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本书主要记叙了从赵匡胤建国(960年)到元灭宋(1279年)这一历史阶段内宋王朝一代的断代史。全书共18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勾勒了宋代历史的轮廓。对宋代历史有重大影响的王安石变法、宋金和战及科学技术的创新、诗词文化的发展作了详尽而精确的论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史(宋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周宝珠//陈振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本书主要记叙了从赵匡胤建国(960年)到元灭宋(1279年)这一历史阶段内宋王朝一代的断代史。全书共18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勾勒了宋代历史的轮廓。对宋代历史有重大影响的王安石变法、宋金和战及科学技术的创新、诗词文化的发展作了详尽而精确的论述。 内容推荐 按照历史分期,宋朝可分为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两个阶段共320年。与宋朝同时并存的还有中国各兄弟民族建立的辽(契丹)、金、西夏等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南北朝时期。 本书主要记叙从赵匡胤建国(960年)到元灭宋(1279年)这一历史阶段内宋王朝一代的断代史。宋朝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前夕的一个封建王朝,处于这样一个历更时期的宋史,它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全书共18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勾勒了宋代历史的轮廓。对宋代历史有重大影响的王安石变法、宋金和战及科学技术的创新、诗词文化的发展,本书均订相当篇幅的叙述,体现了有宋一代历史的特色。全书文字简练,史料丰富,被学术界誉为断代史研究的抗鼎之作。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北宋的统一和集权 第二章 北宋前期国内外矛盾的发展变化与政策调整 第三章 北宋经济的恢复发展及主要成就 第四章 北宋的阶级划分与赋役剥削 第五章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加深 第六章 王安石变法 第七章 方腊、宋江起义 第八章 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 第九章 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第十章 钟相、杨幺起义 第十一章 南宋对金的和战斗争 第十二章 南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三章 南宋封建剥削的加重及其衰亡 第十四章 宋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第十五章 宋代的文化(上) 第十六章 宋代的文化(下) 第十七章 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十八章 宋代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索引(按笔画为序) 主要征引书目与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四节 王安石罢政以后的改革运动 王安石罢相以后,新法在宋神宗的主持下,基本上都依然执行,但也做了一些改变。如保马法,到元丰三年(1080年)春,颁行一种新的保马法,规定城镇坊郭户的家产及三千缗,乡村户的家产及五千缗,养马一匹。家产增加一倍,增加养马一匹,最多可养马三匹。由于马是由物力户(富户)承养的,称为物力户养马法,简称户马法,实行于开封府界、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诸路。元丰七年(1084年)春,又于京东、京西实行另一种新的养马法,规定每一都保养马五十匹,可称为都保养马法。 元丰年间所实行的两种新养马法,与王安石当政时实行的保马法,区别不小,但基本点是相同的,都是民间养马,而不是政府养马。元丰年间的二种养马法,是熙宁保马法的演变,这是熙宁新法在元丰年间变革的一例。然而更重要的则是对官制的改革。 一、元丰官制改革 在王安石执政时期,对一些闲散机构进行了调整与充实,并设立了一些新机构,以推行新法。如司农寺主管青苗、农田水利、免役、保甲等法,是推行新法的主要机构;保甲法的一部分以后由司农寺转给兵部执行;设军器监以管理武器制造;建审官西院以主持武选;恢复了将作监的职能;对大理寺、国子监、太学等,也做了调整与充实。但是,原先的官名与职务不符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元丰年间(1078—1085年),在宋神宗的主持下,对官制进行了改革,只是中央文官及其机构的改革,“唯仓库百司及武臣、外官,未暇厘正”。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是使文官的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一致,这是因为原先的“官”,如仆射、尚书、侍郎等等,都只作为地位高低、俸禄多少的一种标志,并不实任其职,所以亦称寄禄官。改革时将原先的文散官略作增删,改二十九阶为二十四阶,作为新的寄禄官,亦称阶官,简称阶,常仍简称官。官员们原以尚书、郎中等旧寄禄官领取俸禄,现在改换成相应的新寄禄官以领取俸禄,如吏部尚书改换为金紫光禄大夫、秘书监改换为中大夫等。改革后的吏部尚书、秘书监等中央官员,成为官名与职务相一致的职事官。 但是,这种使官名与职务一致的改革,只涉及京官以上的高中级文官系统,至于改革规定中央文官“其(贴)职并罢”(以后又恢复带贴职),地方官仍旧带贴职。中央其他杂官、武官、低级文官和地方官,更是原封未动。 元丰官制改革后,实行三省六部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执政,实际仍是都堂(中书)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的“二府”制,以后也仍称宰、执为二府大臣,其下才是省、部、寺、监的行政体系。 宰相,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三省的正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并不任命,而以尚书省的副长官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省副长官)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为左相;右仆射兼(中书省副长官)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为右相。由于实行唐代的“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复奏、尚书(省)施行”的制度,实权主要掌握在右相手中。 执政,门下、中书二省另设侍郎各一人,管理本省省务,尚书省由左、右丞管理省务,由他们四人任执政,而废除了原先的执政参知政事。 都堂(中书),原政事堂(中书)的职权分属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但宰相、执政的议事办公处,仍设于原政事堂(中书)的正厅,它的名称不再是中书门下,而称为都堂,通常仍称为中书,有时也称为政事堂。 枢密院,神宗初年就对其职权有所调整,主要的就是将所管“阎门祇候以上至诸司使差遣”,交由新成立的审官西院“专领”(原审官院改称审官东院)。官制改革时,仍保留枢密院,只是将部分职权,“随事分隶六曹,专以本兵为职,而国信、民兵、牧马总领,仍旧隶焉”,仍为最高军事机构,废枢密使、副使,长官为知枢密院事,副长官为同知枢密院事,正副长官仍为执政。 三省,将原政事堂(中书)职权分属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即司马光说的“分中书(政事堂)为三省”,三省都充实了相应的机构。但是,实行三省分权制,效率很低,“文字繁冗,行遣迂回,近者数月,远者中踰年,未能决绝”。所以,逐渐形成事前宰、执共同商议后奏进,然后以“三省同奉圣旨”行下。 六部,除兵部因有枢密院,职权只有少量增加外,其他五部都基本上按照《唐六典》充实了,吏部甚至比唐代的吏部职权更多。 吏部,改革后主要职权由四个独立机构归属改组而成。主管中级文官的原审官东院改为尚书左选;主管中级武官的原审官西院改为尚书右选;主管初级文官,宋初原属吏部的流内铨,后成为独立机构,不久前首先归属吏部,现改为侍郎左选;初级武官原由宣微院主管,太宗时分出,设三班院管理,现改为侍郎右选。唐代中低级武官选任属兵部,今悉归吏部。 户部,由三司的主体部分和司农寺部分职权的归属而充实。 礼部,原为太常礼院所夺的礼仪部分,和经常另外“遣官知举”的科举等重要部分的归属而职权始完备。 兵部,官制改革后不久又作了调整,“掌兵卫、仪仗、卤薄、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四夷官封承袭之事,舆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图”。由此可见,除管辖地方兵之外,主要职能成为军事供应部门。 刑部,不久前已将真宗时设立的纠察在京刑狱司并归刑部,此时又将审刑院撤销,其职权归属刑部。 工部,职权原先几乎全为三司所夺,此时三司撤销,复归本部。 九寺五监,原多名存实亡,只有司农寺成为推行新法的重要机构,前不久废三司胄案设军器监,此时废司天监为太史局属秘书省,并将三司及其他机构所夺职权复归各寺、监,其归复情况兹从省略。 台谏。御史台,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六察制度,分六案。官制改革后,分察尚书省六部,称为六察官,名义上还监察“在京百司”,实际上有许多机构不在六察之列。六案中户案兼察转运使,刑案兼察提点刑狱。另设言事官,任谏职,兼察六察官监察权以外的中央机构。元丰七年,侍御史知杂事只称侍御史,为御史台副长官,隶台院,长官为御史中丞。言事官改为殿中侍御史,属殿院;六察官改为监察御史,属察院,御史台制度始备。 谏院,官制改革后被废,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左属门下省,右属中书省,为谏官。虽是“掌规谏讽谕”,但是,“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御史“台官职在绳愆纠谬,自宰臣至百官,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两者的职责很相似。宋代台、谏并称,即是由于他们的主要职责都是弹劾百官,尤其是大臣,以保持已经膨胀起来的皇权。 自王安石辞去相位,神宗亲自主持变法,时年30岁。是年轻有为的皇帝,很想变法改革,达到富国强兵,以改变长期形成的积贫积弱的政局。但是,旧官制机构重叠。头绪纷繁,许多本属各级行政长官职权的事,经常要皇帝决策,这在北宋建立之初,有利于建立君主主义中央集权。然而,神宗显然想把主要精力放在改进已经实行的新法方面,对保马法的改革即是一例,而不想把主要精力去应付本属各级机构职权内的事,这就需要改变现行的官制。他亲自主持改革不久,改革官制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了,经过较长时期的周密准备,终于在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正式开始进行这次影响深远的官制改革。改革后的官制,尽管还存在缺点,却是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其基本制度一直实行到宋末。 宋初广建机构以分相权和省、部、寺、监之权,以便皇帝亲自抓权,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如今宋朝已建立百年之久,统治早已巩固,迫切需要建立较为集中统一的行政体系,使得有作为的皇帝有时间和精力去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两者在加强君主主义中央集权方面,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P155-15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