趋加深,竞争的观念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个人和企业所应具有的重要观念。竞争影响着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节企业竞争力 一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对竞争行为的研究最早应当起源于对动物界竞争现象的研究。在生物界,每一种生物都需要一定数量的适当资源来维持其生存需要。当它们以特有的方式获得了所需的丰富资源,这类生物就会不断繁殖,数量增加。随着几百万年的进化,自然界形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竞争生物链,现存的上百个物种以其独有的优势争夺着生存所需的资源,并衍生出各自多个品种,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竞争法则曾经不适当地被一些人误用在人类社会领域并造成恶劣的影响。尽管如此,竞争行为和竞争现象在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却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排他,竞争的排他性原理同样适用于企业间的竞争。企业经营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在市场有限的条件下,当市场出现两个以上同类企业时,竞争就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拥有特有的优势,处于劣势的企业在竞争中会逐渐被淘汰。以零售行业为例,零售商店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经营,服务于不同的目标市场,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购物方式、不同的产品、服务与价值而得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企业参与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与其他竞争对手争夺有限的资源或在资源配置的变化中取得有利的位置,从而获得差别优势,进而获得生存的权利。 现代经济学认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各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了争夺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较量和斗争。竞争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竞争方式既有生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也有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竞争内容则包括了从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到产品、服务、管理、形象等所有与企业生存有关的资源。竞争是商品社会普遍的经济现象,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竞争。市场经济越发达,商品生产越广泛,竞争就越激烈。竞争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动力,是保持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参与竞争的动力来自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这种追求必须通过竞争才能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必须经由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这样,它们的潜在收益才能转化为社会收益。为了生存,企业需要通过市场出售自己的产品,以证明其所花费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企业商品生产的这种价值实现形式,迫使它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展开斗争。P1-2 序言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组织模块化、地球城(globe city)形成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城市、产业和企业各层次的竞争全面展开,且日益激烈,提升综合竞争力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将企业竞争力定位为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并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归纳为成本领先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然而,任何产品或服务都要花费必要的劳动时间、消耗必要的原材料,所以,成本领先优势具有有限性,差异化优势才具有根本性。具有差异化优势,就能形成差别竞争力,就具有比竞争者做的更好的独特的能力(selznick,1957;Lado、Boyd and wright,1992),从而形成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竞争地位。 差别竞争力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品牌、产品/服务、价格都是其载体,渠道、营销手法、盈利模式,以及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也可成为表现手段。但无论形式如何,差别竞争力或差异化优势都主要由生产力、知识力、创新力、环保力、形象力五个方面构成,具有价值创造的超常性、竞争方式的独特性、难以模仿和超越的领先性、难以替代性、与企业整体的强相关性、积累性等特征。在构成差别竞争力的五个因素中,生产力是企业的员工素质高低、技术水平、生产资料利用能力、经营管理、市场运作能力的反映,是企业差别竞争力的主体。知识力由员工知识水平、产品知识含量高低、员工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企业的知识自组织能力等决定,是差别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创新力则是一种系统协调的创新行为,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其内容包括观念、技术、产品、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是差别竞争力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差别竞争力。环保力是企业在建设绿色企业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形象力是企业通过塑造和传播优秀企业形象而形成的一种对企业内外公众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是隐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背后的潜在力,是差别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差别竞争力来源于创新。创新源于机制,更深层的根源却是企业是否拥有创新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实践中无意识形成的,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假设、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企业的价值目标和追求,也体现了企业的使命、思维方法和精神。技术只有在激励性的制度框架下,效率才尽可能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界;制度或机制只有与文化相协调,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人只有在创新性的文化氛围中,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创新性的企业文化是竞争力的最终来源,而且以其不可模仿性和唯一性而使竞争力具有可持续性。 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珠钢”)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在同行业位列第一,是钢铁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珠钢的竞争力,不仅来源于它拥有我国最先进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拥有成熟的国际钢铁生产前沿的工艺技术,全过程电脑控制,实现三级计算机管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公司自建设以来就提出“创新无限”的经营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创造出多方面的差别竞争力,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并把创新建立在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了创新性企业文化,实现差别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本书对珠钢差别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提炼和总结,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观点和启示,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李明华 后记 一个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讲,可能有许多优势,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企业很快会发现,原来具有的优势已经不再为本企业所独有,优势不复存在。 这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人也是这样,要保持持续的领先优势,唯有高举不断创新的旗帜,打造新优势,创造新差别,从而创造与众不同的竞争力,保持领先优势。 企业的领先优势源自差别竞争力创造。现代企业绝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意味着企业要与外界沟通,外界也要与企业沟通,这是一个相互可逆的过程。沟通过程中,发生了信息的转换,这些信息因为通过不同的企业领导者、企业员工的加工与锻造,将会成为符合自己企业文化发展规律并指导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思想、新思路。 比方说关于电炉炼钢的TPC(终点控制)技术是珠钢在电炉炼钢技术上的一次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创新的源头来自于对另外一种炼钢法——转炉炼钢法的借鉴和应用,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转炉炼钢的一次拉碳成功率叫终点控制。长期以来,电炉炼钢是“老三段法”。进入高功率或超高功率时代以后,以氧代电渐成趋势;电炉冶炼周期日益缩短,加之电炉与连铸配套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些都要求电炉的冶炼周期必须在1小时之内。所以,钢水成分、温度同时命中率十分重要,TPC由此应运而生。 我在一次与业内同行的热烈讨论中,强烈地意识到了珠钢这个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刻确实需要一种动力,需要一面旗帜,需要一种精神。不论所有制的差别,凡是加入了全球竞争行列的企业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领导力决定命运。珠钢是一个年轻的钢铁联合企业,论技术、论人才、论管理,哪一方面都不及国内冶金巨子,更谈不上世界领先。它摇摇晃晃、风雨兼程,几度陷入发展绝境,然而它奇迹般地成长到今天,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一面旗帜。它是怎样走过来的?今后又该怎样走?能否保持领先地位?我曾想过很多,比方说靠团队精神、靠开拓意识、靠开源节流、靠产品开发、靠政治保证,几经思考,反复斟酌,最后确定了“创新无限,保持领先”(Always in.novating,always leading)这响亮的八个字作为珠钢人价值观念。每每在发展的关键时刻,这个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使珠钢人空前团结、无往不胜。 打破常规,领先一步是我提出差别竞争力创造思想前的最原始成分。有一次,广东集装箱制造厂的龙头企业向珠钢提出请求,希望珠钢批量生产供应超薄规格集装箱板。那时国内普碳热轧板热销,价钱也不错,关键是生产普碳板要比生产集装箱板技术难度小得多,对于以产量和规模为导向的企业,珠钢上下包括领导层大部分不愿意生产集装箱板。 这是一次机遇!我强烈感受到机遇难得。我曾记得:在珠钢投产之初,为了开发这个新产品,我们不但花费了许多精力,更困难的是没有哪一个集装箱生产企业愿意试用我们的产品。为了这个产品的开发,我们几乎倾注了一切所能。因为只有这个产品才能同时解决珠钢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这两大难题。现在问题出现了转机,必须抓住机遇,否则将犯历史性的错误。由此我提出了“信息先导,效益优先”的双先原则,并确定了信息(Information)、工具(Tool)、行动(Ac—tion)与结果分析(Result)这个循环的ITAR工作准则,用以指导企业开展营销工作。事实证明,开发和生产集装箱板这一决策影响了珠钢的未来,决定了珠钢的命运。 是什么使得一个年轻的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一般企业需要一倍、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业呢?答案是企业的与众不同的竞争力,也就是差别竞争力的优势。我在一次从北京回广州的飞机上完成了下页这样一张图。 珠钢,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钢铁企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钢铁新时代的新风貌。 许多领导、许多员工参加了珠钢的建设,他们的思想、决策和行动丰富了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可以说每一个字都包含了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实在是值得歌颂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珠钢,没有珠钢的今天,也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版。感谢张广宁、陈明德、袁今昔、陈嘉陵、孔宪鸣、张若生、王东胜、马建武、杨永泉、薛武军、吴泽雄、巫光华等领导对我的指导;也感谢徐志如、毛新平、范胜标、张克彬、周学巨、吴家润、杜铸、薛军、刘衡、陈贵江、何东升、郭大伟、邱颂方等对我工作的支持。 曾几何时,珠钢项目时而上马,时而下马,时而观望等待,历经八年奋斗,珠钢工程得以开工建设。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多,难以想象,有资金的、有技术的、有物质的、有国外的、有国内的,错综复杂、交织万千。最后,珠钢人扬眉吐气,庄严地宣告:1999年8月中国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正式在广州建成试产。工程历时27个月,比外国人的计划提前了整整3个月,令世人惊叹。 珠钢工程为广州工业打造了一张新的名牌,为广州进入重化工时代添加了分量。珠钢的成功使广州钢铁工业一跃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2002年1 2月,国际薄板坯连铸连轧会议在广州召开,包括82名来自欧美、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在内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同见证了广州这块以轻工业著称的古老城市演绎了一曲以现代钢铁工业为背景的新时代、新钢铁的主题曲。 本书的资料收集和文字整理过程中,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朱名宏、刘有贵、柳立子、陈峰、白健武、周兆钿、宋国庆等同志,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作出了令人赞叹的努力,在此我谨表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他们以及参加珠钢建设与生产和关心支持珠钢的所有同志们。 作 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