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日本老人的育儿经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日)家守拙堂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们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发展的潜能?

你们的教育是否追求了每个孩子的最大可能性?

九十三岁的家守先生为我们中国读者奉上了这本二十年日本传统的教育实践录。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子女的指南书,还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其中多处引用了中国古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①育儿教育:包括原则(第1、14节等)、思想(第5、6、9节等)、方法(第2、11、39节等)、实践(第8、34节等)。这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自己20年育儿教育实践撰写的经验之谈,基本上反映了日本传统育儿教育的状况。读者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②人生杂谈。这些是作者对90多年风风雨雨的波折人生的经验之谈,也是长者对后辈的热情期待。它不仅可作为年轻父母育儿过程中的参考,也可供其他成年人参考。

目录

1.育儿的原点

2.赋予孩子梦和希望

3.育儿的土壤

4.周休二日制

5.对孩子的期待

6.情操与知识

7.残疾儿教育

8.孩子不是私有物

9.天下父母心

10.父亲的育儿

11.亲情的纽带

12.从幼儿教育到终生教育

13.家庭教育的原点

14.再谈家庭教育

15.习以成性

16.俊才和庸才

17.理想与现实

18.努力与宽松

19.人生的变迁与函数的变动

20.千里马与伯乐

21.事物的表与里

22.苦恼是生活的调味品

23.温室栽培与露天栽培

24.科学的教育

25.自学自习

26.挥泪斩马谡

27.按奏而歌

28.好奇心

29.宽容

30.庆祝七五三节

31.学力与能力

32.家穷子孝

33.学习的明与暗

34.年龄观

35.人生与结婚

36.月习千页

37.个人差与能力差教育

38.读给他听

39.逆境而上

40.人生再思考

41.学习的力量

42.教养与教育

43.一期一会

44.人性的善与恶

45.责备与表扬

46.耐心等待的重要性

47.以史为鉴

48.随声附和

49.梅花的一生

50.温故知新

51.教育重于出身

52.孩子没有责任

53.基础与应用力

54.大扫除

55.一次性利用与再利用

56.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57.保卫和平与教育改革

58.记忆与忘却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成长时期,让孩子无限发展

幼儿咿咿呀呀的“说话”能力,开始于母亲和幼儿间的日常不断的“交谈”,甚至更早,也许早在母亲胎内就已经萌芽了。

幼儿一旦开始学会简单的对话后,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接受初步的教育了。在我的教室里,大部分虽然是4~5岁的孩子,但我也接收2~3岁的孩子,其中还有1岁7个月的幼儿,这与其他教室一般只接受学龄前的5岁孩子有所不同。

因为我以为,所谓教育,本来就与年龄无关,只要和孩子的发育程度、智力水平相适应就行了。那种“还早”或“太晚”的想法都是不妥当的。

目前的学校教育形式是对大批孩子集中进行教育,由于不得不按年龄分班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就难以考虑每个孩子的智能发育状况。然而孩子智能的发育,与植物的发芽期、生长期是大有区别的。每个孩子的智能发育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以为真正的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应根据年龄而应根据智能发育状况来因材施教。

还有一种情况,也应引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注意,即在教育上不能贪多,要求孩子这也学,那也学,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必须集中必要的,并且是你的孩子可能接受的东西来教学。坚持“追求每个孩子最大可能性”的理念,对孩子尽量鼓励、表扬才是重要的。

在我的教室里,2岁的学生有数十名,其中5名幼儿在进小学前,已会一次方程式(相当于初一程度)的运算,其中一名后来考取名门高中特别班,最后被东京大学录取;4名达到初一语文水平,等等。这些都是坚持育儿的原点——追求每个孩子最大可能性的结果。

当孩子能够说话时会对所有事物都表示出强烈的兴趣,他们开始和周围的一切进行对话。虽然这些内容大多幼稚,但是也可能包含着重要的信息,作为家长有必要格外留意。另外,对孩子在成长发育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偏差,要十分小心处理才是。在幼儿时期,对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让他体验母亲肌肤的温暖了。父母要时刻多抱抱自己的孩子,不要轻视和忽略闻闻孩子的脸、拍拍孩子的手这些简单的举动,其实它所传递出的爱意,对孩子智能的健全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也要让他体会父亲的严厉。中国人所谓的“严父慈母”是很有道理的教育方式。

最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蔬菜水果等由温室栽培而不再受季节限制。然而,育儿却必须循序渐进,要按孩子的智能发育程度进行相应的教育,错过了时期,就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不过,不考虑每个孩子的具体状况,强制性地让孩子接受规定的教育,也会发生问题。所以既要不误时期又不能强制,是件十分困难的作业。

顺便说一个题外话,幼年时期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日本谚语:“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以前在洗澡时经常看到父亲的背,不觉得有何变化,也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意。直到自己也成为父亲,才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人生的影响之重大,不由感叹这是句至理名言。作为人之父母,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赋予孩子梦和希望

幼年时的除夕夜,母亲常把绘着“七福神宝船”的年画放在我的枕下,祈祷说“望你做个好梦,新年一定有好运!”我究竟做了什么梦已经忘记了。这是在日本有悠久历史的“初梦”习俗,是一个让大人孩子都心情愉快、亲情融融的古老传统。

以近代科学观点来说,似乎毫无科学根据,但对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孩子来说,让他拥有美好之梦无疑是有益的。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孩子面临的是“成绩下降了”、“要留级了”、“担心考试不及格”等等的烦恼。家长只注意到眼前的事,往往有急于下结论的不良倾向。

在我的教室里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母亲看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功课时,往往发出“为什么不会?”、“你上课在干什么呢?”的责问,或者命令着“好好考虑!”、“再努力点!”、“抓紧点!”……我想,如果这时候采取别的方式,例如表扬一下孩子目前哪怕是细微的进步,来激发孩子的潜力和信心将比这些呵斥更有效。

让孩子勉强做不会的事,常常会引起他们的挫折感,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不如设法让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带来自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走在一条追赶美梦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经常让孩子持有美梦和希望。

孩子诞生后,对孩子的将来,每个父母都怀着巨大的期待。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面对残酷的现实败退下来而使梦想也渐渐地萎缩了。作为父母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是让孩子明白,即使梦想无法实现,一直追赶梦想的人生也是灿烂的。

如何协调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是我们人类一生的课程。既有专心致志、可以认真期待的梦想,也有无聊的空想、戏言。日本人把后一类梦想称为“清醒的梦幻”,那种走火入魔般远离现实的美梦追逐,是最不可取的。

然而,对于拥有无限未来的孩子们来说,应全力让他们圆梦,即使遭遇多次失败,也不应责备。要让孩子们理解这样一句日本谚语——“人生是七落八起的”,在起落不定的各种磨炼中,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正确面向艰难却光明的人生,获得最后的成功。

少年时代,我经常被人讥笑为无能。然而我并不灰心,坚持追求自己设定的目标。我经常对自己说,“你失败了还能坚持吗?”、“不要怕失败呀”……花费了比常人多几倍的气力,我终于跨越多重困难走了过来。

记得有一次在小学运动会上,我参加跑步比赛,因为我是个矮胖子,一直落在最后,我感到非常害臊,泪水不由涌上了眼眶,但我强忍泪水继续往终点奔跑。当我跑到终点时,我听到了在场家长们热烈的鼓掌与激励,至今一想到当时的情景,我心里还会感到感激和温暖。

进入中学时,入学考试我得了第三名,因此被选为第三班组班长。由于人矮脖子短,竖领子的校服硬顶着我的下颚,十分难受。加之还要佩戴班长徽章,更增加了我的麻烦,因此还引来不少同学的讥笑。1.5米左右的身高,让我不论是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上都显得比别人吃力。但先天条件的不足,反而让我在任何事上都抱了好强之心,门门功课成绩优异。进入公司工作后,这种不认输的性格,使我凡事要比他人更努力,因此在年轻人中一直名列前茅。

这番亲身感受,让我体会到在任何环境中都必须面对自己的弱点。同时在忍受来自多方面的各种压力时,过分软弱不行,但过分强硬的反抗心也不能很快改变现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某种缺陷成了动力,我培养了自己的忍耐能力,并且经过努力,取得了成绩,这让我今天回望人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

讲了这许多自己的事情,并非想显示自己的得意,归根结底要说的,是在孩提时,经常让孩子们鼓起希望的风帆,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这是育儿阶段不可欠缺的环节,而为此,必须着重培养“克服困难和忍耐的毅力”。P2-P7

序言

虽然日本文化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并得到了世界普遍的承认和赞赏,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日本人,必须要牢记这个史实,那就是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发展所起的决定性影响,从而心怀感谢之心。

根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712)和《日本书纪》(720)的记载,公元285年百济(现属韩国)人阿直岐、王仁等将《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进贡给应神天皇,于是也将汉字引进了当时还没有文字的日本。公元552年,百济王又将佛像进贡给朝廷,这也是佛教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在日本飞鸟时代(公元六~七世纪)的公元607年,天皇派遣了小野妹子为首的遣隋使节团出使中国隋朝,迈出了向中国学习的第一步。而从公元630年派遣的第一次遣唐使节团开始,日本全民的生活都大规模地受到了唐朝文化的洗礼。在此后的岁月中,日本民族巧妙地吸收、消化了古代中国文化并发展起了风格独特的日本文化,并一直延续至今。日本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汉字、儒家思想、佛教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是日本民族精神构造的脊梁骨。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世界上还在使用中国汉字的华语圈之外的国家只有日本,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日本民族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崇敬心情。

教育从来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传统教育当然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此番拙作通过东方出版中心得以在中国出版,对东方出版中心的领导,有关编辑先生表示衷心地感谢。拙作的中文版如果能对日中传统教育交流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那无疑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在我65岁的时候,一种奇妙的因缘,把我这样一个完全与教育无缘的老人,推上了管理“公文教育研究所”教室管理的神圣位置,直到85岁退休。我曾经长期从事企业管理,这段65岁开始的公文教育生涯,可谓是我的第二次人生,充满了崭新的挑战。让我自豪的是,经过多年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我终于在开设教室的第8年取得了惊人成绩:在我的教室中数学、语文成绩通过统考的学生超过100名,英语也达到数十名。这个成绩在当时的千叶县(相当于中国的省。译者注)属于屈指可数,完全可说是一个教育上的奇迹。

在这20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亲身经历了孩子们在学习之路上追求无限发展可能的动人事迹,本书就是这段教育实践的记录。

本书的大多数内容出自“公文教育研究所”每月发行的《教室新闻》中我的“育儿百科”专栏。同时,在每个章节之后,我还选载了一些自作的和歌和俳句,这些文字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但却真实记录了一个老人对人生、生活、教育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后记

我和家守先生是多年的棋友,他是日本棋院业余五段棋手,我们同属一个围棋俱乐部,每月有两次交流的机会。去年当他91岁生日之际,他捧了十几册刚出版的《育儿百科》艰难地来到俱乐邵,给大家一人一册,我也拿到了一册。一个月后,他给我打电话,想听听对该书的意见。说来十分惭愧,因为对“育儿”毫无兴趣,我还一页都没看过。但为了不让老人太伤心,我答应他下次见面时详细谈谈。就这样我不得不开始读这本从来也没想到要读的书。育儿的内容倒没使我多感兴趣,但作者传奇的人生经历却感动了我。几天后,在围棋手对弈后休息时,我谈了对他人生的敬佩、要向他学习之类的客气话。没想到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这辈子还有一个理想没有实现,希望拜托你帮助我圆梦”。91岁高龄还要圆梦?正在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老人终于讲出了自己的理想:“我希望将这本书翻成中文后在中国出版。日本传统文化有很多方面受到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把日本的育儿实践再介绍回中国,这种日中文化交流十分有意义。”大吃一惊的我竟无言以对,因为我既没有翻译经验,又对育儿不感兴趣。老人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接着说:“我65岁时和从前完全和自己无关的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孤军奋斗了20年。向我学习吧,我们一起做。”就这样我被推上这难骑之虎。

这是一本以母爱为中心的日本传统育儿教育实践录。因为传统的日本家庭是以“男耕女织”为主,国家各种政策也倾向于这种模式,这和我国以双职工为主的现状有较大的区别,阅读时要注意有所取舍。本书内容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①育儿教育:包括原则(第1、14节等)、思想(第5、6、9节等)、方法(第2、11、39节等)、实践(第8、34节等),约占全书的2/3。这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自己20年育儿教育实践撰写的经验之谈,基本上反映了日本传统育儿教育的状况。读者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②人生杂谈,约占全书的1/3。这些是作者对90多年风风雨雨的波折人生的经验之谈,也是长者对后辈的热情期待。它不仅可作为年轻父母育儿过程中的参考,也可供其他成年人参考。鉴于作者本身的经历,对他谈到的佛教思想可作为一种知识来认识,请不必介意他对佛教的执著。

原书各节的后面都附有日本俳句、和歌,是作为阅读一节后的轻松欣赏、调节气氛之用,现意译成中文诗句供读者欣赏。在全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东方出版中心旭子先生、欧阳先生等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深表谢意。原书中有几处重复内容以及和育儿不太有关的内容已做适当删减;原书的原始资料大多出于20多年前,为了加强作者的本意,增加了近年来的有关资料。这些改动均经作者同意,在此特作说明。

在小范围内我征求了日本读者对本书的评价,现归纳如下,仅供参考:

1.对正在育儿的父母很有参考价值。经常放在案头,遇到问题时可作为指南使用。(东京,38岁主妇)

2.对像我这样现在还没有孩子的未婚者也有参考价值。让我预先知道育儿的意义、艰难性、原则和方法等,婚后生活可少走弯路。另外,对一般成年人、教师、学生等也有参考价值。(东京,30岁白领)

3.此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子女的指南书,还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其中多处引用了中国古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千叶县,有两个孩子的El籍华人主妇)

4.在我做母亲的时候(约50年前)也是唱歌、念书给女儿听,重视情操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等传统方式教育孩子。现在的年轻母亲,可能时间紧张,已不大使用这些方法了,实在是可惜。(藤泽,75岁退休大学教授)

5.家守先生在20年的育儿实践中,坚持“追求每个孩子最大可能性”的育儿原则并取得卓越成果,对此我十分感动。我在今后的育儿实践中将努力坚持这育儿原则,期待获得好成果。(东京,有两个孩子的主妇)

6.坚持“追求每个孩子最大可能性”的原则并且取得了卓越成果。对此十分感动,对教育现状看到了一丝希望,也对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东京,退休白领:浜田;横浜,退休美容师:柴田)。

7.我有一个1岁半的女孩,正在担心如何养育时,看到了家守先生的书,真正有“及时雨’’的感觉。另外,我正在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先生提到的俊才与庸才的教育(参考本书第17节)对我很有参考价值。(神奈川,白领:加藤)。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子女的指南书,还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其中多处引用了中国古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日本干叶县 两个孩子的日籍华人主妇

在我做母亲的时候(约50年前)也是唱歌、念书给女儿听,用重视情操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等传统方式教育孩子的。现在的年轻母亲,可能时间紧张,工作压力大,已不大使用这这些方法了,实在是可惜。

日本藤泽市 75岁退休大学教授

家守先生在二十年的育儿实践中,坚持“追求每个孩子的最大可能性”的育儿原则并取得卓越成果,他的文字对我很有启发。我在今后的育儿过程中,将努力坚持这个育儿原则,期待获得好成果。

日本东京有两个陔子的主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