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忏悔录(共2册英汉对照全译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6

然而,即使我只是尘埃和灰烬,也请准许我向您的仁慈表达我的恳求。请允许我述说吧,因为我是在向着你的仁慈说话,而不是向着那些讥嘲我的人。您可能也会笑我,但不久,您就会转而怜悯我。主啊,我想对您说什么呢?我只能说,我不知道我从何地,从何时,来到这死亡的生活中,或者我该叫它生活的死亡中?这些我并不知道。我仅仅知道,您的仁慈所赋予我的天赋,从第一时间就支持着我。虽然我并不记得,但是从我的生身父母那里听到了。你从父亲那里,在母亲体内,适时地造就了我。

如此,我得到了母乳、营养和快乐。但并不是我的母亲,我的乳娘,并不是她们为我充实了她们的乳房。而是您呀,天主,是您根据您的法令,还有您放置在每一级被造物中丰富的蕴藏,通过她们给予我婴儿时期的食物。我渴望您的给予,此外别无所求,这是您的恩赐。那些乳养我的人,愿意将您所赐予她们的给我,这也是您的恩赐。因为正是凭借着您赋予她们内心的爱,她们乐于给予她们的乳汁,那些因您的恩赐才涌动在乳房中的乳汁。我从她们那里得到营养,对她们来说也是一件美事,尽管这营养不是来自她们,而只是通过她们。因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来自于您,我的天主,“我所有的健康都来自于您”。但是,直到您让这一切非常地清楚,通过我看到您赐予的一切——那些在我之中以及与我相关的一切吋,我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当我还是婴儿时,我只知道如何吮吸,在感到满足的时候安静地躺着,在感到疼痛的时候哭喊,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

不久,我会笑了,开始是在睡梦中,然后醒着的时候也会笑了。这些同样是别人告诉我的,因为,很自然地,我并不记得了。但无论如何,我相信我那时是这样的,因为我看到别的婴儿也是如此。然后逐渐地,我开始注意到我身在何处,注意到在我身体内出现的意愿,期望表达我的愿望让别人知道,让那些能实现这些愿望的人知道。但是我却做不到,因为我的意愿在我之内,而别人则在我之外,他们没有任何能力可以了解我的意识。我指手画脚,大声叫喊,在我能力之内做出一些动作,尽力去表达我的意愿,但这些动作并不能表情达意。无论是因为我的意愿表达得不够明晰,还是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事物对我不利,我总不能得到我期望得到的东西,每当这个时候,我便非常愤怒。我恼怒我的父母,似乎我有权让他们服从;我恼怒那些行动自由的大人,似乎他们本应顺从于我,我对他们报之以尖叫。现在,通过观察别的婴儿,我了解到婴儿们都是这样。这些婴儿们虽然不知道我,却比认识我的乳娘更能告诉我关于我婴儿时期的情况。

我的婴儿时期早已结束,虽然我仍然活着,但我仍有问题向您询问。主啊,因为您的生命是永恒的,在您之中,没有丝毫死亡。在时间的开端之前,在任何可以被称为“以往”的事物之前,您就存在着,您是一切您所造之物的主和主宰。在您面前,存在着种种过往的起因,万物变化中所不变的本原,一切杂乱之物、暂时之物的永恒原因。所以,主啊,我恳求您告诉我,恳求您可怜一个需要怜悯的人,告诉我是否在我的婴儿时期之前,存在着我生命的更早的阶段,在婴儿之前就已经消逝的阶段。是否,我在母体之中的时间就是这一阶段呢?我听说过那段时间我母亲的情况,我也看到过怀孕的妇人。我的天主,我的甘饴,在这个时期之前,是否我曾身在某一地方,曾是某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答复我,我的父母不能,别人的经验不能,我自己的记忆也不能。也许您会嘲笑我,嘲笑我试图了解这些事情,因为您希望我凭借着我所了解的事情来赞美您,来歌颂您。天地之主啊,我确实是这样,以我的生命之初和现在已经没有丝毫记忆的婴儿时期来赞美您,来歌颂您。因为您让人们通过别人来推测出自己的过去,并从相关女子那里听到对于他很密切的东西。  无疑地,婴儿时,我已经存在,我已有了生命。在我的婴儿时期结束的时候,我努力地寻找让别人了解我感觉的途径。主啊。人这样一个生物,若不来自您处,能来自哪里呢?谁又能是他自己的创造者呢?除了您创造我们之外,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让存在和生命通过它注入我们吗?主啊,在您,“存在”和“生命”并不是两个被分割的事物,因为无限的存在正是无限的生命。因为您是无限的,在您之中没有变化,在您之中,今天永不会过去。或者可以换句话说,在您之中,今天已过去,因为在您之中。除非您把持着他们,否则便不会有任何可以消逝的存在。也因为您的岁月不会过去,您的岁月永远是现在,无论我们的多少岁月,我们先辈的多少岁月,都已在您不朽的岁月中消逝,从您不朽的岁月中得到存在和尺度。并且将来所有的岁月将同样在您不朽的岁月中消逝,从您不朽的岁月中得到存在和尺度。但您始终是不变的。直到时间的尽头,所有我们的明天,是您今天将做;从时间的起点开始,所有我们的昨天,是您今天已做。如果有人不懂这些,我能有什么办法?希望此人会问:“这是什么意思?”且为此感到快乐。让他宁愿没有理解而更乐于找到您,也不要让他理解了这点而找不到您。(摘自卷一P13-19)

后记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古罗马帝国晚期著名教父哲学家,与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同为基督教神学的两大师。身为教父、神学家和主教的奥古斯丁,对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奥古斯丁于354年11月13日生于罗马帝国的塔加斯特城,即今天北非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Confessiones),在罗马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其父名为巴特利西乌斯,是本城的一个普通市民,母亲名为莫尼卡,信奉基督教。奥古斯丁自幼便接受到母亲关于基督教信仰的熏陶,但没有正式领受洗礼。幼年时,在塔加斯特城读书,之后先后到马都拉(即今阿尔及利亚的末达乌路赫Mdaourouch)和迦太基攻读文法和修辞学。19岁时,开始爱好哲学,加入了摩尼教。毕业后,先在塔加斯特城执教,然后又到迦太基,担任修辞学教授八年。后来,因为对迦太基的学风不满,渡海去了罗马,在米兰城担任修辞学教授。奥古斯丁在迦太基时,对摩尼教教义已经感到不满,来到米兰之后,在基督教教主安布罗西乌斯(Ambroa sius)的影响,正式脱离了摩尼教,并一度沉醉于新柏拉图派的著作,对一切事物产生怀疑,但在思想上却逐渐和基督教接近。最后,经过一次剧烈的思想斗争,于386年秋决定信奉基督教。因此辞去教职,预备献身教会。387年,奥古斯丁在米兰受洗,同年母亲病逝。391年,在希波(今阿尔及利亚的彭城Bone)升为神甫。395年,希波城主教病逝,奥古斯丁便受任为希波主教。任职期间,以旺盛的精力著书立说、讲经布道、组织修会、反驳异端异教,成为当时基督教学术界的中心人物。430年,汪达人(VandNi)入侵北非,同年8月28日,希波城被围的第三个月,奥古斯丁病逝。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中,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主要是承认神的伟大的意义,有歌颂意味。奥古斯丁本来着重后一种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第一义被普遍注重,因此我国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是以自传体的形式出现,共13卷,从内容说,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自出生至33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思想情况,通过诠释《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全书通过自述一生之中所受主之恩泽,对自己早年的恶行做了深刻的忏悔,热烈地歌颂了神的伟大,并论证了至美、至善、全能的主的存在,以及创世的各种问题。奥古斯丁在此书中真情流露,对自己的成长、行动和思想作了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是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被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关于中文版的《忏悔录》,笔者看到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周士良翻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印刷出版的。另一个是由徐玉琴翻译的全译本,由台湾的志文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的,后者的翻译在许多地方与前者雷同,应该是对周译本有适当的参照。周译本行文流畅、语言诗化,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篇极具感情的朗诵散文,是很优秀的翻译版本。

译者在翻译时,面对前辈的成就,不免心中充满压力。并且,翻译工作充满了艰难,除了对语言的水平、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专业领域的知识、思维方式的转化这些要求之外,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不熄的激情,译者在此次对《忏悔录》这本小书的翻译过程中,有了透彻的领悟。加上英文版中大量古英语的用法,给翻译工作带来额外的难度。考虑到《忏悔录》主要反映宗教题材,所以译者另辟蹊径,选择用通俗白话的语言,用类似《圣经》中译本的直白语言,来重新翻译这本小书。整个过程中,译者尽力遵循“忠于原著,清晰流畅”的原则,在不断的吟诵和修改中,力图接近完美。当然,任何一部翻译作品,由于各种原因,都是不会绝对完美的。译者只是希望通过这次的努力,开拓一下对这本小书翻译的视野。

当然要提到的是,本人在翻译《忏悔录》这本小书过程中,对周译本也有适当的参照,在此向前辈译者表示感谢。同时,本人自然承担在译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劳与努力的朋友,特别是我的同学马扬,对本译稿进行了认真地阅读校对,解决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文字增加了适当润饰,使其更为严整流畅。

徐蕾

2006年8月

目录

(一)

第一卷 最初的15年

 对主的祷告 对主的思考

 奥古斯丁的幼儿时期

 学习说话

 学习生涯

 感激主的原因

第二卷 16岁时

 青春期

 抢掠了一棵梨树

第三卷 从16岁到18岁时

 在迦太基城最初的日子

 西塞罗与圣经

 成为摩尼教徒

 他母亲的焦虑

第四卷 从18岁到27岁时

 寻求解脱

 失去一个朋友

 被造物的短暂

 他写了一本书

 读亚里士多德关于范畴的书

第五卷 28岁时

 祷告

 福斯图斯来到迦太基

 奥古斯丁到罗马

 在米兰

第六卷 29岁时

 莫尼卡来到米兰

 他仍然在探究

 对世俗之事感到失望

 阿利比乌斯与内布利提乌斯

 节制的问题

第七卷 30岁时

 认识到神是不朽的

 罪恶起源的问题

 最终与占星术决裂

 因过分物质化的思想而

 开始自我放逐

 需要基督的帮助

第八卷 31岁时

 维克托利努斯的转变

 奥古斯丁的转变

(二)

第九卷 32岁时

 被教会接纳

 莫尼卡死了

第十卷 完成了奥古斯丁的忏悔

 为什么他要写这忏悔

 天主是什么?

 对记忆的分析

 祈祷

 奥古斯丁现在的状况

 真正的中保

第十一卷 在天主创造的元初(《创世记》第一章)

 为什么他要著书

 他考察天主法则的热切渴望

 他想知道《创世记》的含义

 天主用他的“道”创造天地

 天主怎样说出他的“道”

  “世界之元初”的意思

 时间与宇宙一同开始

 时间是什么

 永恒的知识

第十二卷 天与地(《创世记》1章1-2节)

 真理已经许下诺言

 “天”并不是指天空,而是指“天外之天”

 “地”是指纯粹的混沌

 总结我们关于被造物所知道的一切

 物质天地的被造

 为什么“天与地”的被造(《创世记》1章)不在日子的数列之中

 那些否认这就是摩西写下《创世记》1章1节要表达的含义,他对这些人的回答

 摩西是否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真的

 他们对摩西话语的含义做了各式各样的解释

 倘若这所有的解释对自身来说都是真实的,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创世记》1章2节各式各样的解释

 关于其中两种解释的讨论

 没有结果的争论

 如果他是摩西

 未经教导的人是如何思考创造的

 对“在元始”的另一个解释

 头脑和心灵正确的态度

第十三卷创造日(《创世记》1章2-31节)

 天主并不需要我们

 天主为什么创造

 创造了光(3节)

 运行在水面上(2节)

 受祝福的三位一体在创造中

 为什么写的是圣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造了光

 为什么不写圣父和圣子运行在水面上

 创造了光

 受祝福的三位一体

 他把光明和黑暗分开了(4节)

 要有天空……将水分为上下(6节)

 没有水的土地

 水要聚集在一起……土地要长出果实(9节)

 天上的苍穹中要有光(14节)

 水要滋养(20节)

 地要生出活物来(24节)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想象

 和可能造人(26节)

 让他去管理(28节)

 增长与繁殖(28节)

 他们不得不以此为食(30节)

 神看着他创造的一切(3(一)

第一卷 最初的15年

 对主的祷告 对主的思考

 奥古斯丁的幼儿时期…

 学习说话

 学习生涯

 感激主的原因

第二卷 16岁时

 青春期

 抢掠了一棵梨树

第三卷 从16岁到18岁时

 在迦太基城最初的日子

 西塞罗与圣经

 成为摩尼教徒

 他母亲的焦虑

第四卷 从18岁到27岁时

 寻求解脱

 失去一个朋友

 被造物的短暂

 他写了一本书

 读亚里士多德关于范畴的书

第五卷 28岁时

 祷告

 福斯图斯来到迦太基

 奥古斯丁到罗马

 在米兰

第六卷 29岁时

 莫尼卡来到米兰

 他仍然在探究

 对世俗之事感到失望

 阿利比乌斯与内布利提乌斯

 节制的问题

第七卷 30岁时

 认识到神是不朽的

 罪恶起源的问题

 最终与占星术决裂

 因过分物质化的思想而

 开始自我放逐

 需要基督的帮助

第八卷 31岁时

 维克托利努斯的转变

 奥古斯丁的转变

(二)

第九卷 32岁时

 被教会接纳

 莫尼卡死了

第十卷 完成了奥古斯丁的忏悔

 为什么他要写这忏悔

 天主是什么?

 对记忆的分析

 祈祷

 奥古斯丁现在的状况

 真正的中保

第十一卷 在天主创造的元初(《创世记》第一章)

 为什么他要著书

 他考察天主法则的热切渴望

 他想知道《创世记》的含义

 天主用他的“道”创造天地.

 天主怎样说出他的“道”

  “世界之元初”的意思

 时间与宇宙一同开始

 时间是什么

 永恒的知识

第十二卷 天与地(《创世记》1章1-2节)

 真理已经许下诺言

 “天”并不是指天空,而是指“天外之天”

 “地”是指纯粹的混沌

 总结我们关于被造物所知道的一切

 物质天地的被造

 为什么“天与地”的被造(《创世记》1章)不在日子的数列之中

 那些否认这就是摩西写下《创世记》1章1节要表达的含义,他对这些人的回答

 摩西是否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真的

 他们对摩西话语的含义做了各式各样的解释

 倘若这所有的解释对自身来说都是真实的,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创世记》1章2节各式各样的解释

 关于其中两种解释的讨论

 没有结果的争论

 如果他是摩西

 未经教导的人是如何思考创造的

 对“在元始”的另一个解释

 头脑和心灵正确的态度

第十三卷创造日(《创世记》1章2-31节)

 天主并不需要我们

 天主为什么创造

 创造了光(3节)

 运行在水面上(2节)

 受祝福的三位一体在创造中

 为什么写的是圣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造了光

 为什么不写圣父和圣子运行在水面上

 创造了光

 受祝福的三位一体

 他把光明和黑暗分开了(4节)

 要有天空……将水分为上下(6节)

 没有水的土地

 水要聚集在一起……土地要长出果实(9节)

 天上的苍穹中要有光(14节)

 水要滋养(20节)

 地要生出活物来(24节)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想象

 和可能造人(26节)

 让他去管理(28节)

 增长与繁殖(28节)

 他们不得不以此为食(30节)

 神看着他创造的一切(31节)

 被造物次序所象征的意义

 第七日

译者后记节)

 被造物次序所象征的意义

 第七日

译者后记

内容推荐

  忏悔主题从来都是西方文学中最动人的篇章,西方有写忏悔录的传统,圣奥古斯丁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只有活在忏悔中的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这些忏悔录的作者们是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因着他们对自己的深刻认识,使他们也由此真正认识了人类。奥古斯丁在书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写出了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思想情况,并通过诠释《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古罗马帝国晚期著名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所撰写的自传体小说。该书通过自述一生之中所受主之恩泽,对自己早年的恶行做了深刻的忏悔,热烈地歌颂了神的伟大,并论证了至美、至善、全能的主的存在,以及创世的各种问题。奥古斯丁在此书中真情流露,对自己的成长、行动和思想作了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是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被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