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相机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作者重走长征路的心路历程。
作者多年来致力于从一个警察的视角拍摄人文影像,200余幅(组)新闻摄影作品获全国、省级新闻奖。2004年个人摄影集《一个警察摄影家的24小时追踪》荣获金盾图书奖。新书《一个警察摄影家的视觉长征》记录了2006年9月8日至10月8日,公安部从全国180万警察中挑选出的32名队员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书中以翔实、美感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70年前红军走过的那条信仰之路,以及沿路丰富的人文影像,配合音卫东途中深刻的个人感悟写成的短小精悍的文字,新书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然而音卫东更看重的显然是这段重走长征路的心路历程,正如封页所说:长征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丈量。
音卫东有点像摄影界派到警界“长期潜伏”的“内线”,这种警察和摄影家的双重身份,使其得天独厚地成为某种“稀有资源”的占有者,加之天资和勤奋,常常捧出令人瞠目的佳作。本书带领读者以一个摄影家的视角,追寻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足迹,描摹出长征特有的精神魅力。
今年9、10月间,公安部从全国180万警察中挑选出32名队员,开展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活动,音卫东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跨越9省区,行程7500公里。艰难的行程中,音卫东坚持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来,终于成就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一个警察摄影家的视觉长征》。全书数百张精美图片,近十万精悍文字,是作者用脚、笔、镜头和心灵丈量漫漫长征路的惊艳和感悟,读来饶有趣味、发人深思。
作者目前共有2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获全国、省级新闻奖,个人摄影集《一个警察摄影家的24小时追踪》荣获金盾图书奖。
9月5日中午,我的长征开始了!
这天中午2点,公安部组织的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活动组委会指定汽车厂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门前,12辆刚下线的瑞鹰越野车和3辆瑞风商务车缓缓驶出厂门,开往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活动集结地——_南昌。本人也随车队前往。
路途中,天色阴沉,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让我陡然产生“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神圣的长征路,我就要来了!
在车上,不断接到祝贺、祝福、约稿、要求采访的电话,深感此次征程的责任重大,耳畔又想起了临行前合肥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周礼明,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杜明克的叮嘱:此行意义重大,希望你能体味到长征精神,为弘扬长征精神做出贡献。
5个半小时后,我们顺利抵达南昌。坐着我们安徽产的汽车参加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话动,很有点自豪感。
报到后,从组委会领到了配发的物品——一个大大的背囊,内有两套作训服,维和警察穿的,很帅!警用T恤、毛衣,还有水壶、警表、运动鞋等等,一应俱全,再加上我自带的物品,实在是太多了,准备的也太充分了,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觉得此行愧对“长征”这个伟大的字眼了。
晚上9点,组委会召开了第一次队员大会,因一名队员请假,实到队员31名。会上,组委会领导宣布了纪律,并将全体队员分成3个大队,另外,由人民公安报社随队记者组成宣传大队,我作为例外,被组委会编进了宣传大队,既当长征队员又当采访记者。作为唯一具有双重身份的队员,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会后,大家温习了《长征组歌》、《人民警察之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
是夜,在激动和对长征的向往中入眠。
9月6日于江西南昌
9月5日晚到达公安部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集结地南昌后,立刻就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
9月6日早上6点半起床。早餐后,全体队员便来到所住宾馆的大院进行队列、接授队旗、行进中举旗训练。10点整,人民公安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晓阳召集全体宣传大队成员开会,再次明确宣传大队的任务,同时要求全体宣传大队成员思想认识要到位,要清楚地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要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面貌,发挥团队精神,把长征所有符号性的东西都展示出来,让全国的公安民警都能感受到长征精神,继承一种传统和一种力量。
10时30分,全体队员大会。会上布置了每名队员在长征路上的调研任务,每人都领取了数十份《公安民警形象调查问卷》和《民警工作状况调查问卷》。看来,此次征程任务确实不轻。
下午1点30分,担负驾车任务的队员按车辆分组进行驾驶适应性训练。装饰一新的安徽产的瑞鹰越野车让人眼睛一亮,车身上贴着“人民警察长征”字样和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活动的队徽。汽车的牌照是公安部专门为此次活动定制的,“长征OOXX警”,“长征”为毛主席字体。靓丽的车型引得大家纷纷拍照留影,让我这个安徽人也倍感荣光。
下午4时半,长征行战前动员会召开。人民公安报社社长孙晓阳的动员讲话让每名队员都激情满怀,全体队员士气高昂。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毛主席对长征的概括精辟到位,令人激扬慷慨,也令人深深思索。P1-4
70年来,史诗般的长征以它特有的精神魅力,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尽的力量。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全国人民警察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展示人民警察的良好风貌,2006年9月8日至10月8日,公安部从全国180万警察中挑选出32名队员,开展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活动。
有幸成为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不是观光探险、挑战自我,也不是简单的红色之旅、拍照留影,而是传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之旅;宣传、展示人民警察风采之旅;充实、涤荡我们的心灵之旅;强化、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之旅。
自9月8日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一个月的艰辛跋涉,我们追寻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历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九省区,行程7500多公里,于10月7日终于胜利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革命圣地延安。10月8日,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总结大会,并举办了文艺汇演,圆满完成了我们既定的各项任务。
一路走来,我们参观了许多红军长征遗址和纪念馆,向红军烈士墓、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在广西灌阳县的酒海井,当得知200多名红军伤病员被土豪和国民党军队活活地扔进深不可测的地下河里时,我们震惊了。站在湘江战役的遗址上,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对红军战士们充满了敬意。
9月28日,我们艰难地翻越了海拔4100多米的夹金山,10月1日,我们满身泥泞地穿越了当年红军走过的海拔3500米的日干乔大沼泽。爬雪山时,为了拍摄队友爬山的镜头,我来回跑动,高原反应强烈,呼吸困难,几近晕厥;过草地时,我掉进了草地的泥沼……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长征精神,一辈子都难忘。
一路走来9我们有幸拜访了七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执著,对简朴生活的淡然,让我们非常感动,也让我们唏嘘不已。但从他们坚定的目光中,我分明感觉到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途中,我们还看望了杨与贤、杨书勤等公安英烈的家属,新时代英雄的壮举同样激励着我们前进!
在长征沿途,我们还与当地民警一对一地开展对口业务交流,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也了解到老区一线民警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在遵义、会宁、小金等地我们还开展了社会调查、捐资助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路走来,我每一天都在感动,感受到了沿途公安民警与各族群众的真诚与热情,感受到了红军精神在老区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晨雾中,远道而来的大妈为我们扭起欢快的秧歌,说是要像当年欢迎红军那样欢迎我们;烈日下,少数民族的朋友在寨前等候,为我们献上了洁自的哈达,给我们带来了丝丝清凉;暮色中,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向我们车队举手致礼,目送我们远行;黑夜里,当地公安局长带领民警连夜清理我们第二天要攀登红军战斗过的山岗,自己却在黑夜里摔了一跤又一跤;风雨中,年迈的老民警站立在垮塌的路基旁为我们指路;尘埃中,四川同行为我们车队通行专门平整了三天的土路;黎明时分,依然还有很多网友在等待看我的长征博客新文章,博客每天近10000次的点击率,诸多网友的热情留言……面对这一切,我时常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
一路走来,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撞击,一次次受到震撼。我不敢懈怠、不敢停留,虽然每天的睡眠不足5个小时,30天体重减轻了19斤,对此,我毫不在意。我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神圣的力量在敦促着我,在鼓舞着我,在激励着我。每天白天我们都在赶路和参观,晚上还要举行广场演出或与当地民警互动,另外,我还承担着宣传队员的任务,每晚都得交当天的新闻照片,参加碰头会,负责向人民公安报社传稿,在本地媒体开辟专栏并接受电台采访……由于我们晚间的驻地绝大多数又没有宽带,无线上网耗费了很多的宝贵时间,时间非常紧张,有时饭也顾不上吃。但不管每天夜晚忙到何时,我都坚持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恋用镜头、用文字拍摄、记录下来,我要见证红军的伟大与崇高,红军精神的永恒。 至今,我无法忘记在湘江战役中受伤被俘的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他为了避免被俘受辱,从伤口里掏出肠子绞断自尽;我无法忘记安顺场渡口一叶孤舟上的18名勇士、泸定桥1 3根光溜溜铁索上的22位英雄;我无法忘记在天险腊子口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苗族小战士,尽管他连姓名也没留下;我也无法忘记酒海井里200多位红军伤病员的英灵,光华铺烈士墓的肃穆,红军山上不朽的灵魂……
踏在先烈们洒过热血的土地上,我一直在思考着,体悟着长征精神的博大和精髓,同时也在反省着自己。我在用我的心灵丈量着长征路上的每一寸土地,用一颗虔诚、感恩的心在感受红军战士们的足迹、感悟着长征精神!
对忧先烈们的长征,我们的“长征”显然幸福了许多。我们无衣食之忧,也无生命之虞,享受着他们带给我们的阴凉与和谐。但是,对照他们,我们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觉得我们可能就是缺少了这“点”精神,或者是这种精神不够坚定。红军长征精神,我觉得就是一种对信念、理想坚持的精神。我们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就是要强化我们的这种精神,强化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理想信念高于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战无不胜之最深刻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对比先烈们,我们应为在为人民服务时叫苦叫累而感到羞耻;对比先烈们,我们应为没有恪尽职守而汗颜;对比先烈们,我们应为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感到惭愧;对比先烈们,我们应为没有努力工作而感到不安;对比先烈们,我们应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而自省;对比先烈们,我们应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感恩。
伟大的长征精神永恒,她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
长征,穿越70年历史沧桑,至今仍强烈地感动着中国和世界。长征之所以有如此恒久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于它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旷世奇迹,而且在于它是一座精神丰碑,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公安部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队伍的一名队员,我以崇敬的姿态,怀着一颗虔诚、感恩的心,试图以自己有限的阅历和知识,解读并领会那段历史和不朽的长征精神。
一个月的艰辛跋涉后,我对那段历史和红军长征精神有了重新的认识。“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重走长征路后才知道,儿时对长征的理解绝对只是停留在一种简单的对比与模仿上。正如美国作家、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的那样,“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
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活动结束快两个月了,我仍沉浸在对红军长征那段历史的遥想和感叹中,每每说到“长征”这个伟大的字眼时,总让我感动,催我奋进! “为宣传长征精神出一份力,在工作中体现、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展示人民警察的风采”。这是我们所有参加人民警察“重走长征路”活动队员的一致心愿。为了总结在长征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恋,我把在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期间的日记及拍摄的照片整理汇编成册,于是便有了这本《一个警察摄影家的视觉长征》。在此,我要感谢我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信任;感谢为本书出版给予帮助的各位朋友;感谢本书所引用资料的作者,因不能一一署名,在此也表示歉意……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在心里,永不忘!
长征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今天,我们不会再经历长征中那种非常情况下的艰难困苦,但长征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永久珍藏。 “重走长征路”,我只是翻开了长征这部博大教科书的第一页。
这部教科书将伴我一生! 2006年12月18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