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聚焦诚信/大学生健康成才丛书
分类
作者 党静萍//师会芳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几个方面,包括择业、人际、恋爱、学术、考试、信贷、传销、网络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而细致地描述了大学生失信的各种不同的行为以及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其中不乏择业中的迷茫、人际交往中的失落、恋爱当中的寂寞、学术剽窃的无奈、考试作弊后的忏悔与改正、信贷中的失足与失信、深陷传销所带来的悔恨,以及网络中的沉沦。

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学生的喜怒哀乐;身为大学生,他们清楚地知道诚信的底线在大学生中到底陷落到了多少;身为大学生,他们了解失去诚信给大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多少伤害;身为大学生,他们也真正地了解在大学校园里,有多少学生在为“诚信”做着什么样的努力。

内容推荐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立足事业、立足人生的基石。本书以大学生自身的经历为基础,以大学生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针对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八个方面,即:学术、考试、就业、贷款、网络、人际、恋爱、传销等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分析了一些大学生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大学生诚信的具体措施。该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目录

第一篇 天堂的陷落——学术诚信问题

 一、象牙塔的阴霾

 二、诚信答卷令人满意

 三、学术失信究竟缘何

 四、谁来拯救陷落的天堂

第二篇 迷失象牙塔——考试中的诚信问题

 一、不合格的考卷

 二、诚信之花何以败落

 三、诚信之花处处开

 四、人生之舟,诚信为舵

 五、诚信之花何以真诚到永远

第三篇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

 一、尴尬的选择

 二、同在诚信的蓝天下

 三、天之骄子为何折翅

 四、春雨润物细无声

第四篇 不得不面对的尴尬——贷款中的诚信问题

 一、透支殆尽的诚信

 二、人生中的坚守

 三、诚信之花何以枯萎

 四、如何交出诚信——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 美丽“网”事,哀愁相伴——网络中的诚信问题

 一、难以摆脱的诱惑

 二、网络——播撒诚信之花

 三、网络失信源何处

 四、朽木开雕须巧琢

第六篇 “郁闷的代价”——人际交往中的诚信问题

 一、心灵的困惑

 二、人啊人

 三、诚信——人生的通行证

 四、人生路上与诚信同行

第七篇 玫瑰色的陷阱——恋爱中的诚信问题

 一、爱的困惑

 二、恋爱中,我们为何迷茫

 三、忠贞,爱情领域中永恒的话题

 四、爱情路上,上下求索

第八篇 传销——深不可测的陷阱

 一、失陷的青春

 二、是什么使青春陷落

 三、将反传销进行到底

 四、敢问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学术守信有法可依

在罗马帝国时期,由于政府在有关债务方面的立法相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显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使立法者认识到诚信在契约履行中的作用,并在罗马法中发展了诚信契约,根据该条约,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所规定的义务,而且还要承担诚实和善意的补充义务。这就是诚信作为法律准则的渊源。在学术诚信教育中,首先要加强对研究者进行学术诚信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教育,加强知识产权法的学习,依法治学。通过学习,使研究者认识到未经著作权人同意而随意使用他人作品是违犯知识产权法,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抄袭他人的词句和观点也是违法的。美国在《民法》中就把“剽窃”定义为在没有适当的方式说明出处的情况下,将他人的词句和观点表述为自己的词句和观点。此外,《著作权法》和《专利法》中也对违反学术规范等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通过研究者诚信法律意识的增强,起到了用法律外在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来制止违反学术规范现象发生的效果。

可喜的是,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我国教育部也加强了对学术诚信的管理力度。考试和学术诚信在一定意义上是大学生的道德底线,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在当前全社会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必须严格。针对一些高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新《规定》第54条中对考试作弊或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学生,规定可以视其情节或行为给予处分,直至可以开除学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于1998年12月10日建立了监督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于1997年10月成立了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2001年学部主席团积极支持广大院士自觉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使其成为中国最高学术权威机构进行自我约束的第一份文件;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一些违背科学道德与学风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违规行为采取严肃的态度,绝不姑息迁就。

(二)守住心灵的大门

学术诚信的问题虽然是一个法律问题,但其同时也是一个学术道德的问题,除了进行学术减信的法律意识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也要加强学术诚信的道德意识教育。外在的法律约束主要起着惩戒和抑制的作用,而不能起到预防和说服劝导的作用,学术诚信观念只有通过引起研究者的道德认同,进而内化为研究者的自我道德要求和自我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使研究者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各种外界利益的诱惑时不为所动,自觉地遵守学术规范。为此,首先,教育研究者要加强道德自律,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遵守学术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对学术诚信的追求看成是自己心灵的一种需要,看成是自己的学术责任,使学术诚信成为自己道德人格的一部分。

著名作家爱德华·黑尔说:“有一句话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就是‘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这是我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它使我走向了成功,使我赢得了荣誉和尊敬。”他接着讲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本杰明·皮尔斯的故事。皮尔斯是一个学识渊博、品格正直的老先生,一头白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每到上课的时候都穿着笔挺的西装,很庄重地走进教堂向大家问好,然后在黑板上开始经济学公式的演算。皮尔斯在课堂上时常穿插一些幽默的小故事,学生们常常被他逗得大笑。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和蔼的老头”、“幽默的老头”、“有教养的皮尔斯”,因为从没有人见过他发过脾气。

有一次,在他的商业数学课上,他要大家做一套考试题,当堂交卷。可是,有一个学生抄袭了以前的作业,被皮尔斯发现了。皮尔斯宣布,这节商业数学课立刻停止,改为上学术修养课。他站在讲台上,脸色苍白地说:“一定要诚实。我们来到哈佛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虽然通往真理的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只要你诚实、认真、严肃地对待问题,你就有机会发现真理。如果有些同学在这里弄虚作假,他就永远也没有机会看到真理的光芒。请大家相信,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

皮尔斯站在讲台上足足讲了20分钟,他的声音充满了正气,他讲的每一句话都震撼着在场的二十几位同学的心灵。当他讲完的时候,那位作弊的学生站起来,走到皮尔斯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惭愧又激动地说:“皮尔斯先生,谢谢您,这是我这二十几年来上的最有价值的一堂课,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皮尔斯这时又恢复了亲切的表情,拍着那位同学的肩膀说:“记住这句话,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这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所有的同学都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皮尔斯深深地鞠了一躬,向他表示感谢,因为他的演讲使每位同学都上了生动的一课。这同学毕业以后在事业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都记住了这句话,都把诚实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

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所学校把“真理”作为校训。在哈佛大学的校门和建筑物上都刻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真理”,这个词代表了“真相、诚实和正直”。正门上还刻了一句话:“真理之门只会向那些正直的民族开放。”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就认为,“学生是处于实习阶段的学者和研究者”。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和理论,而且首先要教会他们做到学术诚实。在哈佛大学的《学习生活指南》上面,用加大加粗的字体这样写道:“独立思想是美国学术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剽窃。”其意义,显然不仪仅在于制止和减少剽窃,更重要的是捍卫独立思想这一大学理念,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这种健康的学术氛围,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和创新的精神,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可以引用别人的观点,但是必须标明出处。”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4级MBA新生的热身训练中,哈佛博士史璞兰教授神情严肃地站在讲台上说。她为120多名刚刚入学的MBA新生上了一堂40分钟的名为“什么叫剽窃,如何避免剽窃”的课程。与其他世界名校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对这样的课颇感新鲜,他们没有想到在MBA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学校会安排这样一堂课。他们也对国内大学缺乏类似课程深感遗憾,“这样的课很有必要,教授对于论文中有关引用原则的讲解,可以帮助我们更规范地撰写论文,也鼓励我们进行原创”。

(三)将改革进行到底

不容否认,许多制度制定的初衷都是力图提高学者素质、推动学术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同的问题。现在许多高校都是用定量的办法来衡量教师的业绩,如在核心刊物发表了几篇文章,争取了多少科研经费,上了多少节课,带了多少研究生,等等,如同“记件”工资。这就导致学术界出现了一种不正之风,即一切向金钱看齐。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在学术界很普遍。试想如果我们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学术环境,如果没有那么多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已得到那么多的好处,如果不是人们对抄袭作假已司空见惯,且不认为是道德败坏,那么这种学术的腐败行为也不会如此层出不穷。

在美国,建立了诚信研究办公室,诚信研究办公室规定,揭露、调查等工作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承担,但对于在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如何获取物证、传唤证人等则有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在我们还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时,这种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在日本,基层组织的讲座和学部,讲座主持人既是学术带头人,也是行政负责人。学部理事会成员无论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和助教在决策过程中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

然而随着近年来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国科技界正视科学道德问题并能够理性认识到,科学不端行为,其危害绝不止于腐蚀科学记录的可靠性,它还影响科学研究的质量,败坏科学道德学风,影响科学的纯洁形象和科技界的崇高社会信誉。对此,中国科技界也在积极寻求对策并积极行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学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于是便有了“杜绝学术近亲繁殖”的争论,有了“不能永葆青春,必须永葆清白”、“不作花瓶院士”的豪言,有了“禁止以权谋学”的呼喊……

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培养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结合目前在全社会范围内“以德治国”思想活动广泛的展开,以及在学术界展开“以德治学”的活动。经过长期系统地宣传和弘扬,使得学术诚信观念潜移默化地成为从事学术活动者所遵守的行为准则,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使学术研究者之间关系和谐,相互信任,实现学术诚信的良性循环;同时,良好的诚信氛围也会对学术失信行为形成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使得失信发生的机会大大减少。

在全社会都需要诚信、渴望诚信的时刻,我们应切实加强诚信教育,要从教育青少年人手,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我们都应该坚信我国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名言:“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西方一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的震撼,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诚信。社会在呼唤诚信,时代在呼唤诚信。尤其是在学术这个神圣的殿堂,诚信是学术垫脚石,是生存之本,是竞争之道。任何有价值的学术本身必然蕴含了学者对世界的关怀和挚爱,学术是天下的公器而非个人的玩物。在学术这片最后的净土上,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在今天的中国,如何才能重建学术的尊严、找回学术的使命呢?诚信是朴素的宝石,虽然闪耀,却并非坚硬如钻,它需要的是细心的呵护和精心的雕琢。当它闪耀在每个人的心中时,唤出的将是凛凛的公正与美好的平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可喜地看到,学术诚信意识已深入人心。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诚信已成为一种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如果不建立起诚信这种良好的学术道德,将来到社会上、到工作岗位中就无法立足。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有着一颗赤诚的、火热的心,去征服一切学术中的怀疑和虚伪,我们所投身的医学事业是一项特殊的事业,面对生命的厚重价值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感!相信诚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和位置,古人的言行,诸多的典故,不可否认的历史证明,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们不需要再给它任何强调去表明它的重要性。

诚信,是一块耸立的碑,是一块坚实的基石,让我们一起以实际行动打造这块碑,铸就这块基石,使其闪耀着“诚信为本”四个字!

P23-28

序言

有一种心灵的开放,称为“诚”;有一种诺言的履行,叫做“信”;有一种做人的规范,被定义为“诚信”。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造就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上下五千年的不断探索,“诚”与“信”被我们奉为为人与为政不可移易的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对“诚信”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墨子也曾经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干百年来,人们把诚信作为言行信条和高尚的美德加以恪守尊崇。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诚信”的理念在一步一步地趋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更加要求人们诚实守信。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诚信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着我们的灵魂,诚信问题再一次成为我们国家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为“天之骄子”、“时代精英”的大学生,他们的诚信状况又是如何?他们在我们社会诚信体制的建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考试作弊、借贷不还、简历注水、私自毁约、论文抄袭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向我们表明一些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在下降。媒体中的许多报道,无一例外地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不容忽视。

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几个方面,包括择业、人际、恋爱、学术、考试、信贷、传销、网络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而细致地描述了大学生失信的各种不同的行为以及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其中不乏择业中的迷茫、人际交往中的失落、恋爱当中的寂寞、学术剽窃的无奈、考试作弊后的忏悔与改正、信贷中的失足与失信、深陷传销所带来的悔恨,以及网络中的沉沦。

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学生的喜怒哀乐;身为大学生,他们清楚地知道诚信的底线在大学生中到底陷落到了多少;身为大学生,他们了解失去诚信给大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多少伤害;身为大学生,他们也真正地了解在大学校园里,有多少学生在为“诚信”做着什么样的努力。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诚信意识逐渐地深入人心,社会在不断地做出努力,信用体系的建立,就业协议中诚信的要求,人们对诚信的呼唤,都在证明诚信的重要以及社会诚信意识的提高。学校也在不断地努力,诚信评价体系的建立,毕业生诚信档案的尝试,思想道德教育的加强。大学生也在不断地努力,从传销当中的挣脱,诚信求职的出现。本书每一篇章都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看到了各个方面所作的积极努力,向读者展示着大学生诚信的美好明天。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感到心灵的震撼,到底诚信应该如何建立,诚信社会的建立需要我们大学生作什么样的努力。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常常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侦探一样的敏锐,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像法官一样的公正,去对待别人的纠纷?像大智者一样的诚恳,去宽容别人的错误?当我们已经被谎言占据的时候,是否想过诚信早已千疮百孔,心灵已破旧不堪?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诚信之花在这洁白的象牙塔中黯淡了她的光彩?

我们希望与所有的读者一起探讨,一起思考。希望此书能给一些迷惘中的大学生一个方向,给所有关注大学生成长的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桥梁,我们也期待着所有的人能看到大学生的一步步成熟。同时,让我们相信,诚信从未真正离弃我们,她就如阳光、水和空气,永远与我们同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了收集一些大学生身边的诚信与不诚信的事例外,还参考了许多这一方面的专著、论文以及网上的资料,直接或间接地借鉴、吸收了其中的有关内容和观点,我们将在书稿中的最后一部分开列一份参考文献目录,一方面是为读者提供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我们所阐述、介绍的有关内容、观点的来源,并以此表示我们对参考文献作者的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章分工如下:前言,党静萍;第一章,赵晶;第二章,昝献峰;第三章,师睿;第四章,迟晨雨;第五章,吴昌睿;第六章,李爽;第七章,穆鑫;第八章,沙娟娟。党静萍副教授、师会芳副教授负责统稿和全书修改。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予以谅解,也欢迎读者不吝赐教,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编者

2007年3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