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1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和1921年分别赴美国和英国留学。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莹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以后,先后任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主编,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新月》月刊主编,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教授等职。
本书包含徐志摩的小说、散文、诗歌、日记等多篇,如《再别康桥》、《西窗》、《泰戈尔》、《关于女子》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志摩文集/中学生枕边书 |
分类 | |
作者 | 徐志摩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1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和1921年分别赴美国和英国留学。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莹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以后,先后任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主编,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新月》月刊主编,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教授等职。 本书包含徐志摩的小说、散文、诗歌、日记等多篇,如《再别康桥》、《西窗》、《泰戈尔》、《关于女子》等。 内容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徐志摩(1897-1931),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是独生子,从小天性聪慧,学业优异。1915年lO月,18岁的徐志摩遵从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于家乡结婚。婚后不久,徐志摩北上天津、北京求学,先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后随北洋大学法科并人北京大学法科,拜梁启超为师。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转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剑桥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悠闲的生活方式、流行的政治思想,都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徐志摩的文学才能表现在多方面。他写过散文、小说,与陆小曼合写过剧本,还写过时政评论、文艺专论等。当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新诗。 目录 志摩的诗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我有一个恋爱 去罢 为要寻一个明星 破庙 自然与人生 地中海 毒药 白旗 婴儿 盖上几张油纸 残诗 无题 一幅小的穷乐图 沪杭车中 难得 先生!先生! 雷峰塔 石虎胡同七号 古怪的世界 乡村里的音籁 夜半松风 天国的消息 消息 谁知道 哀曼殊斐儿 不再是我的乖乖 默境 一个祈祷 冢中的岁月 她是睡着了 为谁 问谁 雪花的快乐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康桥再会罢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我要你” 珊瑚 偶然 他怕他说出口 丁当——清新 客中 半夜深巷琵琶 望月 决断 “起造一座墙” 再休怪我的脸沉 天神似的英雄 “新婚与旧鬼” 两位太太 涡堤孩新婚歌 运命的逻辑 罪与罚 再不见雷峰 新催妆曲 苏苏 海韵 两地相思 梅雪争春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图下的老江 猛虎集 献词 我等候你 渺小 拜献 再别康桥 泰山 猛虎“The tiger” 俘虏颂 西窗 季候 杜鹃 给—— 歌 诔词 枉然 残春 活该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哈代 一个星期 死尸“Une Clarogne” 云 游 云游 你去 在病中 雁儿们 鲤跳 领罪 难忘 一九三0年春 罗米欧与朱丽叶 散 文 巴黎的鳞爪 我所知道的康桥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泰山日出 翡冷翠山居闲话 泰戈尔 我的彼得 罗曼罗兰 曼殊斐儿 译曼殊斐儿诗三首前言 关于女子 吸烟与文化 自剖 再剖 想飞 青年运动 给新月 白朗宁夫人的情诗 小 说 春痕 两姊妹 老李 一个清清的早上 船上 “死城”(北京的一晚) “浓得化不开”(星加坡)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 轮盘 家德 玛女士 书 信 致张幼仪 1926年12月14日 致陆小曼 1925年3月4日 1925年3月10日 1925年3月11日 1925年3月18日 1925年5月26日 1926年2月19日 1926年2月26日 1926年7月21日 1928年6月17日 1928年10月4日 1931年5月12日 1931年7月4日 致周作人 1925年12月20日 1927年8月3日 致胡适 1926年4月26日 日 记 西湖记(选五) 九月七日 九月二十九日 十月十五日 回国周年纪念 十月二十三日 十月二十八日 爱眉小札(选七) 八月九日 八月十四日 八月十六日 八月二十二日 八月二十四日 九月八日 九月十六日 眉轩锁语(选四) 九月十日 九月十九日 十二月二十八日 一月六日 试读章节 两 姊 妹 三月。夜九时光景。客厅里只开着中间圆桌上一座大伞形红绸罩的台灯。柔荏的红辉散射在附近的陈设上,异样的恬静。靠窗一架黑檀几上那座二尺多高薇纳司的雕像,仿佛支不住她那矜持的姿态,想顺着软美的光流,在这温和的春夜,望左侧的沙发上,倦倚下去;她倦了。 安粟小姐自从二十一年前母亲死后承管这所住屋以来,不曾有一晚曾向这华丽、舒服的客厅告过假,缺过席。除了绒织、看小说、和玛各,她的妹妹,闲谈,她再没有别的事了。她连星期晚上的祈祷会,都很少去,虽则她们的教堂近在前街,每晚的钟声丁当个不绝,似乎专在提醒,央促她们的赴会。 今夜她依旧坐在她常坐的狼皮椅上,双眼半合着,似乎与她最珍爱的雕像,同被那私语似的灯光熏醉了。书本和线织物,都放在桌上;她想继续看她的小说,又想结束她的手工,但她的手像痉挛了似的,再也伸不出去。她忽然想起玛各还没回进房来,方才听得杯碟声响,也许她乘便在准备她们临睡前的可可茶。 玛各像半山里云影似的移了进来,一些不着声息,在她姊姊对面的椅上坐了。 她十三年前犯了一次痹症,此后左一半的躯体,总不十分自然。并且稍一劳动,便有些气喘,手足也常发震。 “啊,我差一些睡着了,你去了那么久…说着将手承着口,打了小半个呵欠;玛各微喘的声息,已经将她惊觉。此时安粟的面容在灯光下隔着桌子望过去,只像一团干瘪了的海绵,那些复叠的横皱纹,使人疑心她在苦笑,又像忧愁。她常常自怜她的血弱,她面色确是半青不白的。她的声带,像是新鲜的芦管做成的,不自然的尖锐。她的笑响,像几枚新栗子同时在猛火里爆裂;但她妹子最怕最厌烦的,尤其是她发怒时带着鼻意的那声“扼衡”。 “扼衡!玛丽近来老是躲懒,昨天不到四点钟就走了,那两条饭巾,一床被单,今天还放着没有烫好,真不知道她在外面忙的是什么!” “哼,她那儿还有工夫顾管饭巾……我全知道!每天她出了我们的门,走不到转角上——我常在窗口望她——就躲在那棵树下拿出她那粉拍来,对着小手镜,装扮她那贵重的鼻子——有一天我还见她在厨房里擦胭脂哪!前天不是那克莱妈妈说她一礼拜要看两次电影,说常碰到她和男子一起散步… “可不是,我早就说年轻的谁都靠不住,要不是找人不容易,我早就把她回了,我看了她那细小的腰身,就有气!扼衡!” 玛各幽幽的喟息了一声,站了起来,重复半山里云影似的移到窗前,伸出微颤的手指,揭开墨绿色绒的窗幔,仰起头望着天上,“天倒好了,”她自语着,“方才怪怕人的乌云现在倒变了可爱的月彩,外面空气一定很新鲜的,这个时候……哦,对门那家瑞士人又在那里跳舞了,前天他们才有过跳舞不是,安粟?他们真乐呀,真会享福,他们上面的窗帘没有放下,我这儿望得见他们跳舞呀,果然那位高高的美男子又在那儿了……啊唷,那位小姐今晚多乐呀,她又穿着她那件枣红的,安粟你也见过的不是,那件银丝镶边的礼服?我可不爱现在的式样,我看是太不成样儿了,我们从前出手稍微短一点子,昂姑母就不愿意,现在她们简直是裸体了——可是那位小姐长得真不错,肉彩多么匀净,身段又灵巧,她贴住在那美男子的胸前,就像一只花蝶儿歇在玉兰花瓣上的一样得意……她一对水一般的妙眼尽对着他看,他着了迷了……他着了迷了,这音乐也多趣呀,这是新出的,就是太艳一点,简直有点猥亵,可是多好听,真教人爱呀……” 安粟侧着一只眼望过来,只见她妹妹的身子有点儿摇动,一双手紧紧的拧住窗幔,口里在吁吁的响应对面跳舞家的乐音…… “扼衡!” 玛各吓的几乎发噤,也自觉有些忘情,赶快低着头回转身。在原先的椅上坐下,一双手还是震震的,震震的…… 安粟在做她的针线,低着头,满面的皱纹叠得紧紧的,像秋收时的稻屯。玛各偷偷的瞟了她几眼,顺手把桌上的报纸,拿在手里……隔街的乐音,还不时零续地在静定的夜气中震荡。 “铛!”门铃。格托的一声,邮件从门上的信格里落在进门的鬃毡上。玛各说了声,让我去看去,出去把信检了进来。“昂姑母来的信。” 安粟已经把眼镜夹在鼻梁上,接过信来拆了。 野鸭叫一阵的笑,安粟稻屯似的面孔上,仿佛被阳光照着了,闪闪的在发亮。“真是!玛各,你听着。” “汤麦的蜜月已经完了。他们夫妻俩现在住在我家里。新娘也很和气的,她的相片你们已经见过了不是?他们俩真是相爱,什么时候都挨得紧紧的,他们也不嫌我,我想他们火热的年轻人看了我们上年纪的,板板的像块木头,说的笑话也是几十年的老笑话,每星期总要背一次的老话,他们看了我一定很觉得可怜,——其实我们老人的快活,才是真快活。我眼也花了,前面本来望不见什么,乐得安心静意等候着上帝的旨意,我收拾收拾厨房,看看年轻人的快乐,说说干瘪的笑话,也就过了一天,还不是一样? “间壁史太太家新收了一个寄宿的中国学生。前天我去吃晚饭看见了。一个矮矮的小小的顶好玩的小人,圆圆的头,一头蓬蓬的头发,像是好几个月没有剪过,一双小小的黑眼,一个短短的鼻子,一张小方的嘴,真怪,黄人真是黄人,他的面色就像他房东太太最爱的,蒸得稀烂的南瓜饼,真是蜡黄的。也亏他会说我们的话,一半懂得,一半懂不得。他也很自傲的,一开口就是我们的孔夫子怎么说,我们的孔夫子怎么说——总是我们的孔夫子。前天我们问起中国的妇女和婚姻,引起了他一大篇的议论。他说中国人最有理性,男的女的,到了年纪——我们孔夫子分付的——一定得成家成室,没有一个男子,不论多么穷,没有妻子。没有一个女人,不论多么丑,没有丈夫。他说所以中国有这样的太平,人人都很满意的。真是,怪不得从前的‘赖耶鸿章’见了格兰士顿的妹妹,介绍时听见是小姐,开头就问为什么还没有成亲!我顶喜欢那小黄人。我几时想请他吃饭,你们也来会会他好不好——他是个大学的学生哩! “附。安粟不是想养一条狗吗?昨天晚报上有一条卖狗的广告,说是顶好的一条西伯利亚种,尖耳朵,灰色的,价钱也不贵,你们如其想看,可以查一查地址,我是不爱狗的,但也不厌恶。有的真懂事,你们养一条,解解闷儿也好。姑母。” 玛各坐着听他姐姐念信,出神似的,两眼汪汪的像要滴泪。安粟念完了打了一个呵欠,把信叠好了放在桌上对玛各说,“今晚太迟了,明天一早你写回信吧,好不好?伴‘镪那门’(Chinaman)吃饭我是不来的,你要去你可以答应姑母。我倒想请汤麦夫妻来吃饭——不过……也许你不愿意。随你吧。谢谢姑母替我们留心狗的广告,说我这一时买不买还没有决定。我就是这几句话。……时候已不早,我去拿可可茶来吃了去睡吧。” 两姊妹吃完了她们的可可茶,一前一后的上楼,玛各更不如她姊姊的轻捷,只是扶着楼梯半山里云影似的移,移,一直移进了卧室。她站在镜台前,怔怔的,自己也不知道在想的是什么,在愁的是什么,她总像落了什么重要的物品似的,像忘了一桩重要的事不曾做似的——她永远是这怔怔的,怔怔的。她想起了一件事,她要寻一点旧料子,打开了一只箱子,偻下身去检。她手在衣堆里碰着了一块硬硬的,她就顺手掏了出来,一包长方形的硬纸包,细绳拴得好好的。她手微震着,解了绳子,打开纸包看时,她手不由得震得更烈了。她对着包裹的内容发了一阵呆,像是小孩子在海砂里掏贝壳,掏出了一个蚂蟥似的。她此时已在地毯上坐着,呆呆的过了一晌,方才调和了喘息,把那纸包放在身上,一张一张的拿在手里,仔细的把玩。原来她的发现只是几张相片,自己和旁人早年的痕迹,也不知多少年前塞在旧衣箱的底里,早已忘却了。她此时手里擎着的一张是她自己七岁时的小影。一头绝美的黄发散披在肩旁,一双活泼的秀眼,一张似笑不笑的小口,两点口唇切得像荷叶边似的妩媚,……她拿到口边吻一下,笑着说:“多可爱的孩子啊!”第二张相片是又隔了十年的她,正当她的妙年,一个绝美的影子。她的眉,她的眼,她的不丰不瘦的嫩颊,颊上的微笑,她的发,她的项颈,她的前胸,她的姿态——那时的她,她此时看着,觉得有说不出的可爱,但……这样的美貌,那一个不倾倒,那一个舍得不爱……罗勃脱,杰儿,汤麦……哦,汤麦。他如今……蜜月,请他们来吃饭……难道是梦吗,这二十几年怎样的过的……哦,她的痹症,恶毒的病症……;从此,从此……安粟,亲爱的母亲,昂姑母,自己的病,谁的不是,谁的不是……是梦吗?……真是一张雪白的纸,二十几年……玛丽和男子散步……对门的女子跳舞的快乐……哦,安粟说甚么,中国,黄人的乐土……太平洋的海水……照片里的少女,被他发痴似的看活了,真的活了!这不是她的鬈发在惺忪的颤动,这不是她象牙似的项颈在轻轻的扭动,她的口在说话了。…… 这二十几年真是过的不可信!她现在已经老了,已经是废人了,是真的吗?生命,快乐,一切,没有她的份了,是真的吗?每天伴着她神经错乱的姐姐,厨房里煮菜,客厅里念日报,听秋天的雨声,叶声,听春天的鸟声,每晚喝一杯浓煎的可可茶,白天,黑夜,上楼,下楼……是真的吗? 是真的吗?二十几年的我,你说话呀!她的心脏在舂米似的跳响,自己的耳都震聋了。她发了一个寒噤,像得了热病似的。她无意的伸上手去,在身旁的镜台上,拖下了一把手镜来。她放下那只手里的照片,一双手恶狠狠的擒住那面手镜,像擒住了一个敌人,向着她自己的脸上照去。…… 安粟的房正在她妹子房的间壁,此时隐隐的听得她在床上翻身,口鼻间哼出一声“扼衡”。 P261-264 序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徐志摩(1897—1931),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是独生子,从小天性聪慧,学业优异。1915年10月,18岁的徐志摩遵从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于家乡结婚。婚后不久,徐志摩北上天津、北京求学,先人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后随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法科,拜梁启超为师。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人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转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剑桥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悠闲的生活方式、流行的政治思想,都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徐志摩的文学才能表现在多方面。他写过散文、小说,与陆小曼合写过剧本,还写过时政评论、文艺专论等。当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新诗。 文学作品中,诗最难读,主要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思想内容,特别是把握意境等方面难度更大。要知人论世,更要知人论文,知人论诗。要读懂徐志摩的诗,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徐志摩生平遭际、学识渊源、家庭婚恋、个性特点及时代潮流等。概括起来,徐志摩流星闪电般短促的一生,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徐志摩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又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特别是剑桥大学及英国文学对徐志摩影响很大。徐志摩说:“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今译为剑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他结交中外名流学者之众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可以说无出其右。国内如梁启超是其恩师,其他如陈独秀、胡适、瞿秋白、郭沫若、陶行知等。国外如英国学者狄更生、罗素,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曼殊斐儿,印度诗人泰戈尔等。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为了二人,徐志摩奔波于北京、南京和上海之间,最终而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当然,就像巴尔扎克在穷困煎熬中写出了不朽的《人间喜剧》一样,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位非凡的女性,徐志摩才成就了诗人徐志摩。 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史上的重要诗歌流派。关于新月派和新月社,要注意两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月社于1923年在北京由徐志摩、胡适、陈西滢等人发起而成立。这并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它是由“聚餐会”开始的,后来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参与其中的有政客、银行家、民族资本家、军人、文人等,如梁启超、张君劢、张君僵、王赓等。徐志摩想依靠新月社同人的力量在政治、思想和文艺上闯出一条路。1926年6月以后,徐志摩、胡适、闻一多等相继离开北京,‘新月社无形之中风流云散,到1927年,新月社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新月派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涉及面较广的流派,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兼而有之。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主要从文学角度来研究新月派。新月派的主要成员在政治立场、人生态度、艺术趣味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如胡适既搞学术又热衷于政治,态度相对平和。而闻一多则不满于新月社的“绅士气味”,他独树一帜,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徐志摩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表示不满,他自命清高,不愿与国民党政府同流合污,拒绝在其中任职。 徐志摩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写诗,1925年即出版诗集《志摩的诗》,在诗坛上已占据一定地位。他早期的诗歌表现了同情爱国者,抗议军阀暴行和人道主义精神,充满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1927年9月,徐志摩出版了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共收录诗歌三十六首,译诗五首。这时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击破了徐志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梦想。面对着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他感到“我不能抵抗,我再没有力量”。徐志摩说:“我的第二集诗——《翡冷翠的一夜》——可以说是我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波折的留痕。我把诗稿送给(闻)一多看,他回信说:‘这比《志摩的诗》似乎是进步了——一个绝大的进步。’他的好话我是最愿意听的,但我在诗的‘技巧’方面还是那楞生生的丝毫没有把握。”1931年8月,诗人自编的最后一本诗集《猛虎集》出版,共收诗三十三首。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中说:“我这次印行这第三集诗没有别的话说,我只要借此告慰我的朋友,让他们知道我还有一口气,还想在实际生活的重重压迫下透出一些声响来。”“你们不能更多的责备。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是好的。”“我再没有别的话说,我只要你们记得天教歌唱的鸟不到呕血不止,它的歌里有它独自知道的别一个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独自知道的悲哀与伤痛的鲜明;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也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留下这些肺腑之言的三个月后,诗人就去了天堂。诗人的这些话,对我们深入解读他的诗歌很有帮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