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静水深流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李小琳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静水深流》是国有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H股、红筹股公司中唯一的女执行官李小琳在中央党校学习之余记录下的自己多年在企业管理中的体会与感知,该书也被业界看作是企业文化哲学管理境界破冰之作。本书以散文的形式阐述了企业制度、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定位和企业哲学。书中既有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总裁的切身体验,又溶解于并不艰涩的东方哲学,将道家的“水”、佛家的“静”、儒家的“和”融合到企业管理中,将企业管理的术提升到“道”,将企业问题上升到跨行业和时空的人类理想境界。

内容推荐

这是李小琳女士的一部阐述管理哲学和人生理念的力作。“静水深流”,体现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书中娓娓道来的经历和感悟,源于知行合一的管理实践,蕴含了企业文化哲学与和谐管理之道,寄托了高尚的人生迫求。

目录

自序 实践有甘苦,学习无止境

一 静水深流——管理的和谐境界

 静水深流

 静:生命的和谐

 水:生命的源泉

 深:生命的内涵

 流:生命的体现

 融合之道

二 宁静致远——发展的战略愿景

 文化与战略

 分光

 远见

 “知”与“行”

 “静”与“谋”

 方向感

 十年磨一剑

 应变

 换位

 支点

 脚踏实地

 何以“常青”

 碧水蓝天

三 精进深行——不懈的治业追求

 从“管道”说管理

 学识 胆识 意识

 学,不可以已

 生命的高度

 小火炉的启示

 透明鱼缸

 绩效之“绩”

 绩效导向

 治理之“治”

 预控之“预”

 一封小股东的来信

四 万涓成流——无价的团队精神

 完美团队

 雁群的秘密

 团队的气质

 团队的梦想

 团队的教练

 变与不变

 冰山一角看决策

 诚信选人之尺

 组合之艺

 说“位”

 人企合一

五 生生不息——文化的持恒之力

 真经

 一字之差

 境界

 合浦之珠

 和而不同

 修正

 无人则止

 品牌

 不找借口

 割发代首

 转识成智

 不吃后悔药

 月亮惹的祸

 追求

六 白云悠悠——人生的管理感悟

 女强人

 自胜

 “美力”谈

 播种光明

 爱的心愿

 长相思

 道不远人

名家赠言

 用古典智慧照亮人生(余秋雨)

 文化,企业的最高境界(魏杰)

后记

试读章节

静水深流

静水深流,基业常青,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发端。也是我们创业、治业、追求卓越的一种境界。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境界的。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呼吸,是为了维系生命;但,生命并不是为了呼吸。

人们通过工作,获取物质资源,以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需要。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获得盈利,满足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但是,除了分工的不同,人们的工作由于个性、教育背景、志向等因素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境界。

管理学界流传着一则小故事:

三个建筑工人在共同修建一幢标志性建筑,第一个人认为每天工作八小时,钱很少,工作很差;第二个人认为一天辛苦可以养活一家人,工作还可以;而第三个人认为他建的这座建筑将流芳百世,他以后会很骄傲地带自己的子孙来参观,工作很有意义,他很幸运。同样一个工作,第一个人越做越烦,体力脑力心理都很苦;第二个人相对平衡;第三个人不仅不会觉得辛苦,而且他觉得是在为社会服务,为伟大的事业服务,因而这是神圣的使命。

这个故事并不新鲜,却别有一番意味。三个人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不同的需求,也代表着工作的几种心性和状态。第一种感到工作是苦差事,第二种把工作当饭碗,第三种视二亡作为使命。当然,大干世界,林林总总,这个故事远不能说明全部。对前两类人群,从现实角度考虑,也无可厚非,但是,说明人的境界是有区别的。人的一生,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而,能不能写无我之境,很多差异就由此而生了。也许我们大多数人要在各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或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只要以忘我的工作状态投入到自己的岗位,我们就会平添一份收获,一份洒脱。

细细品味个中境界,也许,这就是有我与无我的区别。《人间词话》中有这样的话,“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即所谓物我两忘或者说物我合一吧。

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为企业领导人,我们无不希望管理团队、员工具有责任感、使命感。无不希望企业做强做大,基业长青。

我经常反思自问:

“我们的企业应当是什么样的企业?”

“我们怎样成为这样的企业?”

“我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这三个命题,不管是现代西方管理学界,还是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都在不断地探索诠释。我觉得,这三个命题的生命力、吸引力就在于从哲学层面上道出了企业生命的本源。对应管理实践,那就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及战略目标。

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或意义。它是企业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与定位,表明企业的目的、任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阐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描述企业的主要活动范围与期望的地位等,它使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我们的企业使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中国提供经济、环保、稳定的能源。”

愿景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即公司的前进方向、公司意欲占领的业务位置、公司计划发展的能力。它让我们明确想要进入的业务领域,我们的前进方向以及我们想要创造的组织类型。愿景能够塑造公司的战略轮廓,指导公司的管理决策,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我们的愿景是:“致力于成为中国主要的电力供应商之一和香港资本市场的蓝筹公司;中国发电企业、检修产业化的领头羊和开发环保绿色能源的典范;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化的先锋。”

战略目标有利于企业使命的具体化和数量化,便于操作和实施;为选择战略方案提供评价标准;为实施战略方案提供考核依据;有利于激励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使命而努力工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稳健推动围绕资产的存量管理和增量开发‘两个轮子’,协调共进;开发拓展电力、资本‘两个市场’,产融结合;有效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优势互补。打造中国电力、中电新能源、中电检修以及国际化业务的战略平台,实施低成本、专业化(差异化)战略,加强战略执行力建设。”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企业就是一滴水,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阴晴风雨,环境因素会随时随地、随各种各样的现象而长变、多变。但是,有了责任、诚信、智慧、价值,有了核心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就如同种子有了根,于时间空间的变幻中,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涓涓细流,必然会遇到激流险滩,也许我们无法挽回失去的岁月,但是我们可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否则,一任身不由己地漂流下去,不清楚最后会流向何方,何谈安身立命、立功建业?

1994年我们公司成立时,就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的一幢大厦里,俯瞰碧蓝的海水,远望天际帆影,光影四射,波光粼粼。我无数次地惊叹:

这就是载动这东方之珠的深深碧水,就是涌动着世界经济大潮的静静港湾。联想起我们企业横跨大江南北,有三家正好坐落在黄河、长江、淮河之滨,每次看到滚滚的江河之水,心中不由进发出激情和使命感。

古来关于水有“上波下静”之说,表面上虽是波澜起伏,但在水面下却是平静的。由此看出,事业就是要做扎根的工作,根扎得稳,事业才会稳固,事业若建构于沙滩之上,则波浪一来必毁于瞬间。小企业中,也许大家常看到起起伏伏。对大企业,特别是管理有序的企业,表面上往往是静静的一圈一圈的水波,但深处却涌动着巨大的力量。要成为卓越的企业,打造常青的基业,就要经得起惊涛骇浪。诚如孟子所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而唯有在波澜壮阔中砥砺自己,沉静下来,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到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顺时应变,积蓄能量,方能感悟水流自强不息的张力,感受到厚德载物的沉静。唯有“波澜不惊,一碧万顷”,才能“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奔涌在世界经济大潮中,静水深流,实现自我价值,中国企业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更有这背后博大精深、开放进取的思想理念,这种融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世界先进管理方法的管理哲思。

这就是我们企业“静水深流”企业文化的发端。也是我们创业、治业、追求卓越的一种境界吧。P3-7

序言

实践有甘苦,学习无止境

今年有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能够澄心涤虑,反思、梳理自己的心绪。

从1994年受命创业,转眼已经十几年了。期间,我积累了管理和做人的点点滴滴,尤其是这几年,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也逐渐领悟到做人、做事、做企业的诸多奥妙,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反思、总结,对生命本原和人生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是我的一个视角:静水深流。“静水深流”,实为我个人为人处世、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感悟的提炼,是我自孩提时代就受中国文化精神的熏染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一点心得,也是我从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开始,学习现代管理科学与思维的一片视野。这些在我从事企业管理的历程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常和朋友、同事探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率领着一个优秀的团队,默默地信守自己的责任和承诺,切磋并研修着管理心得和智慧,历练、培养着坚忍和包容的心田。

除了每天把点点滴滴的感悟、思考记录下来,自2004年中国电力在香港上市以来,每年我都把各种场合的发言、讲话和自己发表的文稿,乃至信件、媒体记者的访谈,自编成《心路历程》。三四年来,已近百万字,但均作为个人资料保存,不轻易示人。去年,在朋友们的鼓动下,选编了一本自选集,名曰《静水深流》,制作极少量的送给部分友人。不想,得到了不少朋友和业界同仁的鼓励,大家很希望我将这种个人保存变成一个公众的东西,实在令我感动,却又十分惶恐。但又想这样可以把这段历程和感悟小结一下,当作人生途中的一种提示、路标。于是,仍以 “静水深流”为逻辑主线, 把自已创业、治业、追求卓越的一些感悟串起来;从核心的文化理念认知开始,到反思自我、管理自我的心志,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管理水平。从企业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到打造战略发展的平台,系统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我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不仅要加强学习,更要转识成智;不仅要在管理程序上先知后行,更要善于转知成行。所以,由金字塔式的文化理念系统开始,梳理企业管理的一些心得,体味“四个合一”(天人合一、义利合一、知行合一、人企合一)的丰厚内涵;从自己做企业的历程中感悟“责任、诚信、智慧、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发掘人生的意义,实现自身价值。这本身就是一段静水深流、观照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

我特别清醒地认识到,我做企业时间并不长,或者说刚刚开始,而自己的人生路途漫漫,还要一直走下去,还需不断追寻和探索,并创造新的价值。因而,需要常怀感恩之心,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提升自己。还要不断地学习、理解、认知,还要更加努力地砥砺自己的品行,强化自己的文化素养,增长自己的才识智慧。

我也很清楚,不同的人,不同的际遇,乃至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环境,如何看待这本小书,都会秉持不同的视角。作为我实践中的感悟、体会,也许很不完善,也许还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但至少是我自己真实、坦荡与光明的记录。尽管本书的文字和语言、篇章、结构都还不甚漂亮、专业,但姑且视为一种交流的机缘吧!我无法预知读者的反应,也不企求如何的评价和赞许。如果你翻阅本书时,能感觉有一点新意、一些感应和启迪;翻阅后,你也能够静下来,反思、反省人生,有所觉、有所悟,那就是我莫大的欣慰了!

是为序。

李小琳

后记

春去秋来,我也把这几年来的所思所想,大体上梳理、整合完毕。几十篇小文,六个部分,按照友人的建议,又选配了相应

在写作、整理、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南怀瑾、冯其庸、余秋雨、贾春峰、李书磊、魏杰等师友的鼓励,还有很多同事、同学、朋友的建议和关心,使我获益良多,恕不一一列示。在此再次向大家道一声:谢谢!在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一些书刊

限于水平和时间关系,疏陋谬误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指正。

李小琳

二○○七年十二月二日

书评(媒体评论)

人有生命而有活动,生命之活动,从言语文字而言,又名之曰行为。复从生命行为之根源而说,又名之曰性;从行为活动之作用而说,别名曰情。但人性与情绪,都因自受现实现象所影响,而起千差万别之作用。究其根源,皆自受“不思议薰,不思议变”而来。故明儒洪自诚论人之性情,有谓“涉世浅,点染亦浅。阅历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诚为不易之名言也。今小琳自以平日所作之成章,乞为之言,故即以此示之。

——南怀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此数语,以之治学可,以之治业可,以之治世可,以之修身亦可。《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更为修身之则,笃行之,可以与世谐和,无往而不合也。

——冯其庸

本书对东方哲学的取向,一是道家的“水”,二是佛家的“静”,三是儒家的“和”,都切中了要义。用古典智慧来照亮自己的管理实践,照亮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原则。这正是大作的精彩之处。

——余秋雨

本书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悟上升到理论的企业著作。以散文形式阐述企业问题,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企业问题体现利益关系,在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笔下,显得生硬和枯燥,但此书读起来很优美,将利益问题上升到人类理想的很高境界。

——魏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0: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