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舍散文/世纪文存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傅光明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实在不多,老舍是一个。老舍散文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风俗物事,只要如实地闲扯下来,便成就了妙文佳构。

本书选了老舍散文八十二篇,按内容分为三部分,并根据内容编排:第一部分是抒情写景记人的文章,第二部分是幽默散文,最后一部分收了一些文论。之所以选文论,也是要让读者感受,老舍的文论没有半点学究气的冷面孔。老舍的文论也是纯粹老舍味的,旁人不大学得来。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世纪文存丛书”之老舍散文,讲述了:一些印象(节选);非正式的公园;趵泉的欣赏;抬头见喜;还想着它;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小动物们;小动物们(鸽)续;何容何许人也;青岛与山大;想北平;英国人;我的几个房东;大明湖之春;东方学院;无题(因为没有故事);五月的青岛;吊济南;一封信;宗月大师;诗人;敬悼许地山先生;滇行短记;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目录

一些印象(节选)

非正式的公园

趵突泉的欣赏

抬头见喜

还想着它

又是一年芳草绿

春风

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鸽)续

何容何许人也

青岛与山大

想北平

英国人

我的几个房东

大明湖之春

东方学院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五月的青岛

吊济南

一封信

宗月大师

诗人

敬悼许地山先生

滇行短记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青蓉略记

我的母亲

北京的春节

悼念罗常培先生

内蒙风光(节选)

到了济南

药集

夏之一周间

一天

当幽默变成油抹

吃莲花的

买彩票

有声电影

科学救命

新年的二重性格

新年醉话

观画记

大发议论

考而不死是为神

小病

神的游戏

避暑

习惯

取钱

画像

写字

读书

落花生

有钱最好

西红柿

檀香扇

青岛与我

钢笔与粉笔

鬼与狐

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

相片

婆婆话

我的理想家庭

有了小孩以后

搬家

文艺副产品

兔儿爷

四位先生

多鼠斋杂谈

梦想的文艺

“住”的梦

谈幽默

事实的运用

言语与风格

“幽默”的危险

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未成熟的谷粒

我的“话”

文艺与木匠

怎样读小说

文牛

试读章节

又是一年芳草绿

悲观有一样好处,它能叫人把事情都看轻了一些。这个可也就是我的坏处,它不起劲,不积极。您看我挺爱笑不是?因为我悲观。悲观,所以我不能板起面孔,大喊:“孤——刘备!”我不能这样。一想到这样,我就要把自己笑毛咕了。看着别人吹胡子瞪眼睛,我从脊梁沟上发麻,非笑不可。我笑别人,因为我看不起自己。别人笑我,我觉得应该;说得天好,我不过是脸上平润一点的猴子。我笑别人,往往招人不愿意;不是别人的量小,而是不像我这样稀松,这样悲观。

我打不起精神去积极的干,这是我的大毛病。可是我不懒,凡是我该作的我总想把它作了,总算得点报酬养活自己与家里的人——往好了说,尽我的本分。我的悲观还没到想自杀的程度,不能不找点事作。有朝一日非死不可呢,那只好死喽,我有什么法儿呢?

这样,你瞧,我是无大志的人。我不想当皇上。最乐观的人才敢作皇上,我没这份胆气。

有人说我很幽默,不敢当。我不懂什么是幽默。假如一定问我,我只能说我觉得自己可笑,别人也可笑;我不比别人高,别人也不比我高。谁都有缺欠,谁都有可笑的地方。我跟谁都说得来,可是他得愿意跟我说;他一定说他是圣人,叫我三跪九叩报门而进,我没这个瘾。我不教训别人,也不听别人的教训。幽默,据我这么想,不是嬉皮笑脸,死不要鼻子。

也不是怎股子劲儿,我成了个写家。我的朋友德成粮店的写帐先生也是写家,我跟他同等,并且管他叫二哥。既是个写家,当然得写了。“风格即人”——还是“风格即驴”?——我是怎个人自然写怎样的文章了。于是有人管我叫幽默的写家。我不以这为荣,也不以这为辱。我写我的。卖得出去呢,多得个三块五块的,买什么吃不香呢。卖不出去呢,拉倒,我早知道指着写文章吃饭是不易的事。

稿子寄出去,有时候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连个回信也没有。这,咱只好幽默;多咱见着那个骗子再说,见着他,大概我们俩总有一个笑着去见阎王的。不过,这是不很多见的,要不怎么我还没想自杀呢。常见的事是这个,稿子登出去,酬金就睡着了,睡得还是挺香甜。直到我也睡着了,它忽然来了,仿佛故意吓人玩。数目也惊人,它能使我觉得自己不过值一毛五一斤,比猪肉还便宜呢。这个咱也不说什么,国难期间,大家都得受点苦,人家开铺子的也不容易,掌柜的吃肉,给咱点汤喝,就得念佛。是的,我是不能当皇上,焚书坑掌柜的,咱没那个狠心,你看这个劲儿!不过,有人想坑他们呢,我也不便拦着。

这么一来,可就有许多人看不起我。连好朋友都说:“伙计,你也硬正着点,说你是为人类而写作,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你太泄气了!”真的,我是泄气,我看高尔基的胡子可笑。他老人家那股子自卖自夸的劲儿,打死我也学不来。人类要等着我写文章才变体面了,那恐怕太晚了吧?我老觉得文学是有用的;拉长了说,它比任何东西都有用,都高明。可是往眼前说,它不如一尊高射炮,或一锅饭有用。我不能吆喝我的作品是“人类改造丸”,我也不相信把文学杀死便天下太平。我写就是了。

别人的批评呢?批评是有益处的。我爱批评,它多少给我点益处;即使完全不对,不是还让我笑一笑吗?自己写的时候仿佛是蒸馒头呢,热气腾腾,莫名其妙。及至冷眼人一看,一定看出许多错儿来。我感谢这种指摘。说的不对呢,那是他的错儿,不干我的事。我永不驳辩,这似乎是胆儿小;可是也许是我的宽宏大量。我不便往自己脸上贴金。一件事总得由两面瞧,是不是?

对于我自己的作品,我不拿她们当作宝贝。是呀,当写作的时候,我是卖了力气,我想往好了写。可是一个人的天才与经验是有限的,谁也不敢保了老写的好,连荷马也有打盹的时候。有的人呢,每一拿笔便想到自己是但丁,是莎士比亚。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天才须有自信的心。我可不敢这样,我的悲观使我看轻’自己。我常想客观的估量估量自己的才力;这不易作到,我究竟不能像别人看我看得那样清楚;好吧,既不能十分看清楚了自己,也就不用装蒜,谦虚是必要的,可是装蒜也大可以不必。

对作人,我也是这样。我不希望自己是个完人,也不故意的招人家的骂。该求朋友的呢,就求;该给朋友作的呢,就作。作的好不好,咱们大家凭良心。所以我很和气,见着谁都能扯一套。可是,初次见面的人,我可是不大爱说话;特别是见着女人,我简直张不开口,我怕说错了话。在家里,我倒不十分怕太太,可是对别的女人老觉着恐慌,我不大明白妇女的心理;要是信口开河的说,我不定说出什么来呢,而妇女又爱挑眼。男人也有许多爱挑眼的,所以初次见面,我不大愿开口。我最喜辩论,因为红着脖子粗着筋的太不幽默。我最不喜欢好吹腾的人,可并不拒绝与这样的人谈话;我不爱这样的人,但喜欢听他的吹。最好是听着他吹,吹着吹着连他自己也忘了吹到什么地方去,那才有趣。

可喜的是有好几位生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多岁了。敢情阁下并不老。”是的,虽然将奔四十的人,我倒还不老。因为对事轻淡,我心中不大藏着计划,作事也无须耍手段,所以我能笑,爱笑;天真的笑多少显着年轻一些。我悲观,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像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哀而不伤。我就怕什么“权威”咧,“大家”咧,“大师”咧,等等老气横秋的字眼们。我爱小孩,花草,小猫,小狗,小鱼;这些都不“虎事”。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我能难受半天,特别是那种所谓聪明的孩子,让我难过。比如说,一群小孩都在那儿看变戏法儿,我也在那儿,单会有那么一两个七八岁的小老头说:“这都是假的!”这叫我立刻走开,心里堵上一大块。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愿意大家傻一点,特别是小孩。假若小猫刚生下来就会捕鼠,我就不再养猫,虽然它也许是个神猫。

我不大爱说自己,这多少近乎“吹”。人是不容易看清楚自己的。不过,刚过完了年,心中还慌着,叫我写“人生于世”,实在写不出,所以就近的拿自己当材料。万一将来我不得已而作了皇上呢,这篇东西也许成为史料,等着瞧吧。

(原载1935年3月6日《益世报》)

P22-25

序言

老舍散文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风俗物事,只要如实地闲扯下来,便成就了妙文佳构。那么何以描写“零七碎八”的老舍散文,就算得上大家手笔呢。顶顶要紧的是,他精通写作之道,绝不光以“情真”和“形散神不散”的肤浅说词做注脚。他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学养才华幻术般融入写作之中,让个性的灵气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

老舍不属情感型作家。深厚扎实的生活积累,敏锐细致观察体味人生百态,炉火纯青的语言使老舍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老舍的小说和散文,并非因你欣赏口味的改变而时过境迁。那里面有一种强化的生命力,能使你清醒地入了迷,叫你全部的官能在活跃着的时刻享受快活的日光浴。这种由阅读所带来的愉快乐趣,是不会被遗忘的。苛刻地讲,百年中国文学给我们留下的这种愉快乐趣并不多。单从这个意义上,写出了《骆驼祥子》和《茶馆》的老舍就已经不朽了。

老舍是把自己比成“文牛”的,他的自由全在写作里。他无法忍受没有了写作的闲在与自由。他不敢保证一辈子都写得好,因为“连荷马都有打盹的时候”。他是那种抱定为文艺而生,亦为文艺而死的纯净文人,心甘情愿自取精神思想上的烦恼。他管这叫“大愚”。“大愚”的气韵,成了老舍煮字生涯的生命线,一直那么从容不迫地流动着,时而深邃有力,时而平缓冲淡,始终也不会枯萎。直到有一天,一块巨大冥顽的丑石要阻断这生机勃勃的生命流,他仍然宁折不弯,义无反顾,硬是将自己的躯壳撞成生命的碎片,灵魂驾鹤西去,却把美好的水花凝结成另一股不枯的活泉,去滋润人们的心田。这便是老舍用毕生心血织就的一幅色彩斑斓、缤纷多姿的文字图画。

老舍确是用文字绘画的丹青妙手,勾描人物,涂抹风景,无论笔墨或浓或淡,那力透纸背的功夫,那令人捧腹的幽默,一看便知只能是老舍的。

老舍的散文也不外乎写景、记人、抒怀、说文、论事几类,而且文中的细节又全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直白到用平头百姓说的大白话。想一想,老舍得运用何等的艺术手段,才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他不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文字;他不板面孔、不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文章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写景如《趵突泉的欣赏》《吊济南》《五月的青岛》《大明湖之春》《想北平》《青蓉略记》等篇均是如此。简约几笔,一幅幅文字写意便活脱脱跃然纸上,顷刻间就将你的感官激活起来。

《我的母亲》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老舍这时“絮叨”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是为传达一个朴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灌养生命的景语结晶成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读者落泪!落泪!

老舍的抒怀文字不多,我以为以《诗人》写得最好。更意味深长的是,它对老舍最后自沉太平湖,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注释。从文中可以看出来,老舍羡慕那“囚首垢面”、“中了魔”的真诗人,他想成为那样的人而不能,却把诗人的气节、操守视为文人的最高境界,即“及至社会上真有了祸患,他会以身谏,他投水,他殉难!”老舍追求这种诗人情怀,他不从外形上“去学诗人的囚首垢面,或破鞋敝衣”,平日里是那么的平易、亲和、善良,但他骨子里的性情是诗人的。人们常有疑问,在“文革”的“焚书坑儒”面前,绅士的老舍幽他一默不也可以翻过这道坎儿?其实,这正是老舍骨子里的诗人气节使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文革”是中华民族的大祸患,身陷涡流,尊严被践踏,老舍只有去选择诗人式“舍身全节的机会”。对这一点,恐怕也只有诗人才能理解得透。

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或许他的幽默可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人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可供幽默的佐料。老舍幽默散文里的佐料不全来自生活吗?他打趣、针砭、讽刺的那些个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反照。他把它们拆散、肢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来,就是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其中的技巧全在火候上。

关于老舍运用幽默语言,也就是在掌握“烹调”火候上。火候刚好,调味、原料配制得当,菜肴耐读耐看,美味可口,且极易吃上瘾。心里只有佩服的份儿,学不来这门手艺,只有去做回头客。吃得多了,胃口倒也上去了。你会慢慢发现,身边的一人一事一情一境,都是可以幽默的,或消闲,或讽刺,全在调配与火候。老舍是当然的幽默烹饪大师。

我是极偏爱老舍幽默散文的,随便哪一篇,每每读来,从没觉得过时和陈旧,他幽默的一切人和物事,有许多今天仍在生活里徜徉。《当幽默变成油抹》《考而不死是为神》《避暑》《习惯》《有了小孩以后》《多鼠斋杂谈》等篇,怎能读得厌呢?老舍的幽默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价值。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的作家,他是真正有思想、有才华,而又精通写作之道——这点顶顶重要——的语言大师。

本书选了老舍散文八十二篇,按内容分为三部分,并根据内容编排:第一部分是抒情写景记人的文章,第二部分是幽默散文,最后一部分收了一些文论。之所以选文论,也是要让读者感受,老舍的文论没有半点学究气的冷面孔。老舍的文论也是纯粹老舍味的,旁人不大学得来。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实在不多,老舍是一个。

今年是老舍百年诞辰,谨以此书纪念他。

傅光明

1999年7月1日于团结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6: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