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泉丘壑(中国古代的画家与绘事修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尚刚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所述名家巨擘虽然画风各异,但对绘画艺术执着的情操则一。书中对画家与画作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有颇为深入的描述,虽是以赏析的角度出发,却柳暗花明地引领读者登堂入室,一探国画中秀逸幽奇、雄放苍郁的林泉丘壑。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绘画精妙之极,也丰富之极。本书虽篇幅短小,但暗含画史脉络,深具辞书绵密。作者分二十五题,以轻松的笔法、隽永的文字将画家、绘事做了简切的勾勒,以引领读者登堂入室,亲近富有人格魅力的绘画大师,领略中国绘画的林泉丘壑,感受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目录

自序/1

壹 解衣般礴/2

贰 虎头三绝/7

叁 山山水水/16

肆 六法及品藻/21

伍 苦难呻吟和欢乐颂歌/27

陆 阎立本及其父兄/34

柒 大小李和王摩诘/43

捌 画圣吴道子/50

玖 兰亭与萧翼赚兰亭/57

拾 徐黄体异/61

拾壹 韩熙载与其夜宴/68

拾贰 烟雨灭没,恕先在焉/72

拾叁 竹石风流/78

拾肆 白描无声诗/88

拾伍 米氏云山/97

拾陆 风流天子与宫廷画院/106

拾柒 赵孟颊及其毁誉/116

拾捌 元四家/125

拾玖 文人和文人画/135

贰拾 浙派及院体/143

贰壹 从沈周到董其昌/151

贰贰 青藤白阳/162

贰叁 陈老莲/170

贰肆 金枝玉叶老遗民/179

贰伍 金冬心和郑板桥/189

试读章节

中国人画山水的历史不会晚于战国时代,但中国的以表现山峦江湖的山水画却长期步履蹒跚,发展缓慢。东晋以前,人物是绘画恒久的主题,山水只是附庸,仅用于点明环境,烘托气氛,是人物的背景。

到了顾恺之的时代,情况有了变化。画史著录过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图》,还保存了其《画云台山记》。这篇画记可能是创作的文字设计稿,从描述看,所要绘画的是在山林丘壑中演道说教的张天师等人,不仅山水画的意味十分浓重,还注意到了光影、构图、气韵等。联系到《洛神赋图》一再出现的山水树石,应该确信,顾恺之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贡献很大。

顾恺之以后,中国出现了专门的山水画论,较早的著名作者是宗炳和王微。前者写作了《画山水序》,后者写作了《叙画》,而宗、王二人还有山水画家的身份,可惜,他们的画迹今已不存。

宗炳(公元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县)人。尽管家中有许多人做官,宗炳却绝意仕进,屡征不起。他儒道释兼通,琴棋书画皆擅,活得十分洒脱。意趣相投的妻子故去,他“哀之过甚”,可一旦悟出了生死大道,却又“悲情顿释”。他“好山水,爱远游”,“每游山水,往辄忘归”。晚年,他老病交加,回到江陵(在今湖北)三湖的故宅,把他游历过的名山大川画在墙上,“卧以游之”。古人对宗炳的画艺评价不大高,但对其《画山水序》却极推重。宗炳是有名的玄学家,又是佛教信徒,因此,其《画山水序》也是在谈玄说理,对义理的关怀远多过对形式的探讨。他说到了透视原理,也主张“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更强调物我合一,重在“畅神”,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王微(公元415~453年),字景玄,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他出身于士族高门,年轻时也做过官,但“素无宦情”。父亲故去,他要回家丁忧守制,便顺势去职,做了名士。王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退隐之后,他“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余年”,“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唯当坐处独净”。既博学多才,又有奇节异行,这令王微名扬天下,连远来的北朝使者,也要拜访他。王微通医术,尤信《本草》,却没有治好自己的弟弟,为此,深深咎恨,自己得病,也不治,弟弟死后不久,自己也故去了。王微“性知画绩”,但其绘艺也不出色,倒是其短文《叙画》久享盛誉。他认为,山水画不是地形图,应以“明神降之”,比宗炳更强调抒写性情。

经过顾恺之、宗炳、王微等人的努力,山水画终于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在顾、宗、王生活的东晋和刘宋时代,南方成了山水画发育滋长的沃土。这固然有当地山川秀美,烟雨迷漾,易于激发创作灵感的因素,而更重要的还是世风人心。那时,玄学昌盛,士大夫崇无贵有,尚言辞,重风度,诗文歌赋常要借助山水树石体认义理,优游享乐也包含着登山临水的重要内容,品藻赏誉爱用山水作形象的比喻。讥讽轻蔑则会说:“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那时的政治十分黑暗,权力斗争激烈残酷,统治阶层腐朽糜烂,又有玄风佛理煽动蛊惑。一些人物或洁身自爱,或心灰意冷,或失势潦倒。许多士大夫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但山林江湖尚可寄身,这就成了山水诗、山水画孕育的温床。没有“肆意游遨”,谢灵运对山水诗的业绩不可设想,没有怡情林泉,宗炳、王微对山水画的贡献同样不可设想。

宗、王之后,山水画进步很快。被风雅的宋徽宗鉴定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可能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山水画了。其画法虽古朴依然,但“水不容泛”、“人大于山”、“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情形已经有了改变,物象相当真实自然,“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有较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景象优美,春意盎然,人物则退为山水的点缀。《游春图》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已经趋近成熟。盛唐以后,山水画蔚为大观,声势愈益浩大,逐渐压倒了古老的人物画,吸引了难以胜数的画家,造就了愈来愈多的流派,玉成了中国绘画史上半数以上的宗师。

中国山水画的繁盛发达,表现出的人与自然愈益亲密相联系,还取决于中国特殊的形神观念。传统的中国画也讲写实,但这种写实抵制徒具形似,往往带有很强的抽象性、写意性。无论什么题材,画好都很困难,但如若降格以求,则山水画对造型能力、写实技巧的要求显然不及人物。因此,画家(尤其是业余画家)很少投入人物,却较多地转向山水。中国画强调创造神韵,而神韵又联系着性情。若想抒写性情,挥洒山水要比刻划人物更便捷、更痛快、更自由。因此,画家就更愿意借助山水林泉表达发挥。

绘画山水要倾注充沛的个人情感,要表现画家的胸中丘壑,似与不似已成末事,创作、欣赏对此都不很在意。而神韵、气象又常常难以准确把握,画家、观众往往会在大体相同的方向上各有感悟。作品愈抽象,也就愈需要欣赏者的阐释、生发,这也是写意山水备受士大夫喜爱的一个原因。作品既然不拘形式,欣赏也该尽量超脱。当年宗炳在室壁图画旧游的山水,是因为“名山恐难遍睹”,以此代彼,其欣赏方式也很别致,是“卧以游之”。宗炳是通达自由人,他欣赏那壁上山水可坐可卧,可立可行,对他的“卧”字不必凿实,但“卧游”一词却被后人实实在在地引申为欣赏山水画的代语。这听来已无比惬意,因此,对欣赏的对象也不必拘束。陶冶性情、神游天下已经足够,若能激发美好的渴求那就更妙。千万别对画中的泉石草木提出“科学”的质疑,因为真正的画家从来不对欣赏者提出细腻的要求,苛责欣赏者面对画作引起的某种与自己不同的感受。P16-20

序言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部有关中国绘画史的稿子,它由台北的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在1998年出版。当年写它,是受了同窗畏友李庆西的邀约,连书名也是他早给取下,并且,和“幼狮”谈妥,大陆版权归我所有。现在,又承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刘方女士美意,旧稿修订出版。对旧稿,我仅只调整了文字,增加了插图。这里,先要对两家出版社和两位朋友,表达深挚的感谢。

受家父影响,我也喜爱中国绘画史,但阴差阳错,大学毕业后,却以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为业,还自认做得十分投入。尽管如此,在我心中,还时时激荡着对画史的热情,常常涌动起探究画史的畅想。个中原因当然不是工艺美术同绘画联系甚多,而在于绘画史不仅见人,而且见事,如果尽力,可以串联起人、事和作品,使之互相解说,互相阐发,做来有声有色。

在当年的自序里,我曾有这样的话:“中国古代有许多大画家,他们的才华、贡献已经令人叹服,他们的胸襟、品格更让人倾慕,写作中,尤其渴望能对这些做点传达。但学养欠缺,文字滞涩,特别是没有古人的心境,所以,呈奉诸位的小书竟还是如此模样,贻笑大方必定难免。略可自慰的是,我努力了。”十年过去,它们依然大致恰切,因为对画史,我几乎学无寸进,但对那些画家的才华、贡献和胸襟、品格,却有更深的认识。

家父爱松公是位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古貌古心,爱国忧民,尊师重道,忠诚磊落,宽和友善,从容恬淡,风流儒雅,博学多识。中国绘画史虽仅为其学术的一部分,但自幼的耳濡目染,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在此书旧稿写作时,我还不时请益,出版后,他还几次批评,但这次修改中,请益、批评都化成梦想,因为,他已然西归。

今年,本是家父米寿,但他却在暮春谢世。作为长子,我总在想念他,作为书生,我还常常痛惜,那样的学者如今几乎不见了,以后,也难再出现。尤其在这次修改时,他的教诲萦绕耳际,他的音容宛在目前。写到这里,泪已沾襟。

这本小书就是对他的纪念。感激他的养育,铭记他的教诲……

尚刚

2006年11月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