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正史,抉取秦始皇嬴政一生的典型事迹,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采用人物小传的方式,除秦始皇之外,还介绍了与秦始皇有关的近七十位人物,主要分为千古第一秦始皇;秦始皇的列祖列宗;秦始皇的父子兄弟;影响秦始皇的女人;功过是非论丞相;南征北战众将军;近幸、文臣和方士;被秦灭亡的六国君王;揭竿而起的义军首领十辑。
本书为读者了解秦始皇、了解秦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秦始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清智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依据正史,抉取秦始皇嬴政一生的典型事迹,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采用人物小传的方式,除秦始皇之外,还介绍了与秦始皇有关的近七十位人物,主要分为千古第一秦始皇;秦始皇的列祖列宗;秦始皇的父子兄弟;影响秦始皇的女人;功过是非论丞相;南征北战众将军;近幸、文臣和方士;被秦灭亡的六国君王;揭竿而起的义军首领十辑。 本书为读者了解秦始皇、了解秦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正史,抉取秦始皇嬴政一生的典型事迹,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举凡秦始皇出生成长、即位始末、宫闱斗争、平定六国、统一制度、巡游立碑、求仙问道及死后政变、秦国灭亡等事迹,全部囊括其中。本书采用人物小传的方式,除秦始皇之外,还介绍了与秦始皇有关的近七十位人物,包括其列祖列宗、父子兄弟、后妃夫人、文臣武将以及六国君王、刺秦侠士、义军首领等,并作了分类,厘清了传主与秦始皇的关系。本书为读者了解秦始皇、了解秦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目录 千古第一秦始皇 秦始皇赢政 附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 附二古今名家评说 秦始皇的列祖列宗 穆公赢任好 孝公赢渠梁 惠文王赢驷 武王赢荡 昭襄王赢稷 孝文王赢柱 秦始皇的父子兄弟 庄襄王赢异人 长安君成娇 二世胡亥 公子扶苏 公子将闾 公子高 华阳公主 秦王子婴 影响秦始皇的女人 夏太后 华阳夫人 子楚夫人 功过是非论丞相 孝公丞相商鞅 惠文王国相张仪 武王右丞相樗里子 武王左丞相甘茂 昭襄王丞相魏冉 昭襄王丞相范雎 昭襄王丞相蔡泽 庄襄王丞相吕不韦 始皇丞相王绾 始皇左丞相李斯 始皇、二世右丞相冯去疾 二世中丞相赵高 南征北战众将军 将军孟明视 将军司马错 大良造白起 将军蒙骜 大将王翦 次将桓龋 将军王贲 内史腾 内史蒙恬 少府章邯 近幸、文臣和方士 蜀守李冰 长信侯缪毒 客卿韩非 上卿姚贾 国尉尉缭 燕地方士卢生 韩地方士侯生 齐地方士徐市 被秦灭亡的六国君王 韩王韩安 魏王魏假 楚王熊负刍 燕王姬喜 赵代王赵嘉 齐王田建 起身刺秦的侠士 燕国太子丹 燕国刺客荆轲 燕国刺客高渐离 韩国刺客张良 揭竿而起的义军首领 大楚王陈胜 代理王吴广 楚王项羽 汉王刘邦 试读章节 十五、严刑岐法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人刻薄寡恩,用刑残酷,杀人如麻,使秦政的残暴达到高峰。长城脚下、阿房宫中、骊山陵墓以及五岭路上,处处堆积着白骨。秦帝国成了一个恐怖世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一直对秦恨之入骨的六国贵族多次暗杀、行刺秦始皇;士人得不到任用,纷纷指责秦的统治政策;广大百姓刚刚脱离战争之苦,本来是拥护统一的,但秦的暴政又引起了他们的反抗,转而诅咒秦始皇早死,秦朝快亡。 士人的指责,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满。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始皇在咸阳宫设置酒宴,七十个博士上前为始皇祝寿。仆射周青臣颂扬道:“从前秦国的土地不超过千里,仰仗陛下的神灵圣明,平定天下,驱赶蛮夷,日月光辉所照临的地方,没有不称臣顺从的。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使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必担心战争的隐患,这样伟大的功业可以流传万世,自上古以来没有人能与陛下的威德相比。”秦始皇听了十分高兴。 博士淳于越却不知进退,进言说:“臣听说殷、周两朝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分封亲族子弟及功臣,作为自己的辅翼。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亲族子弟却是平民,万一突然出现像田常六卿那样的乱臣,没有辅翼,该如何挽救呢?做事不取法古制而能长久不败的,至今还没听说过。如今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深陛下的过失,这实在不是忠臣的行为。” 秦始皇让群臣商讨他们的意见。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决定打击士人的议政之风,就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奏书,建议“命令史官将《秦记》以外的六国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掌管收藏以外,天下所有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一律送到郡中,由郡守、尉监督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人杀头,尚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报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即判刑。保存医药、卜筮和农书不毁。如果有人想学法令,拜官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奏书,秦国各地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活动。一时间,全国烟尘滚滚,不知有多少珍贵的古书被付之一炬。 焚书是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它使我国许多宝贵的先秦典籍从此失传。后世文人学者提起这场浩劫,轻描淡写地说成“秦火”,其实其中的愤慨不知凡几。令人欣慰的是,当时许多儒生博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山岩屋壁中藏起了许多当时的典籍,汉初被陆续发现;民间也有人冒死收藏了一些,汉初陆续献出。这使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部分保存下来。 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干了一件备受责难的残酷之事,那就是“坑儒”。 由于大量焚书,引起了不少读书人的不满,他们大造舆论,谩骂、攻击秦始皇,这使秦始皇十分不满,时刻寻找机会杀掉儒生们。 起初,卢生游说秦始皇说:“寻找灵芝、奇药以及仙人,老是找不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妨碍着它们。所以方术合乎君王的时候,就必须隐蔽行迹以躲避恶鬼,恶鬼躲避了,真人才会到来。君上居住的地方,作臣子的知道了,会妨碍神灵。所谓真人,入水不会被水浸湿,入火不会被火烫伤,腾云驾雾,和天、地一样长久。现在陛下您为了治理国家,生活无法安静清淡,希望您居住的宫殿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的仙药才能找到。”于是秦始皇下令把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两百七十座宫观,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用帷帐遮蔽以上通道,以钟鼓、美女充实其中,分别登记,不准迁移。如果有谁敢说出皇帝巡行所至或居住的地方,处以死刑。 有一次秦始皇临幸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车马众多,很不高兴。太监把这事告诉了丞相,丞相便减少了车马。秦始皇发怒说:“一定是宫里人泄漏了我的话。”一一审问,没有人肯认罪。秦始皇下令逮捕当时在场的人,把他们都杀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泄露皇帝的行踪了。 面对秦始皇的残暴,卢生和韩国客卿侯生一起商议,认为自己再待下去,恐怕也会有性命之虞。于是两个人都逃走了,还散布了一些秦始皇贪残、不能再为他寻找仙药的流言。 秦始皇听到二人逃亡,非常愤怒,说:“朕前些时候没收天下的书籍,不中用的都烧掉,征召许多文学、方术之士,想谋求国家太平,让方士巡游各地,寻求奇药。如今这些人浪费了大量的钱财,还找不到不死的仙药,每天只是徒然说些营求奸利的无用之言。对卢生、侯生等人朕向来非常尊敬,赏赐极多,如今他们竟敢诽谤我,以至加重我的不善!” 秦始皇认为,像卢生、侯生这样的儒生、方士是靠不住的,必须给以颜色,让他们闭嘴。于是,他派人在咸阳大肆收捕所谓妖言惑众的儒生,抓来后则严刑审问。这些人互相告发,一共牵连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亲自判决这些人的死罪,把他们全部活埋,昭示天下,警戒后人。 咸阳“坑儒”是公开进行的,但秦始皇还有第二次坑儒,采取的是秘密暗杀的手段,坑杀了七百个儒生。东汉光武帝时的学者卫宏在《古文尚书》序言透露了这次残酷的屠杀,后人为《史记》注“正义”时,便采纳了卫宏的记述,编人史书,才得以流传下来。 据《史记·儒林传》“正义”记载:秦始皇虽然将咸阳的儒生都坑杀了,但是仍然感到不足,还想把四方名士全部屠杀灭绝,以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秦始皇本来想效仿上次坑杀咸阳儒生,再让官府下诏逮捕后坑杀,却担心令出无名,反而会导致天下骚动;况且,文人大多狡猾,一听到风声,就会逃走。于是,秦始皇下诏求才,限令地方官访求名儒,送到京都,以便朝廷录用。地方官接到诏令,哪敢怠慢,立即四处访贤问才,便有许多有志于功名的儒生前来应征。不到数月,各地都征召、访求到许多儒生,由地方官护送,络绎不绝地来到咸阳,准备拜见秦始皇。秦始皇大喜过望,将全国各地的儒生一齐宣人召见,清点人数,约有七百名。秦始皇对儒生们好言慰问,问明每个儒生都有什么才能,儒生们或者通经,或者擅长撰述文章。秦始皇让左右侍从一一将儒生的履历登记下来,然后让他们退下。第二天,秦始皇便下达旨意,命七百名儒生都为郎官。儒生们得此恩诏,顿时感觉喜从天降,都弹冠相庆,立即人宫,向秦始皇拜谢。 不久,这些儒生被诱到骊山的一个峡谷内,被木石砸埋而死。 焚书坑儒等暴政施行后,不仅士人,百姓也十分怨恨秦始皇。楚地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秦王朝灭亡。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之人,由于无人承认,便下令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事后,他让博士作了一首《仙真人诗》,等到巡行天下时,每走到一个地方,就传令乐师弹奏歌唱这首诗。他想用这首诗来歌颂自己,粉饰太平。 同年秋天,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返回咸阳,夜间经过华阴(今属陕西)的平舒道时,遇见一个拿璧的人。这人得到了八年前秦始皇沉江的玉璧,就以神鬼身份前来诅咒秦始皇。他对使者说:“为我把这块璧送给周武王。”又说:“今年祖龙死。”说完,便放下玉璧消失在夜幕之中,言谈举止有如鬼神。 使者捧璧向秦始皇汇报。秦始皇默然良久,他深信鬼神的存在,并且明白:龙代表人君,祖龙正指自己;周武王曾经伐纣,纣是暴君,给周武王送璧,乃不祥之兆。不过,他心存侥幸,最后说:“山鬼也不过知道一年的事而已。”为了避灾,秦始皇卜了一卦,卦象说迁徙才吉利。于是,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区,每户授给爵位一级。老百姓本来安居乐业地生活着,秦始皇下令后,只得离乡背井,扶老携幼,冒着风霜,跋山涉水,来到异地他乡,重建家园。 秦始皇的暴政激起天下共愤,而他一手开创的强大帝国,此时也已外强中干,虚弱不堪。人们无不希望有朝一日能推翻秦朝,废除暴君。 十六、妻妾上万子女成群 赢政登上秦王之位时,已经十三岁了。按照常理,过不了几年,就应该通过法定的程序册封王后。但是,史书却没有记载他立王后的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令人深思。 当时,他的母亲赵姬正与吕不韦打得火热,可能是没有想到为赢政立王后。赢政自己年少,没有母后的帮助,无法策立王后。 在赢政发现母亲与吕不韦、缪寡两人淫乱后宫时,对他的情感和灵魂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他的内心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痕。这种伤害,使赢政自年少时就对女人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所以,他对立王后之事不感兴趣,以致一拖再拖。 在赢政统一六国、自称始皇以后,也没有册封皇后。这一方面因为少年时母后淫乱给他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是出于个人的因素。秦始皇政事太忙,终日不是制定制度法令,就是批改公文,要不就是四处巡游、祈求长生,无暇顾及。秦始皇生性多疑,专断政事,喜欢大权独揽,对于亲信、功臣、将相都缺乏信任,对于女人他同样缺乏信任,害怕立了皇后反而会干涉政事,多有不便。 此外,今天我们所能查阅到的有关秦始皇的正史,不过是司马迁的《史记》。众所周知,《史记》并非官修的史书,而是司马迁私修的。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距离秦始皇生活的时代已经一百多年了,秦王朝经过农民起义,皇宫档案遗失在所难免。司马迁在修《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很有可能没有掌握秦朝后宫的资料,因此也就没有办法记载秦始皇册立皇后之事。 不过,秦始皇虽然没有册立皇后,但他的后宫不乏美貌的嫔妃。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每灭掉一个诸侯,便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进行仿造。然后,把从诸侯那里俘虏来的美人都安置在里面。秦始皇灭了六国,每一个国家都有众多嫔妃、美人,六国的美女都汇集到咸阳,充人了秦始皇的后宫。再加上秦始皇原本就有的嫔妃,可想而知,他的妻妾可能有成千上万,远远地超过了周礼规定的六宫的数目。 《史记》“正义”引《三辅旧事》中记载说:“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淠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据此,可知秦始皇的后宫嫔妃应有一万多人。 对于后宫的美女、嫔妃,秦始皇既要忙于政事,又要巡游求仙,自然无暇光顾,只能让她们独居深宫,终日在寂寞中打发大好青春年华,直至老死。唐朝的杜牧作有《阿房宫赋》,对这一现象作了描述:“六国君王的妻妾妃嫔,被秦朝将士所俘,被迫离开自己的楼台宫室,乘辇来到秦国,做了秦王的宫人。她们早晚唱歌弹琴,打发时光。早晨,她们打开梳妆镜,像明星闪烁;她们梳理发髻,像乌黑的云朵纷纷扰扰;渭水泛起了一层油腻,那是她们倒弃的含有脂粉的洗脸水;轻烟缭绕,薄雾升腾,是她们点燃了椒兰之类的香料。像雷霆突然炸响,那是宫车驶过;皇帝的车声越来越远,不知道驶向了何处。每一个宫女的肌肤,每一个美人的姿容,都妩媚娇艳极了,她们久立远望,盼望着得到皇帝的宠爱;未能见到秦始皇的宫人,有的竞达三十六年。”秦始皇只顾掳掠美女,充斥后宫,却只能让她们在深宫中寂寞地等待,直到老死,这无异是对女性的摧残。即使能得到秦始皇宠幸的,也得不到他的重视,只不过是秦始皇发泄淫欲的工具,几乎没有一个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 秦始皇子女众多。《史记·李斯列传》中说:“始皇有二十余子。”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应有十八个儿子。详细考察会发现:秦始皇长子扶苏,在胡亥篡位后被矫诏赐死,二世胡亥又被赵高害死。秦始皇的其他儿子死得更惨,在二世胡亥即位时(前209),六位公子被戮死于杜(今西安东南)。后来赵高又向胡亥进谗言,使公子十二人戮死于咸阳。这期间,又有公子将间兄弟三人被杀,公子高自杀。还被项羽杀死数位公子,段埋村一人,烧车岭一人,合计始皇的儿子有三十人上下。 而始皇的女儿也不少,有:李斯之媳三人,华阳公主一人,死于曲阜一人,死于杜十人,合计十五人。这样算来,秦始皇应有子女计四十五人左右。 虽然秦始皇有如此多的子女,但是他的暴政不但没有让自己的江山二世、三世……直到万世地传下去,而且还为自己的子女埋下了悲剧的隐患。可惜这四十五位皇家子女虽然锦衣美食、荣华富贵,却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青春,成为了秦王朝的牺牲品。 P35-3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