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把健康留给自己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王涵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生活的根本和全部,从以上关于健康的概念可以看出,要想健康地生活,必须使健康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健康的涵盖面也越来越广泛。本书从饮食、运动、休闲娱乐、环境、保健、心理六个方面全面阐述如何获得健康生活,让您在缓解工作压力的同时,从中寻找属于您的健康生活!

内容推荐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出了这样的定义:“所谓健康,不是单纯地指身体无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部包含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后来,为了进一步完善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指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目录

第一章 健康饮食,以养代疗

 1.养成饮食好习惯,身无疾病心自安

 2.饮酒不贪,适量即可

 3.垃圾食品危害大,味道虽美营养差

 4.甜食不宜多食,注意防胖护齿

 5.蜂蜜养生,科学有效

 6.合理饮茶,百病都怕

 7.科学饮用咖啡,健康有益身心

 8.常喝牛奶,骨骼健壮

 9.吃营养水果,喝健康饮料

 10.多吃食用菌,营养又治病

 11.火锅红火人人爱,吃就吃出健康来

 12.蛋鱼营养丰富,养成正确食用习惯

 13.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

 14.谷物营养,多食养生

 15.顿顿不忘吃蔬菜,医生穷得束腰带

 16.留心饭前和饭后,利于消化和吸收

 17.油盐酱醋,必要精选

 18.平时多喝水,健康有精神

第二章 注意日常保健,胜过病来投医

 1.懒惰催人老,勤劳能延年

 2.勤做眼保健操,精心呵护眼睛

 3.常动体健,久坐伤身

 4.不要滥吃野味,杜绝传染病源

 5.睡得好,身体好

 6.远离家电辐射,身心免受伤害

 7.服饰既要漂亮,又要健康

 8.科学家庭用药,确保安全可靠

 9.日常生活小窍门,科学实用收益大

 10.养成良好的美容、美发习惯

 11.身在“烟”雾中,生命无情去匆匆

 12.远离坏习惯,生活才健康

 13.职业女性保健八个法则

 14.男人保健六大秘诀

 15.保健最佳时间

 16.冬季皮肤保健六法

 17.特殊人群的日常保健

 18.驾驶员应该注意的事项

第三章 积极合理运动,有益身心健康

 1.勤做运动,健康相伴

 2.常做瑜伽,修养身心

 3.每天坚持散步,免得压力光顾

 4.常练太极拳,益寿又延年

 5.冬天快步走,祛病又塑身

 6.常骑自行车,能活一百多

 7.冬泳锻炼,防寒护体

 8.坚持晨跑,疾病不扰

 9.秋季登山,神清气爽

 10.仰卧起坐能治妇科病

 11.跳绳可以健脑

 12.多做滑冰运动,有益健身健脑

 13.经常退步走,腰腿精神抖

 14.经常做倒立有益健康

第四章 休闲娱乐有品位,生活健康有情趣

 1.开卷有益,多读诗书

 2.音乐可以陶冶性情

 3.经常绘画练书法,生活增色心情佳

 4.舞出健康,舞动生活

 5.常抖空竹,脑手强健

 6.经常放风筝,心情也轻松

 7.在旅行中寻找乐趣

 8.常打球,有益身心

 9.电影——生活的浓缩

 10.轻松网游,快乐生活

 11.看电视要适度,选节目要慎重

 12.偶尔玩麻将,娱乐要适量

 13.弈中别有天地,生活不乏情趣

 14.无事钓钓鱼,养性能健脑

 15.常养花草,怡心养性

 16.娱己娱人踢毽子

第五章 注重生活环境,维护生活空间

 1.慎重选择居住环境

 2.居室环境要健康

 3.警惕家庭装修的隐患

 4.使用家电要小心

 5.跟居室污染说再见

 6.警惕日用化学品

 7.给自己一个好的休息环境

 8.注意厨房环境卫生

 9.卫生间要卫生

 10.如何装点客厅

 11.善待书房等于善待自己

 12.工作环境不可小视

 13.“空调病”的预防之道

 14.远离“办公室综合症”

 15.小心公共环境污染

第六章 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如何判定正常心理和健康心理

 2.培养积极心态的八个步骤

 3.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4.宽容是修养身心之根本

 5.笑对生活中的一切

 6.认识心理疾病

 7.调整消极心态的几种方法

 8.懒惰腐蚀心灵

 9.发怒有害身心

 10.摆脱压抑,放松自己

 11.扫除自卑,活出自信

 12.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13.如何消除恐惧与忧虑

 14.常给自己“减压”

 15.学习瓦伦达心态

试读章节

1.养成饮食好习惯,身无疾病心自安

《黄帝内经》中写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早在古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平衡饮食的重要性。任何一种食物都不是万能的,只有调整好营养结构和营养比例,才能够通过饮食调整好身体。否则,“病从口人”迟早都会发生。

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可取的呢?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营养要全面

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肌体的营养元素必须要全面。一般来讲,人体中需要六大类营养素,它们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六大类营养素各有所长,缺一不可。

食物可以分为很多类,不同类的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白色食物

白色食物主要指五谷杂粮以及各种薯类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够满足各种生理功能对热量的需求。资料表明,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有60%来自于这类食物。

第二,绿色食物

绿色食物主要是指各种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能够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另外,这类食物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在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的同时,也补充了各种矿物质。

第三,红色食物

红色食物主要是指各种家禽牲畜的肉及鱼肉,还包括鸡蛋。这类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动物蛋白和脂肪为主。按照营养价值来看,“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仅丰富,而且大部分为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也低,因此,对人最有益。除了鱼外,鸡肉比四条腿的牛、羊、猪的营养价值要高。在四条腿的牲畜中,牛肉的营养高于羊肉,羊肉的营养高于猪肉。

第四,黑色食物

黑色食物主要指甲鱼、海带、黑豆、黑米、黑芝麻及香菇、蘑菇、银耳、金针菇等食用菌,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超过了以上几类食物。另外,这类食物的药用价值很高,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

第五,黄色食物

黄色食物主要指各种豆类及豆制品。这类食物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蛋白,同样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六,无色食物

无色食物主要是指人们每天必须要补充的水分。

如果每天的饮食中都有这六类食物,就能够保证身体具有全面的营养。

(2)比例要适当

人体不仅要吸收全面的营养,而且,各种营养的比例要适当。否则,就会因为某些营养的过剩或不足影响健康。

蛋白质补充不足:精神疲乏、浑身无力、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身体浮肿、贫血。

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过剩: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脏病。

无机盐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缺锌会影响智能和心理发育,还会让人产生厌食感,补锌过量会造成腹痛腹泻;缺铜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骨骼脆弱易折;缺镁会引起抽搐;缺氟会造成龋齿;缺硒会引起心力衰竭;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补铁过量会导致糖尿病和肝硬化;缺锰会导致精神分裂,过多则会引起甲亢。

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皮肤瘙痒、脱皮脱发、夜盲症;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便秘、脚气病、舌炎、角膜炎、面色和皮肤苍白;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床出血或骨质疏松;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小儿佝偻病或成人软骨病。

为了防止各种营养过剩或不足,有人将食物分为绿灯食物、黄灯食物和红灯食物作为饮食参考指标。

第一,绿灯食物

绿灯食物包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需要充分摄取,以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绿灯食物包括米饭、汤面、馒头、低脂或脱脂奶、烤地瓜、凉拌豆腐、豆浆、瘦肉、清蒸海鲜、水煮海鲜、煮马铃薯、无糖或低糖绿豆汤、清炒蔬菜、水果、泡菜、茶叶蛋、新鲜果汁、酸奶、水煮蛋等。

第二,黄灯食物

与绿灯食物相同的是,黄灯食物同样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不同的是,黄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盐分的含量过高。这类食物不能多吃,否则将会造成营养过剩。

黄灯食物包括皮蛋、荷包蛋、炒蛋、咸蛋、西式火腿、炒面、炒米粉、比萨、水果罐头、肉罐头、肉松、冰淇淋、汉堡、油条、油饼、全脂奶、面包以及各种爆炒或油炸海鲜、蔬菜等。

第三,红灯食物

红灯食物除了向人体提供一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盐分外,几乎不再向人体提供其他营养。这类食物虽然诱人可口,但只能偶尔吃一些,千万不要为满足口腹之欲而贪吃。

红灯食物包括香肠、腊肉、咸鱼、五花肉、炸薯条、糖果、可乐、奶油、腌制蔬菜、蜜饯、方便面、甜果汁、猪皮、甜面圈、爆米花、汽水、月饼、中式火腿、猪油、巧克力等。

除了要保证营养比例外,一日三餐的比例也要保证。

如今,一些人养成了“早餐少吃或不吃,午餐随便凑合,晚餐大吃特吃”的饮食习惯,这种金字塔式的饮食结构是非常不科学的。专家建议,一日三餐的饮食比例为3:4:3最为合适,也就是说,早上要吃好,中午一定要吃饱,晚上则相对少吃一点。对于中老年人,如果有条件,可以一日多餐。

(3)搭配要平衡

第一,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平衡

食物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饮食中一定要做到酸碱平衡。酸性食物一般指各种肉、禽、鱼、蛋、米面等,这些食物中因含有较多非金属元素而呈酸性;碱性食物主要指一些蔬菜、瓜果、食用菌、豆制品、牛奶等,因含有较多矿物质元素而呈碱性。

生活中,人们逐渐养成了肉多素少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了饮食中的酸碱不平衡,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酸性食物摄取过多,血液将会呈微酸性,会使人身体乏力、思维迟钝、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衰退。

第二,食物冷热的平衡

天下食物均可归入寒食、凉食、热食、温食中。性寒者可去热消毒,性凉者可生津止渴,性温者可消食健胃、滋润肠道,性热者可保暖驱寒。选择食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另外,不要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这些食物既不容易消化,还会强烈刺激或损伤消化道。  第三,食物五味的平衡

食物有五味:甜、苦、辣、酸、咸。五味对身体各有好处,比如,甜食可以解毒,帮人解除疲乏,还能够补血气;苦食能够增强肝功能和肾功能,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辣食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胃肠蠕动,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和加速血液循环;酸食具有开胃功效,能够提高食欲;咸食可以参与各种生理代谢。

五味各有所长,但只有搭配得当,才能够相得益彰,否则只会如《黄帝内经》所述,多食甜,“骨痛而发落”;多食苦,“皮槁而毛拔”;多食辣,“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内胝而唇揭”;多食咸,“脉凝位而变色”。P2-6

序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其他幸福。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健康生活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生活中失去了健康,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就会罩上一层阴影。此时,即使拥有很多令众人羡慕的身外之物,也丝毫不能够从中体会或享受到幸福。

人人都希望过上一种健康的生活,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健康生活呢?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出了这样的定义:“所谓健康,不是单纯地指身体无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都包含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后来,为了进一步完善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指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指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态平衡。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生活的根本和全部,从以上关于健康的概念可以看出,要想健康地生活,必须使健康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健康的涵盖面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全面阐述如何获得健康生活,本书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分别介绍。

一、饮食

饮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因此,饮食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是为了饮食。但很多朋友根本没有注意饮食的重要性,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结果造成营养过剩,肥胖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饮食过程中,要注意科学饮食,达到营养的均衡和全面。在保证健康饮食的前提下,不妨再去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二、运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关键在于“动”。古语云:静以养心,动以健形。运动能够强身健体、舒筋活血,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运动的种类有很多,每种运动都有它独特的健身作用,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的运动达到健身目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休闲娱乐

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成了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最佳选择。于是每到节假日,人们总会在休闲娱乐中尽情享受生活。可是一番享受之后,随之而来的并不是精神焕发,而是异常疲倦,反而不能够以全新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由此可以看出,休闲娱乐同样需要讲究方法。

四、环境

要想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一时半刻难以实现;但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也并不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只要稍微留点心,就能改良饮食环境、睡眠环境、工作环境等,远离环境因素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不适和危害。

五、保健

保健是对饮食、运动、休闲娱乐和环境四个方面的补充,是健康生活的细节部分。保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如何保证驾车安全、患者如何保健、如何穿衣、如何美容等等。学会如何保健不可忽视,否则,同样会给健康生活增添麻烦。

六、心理

健康生活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方面,还包括心理健康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辅相成,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身体是健康心理的载体;不健康的心理同样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因为不健康的心理容易使人产生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的蔓延和持续往往会摧残原本健康的身体。只有将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拥有完整的健康生活。

在您工作之余,不妨把阅读《健康生活实用手册》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在缓解工作压力的同时,从中寻找属于您的健康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其他幸福。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

——叔本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