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使领导活动既有规范的领导理论和方法,更具有流变的、灵动的智慧。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领导活动中,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领导智慧。这些智慧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芒,本书对此加以研究和提升,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领导方略,对领导者和领导活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以说:本书是一位领导历经世事感悟的沉淀,是一名专家漫步学林探究的箴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领导智慧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陈树文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领导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使领导活动既有规范的领导理论和方法,更具有流变的、灵动的智慧。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领导活动中,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领导智慧。这些智慧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芒,本书对此加以研究和提升,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领导方略,对领导者和领导活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以说:本书是一位领导历经世事感悟的沉淀,是一名专家漫步学林探究的箴言。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的研究体系是“三、二、一”的金字塔结构,塔基是基础篇,塔中是实务篇,塔顶是提升篇。基础篇市前三章:第一章“领导智慧的观念”,讲述领导智慧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章“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从情商、智商、逆商三反方面定义领导素质。第三章“领导活动的基本原理”数说用人原理。实务篇是第四、五章:第四章“领导者的用权智慧”与第五章“领导者的用人智慧”。提升篇即第六章“《周易》中的领导智慧”。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领导智慧的观念 观念的重要性 观念决定命运 观念决定命运的诠释 改变命运,必须先改变观念 改变观念就要改变心智模式 领导的观念基础——人与人性 人的层面 文化管人——人本管理 西方的人性假设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西方的人性假设与领导模式 中国古代的霸道、王道和杂道 概述 霸道的领导模式 王道的领导模式 杂道的领导模式 第二章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智商 智商的含义 智商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智商的提升 情商 情商的含义 情商在领导智慧活动中的动力功能 智商与情商的关系 情商的调控和培养 逆商 逆商的含义 成功领导者逆商的特点和心态 逆商的塑造——魔鬼训练 智商、情商、逆商与成功的关系 第三章 领导活动的基本原理 “善用资源,人人可用”原理 善用资源 人人可用 “量才适用,高能为核”原理 量才适用 走出帕金森定律的路径 以能力高的人为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和而不同,差异互补”原理 和而不同 差异互补 “文化凝聚,领导使命”原理 文化凝聚 领导使命 “激励强化,调动情绪”原理 激励的原理 激励的功能与凝聚力 心态与情绪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与赫兹伯格激励理论的关系 弗龙的期望理论 怎样制定目标 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执经达变,系统思考”原理 执经达变 权变理论 系统思考——五项修炼的核心 实务篇 第四章 领导者的用权智慧 领导者的五项权力说 五项权力 不能滥用强制权 合法权和报酬权 专家权 典范权 领导者的集权智慧 领导者的分权智慧 分权的理论 分权智慧——黑箱操作 领导者的授权智慧 授权的理论基础 授权的益处 非授权到授权的转变 授权的艺术 授权的阻碍 老子关于领导的四种境界 西方关于领导的“三法则” 第五章 领导者的用人智慧 人才的类型 王道领导的人才类型 按照唯一性与价值标准划分的人才类型 人才类型的六分法 人才的识别 《吕氏春秋》的“八观” 《吕氏春秋)的“六验” 《吕氏春秋》的“六戚”、“四隐” 司马光人才标准理论(二维) 麦肯锡人才标准理论(二维) 考察干部的“八看”法 人才的使用 曾国藩“外向型性格”论 曾国藩“内向型性格”论 因事用人 正用其长——杜拉克的用人理论 不拘一格,唯贤是举 用人超己 信任包容 拿破仑的用人理念 建立用人的责任约束机制——苛西纳定律的反思 中国古代任用人才的境界 提升篇 第六章 《周易》中的领导智慧 “元”、“亨”、“利”、“贞”的领导智慧 元的领导智慧 亨的领导智慧 利的领导智慧 贞的领导智慧 乾卦的六个爻辞与领导力锻造 “刚”、“柔”、“密”、“大”的领导智慧 刚的领导智慧 柔的领导智慧 密的领导智慧 大的领导智慧 “位”、“时”、“中”、“应”的领导智慧 位的领导智慧 时的领导智慧 中的领导智慧 应的领导智慧 试读章节 “量才适用,高能为核”原理 量才适用,就是根据一个人才能的高低给予其适当的工作岗位。量才适用,就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人才高消费,一种是纵容能力不足的人。 努尔哈赤对侍臣讲:“有善于征战者,即定用之征战,不可私事驱使。苦机密之地,必择谨慎端方者处。辞命主任,必择言论敏达者委之。凡有任使,俱因人择用可也。”意思是:不可以乱用人,而应择其所长,量才适用,才尽其用,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 量才适用原理不仅要求要尽人之智,还要尽人之力。只有士卒之才,不能任为将军;只有县令之能,不能做宰相;只知;中锋陷阵的,不可以统帅全军。“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而就短,智者难为谋。”李嘉诚曾说:“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长处和一些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而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其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诸葛亮神机妙算,善于在幕后运筹帷幄,可是他不能到阵前交战。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出类拔萃,卓有成就,可他不善讲演,当中学教师时,差点被哄下台。 人生成功的捷径就是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长处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就叫比较利益原则。 量才适用,就要用好不好用的人才。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曾希望有这样的部下:他们唯命是从,是个忠实的人。但这样的人胜任不了工作,要求富于创造力和极强工作能力的人又难找。他感叹道:“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 纵容能力不足的人,中国有此类问题,外国也有这样的问题,是领导活动中的一个通病。英国有个历史学家叫诺斯古德·帕金森,他在1957年出的一本书中提出了有名的“帕金森定律”。 该定律认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申请退职,把位置让给能干的人;第二,让一个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用两个比自己能力更低的人当助手。帕金森分别对这三条路的走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第一条路会使自己丧失很多权力,不能走;第二条路会使能干的人超越自己和取代自己,也不能走;结果只能走第三条路,纵容了能力不足的人。 帕金森是围绕一个“权”字,来阐述纵容能力不足的人的问题,一个领导者为了保住既得的权力而“武大郎开店”,不能用比自己强的人。 其实,纵容能力不足的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情”。一些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很容易患上“帕金森病”,就是因为这些企业以“血脉”、“亲情”为纽带,认“亲”不认“才”。名扬世界的“王安电脑公司”就是因为王安传子不传贤,纵容了能力不足的儿子,很快就由“明星企业”变成了“流星企业”。领导者搞“任人唯亲”,就容易纵容能力不足的人。 走出“帕金森”定律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建立相应的“能人”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机制;第二条是领导者要淡化权力意识,增强事业发展的责任心,有“让贤”的胸襟和美德;第三条是“任人唯贤”,像台湾长荣公司的创始人张学荣那样“传贤不传子”,而使基业长青。 按照质量互变规律,任何布局必须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维系全局的中心,因此,布局必须首先选好主帅。 三军以帅为主。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北极星不动,北极星外面的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领导核心就是北极星。刘邦就是他们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围绕他转的北斗七星,这就是刘邦成功的一个原因。 领导班子的结构是要有核心的,没有核心的班子结构是不稳定的。领导班子要形成围绕核心的结构,就必须以品德和能力高的人为核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如大脑控制四肢,如心脏控制血液一样的收放自如、稳定和谐、高度智能的领导结构。 中国人在造字上也洋溢着“高能为核”的智慧思想,“三个人在一起,就得有个人上人(众)”,“两个人在一起,也得有个人走在前面(从)”。这个“人上人”和“走在前面的人”,必须是个高能者,否则,这种结构就不能维持住。 核心能够决定一个群体的整体功能。领导者在合理搭配人才时,必须防止“核心低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拿破仑说:“一只绵羊领着一批雄狮的部队,打不过一只雄狮领着一群绵羊的部队。”人才往往是有特性的,宁给好汉子牵马坠镫,也不给赖汉子当祖宗。你在领导核心的岗位上错用一个庸才,就会气伤心一批人才,甚至气跑一批人才。 “和而不同,差异互补”原理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不同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辅相济,相补相平,相生相灭,相反相成,汇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和而不同”的对立面就是“同而不和”。“同而不和”就是单一因素的简单相加,数量增多了,但无法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和而不同”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自然界中只有单一一种生物存在,这一物种就会因为没有其他物种的互补与制约而衰退和死亡。单调的颜色使人乏目,五种颜色搭配就好看;单调的声音令人心烦,七种音调相互配合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单一的味道使人反胃,各种作料调和才能做出美味佳肴。领导者在工作中过分追求同质化,就会压制不同意见,扼杀创新观念和意识。要承认“不同”,只有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 古人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在政治上主要是劝君听取不同意见,反对“君可臣可,君否臣否”那种不负责任的“小人”作风。 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是多元化发展趋势,“和而不同”就是多元化的体现。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套领导班子”体制,就是“和而不同”。“和”在富国裕民、富省裕民、富市裕民的目标上,“不同”在党是领导核心,管方针政策、管干部;人大是权力机构,管立法,对政府行政活动实施依法监督;政府是行政机关,行使经济社会发展职能;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对政府实施民主监督。 领导者可以运用“和而不同”的原理,优化队伍结构,优化领导班子成员知识、经验、能力、关系、性格的结构。 差异互补,即优势优化组合,互补才能增值。有人主张领导班子搭配应该是“木桶理论”,无论其他木条多高,只要有一个木条是短板,水就顺着短板流出来了,其他木条再高也是浪费。因此,搭配班子必须以短板为标准去找齐,其实你永远也找不齐。搭配领导班子应该是“钉耙理论”,就是那种五尺耙,一个长齿,两个中齿,两个后齿。长齿先着地,中齿再着地,后齿最后着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共同配合发挥耙地的作用。 人由于智慧结构与思维习惯的不同,心理素质的差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差别,每个人都互有长短,各有千秋,任何人也不能是“十项全能”。知识加经验等于能力;能力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于成绩。因此,人的知识和经验要互补,能力和关系要互补。领导班子的组合也是如此,都有知识就配备一些有经验的人,都有能力就配备一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性格、性别、年龄、民族都应该互补。其中以性格为例,如果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性格温和的,往往缺少生气,就应该配备一些性格刚烈的人;如果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性格刚烈的,容易增加摩擦和不宁,就应该配备一些性格温和的人。 一家杂志曾这样评论:李嘉诚组成的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差异互补,也是领导用人的重要原理。有的擅统全局,有综合能力,可为统帅之才;有的工子心计,擅长出谋划策,可为参谋之才;有的能说会道,有经济头脑,可为推销之才;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可搞艺术性的工作;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强,可搞科技性的工作。P60-68 序言 领导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质。领导活动又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又使领导活动具有相通的“大道”。这种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统一,使领导活动既有规范的领导理论和方法,更具有流变的、灵动的智慧。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领导活动中,留下了无数“鉴往所以训今”的领导智慧。这些智慧闪烁着人类理性的光芒,对此加以研究和提升,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领导方略,对领导者和领导活动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于智慧,《辞书》上的解释是:“智,聪明有见识,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现创造的能力。”智慧是一种能力状态,这种能力状态是在知识的基础上生成的。我认为知识是一分为三的,第一种是显性知识,就是研究概念、规则、规律的书本知识;第二种是隐性知识,就是经历中形成的经验性知识;第三种是活性知识,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合、碰撞形成的知识,这就很难再叫知识了,它已经达到了“辨析判断、发现创造的能力”状态,就是智慧了。正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融合才创生了智慧的底蕴和张力。领导智慧,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的基础上,以深厚的领导理论造诣和丰富的领导经验,对各种领导资源、条件、方式、方法,巧妙纯熟的运用。 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有价值。没有智慧,知识再多的人,充其量就相当于一部活字典,或一座流动的图书馆,从事不好领导活动。这就如同下棋,你全部掌握了下棋的知识和规则,你没有下过棋的过程沉淀的经验,也不一定能玩得很好。智慧是你获得领导成功最稀缺的资源,能够产生“溢价”。智慧的力量极其巨大,拥有智慧才能拥有计谋,成就杰出的事业。领导者的才干,就突出地表现为善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智慧转化为计谋,足智多谋地开展领导活动。美国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在其写的自述《领导》一书的序言中说:“领导才能不会从天而降,但可以借助学习逐渐培养……,日常生活养成的智慧,遇到危机时将扮演前锋角色。”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句名言:“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智慧是不可言喻的。”这种见地和我国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有着异曲同工之精妙。为打造学生的智慧,意会“非常道”,哈佛商学院独创了“案例教学法”,老师为生成智慧而教,学生为获得智慧而学。领导理论简单、抽象和学理性强,其有效性具有很大的相对性,而来自于现实的案例却是复杂、具体和丰富的,它更需要创造性的分析智慧。案例分析思考和师生的相互讨论,能够唤醒心智,萌发智慧,升华智慧,成为智慧形成的有效方式。我在教学中也有大量的案例研讨,限于这次出书的体例要求和篇幅所限,没有把案例纳入本书,我将另书专门研究。应当指出的是,世界是多元化的统一,我们“不能把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也不能把获得领导智慧归结为只有“案例研究”这一条路,也另有蹊径。只要我们积极研究,勇于探索,把各种理论、经验、方法、手段、技巧和途径有机地整合起来,就能探究和打造出领导智慧。这就是本书成书的指导思想。 本书的研究体系是“三、二、一”的金字塔结构,塔基是基础篇,塔中是实务篇,塔顶是提升篇。基础篇由第一章“领导智慧的观念”、第二章“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第三章“领导活动的基本原理”构成。领导观念是领导智慧的一种存在形式。每个领导者都是在一定的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进入他的工作状态,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人们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人们在领导工作中采取不同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了领导者采取不同的评价人和事的尺度;领导观念是贯穿领导活动始终的命运线。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素质是领导者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主观条件,领导者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的素质,才能承担好职责,履行好使命。做有智慧的领导者,还要研究领导的原理,熟悉现代领导的基本规律。具有领导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全面具备运用和提升领导智慧的基础。实务篇由第四章“领导者的用权智慧”、第五章“领导者的用人智慧”组成。用权是领导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职能,领导者的用权智慧表现在会用职位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因素、会集权、会分权、会授权上。用人也是现代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领导者的用人智慧集中体现在识人、选人、用人的艺术中。提升篇即第六章“《周易》中的领导智慧”。早在1669年,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在其著作《中国最新事物》中就明确提出:“中国的治国之道强于西方”。莱布尼所讲的治国之道就是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经验碰撞咸的领导智慧。《周易》是我国古代先人领导智慧的结晶,揣摩、挖掘、提炼、升华《周易》所蕴含的领导智慧,会使我们增广益宏。本书用“元亨利贞”、“刚柔密大”和“位时中应”十二个字,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和合、凝聚、刚柔、进退等领导观念,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周易》智慧和现代意义的领导模式。尽管没有一个领导模式可以全面概括所有领导层面的智慧,但这套模式更接近于这个范围。 围绕以上的体系结构,本书的写作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西方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张图胜过1000个文字。此话很经典,但还不够准确。我国古代的一个太极图,迄今未止,研究的文字超过千百万,也远远没有穷尽其中的奥妙。这说明图的知识含量非常大。本书的体例是一张图,一页文字,图文呼应。勾勒框架,浓缩精华,厚藏学理,是“图”特有的魅力;细致考辨、爬梳参证、融会贯通是文字独有的风采。图文并用,魅力与风采兼备,有相得益彰、生动活泼的效果。 化繁为简,文字洗练。理论和知识的表达形式是“繁”,而智慧的表现形式是“简”,从繁杂到简单是个智慧的释放过程。知识和理论是智慧产生的基础,没有领导理论和知识的厚积,领导者就会缺乏思想含量,缺乏蕴意,缺乏看问题的视野和高度,就生不成智慧。但领导理论学说很复杂,拿出毕生的精力也未必研究透彻。我本着“少而精”、“要管用”的学风,博采一些成熟的领导理论,特别是吸收了西方关于领导理论和领导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但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进行精辟独到的诠释,煲成“智慧的鸡汤”,来供大家品尝。领导智慧虽然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泛的概念,但简练是它出神入化的表达方式。人们常说“一句话、一个理念,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就是因为这句话或这个理念是揭示人生的真谛,是指导人生的智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书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语言洗练,一段文字,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在解读领导的箴言和智慧的密码。以一本书的空间,密集了大量的领导智慧,可以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和开智的感悟。 荟萃名言,解读掌故。中西方一些“治世圣君”,“名臣贤相”和“文化名人”有着丰富的领导思想的精华和领导实践的艺术。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这些伟人们以杰出的智慧,演绎了雄壮的事业,造就了非凡的人生。他们的感悟和智慧都蕴含在他们留下的许多名言、轶事、趣事、奇事中。本书收集了经典的名人名言,名人掌故,并以新的思维、新的角度赋予了新的意义,让读者换个视角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从中汲取领导智慧。 中西合璧,“道”“器”相长。西方注重的是工具性思维,侧重于研究形而下的“器”;东方注重的是理性思维,研究的重点是形而上的“道”。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不把“道”转化为“器”,就没有应用价值,就失去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器”不上升为“道”,就无法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更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本书将东方的理性思维与西方的工具性思维融合,以“道”统“器”,以“器”助“道”,既具有理论认识上的科学性,又具有实践应用上的可操作性。 贴近生活,提升悟性。本书不是以逻辑推理为重,而是以提升悟性为主。逻辑推理更有助于获得知识、获得理论,提升悟性才有助于获得智慧,“顿悟”是智慧的财富。书中没有大段的理论演绎和推导,写的主要是生活中的经验之谈。如果你细心揣摩,就会发现本书有一条主线,始终贴近你的生活走,让你“知其然”,没有距离感;但又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撩开了你原来“不知其所以然”的面纱,使你的心智升华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书中提出的领导理论和模式、领导经验的剖析,都是点出其智慧点为止,不展开论述,为读者留下“悟”的空间,让读者活用自己的领导知识和实践经验去深“悟”言已尽、意未绝的经世致用的事物主智。我曾经有过两次总共历时十五年的从政经历,一次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上大学之前;一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当了大学副教授和博士毕业以后。这期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书中的绝大部分思想都源于我在十多年从政实践活动中灵魂深处的真实感触,其中不乏我的一些“顿悟”。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朋友们,包括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的热情和鼓励使我下决心将我的讲稿整理出来,我还要感谢在英国牛津大学读研究生的女儿陈冰夷,她在假期里,陪伴着我在各地讲学,为本书出版作了基础性的工作。 当这本书呈现在你们面前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研读”它,我希望你们“玩读”它。“玩”字造的非常有智慧,左边是个“王”字,“王”是一个领域的最高境界;右边是个“元”字,“元”是货币量词的最大单位。如果你们“玩读”本书,能够达到领导领域的制高点,能够获得最大的财富,这就是最大收获。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和希望! 陈树文 2007年3月 于大连理工大学校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