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生长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孩子太舒服太幸福了;但如果我成年了,我会万分遗憾生长在中国,因为成年后,我一定会突然发现,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抛弃了我,我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都得从头做起。我的起跑时间太晚了。”一位美国家长在了解了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之后,说出了一段让人深思的话。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遗憾,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被未来所抛弃,中国的家长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有所行动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有钱是教出来的(从3岁开始的幸福财富人生计划) |
分类 | |
作者 | 李辉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生长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孩子太舒服太幸福了;但如果我成年了,我会万分遗憾生长在中国,因为成年后,我一定会突然发现,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抛弃了我,我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都得从头做起。我的起跑时间太晚了。”一位美国家长在了解了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之后,说出了一段让人深思的话。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遗憾,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被未来所抛弃,中国的家长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有所行动呢? 内容推荐 本书从介绍、分析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错误金钱观和不合理消费行为开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展和行为能力水平,为家长们如何开展并实施理财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细致的理论和实用的方法。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教孩子如何正确认识金钱并树立积极健康的金钱观,怎样正确处理零花钱和压岁钱,如何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并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告诉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并进行投资实践,最后还为家长们提供了可兹借鉴的名人、富豪的教子经验,并对家长理财教育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建议和忠告。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不但告诉家长从理论上应该知道什么。而且告诉家长在实践中应该怎样去做。对此,您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有所体会。 目录 第一章 你家的孩子会理财吗 第一节 尴尬的理财教育 五龄童不“认”钱,3000元钞票玩“天女散花” 会花钱还是不会花钱 大学生不懂理财谁之过——一位大学生父亲的困惑与无奈 第二节 洋娃娃会理财 8岁小妹妹比我会理财 自己花钱自己挣 节俭是美德 在劳动中体会金钱来之不易 第三节 理财教育,从小抓起. 不要“羞于谈钱” 理财教育要从小抓起 教孩子如何理财 教孩子理财,意义远在“钱”之外 第四节 父母也要做好准备 消除理财概念中的误区 了解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理财类型 学学简单却实用的理财教育技巧 家长的影响很重要 第二章 理财从认识钱开始 第一节 “认识”钱 认识硬币和纸币 让孩子体会钱的实际价值 第二节 钱是怎么来的 钱从哪里来 父母挣钱不容易 第三节 关于钱的实践 和孩子玩购物游戏 带孩子去超市 让孩子自己买东西 第四节 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 不劳无获 劳动挣钱与求得回报 不能用钱衡量一切 为什么有的人有钱,有的人没钱 给家长支招:了解孩子的金钱观 第三章 零花钱 第一节 启动“零花钱工程” 该给孩子零花钱了 “富裕”而“不安定”的中国孩子 第二节 零花钱应该怎样给 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防止因数量不合理带来的危害 定时定量定人地发放零花钱 支付零花钱的类型和原则 第三节 零花钱该怎么花 节俭是第一原则 零花钱收支情况记录 学会自我控制 家长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经验与借鉴 一位母亲的经验之谈 一位父亲与儿子的“零用钱合同”
第四章 压岁钱 第一节 压岁钱打造“小小富翁” 压岁钱的来历 大人给孩子压岁钱的四种心理 你的孩子有多少压岁钱 第二节 压岁钱属于谁 压岁钱的母子之争 孩子们怎样对待压岁钱 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第三节 压岁钱该怎么处理 家长的三种心态 压岁钱的处理原则 值得借鉴的做法 第四节 压岁钱的专业处理法 银行卡篇 教育储蓄篇 保险篇 基金篇
第五章 孩子的家庭储蓄 第一节 让孩子认识储蓄 储蓄的意义 给孩子准备储蓄罐 第二节 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 每一分钱都重要 积少成多 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 外国孩子的储蓄意识 第三节 引导孩子储蓄的策略 树立储蓄目标 实施奖励政策 给孩子办个真正的存折 鼓励孩子适时消费 第六章 培养消费小专家 第一节 孩子的消费与消费教育 孩子的消费误区 难尽人意的学校消费教育 消费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鼓励消费,为何还要孩子节约 第二节 教孩子科学合理地消费 怎样对待孩子不合理的购物要求 如何控制孩子的购买欲望 教小孩子学会自己买东西 借鉴一下老师的做法 第三节 孩子应该了解的购物常识和技巧 什么是物美价廉的商品 打折优惠是怎么回事 学会“货比三家” 学会讨价还价 真像电视里说的那么好吗 第七章 “小人儿”也挣钱 第一节 小孩子应该学挣钱吗 “花钱自己挣”的外国孩子 幸福而危险的中国宝贝 孩子挣钱不为钱 第二节 挣钱是件很快乐的事 孩子天生并不懒 从做家务开始 走出家门,做好知识和实践的准备 第三节 “小人”爱财,取之有道 适合孩子的几种赚钱方法 告诉孩子,不能这样赚钱 第八章 进入投资世界 第一节 什么是投资 了解简单的投资概念 投资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美国的儿童投资教育 第二节 常见的投资方式 银行储蓄 保险是怎么回事 让孩子了解股票 学会收藏增值 第三节 了解更多金融投资知识 国债基础知识 基金基础知识 个人外汇交易 第九章 孩子应该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物价为什么会变动 分期付款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通货膨胀 税收是怎么回事 外汇及其相关知识 第十章 给家长的教育忠告 孩子期待的不是金钱而是父母 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 爱心是最大的财富 储蓄知识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理财教育的八个原则 第十一章 富翁的孩子 第一节 外国部分 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人生教育 摩根家族世代相传的成功法宝 第二节 中国部分 李嘉诚:留给孩子金子,不如留给他点金的“手指” 霍英东:品格与经验都重要 一位富妈妈与子女的“不继承协议” 中国当代著名企业家的“财富教育观” 附录:青少年理财教育测试 测试一 测试二 测试三 测试四 试读章节 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孩子从小培养起来的理财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因此,在家长们中间,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是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 美国家长从孩子幼年时起,就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据调查,在美国的各个幼儿园都设有美劳角、木工角等,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家庭中,父母则设法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劳动。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在家中都各有各的角色: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等等。 美国父母常常教几岁的孩子学会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得一些收入。如割草、洗车、清理车库、油漆墙壁、修剪花园等。有的小孩子帮忙送报可以得到一些报酬,有的小孩则会将用不着的玩具等摆在家门口出售。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美国人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靠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他费用。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 有一位美国女大学生谈起自己“边学习边工作”的生活,觉得很有意思。她说,虽然有时觉得挺艰难的,可还是坚持下来了。她曾经问她父亲,为什么当她18岁时,就鼓励她“离家出走”了?她父亲回答说:“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受教育;二是要有独立性。” 如今,在美国的孩子们中间有一句口号,就是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把找不到打工机会和向父母要钱看成是莫大的耻辱。有的孩子甚至托父母给自己找工作,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自信,不惜自己出钱为孩子买受雇的机会。 在同为发达国家的英国,少年儿童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大约16%的英国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以补充他们的零用花销。最常见的零工为送报纸,也有孩子则在商场、酒吧或餐馆打工。年龄小的孩子则通过在家里帮忙,替爸妈干活来挣零花钱,如打扫房间、照看弟弟妹妹、清理花园以及洗车等。 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许多中小学生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的勤工俭学现象则更加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一位日本家长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们不但不反对,更多的是给予鼓励。这不但可节约一些开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 与发达国家孩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差,而打工挣钱的能力就相差更多了。 在中国,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一句话,只要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于是,中国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多成为家庭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生活上,家长们“包办代替”——包揽孩子衣、食、住、行,怕孩子脏着、累着,而不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这种“包办代替”从横向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一直延伸到孩子成人,于是就出现了三四岁的孩子不能自己穿衣吃饭,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系纽扣和鞋带的现象。城市的小学生多由家长接送还不算,有的连书包都由家长替背;中学生还要由家长给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很多由家长“护送”,甚至连床铺都由家长给铺好。总之,中国的不少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要亲自把孩子从脚跟伺候到牙齿。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们除了对孩子的生活一如既往地关心外,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成为最受重视的对象。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除了学习以外什么都不让孩子干,更不要说让孩子打工挣钱了。且不说经济宽裕的家庭,就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往往勒紧腰带,甚至东挪西借,以尽量满足孩子的各项支出需要,甚至包括孩子虚荣的攀比消费心理。虽然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但这种情况多数仅发生在家庭十分贫困的大学生身上,或者说是一种被动与无奈的行为,与国外大中学生普遍的主动的、不分贫富的打工现象不可相比。 针对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观念和自力更生意识的情况,专家们认为,其中责任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不是在孩子本身。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们在对孩子的劳动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五大误区。 误区一:鄙视普通劳动者。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 误区二:“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幼儿园老师教孩子自己洗手、跟老师一起把小椅子摆好、把玩具刷洗干净,回到家里,孩子就跟在大人身后,也想做点事。妈妈却说“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自己的孩子太远,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 误区三: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孩子上学了,父母们总是有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大部分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误区四:“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干,干一次给两元钱。当老师发现并批评他时,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花钱可以雇人干活,既剥夺了孩子劳动体验的机会,也买不来孩子的劳动技能。 误区五:用劳动惩罚孩子。有的孩子平时根本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偶尔考试没考好或者在外面淘气了,家长就用干家务活作为惩罚手段。这样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P136-138 序言 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让孩子从3岁起就开始为之学习并投入实践?有哪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从小就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财富并惠及一生?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与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即“理财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高度重视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的国度。中华文化与中华礼仪源远流长而浩瀚博大,世代传承而经久不衰——终于铸就五千年华夏“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的美名。 然而,进人现代商品经济时代后,中国却又是一个在某些领域高度缺乏教育理念的国家,比如,金钱与理财教育。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不言利”、“钱乃身外之物”等说法,中国人一向慎谈“钱”字,更不用说对小孩子进行金钱方面的教育了——唯恐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然而,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社会,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便作为一个天然的“消费者”来到这个世界。因此,与物质和金钱有关的教育——孩子的理财教育,便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每个家庭无法回避的一项任务。 对于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充分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在现代社会,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而且开始得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因此,西方家庭把孩子的理财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并将其看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国的家长把针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的幸福人生计划”。他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定了不同的理财教育目标:3岁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时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他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5岁时知道钱是怎么 来的;6岁时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时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时,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通过这种切合实际的金钱教育,美国的孩子不但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基本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性、经济意识以及经济事务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家长在对孩子理财教育的认识和实际操作上存在巨大的不同。自然,中国孩子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与之相比也就存在很大差距。一位美国家长在了解了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之后,说出了一段让人深思的话: 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生长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孩子太舒服太幸福了;但如果我成年了,我会万分遗憾生长在中国,因为成年后,我一定会突然发现,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抛弃了我,我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都得从头做起。我的起跑时间太晚了。 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遗憾,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被未来所抛弃, 中国的家长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有所行动呢?是不是应该从 现在起,开始执行属于中国孩子的“幸福人生计划”呢? 您手中的这本书,正是要告诉广大的家长朋友:该不该开展这项计划,怎样开展这项计划。我们甚至可以从书中描述的现实读出未来。 强调“从3岁开始”实际是体现了理财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财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根据心理学家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孩子在两三岁时就开始意识到钱能换物。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一时期就开始模仿成人世界的金钱使用行为,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钱意识和观念。所以,理财教育,宜早不宜迟。 本书从介绍、分析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错误金钱观和不合理消费行为开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展和行为能力水平,为家长们如何开展并实施理财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细致的理论和实用的方法。 本书的内容包括教孩子如何正确认识金钱并树立积极健康的金钱观,怎样正确处理零花钱和压岁钱,如何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并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告诉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并进行投资实践,最后还为家长们提供了可兹借鉴的名人、富豪的教子经验,并对家长理财教育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建议和忠告。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不但告诉家长从理论上应该知道什么。而且告诉家长在实践中应该怎样去做。对此,您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有所体会。 当然,每位家长在各自的理财教育实践中,总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也会总结出相应的办法和经验。我们期待着与大家共同分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