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演讲的基本技巧/
1912年,也就是“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北大西洋冰海沉没的那一年,我开始教授当众演讲的课程,至今已有五十多万人毕业了。
戴尔’卡耐基演讲课程的第一堂课是示范表演,先请一些学员上台讲一讲自己来上课的原因,以及自己期望从这种训练中获得什么。人各一辞,众说纷纭,表达方式迥然相异;但令人诧异的是,大多数人的原因和基本需求如出一辙:“面对众人讲话时,我觉得浑身不自在,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这使我不能集中精力思考,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些什么。我希望通过学习增强自信,能随心所欲地思考问题,有逻辑地归纳自己的思想,并能泰然自若地当众站起来演讲,在商场或社交场合侃侃而谈,思路清晰又富有语言魅力。”
这番话听起来不觉得很耳熟吗?许多人都曾有同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令人折服,哪怕是花再多的钱也愿意。现在你正翻开此书,说明同样希望获取成功演讲的能力。
如果你站在我面前,我想你一定会问:“卡耐基先生,你真的认为我能培养出自信,面对人群口齿流利地和他们讲话吗?”
我一生都在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克服恐惧,参加培训的人中发生了很多奇迹,不胜枚举,所以你不必问我是否确信,只要你按照书里内容多加练习,你一定可以做到。
为什么你坐着时就可以清楚地思考,一旦面对众人,就张口结舌,紧张颤抖,自信全无?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你已经意识到,只要通过指导和练习,你就可以逐步改善,变得泰然镇定,自信而善谈。
本书不是普通的教科书,不罗列一条条说话的规则,也不教导你如何发音、断句。重点在于帮助你掌握高效谈话的技巧,从现在开始,你只需依照书中的建议,在任何需要说话的时刻,牢记并运用,你就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本书的梗概,请注意以下四条指引:
学习他人的经验,激发自己的勇气
世界上绝对没有哪个人是位天生的大众演说家。曾在历史的某一时期,当众讲演曾经被视为一门精致的艺术,人们说话时必须谨遵修辞、讲究语法,并注重一种优雅的演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个天生的大众演说家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现在,我们把演说看成是一种更加广泛的交谈,过去那种过于夸张的演说方式已被人们弃置一边了。当我们与人共进晚餐,在教堂做礼拜,观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我们都喜欢听到他人率直的真言,并且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思考和讨论的话题,而不喜欢演讲者仅仅是一味的说教而已。
当众演讲并不是一门封闭的艺术,也不像许多教科书中所说的那样,只有经过多年的美化声音和极艰苦的修辞学训练之后才能取得成功。我的教学生涯几乎全部是在向人们证明一点:当众说话其实并不困难,只要遵循一些简单而重要的规则就可以了。1912年,我在纽约市第125街的青年基督协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对此和学生们一样无知懵懂。早期我的教育训练方法,和自己在密苏里州的华伦堡上大学时接受的教育方式大同小异。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走上了歧路:我竟然将那些商界人士当成大学一年级新生来教育了。我发现以韦伯斯特、柏克匹特及欧康内尔(注:以上人物皆以演讲著称)为例,一味模仿,毫无裨益。我所教授的学生需要的是在商务会议中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向与会者作一番明晰、连贯的报告。于是,我将教科书全部抛弃,站在讲台上,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那些难兄难弟们埋头苦干,直到他们的报告词达意尽、深入人心为止。这种方法果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至于他们毕业后希望再回来,希望学习更多的东西。
我希望大家能有机会到我家里看看世界各地的学员寄来的感谢函。这些信有的来自企业界的领袖们,他们的大名常见于《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也有来自州长、国会议员、大学校长和娱乐圈的明星,还有企业中已经接受训练和尚未接受训练的主管人员、技术纯熟和生疏的工人、工会会员、大学生和职业女性等,当然更多的则是来自家庭主妇、牧师、教师,他们都是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所有这些人都觉得自己需要足够的自信心,需要有在公开场合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以便让人接纳自己。那些取得一定成效的人,实现自己目标的人心怀感激,特意写信给我表示谢意。
就在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想起一件对我影响深远的事情。D·w·亨特是费城很有名气的商人,也是我教过的几千人中的一位。多年前,他刚开始来上我的课,在邀请我共进午餐时,诚恳地问我:“卡耐基先生,我常常收到当众演讲的邀请,我尽量都推辞掉了。可现在我被选为大学董事会主席,以后必须主持会议。我这么个老头子,您看还能不能学会演讲?”
我告诉他以往班上和他有类似职务学员的经历,并且承诺,只要他足够努力,我一定会帮他达到目标。
差不多3年之后,他再次邀请我共进午餐,同一地点,同一张餐桌,我们回忆起往昔的对话。我问他现在是否已经做到,他露出自信的笑容,还拿出一本红色的备忘录,上面满满当当地排定着他未来几个月的演讲安排,他说:“这是我活到现在最为快乐的事情,因为我的演讲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我自己也充满自信,从演讲中获得了愉悦和满足。”
接着,D·W·亨特还自豪地炫耀道,在英国首相出访美国的时候,费城教会邀请这位极少来美国的首相在宗教集会上说几句话,这次宗教集会的主持人正是D·W·亨特先生,是他郑重地向所有在场的人介绍了英国首相。
就在3年前,同样是这位D·W·亨特先生,还惴惴不安地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够在大众面前流利地说出话来。
他的演讲技巧取得了如此神速的进步是否超出寻常?不!类似亨特先生这样成功的事例成千上万。再举一个例子,几年前,布鲁克林的一位医生——我们姑且称之为寇帝斯大夫,前往佛罗里达州度寒假,其度假地距离著名的棒球队——巨人队训练场不远。作为一名热心球迷,他经常去看他们打球,渐渐地他就和球员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天,他被邀请参加一次球队宴会,在侍者送上咖啡和点心之后,一些著名的客人被请上台讲话。在没有任何事先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听见宴会主持人说:“今晚有一位医学界的朋友在场,我们欢迎寇蒂斯大夫上台给我们谈谈棒球队员的健康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呢?当然有。他可以算得上世界上对这个问题准备最充分的人——他是研究卫生保健的,已行医三十多年。他可以坐在椅子上与周围的人侃侃而谈,甚至谈上一个晚上。但是,如果让他站起来,面对一群人讲同样的问题,却是另一回事。他心跳加速,吓得不知所措。他努力试图冷静下来,然而心脏仿佛就要停止了跳动。他一生从未作过公开演讲,面对众人,脑海中的种种思想仿佛都长着翅膀飞走了。
该如何面对呢?参加宴会的人都在鼓掌,全部注视着他。他摇摇头,表示谢绝,却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寇蒂斯大夫!说几句吧!”听众的呼声越来越大。
在这种极其沮丧的情绪支配下,他知道自己一旦站起来演讲一定会失败,甚至可能连五六个完整的句子都讲不出来。他站起来转过身背对着自己的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深陷入难堪和耻辱的心理之中。
一回到布鲁克林,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名参加我的演讲训练课程——他再也不愿意陷入哑口无言的困境中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