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眸下江人/重庆旧闻录1937-1945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兰荪//孔祥云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

本书为其中一册,对抗战时期流寓于陪都的代表性下江人物的生活状况、大事件、奇闻异事作深入地梳理和描写,并配以相关的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内容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目录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抗战时期的“下江人”

《抗到底》的三驾马车

王平陵与全国抗敌文协

从事抗日地下报的顾建平

周恩来陪都卖报

复旦大学被炸 孙寒冰教授罹难

陪都无冕女王彭子冈

神秘人物唐纳

流浪重庆街头的柏杨

章士钊巧写挽联

幽默大师林语堂

著名小说家张恨水

胡适博士的“总统梦”

梁实秋传奇的“黄昏恋”

叶浅予的“爱情列车”

花边新闻炒出话剧“四大名旦”

两个名女的陪都恨事

烈士之后黎莉莉

白领红心应云卫

费巩教授失踪之谜

心系重庆的冰心

蔡省三夫妇定居香港

武林儒侠杜心武

抗日大刀队教练朱国福

重庆拳王蒋浩泉

第十兵工厂迁渝的艰辛历程

炸弹坑旁起炉灶的“三六九”

老招牌“陆稿荐”山城打天下

黄彤光情系烈士墓

王珏与刘琦

冠生园捷足进山城

试读章节

花边新闻炒出话剧“四大名”

蝴蝶当上“电影皇后”是影迷们投票选出的。

电影“四大小生”是报纸评出来的。

话剧“四大名旦”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谁也没有料到是一则花边新闻炒出来的。这“四大名旦”是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秦怡。

花边新闻是怎么回事?这得从著名电影演员金山说起。上世纪30年代,金山到上海加入新华影业公司,后入剧人左翼同盟。因演《夜半歌声》电影而出名,抗战爆发后曾赴前线与南洋、香港等地慰问、宣传演出。1942年,他到了重庆决心定居下来,要立业,成家。在立业方面,他创办了“中国剧艺社”;成家方面,他选定正在风头上的四个女演员作进攻目标。于是,一次同时寄出了四封追求信。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人之常情,但此作法对女性不够尊重,不符合游戏常规,四个女演员就将信公诸于众了。此事为《时事新报》编辑胡丹流获悉,便以“话剧四大名旦”为题,用“戎马书生”笔名,在《南京晚报》“花边新闻”上发表了,使当天的报纸多销了几千份,“四大名旦”从此也就被叫开了。

“四大名旦”之一的白杨,真名杨君莉,1920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到重庆时才19岁,已有6年艺龄。12岁时即在《故宫新怨》中当童星,那是她第一次演电影;15岁时又在《梅罗香》、《茶花女》话剧中崭露头角;16岁与赵丹同演《十字街头》和《社会之花》、《四千金》,一跃成为电影明星。到了重庆她参加“中电”,每拍一部片,她都是主角,在话剧团里她总是挂头牌的。

“四大名旦”之二的舒绣文,安徽黟县人,1923年在北京女师附小读书,自幼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不幸,在中学读了一年,父亲病逝,全家靠借贷为生,17岁时,不得不下海当舞女。后来到了上海,被人介绍到天一影片公司教老板娘陈玉梅说普通话,这样使她走上影剧的道路。在养家糊口的压力下,她奋发图强,刻苦钻研,从一个后台配音演员、小配角、临时演员,经过许多折磨,逐步走上舞台,当上主角。如与赵丹在《清明时节》中分任男女主角,演出很成功,上海新华影业公司与她签约拍一个故事片。卢沟桥事变,她参加抗日宣传的“怒潮剧社”被聘去作主要演员,1938年应聘中国电影制片厂,演了多部抗战电影,都是担任主角。后来转到“中艺”,成为该剧团台柱。有人评论她在舞台上比电影中的表演更成功,主要因为她在电影中饰正面人物表演平淡,在舞台上她饰泼辣性的反面人物,确为观众叫好,而被评为优秀演员。如果用票选,她也是当仁不让的话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之三的张瑞芳,北平人,出生在进步家庭。她母亲积极支持革命,不仅将家中的金银捐献给八路军,还为地下党提供会议场所。她原学西洋画,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早年在北平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曾在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中担任女主角。1938年经武汉到重庆,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瑞芳加入重庆“怒吼剧社”,并参加《全民总动员》演出。这是一次剧人不分党派的联合大演出,有名演员赵丹、白杨、舒绣文、高占非等,连国民党教育部副部长张道藩,剧校校长余上沅,还有进步人士如编导曹禺、宋之的、陈白尘都上台演戏,这是宣传全民抗日的大戏。张瑞芳在戏中只是小配角,扮演一个逃亡的下江人,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后来,她到江安国立剧专当旁听生,毕业后回“怒吼剧社”主演《民族万岁》、《女子公寓》,后为名导演孙瑜发现,选其担任“中制”故事片《火的洗礼》女主角。果真是伯乐识出千里马,张瑞芳因此一片成名,为抗战电影界一颗新星,成为观众所喜爱的演员了。在“中艺”轰动一时的名剧《屈原》(郭沫若编、陈鲤庭导)中由金山与张瑞芳分演男女主角,又使她在舞台上显示出其才能,观众肯定了她“杰出女演员”的地位。  “四大名旦”之四的秦怡呢?她当初在“中制”只是见习演员,既非出生科班,又未演过戏,先后在电影《东亚之光》、《日本间谍》中担任没有台词的舞女之类小配角,所以毫无显示才能的机会。其实她有很好的条件,只是没有机会让她发挥。

1942年,西南联大教授陈铨写了剧本《野玫瑰》,后台老板想以名导演、名演员把这个戏一炮打响,在各报都发了消息。可是内定的导演陈鲤庭和主演白杨看了剧本都拒不接受。剧本虽然传奇惊险,但政治上不健康。白杨不演,别的演员也不愿演。后来,男演员施超通过秦怡的丈夫陈天国找秦怡。秦碍于丈夫已答应,自己从未正式露头角,不想放弃这一机会,没有想到她的演剧艺术很受观众好评。成名之后,她又十分懊丧。

以后,她又主演了《清官外史》中的珍妃,《天国春秋》中的红鸾,《钦差大臣》中的县长小姐,《董小宛》中的董小宛,演出非常出色,有“后来居上”之势。

由于在婚姻上,一度极感不愉快,十分消沉。后得到解决,重现舞台,在《桃花扇》中,主演李香君,凄婉动人。又演《离离草》、《结婚进行曲》,她的演技十分成熟了,成为观众喜爱的演员,不愧“四大名旦”的称号。

P77-80

序言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蓝锡麟

  《溯游抗战重庆丛书》出版发行后,不少人对其中昕披露的,以往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颇感兴趣,建议拓宽层面,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一些。重庆出版集团与之心气相通,于是,催生了这套《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所谓旧闻,是与新闻相对而言。按照现代传播学解释,举凡新闻,都是最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由此推远开去,旧闻就不是泛指一切口耳纸笔传衍之闻,而是以往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这套丛书选择的以往,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但前伸后续的时段也未限制得太死。正如《溯游抗战重庆丛书》业已提到的,从1937年11月20日到1946年5月5日,“重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迄今仍是唯一次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抗战中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平台,并且还是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区的指挥部所在地。当时的重庆,与苏联的莫斯科、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华盛顿并列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四大名都,创造出了震烁当世、彪炳千秋的抗战名都文化,有传播价值的事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经过岁月磨洗就变成了旧闻。那套丛书收录的无疑都属于旧闻,这套丛书取名《重庆旧闻录1937-1945》,可以视作它的续编。

不过,二者也有区别。那套丛书尽管涉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文学界、电影界和市井生活,但主要的切人层面在于国共两党,以及美国和日本两股力量,相关事实要么已纳入史籍,要么也在大貌上不时为人所关注。而这套丛书,

尽管也涉及到了那一时期的政界、军界,却将主要的注意视向转移到了多年以来较少被人所扫描的工商界、教育界、新闻界、美术界、戏曲界、帮会组织和“下江人”群体,乃至抗战重庆报刊上的“笑林”和“百闻”,而且切入角度多在个例述闻的谱系,一般不会不加概括地纳入历史。若与古代书籍作比较,其中有的近似于《大唐新语》,有的近似于稗官野史,有的还可以收入笑闻广记。一概归之为旧闻,只依据一条共性,就是都有事实根基,都具传播价值,决非胡编乱造。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那是因为,往事从来有大小之别,重轻之分,任何同时代人都不可能无论大小重轻_应亲历亲知;亲历亲知者也不一定都能认知,都能记住,逝去时间一久大家都淡漠了,后来人自然更难想象了。然而,并不是未人史籍的事,全都不值得记忆传衍。抗日战争及其稍前略后时期的重庆,既然确已产生出抗战名都文化,那么,这一文化的丰赡涵蕴,就决不是概括性的任何史籍能穷尽的。好比史籍可以壮长江绘三峡,未必顾及得到海棠溪或南温泉一样,海棠溪和南温泉势必需要另外的描述加以传播。《重庆旧闻录1937—1945》正是做了这种事。虽然其问述及的往事,并非全都壮怀激烈,业已汇人那段历史的时代主潮,甚至还有一些史实与主潮相背离,但历史就是那样错综复杂,那样丰富多彩,那样变化多端,少了哪一个层面都不完整。因此,不让如斯往事尽都如烟消逝,对今人,对后人,起码会有一些认知上的价值。

我应约主编《重庆旧闻录1937-1945》,文稿次第都读过了。我要负责任地说,全套丛书这么多分册,所有编撰者在价值取向上都是相通的,撰文和选图全都据事取材,奉实立言,力求做到一要诚信,二要可读,三要值得收藏。但各人经历不尽相同,判断亦有差异,因而同一人事见之于不同分册,详略分寸并不全一样。好在旧闻以事实为重,庞观在宇,微观在握,读者尽可以重事轻译,自作取合。

2005年12月21日于重庆淡水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