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城市品牌--理论方法与实践/品牌科学分支学科丛书
分类
作者 张锐//张燚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城市品牌是城市有目的的作用于受众的精神以及心理层面的所有方法、手段的整合,而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等城市战略则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物质财富,与品牌战略的紧密结合构成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品牌塑造的丰富内涵,意味着需要将城市的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贯彻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的管理、环境保护的措施、旅游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树立、支柱产业和名优企业的培育等等,都需要城市品牌战略的指导,需要通过城市最高管理层对资源进行整合,对部门进行协调。无庸置疑,随着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内容推荐

在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本书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城市品牌的概念界定,对城市品牌的内涵和实质进行理论分析,着重把握其确切含义和本质属性;城市品牌与城市战略、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城市经营的比较研究;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现状评析与问题透析,从成就与问题两个方面展开,侧重于问题方面,并着力分析其原因,以把握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突破口;国内外城市品牌塑造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析。

目录

《品牌科学分支学科丛书》总序

《品牌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代序

前言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品牌"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

第二节 “城市品牌”提出的必然性

 第二章 城市品牌的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一节 城市品牌的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城市品牌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其他相关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第四节 对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品牌塑造实践及存在的主要误区

第一节 国内外城市品牌塑造实践

第二节 城市品牌塑造实践上存在的误区

第二篇 理论与方法

 第四章 城市品牌的内涵、实质、分类与评价标准

第一节 城市品牌的内涵

第二节 城市品牌的实质

第三节 城市品牌的分类

 第五章 城市品牌塑造的影响因素及互动关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影响城市品牌塑造的“主、客体”要素分析

第三节 城市品牌塑造过程及影响因素问的互动关系模型

第四节 基于城市品牌塑造的“主、客体”要素问的互动关系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定位与CIS设计

第一节 城市品牌战略规划框架

第二节 城市品牌定位理论

第三节 城市价值观理论

第四节 城市CIS设计

 第七章 城市品牌塑造的建设框架

第一节 深度的城市品牌体验

第二节 卓越的城市品牌规划

第三节 战略性城市品牌设计

第四节 全程式城市品牌管理

第五节 整合的城市品牌推广

第六节 系统的城市品牌培训

 第八章 城市品牌塑造方法

第一节 城市行为形象工程

第二节 城市文化形象工程

第三节 城市“名片”工程

第四节 城市硬环境建设与整治工程

第五节 城市软环境建设与整治工程

第六节 城市品牌整合传播工程

 第九章 城市品牌战略实施的组织管理与政策措施

第一节 发挥城市政府职能,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建立合理、有效机制,调动城市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

第三节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四节 成立城市品牌建设委员会,整合协调城市各级部门工作

第五节 定期检查城市品牌塑造或城市建设效果

第三篇 实证与应用

 第十章 重庆城市品牌塑造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重庆城市品牌塑造历程回顾

第二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的重庆城市品牌形象调查分析

第三节 城市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与期望

第四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的城市内部品牌形象调查分析

第五节 重庆城市品牌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章 重庆城市品牌战略定位与规划制定

第一节 重庆城市品牌塑造的资源与环境分析

第二节 重庆城市品牌定位——“生活之都”

第三节 重庆城市品牌的培育模式

第四节 重庆城市品牌塑造战略规划

 第十二章 重庆城市品牌战略实施的策略与途径

第一节 重庆城市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与运用

第二节 重庆城市“名片”塑造工程

第三节 重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第四节 重庆城市品牌的整合传播工程

第五节 重庆城市品牌塑造的组织保证与管理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重庆城市品牌形象调查与分析

 附录1:研究说明书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问卷调查表数据录入编码设计方案

 附录4:各种变量的频次统计分析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品牌"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已从20世纪初的12%达到20世纪末的50%以上,经济发达国家更高达70%~90%(于学文,2002)。在1848年,中国和美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在10%左右,可是100年后的194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是10%左右,而美国的城市化已接近70%。到2002年,美国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过程,超过90%以上,整个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意义上的郊区化阶段。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将从目前的30%增加到40%,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必须达到50%,城市人口要达到7.5亿。这就意味着,在今后50年,大约还要有3.8亿人进入城市,我国的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将有很大发展(于学文,2002)。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心。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生产力总是集中于城市,然后再逐渐向乡村转移,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龙头作用。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大城市、特大城市持续发展;由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城市群(带)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呈崛起发展态势;小城镇与城市一体化同步发展;大城市第三产业将上升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还将继续进行工业化,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佚名,2006)。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延伸和升华,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目前它已成为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目标追求。城市化过程,不仅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也是城市的文化、科技、信息向农村扩散的过程。要使城市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必须从大处着眼,细节着手,突出城市特色。

第二节 “城市品牌”提出的必然性

一、城市品牌的提出

城市化导致城市实现品牌化,而工业化社会衍生的结果必然是城市的核心价值可以被用来定位和包装之后产生出新的附加值——品牌。因此,城市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域,也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城市形象不再是停留在美化市容的表层,而是能够吸引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些都驱使着城市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和品牌化之后拿到国内外市场上去推介,并在吸引人才、投资和旅游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则龙,2002)。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如何以城市品牌为中心,通过建设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平台,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如何有意识地使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内部产业品牌与组织品牌、个人品牌、城市文化、城市资源与环境、城市战略与经营管理更好地支撑城市品牌,使城市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

二、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现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城市行政、城市管理和城市经营三个阶段。而城市经营大体又经历了从城市形象到城市营销,再到城市品牌的萌芽阶段。目前,高速城市化(Urbanization)浪潮中的各国城市正面临着一场“新造城运动”,城市间竞争将日趋白热化(余明阳等,2004)。为此,许多在自发历史进程中缓慢形成,但日渐老化、落伍的中外历史名城,迫切需要重塑昔日辉煌;同时,世界发展中的许多城市为应对竞争,也急需创建和发展城市品牌。城市品牌(urban Brand)直接体现城市经营者的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不仅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城市经营哲学。但在我国不少地方,实施“城镇化”只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搞“形象工程”,导致全国许多城市“千城一面”(吴敬琏,2005)。其中,城市品牌理论发展滞后便是其中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如果城市建设者们仅仅停留在对城市形态、格局等物质层面的大模仿、“卖土地”,加之,城市产业结构达90%以上的高度雷同,这势必会导致这些城市都失去活力,甚至变成一座座的“空城”、“孤城”和“死城”。为此,必须加强城市品牌理论研究。

由于城市品牌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把城市视觉形象当品牌来运作;城市品牌概念被虚拟化、空壳化;城市品牌系统化、表现化不力;城市品牌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不明确;城市品牌缺乏文化内涵等(张鸿雁,2002)。也有学者和城市经营者认为:宣传城市就是建立城市品牌;名城就是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工程就是建设城市品牌;城市战略规划就是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城市品牌塑造只是城市宣传部门的事情等(孙雷,2004)。

实际上,城市品牌是城市有目的的作用于受众的精神及其心理层面的所有方法、手段的整合,而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等城市战略则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及物质财富,与品牌战略的紧密结合构成城市发展战略,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孙雷,2004)。城市品牌塑造的丰富内涵,意味着需要将城市的品牌定位、核心价值贯彻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的管理、环境保护的措施、旅游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树立、支柱产业和名优企业的培育等等,都需要在城市品牌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城市最高管理层对资源进行整合,对部门进行协调。因此,本书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主要表现在:

1.城市品牌研究的理论价值

(1)发展城市品牌理论。由于城市品牌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城市品牌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工程或城市CIS阶段,存在很大的思维局限。因此,从影响城市品牌塑造的所有关系要素、城市品牌与关系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城市品牌设计框架与塑造方法、城市品牌塑造的组织保证与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无疑将极大地推动城市品牌理论的发展。

(2)推动城市品牌学科的形成。所谓“城市品牌学”就是把城市当作品牌化经营而发展的一门品牌学次级学科。目前,这一学科还仅仅处于孕育阶段,表现在有关城市品牌的专著还没有,学术论文也非常少。因此,城市品牌的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城市品牌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品牌学的应用范围与次级学科,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城市管理学的内容。

2.城市品牌研究的现实意义

(1)通过塑造城市品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获得与城市内在能力对应的收益,让本地企业的品牌更鲜明,使本地居民更富裕,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使旅游者满意而归,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最终使我国城市走向世界。

(2)通过城市品牌塑造,逐步培育著名的城市品牌,为城市经济、商业、旅游、产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平台,从而带动城市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3)通过城市品牌塑造为城市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商业经济环境,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旅游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地位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4)城市品牌理论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如何经营城市提供理论决策依据和新思维,并指导城市各项政策的制定,提升政府的城市经营管理理念。

总之,加强城市品牌塑造将有助于展现城市特点,增强城市魅力;有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有助于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如创业者、定居者、求学者等;有助于招商引资;有助于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有助于获取外部支持,如资源计划、财政投入、重大主题活动等;有助于支持本市组织和个人开拓市场;等等。勿庸置疑,随着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必将成为各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P3-6

序言

一、城市化导致城市实现品牌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已从20世纪初的12%达到20世纪末的50%以上,经济发达国家更高达70%~90%。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目前仅为30%左右,城市人口约3.9亿。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城市人口则将达到约7.5亿。这就意味着,在今后50年,大约还要有3.8亿人进入城市,我国的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将有很大发展。城市化导致城市实现品牌化,而工业化社会衍生的结果必然是城市的核心价值可以被用来定位和包装之后产生出新的附加值——品牌。城市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域,也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城市形象不再是停留在美化市容的表层,而已成为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市品牌是城市有目的的作用于受众的精神以及心理层面的所有方法、手段的整合,而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等城市战略则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物质财富,与品牌战略的紧密结合构成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品牌塑造的丰富内涵,意味着需要将城市的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贯彻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的管理、环境保护的措施、旅游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树立、支柱产业和名优企业的培育等等,都需要城市品牌战略的指导,需要通过城市最高管理层对资源进行整合,对部门进行协调。无庸置疑,随着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城市品牌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如何以城市品牌为中心通过建设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平台,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如何有意识地使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内部产业品牌与组织品牌、个人品牌、城市文化、城市资源与环境、城市战略与经营管理等更好地支撑城市品牌,使城市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因此,本书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

1.理论价值:(1)发展城市品牌理论。由于城市品牌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城市品牌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工程或城市CIS阶段,存在很大的思维局限。因此,从影响城市品牌塑造的所有关系要素、城市品牌与关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城市品牌设计框架与塑造方法、城市品牌塑造的组织保证与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无疑将极大地完善城市品牌理论;(2)推动城市品牌学科的形成。所谓“城市品牌学”就是把城市当作品牌化经营而发展的一门品牌学次级学科。目前,这一学科还仅仅处于孕育阶段。因此,城市品牌的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城市品牌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品牌学的应用范围与次级学科,为城市品牌塑造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现实意义:(1)通过塑造城市品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获得与城市内在能力对应的收益,让本地企业的品牌更鲜明,使本地居民更富裕,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使旅游者满意而归,最终使城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通过城市品牌塑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社会、经济、商业、旅游、产业、企业等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城市竞争力;(3)通过城市品牌塑造为城市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商业经济环境,对城市的招商引资、人才吸引、旅游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地位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4)城市品牌理论为政府部门的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决策依据和新思路,指导城市各项政策的制定,提升城市政府的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

三、城市品牌研究的目标

1.系统分析影响城市品牌塑造的关系要素,深入研究城市品牌与关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及驱动机理,初步建立城市品牌塑造的基本理论。

2.建构城市品牌的设计框架,并对城市品牌定位、城市价值观、城市品牌识别系统、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品牌体验和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3.应用前述理论成果,以重庆为例,对其城市品牌形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实证调查与分析,提出重庆城市品牌塑造的实施思路与对策建议。

四、城市品牌研究的内容

1.在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城市品牌的概念界定,对城市品牌的内涵和实质进行理论分析,着重把握其确切含义和本质属性;(2)城市品牌与城市战略、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城市经营的比较研究;(3)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现状评析与问题透析,从成就与问题两个方面展开,侧重于问题方面,并着力分析其原因,以把握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突破口;(4)国内外城市品牌塑造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析。

2.影响城市品牌塑造的关系要素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城市品牌塑造过程是在城市品牌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管理城市与全体受众接触的每一环节以形成整体体验的过程,因此,塑造、维护和强化城市品牌关系就成为城市品牌管理的核心问题。城市品牌关系的基本假设决定着城市品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实践。可以说,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关系就等于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本文把城市品牌的关系体系分为城市品牌与全体受众(即利益相关者,如市民、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投资者、旅游者、上级部门及工作人员、周边城市及相关人员等)之间;城市品牌与城市内部品牌(如知名产业品牌、知名企业或组织品牌、著名人物品牌、城市环境品牌等)之间;城市品牌与城市资源(如城市历史与现状、地理位置、气候等)之间;城市品牌与城市环境(如城市政策法律、经济与商业、社会与文化、技术和自然等环境)之间等四类关系,并重点研究城市品牌塑造过程中“主、客体”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城市品牌形成的驱动机理,从而为城市品牌塑造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

3.城市品牌设计与塑造的理论方法研究。城市品牌作为现代品牌理论的一种应用,在城市品牌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城市商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城市品牌设计框架与塑造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城市品牌定位与发展目标的制定方法;(2)城市价值观理论;(3)城市品牌识别系统的内容与设计方法,包括城市VI设计、城市BI设计、城市、环境品牌设计等;(4)城市品牌传播方法,包括城市品牌传播目标、传播手段、城市品牌策划等;(5)城市品牌体验工程建设理论与方法;(6)城市文化建设理论与协调方法;(7)城市内部品牌培育理论机器对城市品牌塑造的协同方法,包括产业品牌、企业或组织品牌、人物品牌、城市环境品牌等;(8)支撑城市品牌的城市政治、经济、商业、社会等环境的综合整治。

4.城市品牌塑造的组织保证与对策措施。城市品牌塑造是城市各级部门的共同任务。由于城市品牌不仅是全体受众的体验,而且城市战略、城市管理、城市文化、城市经济等都会对城市品牌塑造产生重要影响,而所有这些工作的执行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为使各部门都传递出清晰一致的城市品牌信息,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整个组织都应该支持品牌的发展,并优先对待,而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工作。

5.重庆城市品牌形象调查及对策措施。(1)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的重庆城市品牌形象调查分析,以了解城市环境和内部品牌的利益相关者感知状况;(2)在深入分析重庆城市品牌塑造的现状与特色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重庆城市品牌的战略定位与战略规划、重庆城市品牌战略的实施策略、重庆城市品牌战略实施的组织保证与管理措施等。

五、城市品牌研究的方法

1.问题导向的原则:通过调查、访谈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明确城市品牌塑造与城市战略、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营销、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从而超越城市经营管理和城市营销的理论和思维框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突破点,保证后续研究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2.环境依赖的观点:突出城市品牌塑造与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城市品牌塑造与外部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揭示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城市品牌塑造的支撑作用。

3.全面的系统分析:突破传统城市品牌形象理论研究的局限,从城市品牌化的特殊实际人手,综合考虑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建立起城市品牌设计的系统框架与塑造的操作方法,发展城市品牌理论。

4.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综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现代品牌理论、城市品牌理论、城市营销理论、城市形象理论、城市经营理论、城市管理理论、区域经济、区域创新系统、城市战略与城市竞争力、企业集群理论、旅游经济理论等规范研究方法,结合实证调查等技术进行问题研究。

5.研究的开放性:利用相关学科及以往城市形象研究的成果,借鉴国内外城市品牌塑造的成功经验,从规范与实证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六、本书致谢

本书的完成以及最终出版凝结着许多“利益相关者”的指导和帮助。首先,要感谢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聂锐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敏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廖成林教授,是他们谆谆教导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才使我们在学业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此外,还要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牟延林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兰刚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谭宏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灿国高级经济师、重庆市永川区政协副主席高志强教授、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许茂增教授、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杨志刚教授、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梅洪常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院长靳俊喜教授、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陈天培教授、重庆文理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刘定祥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朱永贵博士生、重庆大学陈钊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孙洪杰博士生、重庆市九龙坡区外经贸委主任助理许高峰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王东民博士、西南政法大学邓多文博士生、西南交通大学周丽永博士生、西南财经大学马正兵博士生、中国矿业大学张传义博士生等人的指导、帮助和关心,表达我们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重庆文理学院学术专著出版基金的全额资助,在此深表谢意!我们还要感谢那些被本书引用的所有论著的作者们,没有您们卓越的研究成果,本书是不可能付梓的。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给予本书观点以重要启迪的其他相关学科的作者们,由于受篇幅所限,无法在参考文献中一一穷尽,但本书依然是您们智慧的一部分。在此,谨向您们表示感谢!我们深知,要想完全穷尽为本书的完成和出版提供过帮助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是不可能的,为此,谨向那些为本书的完成与出版提供过无私帮助的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和家人表示衷心感谢。

另外,本书也是献给年青的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科学研究所和即将成立的重庆市品牌学学会的一份薄礼!祝愿品牌科学研究所迅速成长!祝愿品牌学学会早日成为联结、沟通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桥梁!愿学术界和实践界同仁精诚合作,为中国(特别是重庆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要特别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徐子毅主任,他对我们无私的帮助、耐心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都远远超出了书稿的范畴,他不仅对出好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而且十分关心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科学研究所的运作以及重庆市品牌学学会的筹备,并给予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实际指导,使我们信心倍增。同时,还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美编室白长江主任以及其他编辑人员为本书所付出的劳动!

鉴于城市品牌问题的前沿性,以及自身视野和学识水平有限,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难以把握。加之,时间仓促,书中肯定存在不少疏漏和谬误,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我们欢迎您对书中的论述和观点提出评价和建议,也期待与您进行合作和交流。您可以给我们发邮件或来信: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科学研究所(张锐收),邮编:402160,E-mail:zr6431.00@126.com;或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张燚收),邮编:400074,E-mail:zhan-gyi0914@sohu.com。

张锐、张燚

2007年7月于重庆永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7: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