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皇权中的大太监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孙建华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太监是最近皇权的人,擅长阴阳之道,最知朝臣是非,看尽大小争斗;但他们也有种种心酸,无论做人、立事,皆有各自秘笈,不为世人知晓,常走在人间的钢丝上。

本书选取了历史上最有名的14个大太监,叙述了他们在皇权中的荣辱沉浮。品读本书,您可以在一册之间纵览历代大宦官历史,笑看千年帝制风云,在放松之余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领悟多样的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重点展现了历史上最有名的14个大太监与皇权的关系,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史实,流畅的叙述,优美的文采为您勾勒出了一幅幅大太监与皇权共生共存、明争暗斗、有分有合、有悲有喜的迷人画卷。品读本书,您可以在一册之间纵览历代大宦官历史,笑看千年帝制风云,在放松之余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领悟多样的人生。

目录

卧薪尝胆的赵高

 一、甘愿自阉为太监的人

 二、善用花言巧语打动人心

 三、斩草除根才能不留后患

 四、设计除掉绊脚石李斯

 五、机关算尽也难逃一死

石显:玩弄权术的奸险小人

 一、没权就把尾巴夹起来

 二、除掉防碍自己的人

 三、让反对者身败名裂

 四、不择手段保住自己的地位

 五、得不到重用而活活气死

五毒俱全的张让

 一、抓住机会往上爬

 二、贪得无厌地聚敛钱财

 三、让不听话的人吃尽苦头

 四、挟持皇帝无果,最终投河而死

专权乱政的刘腾

 一、善于察言观色步步升迁

 二、想办法博得孝文帝的宠爱

 三、找准依靠才能左右逢源

 四、打击异己才能保全自己

 五、多行不义,最终被开棺戮尸

谨慎精明的高力士

 一、在宫廷政变中积累政治经验

 二、用政治手腕拉拢人心

 三、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打击别人

 四、利用权势疯狂敛财

 五、举荐杨贵妃又深得宠信

 六、失势后无奈客死他乡

六朝阉宦仇士良

 一、得势后横行不法

 二、甘露事变后屠戮群臣

 三、利用权势排斥异己

 四、掌握废立的大权,祸害朝廷

 五、作恶多端,最终死于非命

被封为王的童贯

 一、想尽办法赢得徽宗的欢心

 二、掌权后卖官鬻爵,疯狂敛财

 三、对西夏用兵,开始控制军权

 四、血腥镇压方腊起义

 五、失势后被迫自杀身亡

祸国害民的王振

 一、找到靠山最重要

 二、不露声色却暗藏野心

 三、抓住机会培植党羽

 四、权倾一时,疯狂敛财

 五、王振与土木之变

 六、权倾朝野死于非命

为虎作伥的汪直

 一、被俘入宫当了太监

 二、西厂的实际指挥者

 三、坚决打击反对自己的力量

 四、重新掌权后,变本加厉

 五、不知收敛,终于自食其果

“立地皇帝”——刘瑾

 一、因为悦主而受宠

 二、八虎专权搞乱朝政

 三、权倾朝野,被称为立地皇帝

 四、安化王起事,刘瑾伏诛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

 一、市井无赖为富贵净身人宫

 二、无德无才,靠圆滑平步青云

 三、与客氏勾结,权倾朝野

 四、利用权势诛戮忠良

 五、大建生祠,多行不义必自毙

恃功骄横的安德海

 一、安德海为何挥刀白宫

 二、八面玲珑受到宠爱

 三、辛酉政变中立下奇功

 四、恃权终成为众矢之的

 五、骄横自大,命丧济南府

侍奉女主的李莲英

 一、为富贵,被父亲送人宫中

 二、依附那拉氏,得到独宠

 三、助慈禧谋害慈安太后

 四、奉密旨挪用海军军费

 五、失势后暴病而亡

自宫求富的小德张

 一、求富贵自宫入皇门

 二、身陷茶房的小太监

 三、慈禧赐名小德张

 四、监管光绪为自己留后路

 五、保隆裕立下汗马功劳

 六、大总管中饱私囊

 七、在天津娶了四个老婆

 八、寂寞无聊,走到尽头

试读章节

公元前260年8月,赵括统率赵军向秦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但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怎能敌得过身经百战的秦军。秦军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赵军包围,赵国40万大军在断粮46天后,全部投降,赵括在突围中命丧秦军乱箭之下。赵军降卒,除幼小的二百四十人外,全部被秦军将领白起坑杀。秦军终于取得了空前激烈残酷的长平之战拘彻底胜利。长平之战,赵高的哥哥战死沙场,他的父亲在投降后被坑杀。

长平之战虽然使赵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赵国并没有因此而被秦国灭亡,假若此时赵高和母亲在赵国国内,那么他们至少还可以平平静静地生活下去,但是赵高和母亲此时却恰恰在长平军中。被秦军俘虏后,年幼的赵高和母亲被卖到秦国做了奴隶。赵高的母亲哪里能适应得了奴婢的生活,不久便郁郁而死。赵高被送进宫中做最低级的苦役。

哥哥战死疆场,父亲被坑杀,以及自己和母亲做奴隶期间所受的种种侮辱在幼小的赵高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誓,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都要报仇,灭亡秦国。但要灭强秦,谈何容易!六国合纵也抵不过秦国的虎狼之师,何况他只是个秦宫杂役,手边既无一兵一卒,也无任何关系可依仗。如果是一般人,在牢骚一番后,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但只有十几岁的赵高却不是普通人,他坚信,一定能找到办法。

长期的磨难使赵高很早就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聪明伶俐去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很快,他就摆脱了杂役工作,转到文书部门处理文字事宜。他首先想到的是刺杀秦王赢政,可是像他这么一个奴隶升上来的小文书,没有任何机会接近秦宫的最高权力机构。如果不能进人这个圈子直接和秦王打交道,复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赵高只能等待。然而他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更为积极地寻求办法。因此他在秦宫中的工作越发努力,终于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

但是,后来的荆轲等刺客刺杀秦王的失败却使赵高的看法有了改变,他明白即使自己接近了秦王,刺杀秦王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即使侥幸成功了,自己也会死无葬身之地,而会有另外的秦王取代赢政的位置,这样自己的一番心血就会付之东流。赵高心中萌发了更为阴险的计划。

这年,19岁的赵高娶了一个同是来自赵国的女子,结婚后,生活虽然很困苦,但是两人却很恩爱,并于次年生下一女。然而,生活的欢乐并不能减少赵高对秦朝的仇恨。报仇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他时时刻刻小心而又执著地等待复仇的机会。他深知秦王注重法制,为了将来的复仇,他开始阅读有关秦朝法律的书籍。天资聪颖的赵高经过一番苦读,很快对秦国的律令刑狱制度十分精熟。

这番努力使得别人对他另眼相看,他在秦宫中名气渐响。有一次,秦王赢政将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儿子长公子扶苏和少公子胡亥叫到身边,想考一考他们。秦王问道:“依秦律,一个人死了后,谁应当继承他的遗产呢,是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孩子?”长公子扶苏虽然很有才干,但是哪能知道这么细致的问题。少公子胡亥平时不学无术,更是目瞪口呆。一时兴起的秦王环视四周,问道:“你们有知道的吗?”

说来也巧,此时赵高恰恰在此处整理完文书,秦王和两个公子进来后,他在一旁垂手而立。他见机会来了,于是诚惶诚恐地说道:“奴才知道。”秦王见竟然有一个小文书敢于回答,大吃一惊。秦王说:“你说说看。”赵高回答道:“故律曰:死夫以男为后。毋男以父母,毋父母以妻,毋妻以子女为后。也就是一个人死了,应当先由儿子继承遗产。当没有儿子时,才由死者的父母继承,假如死者既没有儿子又没有父母,那么死者的妻子继承遗产,假若死者也没有妻子,那么由他的女儿继承遗产。”秦王此时尚未统一六国,对人才的使用还是比较开明的。他见一个小小的文书竟然这么熟悉秦国的刑律,在吃惊之余,便有了重用他的意思。但听说他是来自长平战役的赵国幸存者,又有些放心不下。秦王的侍从看出了秦王的心思,于是对秦王说:“假若大王想重用赵高,不妨让赵高自阉终身事秦。”秦王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于是就放出风声,除非赵高肯做宦官终身事秦,否则永不录用。在当时,只要做了宦官,那就表示和以前的关系全部断绝,等于重新做人一样。

这下,摆在赵高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引刀自宫,进入秦宫最高机构,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二是珍惜身体,和妻子女儿过安乐悠闲的生活。

一个风雨之夜,赵高在屋内思前想后。他想到温柔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女儿,舒适温馨的家庭,这一切,让他实在难以割舍。毕竟他此时才22岁,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锦绣人生在他面前充满了诱憩力。他数度想放弃复仇之念,做一个普通而快乐的人。

就在此时,天边炸起一道惊雷,把他从幻梦中惊醒!一刹那,他仿佛回到了杀声震天的长平战场上,看到自己的父兄、姐妹倒在血泊中哀号、辗转,被秦兵的大剑长戈疯狂地屠戮、宰杀。数十万赵国士兵被活埋,千里白骨,腥风血雨。家恨和国恨让他瞬间清醒了!他拿起桌上烈酒,一口气喝了三大杯!随后拔出解腕尖刀,一横心,手起刀落!自己甘心入宫做了太监。

就是这一刀,创造了历史!也注定了强横一世的秦王朝将毁在这个人的手里!

P3-5

序言

提起太监,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中国的“特产”。其实这是误解。古代埃及、希腊和波斯等国都有太监的存在,而且有些国家太监的活跃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不过,中国的太监存在时间最长,从先秦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太监在某一时期的皇权与政治中起了极大的作用,甚至左右了这个时期的政局,这种奇特的现象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罕见而又难以评说的风景线。

中国的太监一产生就与皇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太监出现之初一直到唐代的近千年里,由于太监最为接近权力中心,导致他们的权力也变得很大。有些太监把握朝政,作威作福,更有甚者居然让皇帝敛手侧目,气焰可谓嚣张之极。秦代的大宦官赵高自愿入宫,成了秦二世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严刑峻法,还帮其夺了帝位。后来赵高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杀了秦二世而欲自立,成为宦官想做皇帝的第一人。唐代的仇士良权倾朝野,连皇帝都退让三分。他曾当面对皇帝说:“皇宫里的事皇上您来管,皇宫外的事我来管。”皇帝居然不敢说一个“不”字,可见他的气焰如何了得。南北朝的刘腾身居高位,以一个宦官之力竟然逼死了北魏的皇亲国戚,足见皇帝对他的宠信程度。他后来居然还得以善终,这实在是上天开的一个大玩笑。

唐代以后,宦官的力量逐渐削弱,有些太监虽然依旧靠着皇帝的宠信为非作歹,然而,废立皇帝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再出现了。这时的宦官大多是借着皇帝的宠爱为自己捞取实惠,掌握大权。这种情况尤以明代最为严重,像明武宗时的大太监刘瑾,手下有八虎为其效命,武宗对其言听计从。如果不是有人告发刘瑾要谋反,恐怕刘瑾真的能步赵高后尘尝一尝坐龙椅的滋味。明代最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更是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与皇帝的奶妈勾结,上瞒皇上,下欺黎民,中杀大臣,朝廷被他搞得群魔乱舞,乌烟瘴气。明朝最终虽然是亡于李自成与满清的两面夹击,但在魏忠贤这里就埋下了祸根。在明代后期,太祖朱元璋“不准太监干政”的祖训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不过,这时的大太监虽然可以翻云覆雨,可是却要靠背后皇帝的支持。一旦皇帝翻脸,再凶悍的宦官也会轰然倒台,一败涂地。这也许是明代的皇帝们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加强了皇权的缘故吧!

历史走到清代,太监们越发成为了皇权的附庸。无论是心计过人的李莲英,还是深得慈禧宠信的安德海,再想像魏忠贤、刘瑾一样插手朝政已不可能,更别说像唐代的太监那样能公然废立皇帝了。他们只能仗着主子的威风为自己聚财结党而已。总的看来,清代的太监虽然有名,但对皇权的实际影响都远远小于前朝。这也预示着历时两千多年的太监制度已风光不再了。

纵观历史,似乎太监没干过什么好事。但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审视一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太监还是安分守己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皇权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事迹不彰于后世了,能载于史籍的就多是祸国殃民之辈了。不过,太监们也不是全都坏得流油,像唐代高力士这样忠心耿耿的太监还是有的,只不过是屈指可数罢了。而像明代郑和这样立有大功又不居功自傲的太监则更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

本书选取了历史上最有名的14个大太监,叙述了他们在皇权中的荣辱沉浮。皇权为他们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也带来了耻辱和杀戮。他们为皇权提供了服务与保障,也造成了皇权的更迭与颠覆。本书重点展现了大太监与皇权的关系,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史实,流畅的叙述,优美的文采为您勾勒出了一幅幅大太监与皇权共生共存、明争暗斗、有分有合、有悲有喜的迷人画卷。品读本书,您可以在一册之间纵览历代大宦官历史,笑看千年帝制风云,在放松之余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领悟多样的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