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钢城儿童文学作家黄春华推出了“开皮豆快乐秘笈”系列两部新作《比大白豆还要怪》、《男子汉,臭豆腐》,它们全新演绎了儿童文学理念,打破了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的屏障,很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近日,两本书已在全国各新华书店隆重上架。
该书的每一章节前的“灵感魔盒”都写出了故事灵感的来源,文章结尾的“写作宝典”则谈了写作的主要思路和技巧,文中还穿插了一些别具一格、轻松幽默的“麻辣旁批”,全书读起来相当轻松。
由于创意新颖,全国许多著名作家均极力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全国知名作文指导老师“浦东名师”贾志敏、少儿出版社社长王一方和儿童文学博士唐池子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两本书是“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之大成的书”,是“为孩子们献上的一份快乐阅读、快乐成长的新年礼物”。
这本讲到开皮豆和他的异性死党豆豆咪这对超绝的搞笑宝贝之间开始口舌大战,两人杀得教室都沸腾了。开皮豆还时不时闪到一旁吐吐作家的口水,大做麻辣旁批。下一本《快乐秘笈》叫《男子汉,臭豆腐》,这次豆豆咪向开皮豆发动口舌猛攻,男子汉怎么变成了臭豆腐,男孩子们千万别急得脸红,女孩子们千万别乐得腮帮子发酸,看了你就知道原因啦。
“今年是鸡年,这种欢迎仪式很好。”老师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地点头,然后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他的名字“郝从明”。
不知谁念了一句“好聪明”,一阵爆笑。
老师仍面带微笑,说:“刚才是谁在打鸣,站起来。”
开皮豆吓坏了,一脸怨气地瞪着豆豆咪,极不情愿地站起来。老师很快走到他面前,从裤腰上摘下一只小公鸡,塞到开皮豆手里,说:“你是第一个给我留下印象的,这第一份礼物就送给你。”
全班哗然。老师一转身,又走上讲台,仍旧微笑着问:“黑板上的字是谁写的?”
开皮豆又把手举了起来。老师二话没说,将一只布老虎扔过来,正好落在开皮豆的桌上。大家都羡慕得直流口水,争先恐后地学起各种动物叫。
老师没理会,直接开始点名,点一个,上去一个,领取一份礼物,人人都有。原来,那一纸箱子全是小玩具。从来没有这样的见面会,大家真是乐疯了。
开皮豆最乐,不停地对豆豆咪说:“这老师真爽,送礼物,还总是笑。”
豆豆咪很不以为然,小声说:“猪头,他不是在笑,是那两颗大门牙撑得嘴合不拢。”
开皮豆仔细一看,果然是豆豆咪说的那么回事,于是摸了摸自己的头,再看老师,就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笑了。
老师的玩具发光了,他将纸箱子往地上一扔,拍了拍手,说:“你们知道这些玩具的来历吗?”
大家乱喊乱叫,有的说是玩具店买的,有的说是别人送给老师的……老师连连摇头。等都没劲喊叫了,老师才不慌不忙地说:“这都是我教过的学生的,他们上课玩,都被我没收了。”
大家一听,都觉得怪怪的,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开皮豆把小公鸡翻来覆去看了两遍,果然发现它不是新的,嘴尖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他偷偷看了豆豆咪一眼,豆豆咪撇了撇嘴,好像这早就在她的意料之中。
老师接着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发给你们吗?”
大家这回都不敢做声了,瞪大眼睛望着老师,等着老师说出答案。老师偏不说,点开皮豆说。开皮豆站起来摸着头想了半天,才说:“玩具除了玩,还能有什么用?”
“问得好!”老师压压手,让开皮豆坐下。“这玩具给你们,不是玩的,我要看看,一学期之后,谁的还没被我没收。”
哇——全班都做出一副肚子疼的样子,那个刚才还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玩具,现在好像变成了一条随时会咬人的蛇。
老师拿起纸箱,说:“留着它,还有用,学期末,里面又会装满玩具。”然后,就大步往教室外走。
哐当一声,门又把他卡住了,他不得不退回来,望着门琢磨了半天,还是采用背先出去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抱着纸箱往外退。他一边后退,一边抬头望着同学,脸上还是像在笑。同学们想笑,谁也不敢,就齐刷刷地望着他。背出去了,腿也出去了,最后出去的是纸箱子。
大家长出一口气,有的开始叹气,有的开始放开了笑。豆豆咪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里面有个人叫卡门,我们干脆给好聪明也取这个外号。”
“俗!”奥迪突然从后排把脑袋伸过来说,“得有点创意,像我这样戴眼镜的,如果都叫四眼鱼,没意思,叫奥迪多气派。不如给他也来个汽车名,他个儿大,叫北京吉普,怎么样?”
P3-5
我的写作理念(代序)
阅读=幽默+收获
阅读其实就是语文学习。
在学生时代,作文是语文的一大块儿,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痛。
作文怎么才能写得好,老师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读文学作品,读世界名著。但有些学生看过许多小说之后,仍不知作文如何下笔。有些人甚至产生了“看书无用”的想法。这不能怪作家,也不能怪学生。我想,是因为他们之间缺少沟通。
作家是在认真地写,作品也不能说不精妙,可是,作品中的内容读者喜欢吗?这是第一道墙。作家在打破这道墙之后,作品让读者爱不释手,可是,看完之后,读者是不是能明白创作的源头和奥妙呢?这是第二道墙。只有打破这两道墙,揭开作品神秘的面纱,让作品与读者零距离接触,才能让读者真正喜欢,真正读懂。
我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有多年的创作体会;同时,我也是一名作文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了这双重身分,我就开始着手打破这两道墙。
与作文同步的构思
写开皮豆时,我首先力求整本小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这是为了保证阅读的快感。与此同时,小说的每一个章节,故事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构思也十分精巧,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与学生作文完全同步,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从每一个单独的章节中感受到作文的谋篇布局。
为了让读者知道我创作的源头和奥妙,我在每一章节前面写出灵感的来源(灵感魔盒),在后面写出这章节写作的主要思路和技巧(写作宝典),简单明了,让一切不再神秘。
选择身边的素材
苦于没东西可写,几乎是“作文难友”们的通病。有些学生对我抱怨:“有什么可写的?每天生活单调乏味,除了上课听讲,下课写作业,就是老师的苦瓜脸,妈妈的火眼睛……”
这种话我很理解,但不赞同。所以,我在写开皮豆的时候,选择素材坚决贴近生活:文艺演出,可以写一篇作文;上课睡觉,也可以写一篇作文……而且都很好看哦!
我选择的人物,无非就是老师、学生、家长,他们没有惊人之举,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学生对这些素材既感到亲切熟悉,又会觉得眼睛一亮。就在他们眼睛闪亮的一瞬间,他们一定是找到了某种灵感,或者心里尖叫一声: “噢!原来这些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写作文呀!”
幽默又有底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轻松、幽默确实是学生打开作文大门的敲门砖。
开皮豆保持了轻松、幽默的风格。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我还专门让开皮豆跳出来,搞一些“麻辣旁批”。
轻松幽默固然好,但一味搞笑,我并不赞同。所以,在保持幽默风格的同时,我特别注重文学的底蕴,也就是应该有点生活的内涵和温情。一篇文章在让人笑过之后,还应该让人有点回味,甚至是感动。这是“开皮豆”追求的目标,也正是学生作文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
一篇高水平的作文,就是一部文学作品,它应该也必须具备阅读的快感和文学的底蕴。
为了验证我的理念,我专门招了一批三到六年级的学生,用开皮豆对他们进行作文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有的“作文难友”竟然能在一学期之后,参加作文比赛并获奖。 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开皮豆是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成功地架设了一座从文学通向作文的桥梁。
黄春华
200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