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画外之言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戴敦邦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戴敦邦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在数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先后依附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名著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深受国内外专家及大众读者的好评。在绘画之余还担任过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剧《水浒传》的全剧人物造型设计。

此书集戴老数十年来对名著研读及描绘的理解、艺术创作得失的总结及对人生及世事的感怀于一身,展现了一代绘画大师一生的情与悟。人常说艺术家的眼中的世界是特殊的,究竟何殊之有呢,不妨看看戴老的《画外之言》吧……

内容推荐

戴敦邦本是一个长期从事绘画创作的手艺人,自冠以“民间艺人”。这并非是对他的嘲讽和戏谑,确实是出于对“民间艺人”的真诚。数十年来辛勤劳作,也画就了一些东西。本书将他个人在创作上的得失作些剖析,也算对他以往创作思想的梳理,展现了一代绘画大师一生的情与悟。

目录

他的画儿会说中国话

现代任伯年——戴敦邦

笔低藏神

名著画余篇

吾的《水浒》缘

《水浒》缘

吾为《水浒传》电视剧作图稿

原著·原汁·原味

独钟鲁智深

宋江就是宋江

武松与石秀

《水浒传》原是一曲悲歌

芸芸众生

切忌脸谱化

吾的“一躲二学”画《水浒》

——《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后记

由曹雪芹画像胖瘦争论而想到的

以“阶级斗争为纲”画《红楼梦》

——汜创作英文版《红楼梦》插图

重画《红楼梦》

画一部世俗化的《红楼梦》

英文版《红楼梦》插图创作谈

红楼梦酣画难描

晚霞满天辞红楼——《新编红楼梦人物画集》出版有感

“攀爬”巅峰画《红楼》——为《红楼梦人物百图》作后记

弃稿缘逢余生记

吾喜欢袭人

女中君子——平儿

画十二金钗偶得小记

画人难、画女人更难、画美人尤难——难在画个性

精华·糟粕

自选四大名著画集有感

改编名著

忠于历史

三碰头

“荆轲刺秦王”的联想

吾为什么画《金瓶梅》

五十有感——《戴敦邦聊斋人物谱》后记

图说诗情词意

真话白话说诗情——《戴敦邦图说唐诗宋词》后记

告别·谢幕——为自己新绘《长恨歌》作后记

画钟馗

钟馗——人乎、神乎、鬼乎

画鬼

画鬼易

画《山鬼》杂录

虔心赤诚为家乡父老作观音阁碑廊勒石稿百感

——《观音白描稿》后记

艺术实践篇

激情是萌发创作的种子

造型艺术还是表演艺术

艺术贵在夸张

创作上的我行我素

中国画的色彩

吾的色彩观

吾吃亏的是不会画景

中国毛笔的生命力

中国书画的线条

似乎是题外话

在白纸上分辨画面效果的本领

一学二躲

再谈“学”和“躲”

艺术流派要正宗

构图的藏与露

画人难画手

画眼还是“点”为好

画古人不像古人

“做”出来的人物画

对人物画“十八描”的认识

再谈对“十八描”的认识

人物画和人体解剖

高水平的元代人物画——永乐宫壁画

老百姓看密宗画

文人画的题款

写字有感

绘画的误区

人体模特

线的演变和梁楷的“减笔描”

吴道子

陈老莲艺术是对吴道子的挑战

康、雍、乾三代皇帝所赏识的郎世宁

君艺称极谁能继起

徐悲鸿先生的钟馗画

叶浅予先生画手

对浅予老师人物画线条的再认识

——兼谈叶浅予老师的画学不像

欣赏徐云志先生评弹有感

一谈叶浅予老师的画难学

华文漪谈眼神的启示

还有很多创新的路可走

从连环画创作过渡到中国画创作之不足

连环画啊!连环画

连环画不是没落贵族

又《自说自画》

会隙随想

砚畔感悟篇

画画是桩苦差使

敦煌归来正此名——“民间艺人”

吾是个“民间艺人”

业精于勤持之以恒

作践

亵渎

不伦不类

样板戏

不堪回首说往事——“文革”时期样板戏连环画绘制过程

吾的失误—致连环画爱好者的公开歉意

甘为神仙造像

众神欣会聚成集

温故而知新

——《旧上海百业众生图》结集再版有感(代后记)

买名气

向望子成龙的家长进一忠告

中国豆腐真好吃

爱猫

呈上吾的菲薄

自然规律

给动物朋友一点爱

地球病了需医生

如画山河护长久

吾的四位老师

吾的老师徐培三

追补释疑祭先生

谈洋人的喝彩

老丁与吾

难得

朴实无华总是真

潘絮兹先生永远怀念您

难以逾越王弘力的《十五贯》

画坛班头平民大画家——读钱慧安先生作品有感

短命的中国人物画家

喜睹虬干绽新芽——观昆曲班小学员演“花荡”

洋溢眷恋慰夫君——为《郝田珍藏书画作品集》序

小石的画

画猫——为《徐有武画猫集》作序

看有武速写而想到的……

徽州美人画

几度长安行

忆西行画记

愚昧自毁与除旧迎新

年景琐谈

闲话余年

夕阳红

后记的后记

附录 戴敦邦绘中国风情人物

试读章节

原著·原汁·原味

中央电视台在年初黄金时段播出了43集电视剧《水浒传》,实在红火了一阵,其大江南北的收视率之高,也创造了电视剧收视的历史之最,一曲《好汉歌》成为路人皆唱的歌谣。也由于将吾为《水浒》电视剧所作的全剧人物造型图放在片尾作衬景公诸于众,而使吾的知名度大增。吾画水浒,已数十年,也采用过诸多绘画形式(除水浒邮票不出自己手外),但知者寥寥。因此本人着实地沾了《水浒传》以及《水浒传》电视剧的光。

在这里吾想说说自己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题材创作绘画作品的肤浅感受。《水浒传》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末年一场以宋江为首的山东农民起义从聚义、兴旺、招安、残杀至灭亡的全过程。由于小说自身的艺术价值,被赞为奇书。在当今也被公认为同《三国》、《西游》和《红楼》并列的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要把名著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除要考虑艺术形式自身固有的诸多要素外,如何忠于原著而原汁原味地来演绎名著,虽则见仁见智,五花八门,但成功的作品总有其吸引读者与观众之处。若问改编成别种艺术形式时,是否非需要以今人的先进观念强加于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上,使彼时的古人做出种种超越历史可能性的言谈、举止,吾以为大可不必。古人的种种局限和偏颇是历史的必然,是难以自拔和逾越历史时空的。今人也无须以自己的爱憎去左右早已消逝的过去,若擅自以今天认可的好恶去褒贬、重塑古典名著的原型,必将吃力而难以讨好。往往一发的牵扯,致使全局难以自圆其说,致使情理、逻辑的混乱和作品在结构上的支离。以现已播出的《水浒传》电视剧而言,大多数观众恨透了这位梁山起义的领袖宋江,这正是电视剧的成功之处。呈现在今天观众面前的宋江,恰如其分地忠实于《水浒传》原著的艺术形象。宋江原本是沉浸于儒家思想中的读书人,只因仕途失意而结交江湖朋友,沾上江湖义气才与晁盖通风报信,但从未想过真与这班哥儿们为伍。就在被外室小妾阎婆惜抓住把柄,妥协未成,无奈之下才捅了娄子,犯下命案。至此宁愿发配充军,还不甘落草为寇,后在浔阳楼酒醉误题了反诗,判处斩决才酿成了梁山英雄劫法场,致使这位宋押司再也无法与梁山贼寇划清界线,被逼上了梁山入伙。一旦宋江在梁山泊取得寨主地位,大权在握时,必定要改变那聚众山寨为寇,打家劫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称金分银的江湖兄弟义气,主张报效朝廷,忠于皇帝,只杀贪官。宋江只有高擎这面“替天行道”的大旗,才能震慑比他才华、武艺胜出几筹的众家英雄好汉。这“天”即是天子皇帝,行“道”即是效忠天子。在众家梁山弟兄中不乏这种渴望招安,归顺朝廷,洗刷罪名从而立功受爵,封妻荫子的思想。虽则梁山弟兄中尚有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的抵触。但整个宋代封建社会的伦理、宗法、道德、思想理念必然在梁山起义队伍中得以反映,而逐渐成为接受招安的主流思想。宋江等头目亦深知,就以水泊梁山的势力范围,虽则可横行齐梁、威胁汴京,但毕竟只是游击骚扰,与宋王朝势力相比还只能算作弹丸之地。梁山一切粮饷军需尚靠打家劫舍,总非长久之计。梁山出路何方,这确实是不得不有的远虑。真要推翻宋家王朝绝非李逵说的那样容易,况且又无可能与江南方腊等农民起义联合起来。加之北方辽邦的边患,民族矛盾的激化,使朝廷不时做出安抚天下之姿态,宋江面临的抉择:唯有接受朝廷招安这步险棋,他深谙必将被利用、削弱、瓦解自己的势力。这在他陈桥驿挥泪斩小校时已深深感到了,果真日后梁山弟兄牺性殆尽,但终究也未能成全宋江,未能洗刷自己和众弟兄的贼寇罪名。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历史长,农民起义也多,但最终全失败了,这是厂力史的局限,即使胜则为王如刘邦、刘秀、朱元璋,他们推翻了压迫他们的王朝,只是更换成由他们创建的新王朝,自己成为新的残害农民的暴君,败则为寇如方腊、李白成、洪秀全等更多的只是被杀被剐,他们只能用自己头颅再一次充作祭奠历史的牺牲品。施耐庵和罗贯中不可能懂得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但那如椽大笔确实用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真实、生动描绘出如火如荼和可歌可泣的北宋农民起义和战争的悲壮画卷。

无巧不成书,在《水浒传》中竟出现了四名淫妇,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卢贾氏,由于她们的淫乱而迫使那些男子汉成为杀人魔头而投奔了梁山。应该说在施耐庵的年代里对妇女是存有偏见的,但这些人物的性格是真实的。原著里已清楚交代了潘金莲的身世(这仍为小说的艺术形象,是否潘金莲真有其人不在此述),从出身、容颜、身沦奴婢,遭主奸污,又是惩罚性的婚姻,出于无奈,移情小叔遭拒后,与西门庆一见钟情,加之王婆设计,穿针引线勾搭成奸,奸情败露,竟唆奸夫恶伤大郎致命,又怕日后武松归来闹起,难逃干系,竟下毒灭杀亲夫。这从潘金莲自恃姿色,屈配丑夫,逐渐沦为鸩杀亲夫的罪犯,是事出有因,合乎她身世处境与蜕变的合理性。这在极重理教的时代是被视作大逆不道,该处以剐刑示众,即使在今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杀人犯同样该判处极刑的,若以潘金莲为案例,再有如簧巧舌也难以开脱罪名的。吾总认为在改编移值已被历史认定了的名著,成为其他艺术品时,该首先忠于原著,尽可能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再现当时情景和彼时的历史人物以原有的历史面貌。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广大的读者观众清晰领悟新旧时代的迥异和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

最后在打住这篇小文时附呈两则小例,作为吾的不言之言:那次吾参加中央电视台“精品赏析”栏目的现场录制。有北京某大学博士生当场对《水浒传》电视剧中潘金莲一角的处理有异议,直问张导演和嘉宾席上的几位学者名流,那武松杀嫂是否反成了有悖情理?台上台下展开争论,一时唇枪舌剑各执其词。有兴味者,竟扯上潘金莲是否可以做老婆,那位博士生倒亦坦然回答:若以原著中的潘金莲是万万娶不得的,而电视剧中的潘金莲,他会千方百计地要娶到手的。当然这种辩论是无需去做出统一结论的。但吾总认为没有必要为一名古人笔下描绘完成的艺术形象去重新塑造。

逝去的历史和出土的文物,从中可以窥视出彼时社会发展的面貌和古人的思想、情趣或工艺水准。但从今人的目光和审视标准,除惊叹技艺精湛自感不如外,确乎也蒙上不少的“尘埃”,这是历史的沉积,是万不可剔除与洗涤的。吾曾在海外一家专营中国古玩的店家,亲见那位小姐将一具紫檀木雕刻有十八罗汉的笔筒,浸泡于冼洁液中,并细心地剔除镌刻缝隙中所有的尘垢,使一具笔筒干净得泛现灰白、枯燥得毫无天趣。吾忍不住,多嘴告诫那位小姐,凡古玩上的油亮污垢,那是一种天长日久而自然造化生成的“包浆”,万不能冼涤的。哪知小姐竟理直气壮地回答:本国是崇尚清洁整齐,凡在这里经销的物品都要呈一尘不染的洁净。对此,吾也无话可说了。

P12-15

序言

笔底藏神

卢延光

到目前为止,替别人写序与跋的文章也不下几十篇了。唯独有两篇令我惶恐及不知天高地厚的:一是2000年,广东省佛教二千年纪念的书画集,此展首开在禅宗六祖剃度的菩提树右侧的大雄宝殿里,省佛协主席云峰大师把画展破天荒摆进光孝寺正殿,让佛祖、菩萨、罗汉、信众、百姓共同参观、欣赏美术作品,把佛殿变成美术馆,大概是广东这块地方能率先为之的新风气。八十多岁的云峰大师铁定要我为这本佛诞二千年大型画集作跋,而且不容商量,我,诚惶诚恐,心惊肉跳。结果真的熬出了一篇文章,何德何能的我至今还有些害怕。

第二篇就数这次为戴敦邦老师《日月山河》图文写序了。从青少年时起,我就一直崇拜、仰视敦邦老师。师尊的画、师尊的文、师尊的人格令我向往。2002年我与夫人到上海,程门立雪,拜到老师门下,老师的慈爱、谦和、博学,令小子至今想来仍会激动。敦邦老师的艺术是20世纪中叶及至今中国人物画中的少数几座高峰之一,因为他的高度,令我敬畏。如今,敦邦老师让我为其作品写序,实惟让我出乎意外的吃惊与又一惶恐之至。为了不让敦邦老师爱惜晚辈之心失望,我硬着头皮战战兢兢为之。

我几十年里一直注意老师的画,研究老师的个中人物、山水、树石,飞禽、走兽,每次翻看其画其艺,总是感叹,总是叹息一声“服”了。我几乎找不出画内的一点破绽,一点遗憾和败笔。这些年来他的《水浒》、《三国》、《红楼》一套套下来,那唐诗、宋词的意境,特别是近期的《金瓶梅》所绘之珍品,令我眼球放大,瞳孔肆张,敦邦老师其绘画出神入化,似有神助,这是我所归结戴氏艺术的解说。中国人物画的领域在上世纪中叶至今五十年,戴敦邦的艺术是一颗熠熠星座,他的星光照耀来者,以个人目力估计,保守地说,二百年后,他仍会发其光辉。

笔底藏“神”是我对戴敦邦老师的发现,如此现象也为中国文化所特有:远古的不说,从顾恺之、吴道子、李公麟,到黄公望、倪瓒、再到八大、石涛,都有个“神”化的过程与传说,吴道子为神、李公麟为圣,黄公望之仙去,八大、石涛的入仙入道皆有史迹可寻。看看他们的经历都有种信仰在支撑着,其贴近于现世又距离于俗世,都爬在云端上,关切、注视着其生养之大地,以其大爱,止于至善。真心、真情地善待每一个生命,无论飞禽走兽、猫狗、牛羊。他们因此而化“神”,成“神”也是“神”在这里。所以留之永久!其实苏东坡早就阐明此理:“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何等的独立与神气,何等的大悲悯与大爱。天上的玉皇苏东坡可以作陪,何况地上的帝王、总统之类?苏子本身就是神是仙;地上最可怜的乞丐他可以爱,爱得天真烂熳,爱得至善至美。苏子的两句话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最伟大的精华。

戴敦邦以其国手的笔底,推出一系列的和谐自然册页,见其智慧,见其信仰,见其关切,见其忧虑,突显其人文情结。

《日月山河》其画其文包藏着艺术家的大爱!大悲悯!大慈悲!《日月山河》其画其文包藏着艺术家的传大信仰!赤子之心! 《日月山河》其画面包藏着力求变化、转型的因子,敦邦老师的艺术血液充满着青春的张力!

戴敦邦以其汩汩泉流之神思,良苦用心,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留下他的反省与明智,“爱”尽在册中,“神”留于其上,存之于世,以热诚、爱心拥抱大地,拥抱每一个个体。

20世纪,哲学、思想、文化、艺术流派主义、思潮纷呈而五花八门,人类在这一世纪经历了大量的实验、践行,其悲欣交杂,成功失败一幕幕在我们眼前闪现。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终于明白,无论其流派主义、思潮如何诉求,其底座是止于至善的才能恒久!

用以上世界眼光来看待戴敦邦的艺术,我们才清楚他的“神”来之笔;他的大家本色;他的人格所生发之画面;文风之透于纸上的悲悯;都来自于止于至善的底座,因此为“大”,为“神”。

笔底藏“神”。

其实笔底藏着的是“大爱”。

戴敦邦老师的艺术能恒久也在这里。此为序。

2007年5月16日于广州北郊南湖见山堂

后记

应上海书店出版社之约,将吾历年的一些感悟文字,编纂成集,冠以《画外之言》,倒亦切题,也只是个人劳作之余的直白心得的留记,当然羞于称之文章罗,若付梓又按惯例必须自撰“后记”的。而“后记”多半又是本集以外要告知读者的之外之言。但吾这集子上百篇洋洋洒洒的文字,不少篇均是吾往昔出版画集时自撰的“后记”,也是为了能交代清楚与行文方便,诸多“后记”之间难免有旧话重提与老生长谈的重复。但吾至今对自己近乎痛苦的领悟,种种有感更是无怨无悔的,吾是个少有从众心理、固执己见、崇尚少说多干的人,儿时乃至成年后多为沉默寡言。大概也是生理的原因、上点年纪总有些“变态”。始有不自信,易忘,更是那罗里罗唆的唠叨,但似乎也不能称之为毛病与缺点吧,唠叨总是出于对人的善意的提醒吧!所以吾十分乐意将这由唠叨形成的文字集成为册,仍也乐此不疲。

还得向读者解释一下篇首的三篇文章,大家可以从本集的文字中知道吾与这三位文章作者的关系,是绝对纯真的良师益友,是艺事上的同道者,是毫无酒肉之气的君子之交。

蔡若虹是吾的严师挚友,是吾的指路人,是吾朝拜敦煌诸艺术圣地的资助人,此行使吾受益终生。他的《他的画儿会说中国话》一文原本是专门为吾的连环画专集作的序文,但此集因故未能付梓。后只收录在蔡老师的文集中。他称吾为真正的爱国的画家,这个称谓在时下见之不多,且是出自一位前辈对他的后生的评价,可以说是难得,蔡老师是位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而他又深知吾是个宗教徒,其彼此关系诚笃,全是在对传统民族文化信仰上的一致,才有了趋同为艺术道路上的志同道合的师徒。人称关外王弘力是吾同道中的兄长,亦因他的德艺双馨、学贯中西和博学多才是吾追随并效学的楷模。南国的卢延光君更是才华横溢,也是罕见的将传统画艺做到推陈出新、树立独家门户的中国画家,吾是十分看重这三位老中青三代画人。而地处天南地北志同道和者对吾热忱的赞许,吾除了以此种挚友的评说与忠告为荣为戒,当然能为有如此般的知音而欣慰并看作吾继续有所为的更大激励。因为吾至今仍很清醒,这“民间艺人”时时使吾本能地意识到现实中的吾。

十分感谢上海书店又一次出版了吾的集子——《画外之言》这样一本唠叨的书。因为这也是吾从艺五十五年以来除了作画之外的种种感悟与切肤之痛,读者们对吾和吾的画若不怕罗唆还有兴趣,可对照《戴敦邦新绘中国风情人物》来读,可能会更有趣或更了解吾的。另外,书中所收录的绘画未署名者均出自吾手,特此说明。

戴敦邦于2007年7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7:56