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广为传诵的中外故事中挑选了99个。对个人来说,其中有些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有些故事可能还有点陌生,但从整个文化史来说,它们绝对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给大家讲述这些故事,就像品茗闲谈那样轻松——哦,对了,如果有孩子在,那就更好了,他们将吮吸着人类精华的乳汁长大。
当然,还不止于此。写在这些故事之后的评点,或许能让微妙复杂的人性在你眼前变得有点清晰起来;或许能让你明白,曼妙的音乐原来是由那些音符、怎样组成的。如果讲故事是品茗闲谈的话,到了这一步,茶味就渐渐地浓出来了。我们不敢说品咂回味,齿颊流香,但茶味一定是浓了,不信,你尝尝——
人这种动物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五六十万年了,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如恒河沙数,可为什么大部分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有些事情却留存了下来,而且可能是永远?
上帝之手究竟拨动了人类哪一根隐秘的心弦,使这些故事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不管是时代的变迁还是地域的遥远,都无法抹掉它那熠熠动人的光彩?
这里的故事和写在这些故事之后的评点,或许能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经典故事。
白娘子和小青
年轻的药铺主管许宣,在西湖游船上认识了一个美貌女子。那女子自称是白三班白殿直的妹妹。身边带着一个青衣丫鬟,叫作小青。那白娘子死了丈夫,见许宣俊俏老实,愿意嫁给他为妻。许宣也喜欢白娘子的如花容貌,于是就和她结为夫妇。婚后,两人如鱼得水,日子过得宁静快活。
半年后的一天,许宣去卧佛寺游玩,见一个先生,身穿道袍,坐在寺前卖药,散施符水。那先生看见许宣,说:“你头上有一道黑气,必有妖怪缠你。我给你两道灵符,救你性命。”道士吩咐他把一道符藏在自己的头发中,另一道符在三更时烧化。
到了半夜,白娘子和小青都睡了,许宣起来烧符,却听见白娘子叹一口气说:“我和你做多时夫妻,你不相信我,却信别人的话,烧符来压镇我。你烧,看能把我怎么样!”许宣果真把符烧了,白娘子毫无动静。许宣也疑惑起来,说:“是卧佛寺前的云游先生说你是妖怪。”
第二天,白娘子和许宣一同来到卧佛寺前,果然有一群入围着那先生。白娘子分开众人,上前对那先生说:“你怎么这么无礼,在我丈夫面前说我是妖怪?”那道士冷笑道:“你敢吃我的符?吞了我的符,定叫你现出原形来!”说着,道士画了一道符,递给白娘子。白娘子接过符来,就吞下去。众人都看,却一点动静没有。大伙都骂道士无事生非。那道士狼狈不堪,飞也似的逃走了。
夫妻俩回家,依旧安稳过日子。一年后,搬到镇江,许宣自己开药店,不做主管了。却说七月初七那天,许宣去金山寺烧香。金山寺有个和尚,号法海禅师。禅师一见许宣,就叫住他说:“后生,你家中有什么人,你可告诉我。”许宣说了白娘子的事,法海点头道:“这妇人正是个妖怪。”他给许宣一个钵盂,让他回家悄悄罩在白娘子头上,紧紧按住,不可放手。许宣到家,趁白娘子不备,把钵盂对准白娘子的头一罩,用力按住。顿时,不见了白娘子的身影,只听得有声音在钵盂内说:“我和你做了几年夫妻,好没一点儿人情!”正在这时,法海禅师赶到,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揭开钵盂,白娘子现了原形,原来是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法海又收伏了小青,原来是条一丈多长的青鱼。禅师把两个怪罩在钵盂内,撕下一幅褊衫,封了钵盂口,拿到雷峰寺前,令人搬砖运瓦,砌成一塔,就叫雷峰塔。
民间故事中,妖精害人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直接害人,比如吃人肉、喝人血;还有一种则是间接害人,就是说,它虽然不吃人,但与它长期相处的人会变得精神萎靡、形容枯槁,最后丧失性命。但还有些故事,其中的妖精并不那么可恶。白娘子和小青的故事就属于后面这一类。
白娘子修炼千年,能化为人形,就凭这一点,她做了许宣的妻子。在各种版本的白蛇故事中,她似乎都没有伤害许宣,直接和问接的都没有;相反,有的版本还讲她帮助了许宣,使他能生意兴隆。白娘子本领高强,等闲的人奈何它不得。照这样发展下去,她完全可以和许宣安享凡尘生活,直到白头偕老。但她毕竟是妖怪,人间不能容它兴妖作怪,所以她最后还是被法海禅师压在了雷峰塔下。不过,法海禅师要做的这件事,却是假许宣之手来完成的。许宣虽然与白娘子恩爱度日,但只要听说她是妖怪,总表现得毫不手软。当相亲相爱的丈夫亲手将要命的钵盂扣在它头上时,在白娘子的埋怨声里,我们听出了几分无奈,也听出了几分凄凉。对此,鲁迅曾借题发挥说:白娘子愿意嫁许宣,许宣愿意娶白娘子,本不管别人什么事,法海一定要管,大概是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当然,法海禅师是正义的,许宣是无辜的,但这个故事也显然包含着对白娘子的同情。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女性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同时也看到了来自外在的巨大的阻力。
辩 日
孔子出游的时候,看见两个小孩在斗嘴,问他们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比较近,到中午则比较远。”另一个小孩则说:“我觉得太阳应该在中午比较近,刚出来时比较远。”前面那小孩说:“你想,早上的太阳有车盖那么大,到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近大远小的道理吗?”另一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不怎么热,中午的时候阳光就热得烫人,这不是近热远凉的缘故吗?”两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了,说:“谁说你博学多知啊?”
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两小孩所辩论的问题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但这一场争辩仍为我们留下了值得回味的东西。两个小孩是聪明而理性的。他们在探究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是凭直觉,而且都有理性的支点。近大远小,近热远凉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符合实际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此作为理论的支撑点,他们的论辩就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对自然规律的理性探讨。但是,局部的真理(近大远小,近热远凉)不等于整体的真理,以局部来推导整体,有时难免出错,这也是逻辑学上归纳法的局限所在。尽管如此,两小孩探究的精神、理性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孔子的态度。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中,其中似乎并无褒扬孔子的意思。但在今天看来,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从末后两小孩的话来看,孔子的博学在当时已经有了名气,在这种情况下,要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知,是需要勇气和良好的自我修养的,何况面对的又是两个小孩。孔子做到了这一点。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学生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看来,他对自己说过的话的确是身体力行的。在两个小孩不无嘲讽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具有科学态度的孔子。
P7-11
谁都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是这样产生的:为了不被暴戾的国王杀掉,美少女山鲁佐德不得不每天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她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得国王回心转意。我们看到,好听的故事有神奇的力量,它不仅吸引了国王的全部注意力,而且最终还感化了国王。
其实,不仅是古代萨桑国的国王爱听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田螺姑娘,可爱的小红帽,吃人的大灰狼……优秀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迪,是我们成长的精神乳汁、道德食粮。我们第一次撒谎,父母会讲“狼来了”;我们不懂谦让,老师会讲“孔融让梨”。“林肯和樱桃树”,培养了我们诚实的品质;“司马光砸缸”,激活了我们的思维。从“渔夫与金鱼”中,我们了解了人心的贪婪;从“皇帝的新装”,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自欺欺人……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人这种动物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五六十万年了,以地球之广袤,历史之久远,每天所发生的事情真所谓恒河沙数,为什么大部分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有些事情却留存了下来,而且可能是永远?上帝之手究竟拨动了人类哪一根隐秘的心弦,使这些故事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不管是时代的变迁还是地域的遥远,都无法抹掉它那熠熠动人的光彩?本书想做的,就是寻找这方面的答案。
我们从广为传诵的中外故事中挑选了99个。对个人来说,其中有些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有些故事可能还有点陌生,但从整个文化史来说,它们绝对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给大家讲述这些故事,就像品茗闲谈那样轻松——哦,对了,如果有孩子在,那就更好了,他们将吮吸着人类精华的乳汁长大。
当然,还不止于此。写在这些故事之后的评点,或许能让微妙复杂的人性在你眼前变得有点清晰起来;或许能让你明白,曼妙的音乐原来是由那些音符、怎样组成的。如果讲故事是品茗闲谈的话,到了这一步,茶味就渐渐地浓出来了。我们不敢说品咂回味,齿颊流香,但茶味一定是浓了,不信,你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