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雨传媒/重庆旧闻录1937-1945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杨钟岫//文世昌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

本书为其中一册,以史事为依据,事件、人物为主线,文图并茂地反映战时重庆新闻界斯时的生存状态和重大新闻事件,并配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内容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目录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陪都媒体

报刊广播一时之盛

舞都灯塔《新华日报》

陪都私营大报《大公报》

老牌渝报《新蜀报》

飞入民家的《新民报》

中央电台·国际广播电台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

军方机关报《扫荡报》

康氏民营报《国民公报》

商会喉舌《商务日报》

孔系报纸《时事新报》

报业巨子

一代报人张季鸾

陈铭德、邓季惺与《新民报》

陈舍我和他的《世界日报》

邹韬奋在重庆

范长江跑新闻

张友渔写社论

长衫社长潘梓年

《大公报》台柱王芸生

名编名记

副刊大王孙伏园

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副刊圣手张慧剑

报坛多面手张友鸾

赵超构与《延安一月》

廖沫沙写军事评论

国际述评专家乔冠华

特殊新闻工作者龚澎

报坛女杰浦熙修

豪气干云彭子冈

乐观达命姚苏凤

浩烈之徒杨刚

报坛轶闻

张季鸾身后获殊荣

孙伏园与毛泽东的文字缘

陪都报坛两“马褂”

待漏斋与北望斋

报人戏作题壁诗

“开天窗”与“挖墙脚”

《中央日报》换总编

“红色老板”熊瑾汀

贤内助——邓季惺

陈望道复旦讲学

温田丰访毛泽东

报纸义卖与献金活动

日军投降捷报广播

中央社首发日本签字投降消息

抗战时驻渝外国记者

附录 抗战时期报刊通讯社登记表

试读章节

邹韬奋在重庆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是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的一生与报刊紧密相联,是救国会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1938年初春,山城重庆各家报纸都刊出了一个重要新闻:文化名人,生活书店的创始人邹韬奋先生将于2月6日飞抵重庆。消息传开,不胫而走。重庆各家报纸的记者都纷纷赶到机场,静候邹韬奋先生的到来。然而天公不作美,因气候原因航班一再推迟,直到1938年2月7日,邹韬奋方才抵渝,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山城重庆。

首次赴渝,邹韬奋即在陪都各界和广大读者中掀起了一股“邹韬奋旋风”。2月8日,重庆各报记者及热心读者涌向邹韬奋下榻的沙利文旅馆,面对面地提出各种问题:邹先生来渝之目的?对当前时局的看法?甚至连邹的生平事迹都探询入微。

2月9日,午前11时30分,重庆报界在第一模范市场永年春餐馆欢宴邹韬奋。陪都报界及文化团体代表40余人,不顾拉得震天响的空袭警报,仍准时赴会。午后4时,应重庆抗敌后援会文化界支会之邀,邹韬奋在演武厅社交会堂登上讲台,发表演讲,听众达千余人,场面热烈空前。

2月10日,中午12时,应剧作家曹禺、宋之的、陈白尘之邀,邹韬奋与叶圣陶来到鸡街口生生食堂举行欢宴座谈会。下午4时,邹韬奋又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请,在沙坪坝中央大学公开发表演讲,这次演讲,听众达2000多人,可谓盛况空前。

连续几天的宴会、演讲,邹韬奋的言论主旨,都是紧紧围绕着抗战及战时文化运动之重要性而有感而发的,他的演讲深得社会各界好评。1938年2月12日晨,邹韬奋因编务繁忙,匆匆结束了重庆之行,乘机离开了重庆。

1938年底,邹韬奋带着他的《生活书店》一班伙伴,由武汉迁到重庆,这是邹韬奋第二次赴渝,他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设在民族路冉家巷13号。

邹韬奋深得读者,深受陪都各界的好评欢迎,是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邹韬奋从1921年进人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以来,一直与新闻报刊结缘,1926年10月他创办了《生活周刊》,1932年与胡愈之等人创办《生活书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七月被迫流亡国外。1935年回国后,参加救国会领导工作。1936年11月,在著名的七君子之狱中被捕。

在早期办报刊时,邹韬奋的思路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欲以此“力求政治的清明”和“实业的振兴”。其言论虽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充满正义感,但多少带有着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正是创办《生活周刊》以后的这段经历,使邹韬奋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接触过程中,“与读者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打成一片”,对读者无私而真诚的爱,使他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爱戴和信任。在报刊上介绍社会主义的苏联,主持正义的舆论,宣传抗日救国,抨击卖国投降者,他的文章在读者中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邹韬奋这个名字,名震遐迩。

二度来渝的邹韬奋,一身兼两职,既是《生活书店》的总经理,又是《全民抗战》刊物的总编辑。在他的主持下,《生活周刊》迅速成为了全国经营进步书刊的中心,而《全民抗战》则成了宣传团结抗战,抨击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文字阵地。

《生活周刊》采用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书店职工都是经过招考择优录用的,对这些年轻职工,邹韬奋是很重视他们的文化教育问题的,他自己以身作则,遵守各项工作制度,还平等待人,使每个职工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1938年,《生活书店》总店迁到重庆后,他还特地邀请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秦邦宪等到总店来和青年职工们谈心、交友、作报告,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出一大批思想进步,热心为读者服务的年轻干部。很快,《生活书店》在全国建立起了五十多个分支店。

《生活书店》的出版物在深得读者的爱好的同时,也成了国民党审查机关的眼中钉,被视作异类重点审查。《全民抗战》送审的文章常遭扣压,《生活书店》的书籍屡遭没收,不时还有不明身份的打手来捣乱。对这些软的硬的各种伎俩,邹韬奋都巧于应对。

国民党中宣部的官员潘公展找邹韬奋谈话,要邹韬奋把《生活书店》和官办的正中书局及独立出版社合并,让邹任总管。邹拒绝了。又一天,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宴请邹韬奋,要邹加入国民党。徐是邹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私交原较好,却也遭严辞拒绝。

1941年2月20日,《生活书店》除重庆总店仅存外,在全国各地的五十几家分支店,都被取缔查封。听闻各分店被查封,不少书店职工或被押送出境,或被拘押,或被送入集中营的凶讯,邹韬奋义愤填膺,寝食俱废。1941年2月24日,在给各党派领袖写了一封长信之后,离开了山城,去到桂林。

1944一年7月24日,邹韬奋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与世长辞。陪都各界闻讯痛悼。中共中央在唁电中高度评价道:“邹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P36-38

序言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蓝锡麟  《溯游抗战重庆丛书》出版发行后,不少人对其中昕披露的,以往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颇感兴趣,建议拓宽层面,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一些。重庆出版集团与之心气相通,于是,催生了这套《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所谓旧闻,是与新闻相对而言。按照现代传播学解释,举凡新闻,都是最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由此推远开去,旧闻就不是泛指一切口耳纸笔传衍之闻,而是以往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这套丛书选择的以往,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但前伸后续的时段也未限制得太死。正如《溯游抗战重庆丛书》业已提到的,从1937年11月20日到1946年5月5日,“重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迄今仍是唯一次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抗战中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平台,并且还是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区的指挥部所在地。当时的重庆,与苏联的莫斯科、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华盛顿并列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四大名都,创造出了震烁当世、彪炳千秋的抗战名都文化,有传播价值的事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经过岁月磨洗就变成了旧闻。那套丛书收录的无疑都属于旧闻,这套丛书取名《重庆旧闻录1937-1945》,可以视作它的续编。

不过,二者也有区别。那套丛书尽管涉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文学界、电影界和市井生活,但主要的切人层面在于国共两党,以及美国和日本两股力量,相关事实要么已纳入史籍,要么也在大貌上不时为人所关注。而这套丛书,

尽管也涉及到了那一时期的政界、军界,却将主要的注意视向转移到了多年以来较少被人所扫描的工商界、教育界、新闻界、美术界、戏曲界、帮会组织和“下江人”群体,乃至抗战重庆报刊上的“笑林”和“百闻”,而且切入角度多在个例述闻的谱系,一般不会不加概括地纳入历史。若与古代书籍作比较,其中有的近似于《大唐新语》,有的近似于稗官野史,有的还可以收入笑闻广记。一概归之为旧闻,只依据一条共性,就是都有事实根基,都具传播价值,决非胡编乱造。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那是因为,往事从来有大小之别,重轻之分,任何同时代人都不可能无论大小重轻_应亲历亲知;亲历亲知者也不一定都能认知,都能记住,逝去时间一久大家都淡漠了,后来人自然更难想象了。然而,并不是未人史籍的事,全都不值得记忆传衍。抗日战争及其稍前略后时期的重庆,既然确已产生出抗战名都文化,那么,这一文化的丰赡涵蕴,就决不是概括性的任何史籍能穷尽的。好比史籍可以壮长江绘三峡,未必顾及得到海棠溪或南温泉一样,海棠溪和南温泉势必需要另外的描述加以传播。《重庆旧闻录1937—1945》正是做了这种事。虽然其问述及的往事,并非全都壮怀激烈,业已汇人那段历史的时代主潮,甚至还有一些史实与主潮相背离,但历史就是那样错综复杂,那样丰富多彩,那样变化多端,少了哪一个层面都不完整。因此,不让如斯往事尽都如烟消逝,对今人,对后人,起码会有一些认知上的价值。

我应约主编《重庆旧闻录1937-1945》,文稿次第都读过了。我要负责任地说,全套丛书这么多分册,所有编撰者在价值取向上都是相通的,撰文和选图全都据事取材,奉实立言,力求做到一要诚信,二要可读,三要值得收藏。但各人经历不尽相同,判断亦有差异,因而同一人事见之于不同分册,详略分寸并不全一样。好在旧闻以事实为重,庞观在宇,微观在握,读者尽可以重事轻译,自作取合。

2005年12月21日于重庆淡水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6: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